上山的路有些難走,寒曲讓女兒坐在肩上,一路健步如飛。


    秋兒,是她的名字,此時正好奇地看著蒙荻,時不時作個鬼臉,然後俯在父親背上偷笑,絲毫沒有了在車廂裏戒備拘束的樣子。


    寒曲總是溺愛地笑著,輕輕拍拍女兒。沿途不時傳來一兩聲口哨,似在遠遠護衛著。


    見眾人好奇,笑著解釋這是族人傳遞信號的方式。說著示範了幾種口哨,哨音長長短短,遠處也有啾啾的聲響迴應。


    沿途寒曲說起了部落的情況,部落名寒,原本生活在北方,常年冰雪,天寒地凍。


    不知道多少代以前,當時部落首領追隨大夏皇帝少康的庶子無餘,長途跋涉來到了這裏,守衛祖先大禹的陵墓。


    無餘的後代不太出息,家族慢慢衰落,甚至忘記了守衛禹王陵的使命,將寒部落驅逐。


    部落無處可去,與山林間的土人時而爭鬥搶地盤,時而融合,多少年下來,血統早已混雜,分不清誰是誰了。


    隻是還固執地保留著寒這個姓氏,將對故鄉的懷念和使命一代一代地傳了下來。


    “聽說越國現在的王族就是無餘的後人,又重開禹王祭祀,你們沒有去聯係嗎”


    “去了,根本就不認我們,越王允常把我們當成不肯歸順的山越,帶兵馬過來攻打,擄掠人口,我的妹妹棠就被搶去做了王妃。”寒曲恨恨說道。


    秋兒輕聲問道:“是棠姑媽嗎”


    “是的,你姑媽在越王宮裏鬱鬱寡歡,不久就過世了。聽說留下一個孩子,不知道現在如何。”


    寒曲一拳砸在樹上,“可恨允常武功高強,守衛又多,我幾次潛入宮中,都無法接近。最後一次更是失手被擒,要不是你姑媽以命威脅,差點就迴不來了。”


    秋兒乖巧地摟著父親的脖子,大家都沒了說話的興致。


    眾人到達部落的時候受到了熱烈的歡迎。部落很大,按寒曲的說法,有數千人的規模,分散居住在幾個山頭。


    部落的首領壘是寒曲的父親,微笑迎上來說道:“感謝大人救了我的孫女!”


    蒙荻急忙施禮道:“族長不必客氣,以貴族的實力,想必找迴秋兒姑娘輕而易舉,荻不過是恰逢其會罷了。”


    “秋兒貪玩,常溜下山去,活該狠狠吃些苦頭。”話說的雖重,眼裏卻全是寵溺。


    這時空地上已經燃起了數堆篝火,擺放著各種食物,族人們都興高采烈,像過節一般。


    壘請眾人入座,取出珍藏的果酒,山中缺少糧食,隻有在祭祀和招待重要的客人才舍得喝。


    不僅僅是因為救了族長的孫女,而是蒙荻等人沒有將他們當做山越看待,這才是寒族人最看重的。


    賓主盡歡。


    氣氛越發熱烈,族中年輕的男女開始圍著篝火跳舞,除了幹英比較拘謹,其他人都開心地加入其中。


    果酒雖然清淡,但架不住個個都來敬酒。蒙荻感到有些飄飄然了。朦朧的醉眼恍若看到篝火中一個明眸皓齒,眼波流露的佳人長袖漫舞,裙裾飄飛。


    “畀兒……”


    次日,壘讓秋兒陪著眾人到處逛逛,山上的風景不錯,樹林茂密,溪流縱橫。


    來到一處山崖前,發現許多寒族人圍著祈禱。


    秋兒蹦蹦跳跳擠了進去,閉目對著崖上的飛鳥圖案念念有詞,很是虔誠的樣子。


    荊踔好奇地問在做什麽。


    “祭拜鳥神呀。”


    “為什麽要拜鳥神”


    “因為鳥神賜給我們食物啊,春天的時候鳥神派來許多小鳥,幫我們耕種,到了秋天,就有稻米可以吃了。你看,那邊不是很多小鳥”秋兒一副看白癡的樣子。


    荊踔撓撓頭,荊家村漁獵為生,不事耕種,但隔壁的村子就有稻田,似乎不是這樣的啊。


    騎兵裏有個農夫出身的,叫做藉,忍不住“嗤”的一身笑了出來,惹來周圍族人的一頓怒視。


    藉趕緊來到蒙荻身邊,悄悄說道:“大人,春天把穀子種在地裏,秋天才能收獲糧食,不關小鳥的事。”


    蒙荻點點頭,前世雖然沒有種過地,總見過稻田,大漢有這麽多糧食,也沒見誰祭拜鳥神的。


    又讓秋兒帶著去看看小鳥耕種的地方,東一塊,西一塊的,各種形狀都有。確實有很多鳥群嘰嘰喳喳停憩在那裏,據秋兒說,鳥群多的地方就會長出稻穀。可惜的是,鳥群似乎到處亂停,所以族人經常要花不少力氣去尋找。


    有點明白了,蒙荻又讓秋兒帶著去其它地方轉轉,不過接下來的時間秋兒一直撅著小嘴生悶氣,似乎是覺得大家不相信她的話。


    讓人下山通知留守的騎兵找個村子先安頓下來,然後又花了三天時間大致將寒族的地盤走了一圈。


    寒族人早就納悶,這山窩窩裏有這麽好玩嗎但也不想拂了客人的興致。


    蒙荻心中漸漸形成一個計劃。


    剛上山的時候就發現,寒族人食物很匱乏,主要靠打獵和挖野菜為生,鳥田采到的稻穀又不多,往往珍藏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山裏有大湖,溪流眾多,卻沒看到捕魚,偶有見到淺水處有人拿著木棍在拍魚,大半天拍昏一條都會惹來一陣歡唿。


    更不要說養魚,在荊家村的時候就聽荊老爹說過,打漁靠運氣,收獲有多有少。所以家家戶戶都挖了個小水塘,將打多了的魚或者小魚養在塘裏,想吃的時候撈上來,叫做魚塘。


    所以寒族人是守著寶山挨餓,荊踔雖然也一直跟著轉,但向來沒心沒肺,隻當是遊玩,哪裏想到這麽多。


    迴到族中,讓人請來族長壘和一幹長老,將自己楚使的身份告知。寒族人原本猜想蒙荻是貴族子弟出來遊玩,卻不料如此高貴,更是肅然起敬,楚國有多麽龐大,他們多少還是知道一些的。


    言語間,蒙荻早就聽出寒族人對山下生活的向往,奈何一直被當成山越,困守在山林中,越來越落後,也越來越窮困。


    輕咳一聲,蒙荻開口說道“本大人途經此處,感應到鳥神和魚神的唿喚,要本大人授你們捕魚種田之法,讓你們像楚人一樣富足。”


    經過左舍的灌輸,蒙荻早就不相信鬼神之說,但也知道,此時隻能暫借鬼神之名行事。要是直接說根本沒有什麽鳥神,說不定馬上要翻臉。


    寒族人麵露喜色,壘拄著木杖顫聲問道:“真能像楚人一般”


    “不錯,此人就是魚神指定授漁之人。”


    “我”荊踔在一旁聽的高興,猛然見蒙荻指向自己,不覺一愣,幸好反應甚快,急忙鼓起胸膛大聲應道:“對對,魚神說了,要授漁,要授很多很多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之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泉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泉巷並收藏春秋之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