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流言五花八門,其中主要的意思就是一點,那就是蒙荻逆天而行,所以上天降下災禍,如果在這個時候,漢國能夠恢複吳國,越國和楚國的祭祀,上天才會保佑漢國。
蒙荻對這種流言嗤之以鼻,不過他對於鬼神之事,也是心有戚戚,已經成為典客的顏闔,這個時候提出自己的建議,那就是敬天禱告,至少要安定民心再說。
於是在淮城之外設下九丈高台,且從江淮之地請來了一些有名的大巫,自然也有聞名而來的神棍,其中還有人建議蒙荻,九十九名童男童女獻祭。
結果蒙荻直接命人把這個神棍用長杆挑起來,掛了三天三夜,並且下了命令,從今往後,但凡有人提出以人命獻祭者,如同此類。
他對於鬼神之說並不是不相信,隻是說因為相信,所以才懂得敬畏,從來沒有聽說過,哪個神仙是拿了人命,這才保佑天下的百姓的。
倒是一些邪魔會做這樣的事情,蒙荻可不希望自己的子孫,會用這種方式去祈福,所以幹脆來了一個了斷,下重手處的這些人。
因為秦始皇的事情就已經說明了這種尋仙問道太過虛無縹緲,作為一國之君,如果把精力放在這些事情上,那就是有些本末倒置了。
漢國能有如今的局麵,蒙荻從心裏麵感覺慶幸,同時也覺得自己做的一些事情應該是符合上天的準則,要不然的話根本就不可能走到現在這一種地步。
有了這檔子事情以後,不少留言也隨著要減少,這並不是因為這些人閉上嘴巴而是豫讓人裏麵找到了一些來自於其他國家的探子,他們就是想要趁著這個機會攪亂漢國。
讓他痛心的就是還有一些官員也參與其中,對此蒙荻根本就沒有絲毫憐惜之心,查清楚了他們所犯的罪過之後直接殺頭示眾。
就在漢國一邊抵禦瘟疫,一邊在國內進行整頓之時,晉國之內也是在進行著悄然無息的權力鬥爭,智瑤一心想要恢複晉國的霸權,但是他現在麵臨一個最大的難題。
那就是晉國貴族權力實在太大了,其中以趙氏為首,韓趙魏智四家將整個晉國,完全撕裂開來,智瑤覺得以他的才智,完全能夠實現晉國中興。
所以他上台以後第一件政策就是要求重申法度,同時晉國的四家分出一部分土地來交給公室,借此來加強君權,這裏麵趙氏的實力最大,所以受到的損失也就最大。
自從智瑤執掌晉國之後,趙無恤就變得非常低調,他在心中始終記著自己父親臨死之前的交代,那就是遇到事情,馬上前去晉陽,借此才能保證趙氏不滅。
智氏到了現在,實力已經有所衰弱,趙無恤心裏麵很清楚,智瑤就是想要通過這一係列的騷操作,然後讓智氏得到更多的好處,從而達到牢牢控製建國的目的。
其實這麽做也是無可厚非,但是趙氏有了趙氏孤兒案之後,對於君權就沒有那麽相信,所以趙無恤選擇了抗命,在這種情況之下,晉國的新一次內亂再次爆發。
智瑤聯合韓式和魏氏向趙氏發動了猛烈進攻,他想要通過這一次大清洗,徹底確立智氏在晉國之中的地位,從而保證自己的意誌能夠得到貫徹實施。
趙無恤則是采取了跟趙鞅一樣的策略龜縮不出,同時派人聯合韓氏和魏氏,這樣的局麵跟之前範氏聯合中行氏造反之時何其的相似,智瑤確實覺得自己能夠把控局麵。
一時之間晉國四大家族之間再次展開了一場大決戰,天下的諸侯國看到這一幕,不少諸侯國都開始有所動搖了,他們也開始紛紛效仿漢國的變革。
隻有在麵臨生死存亡之時,這些國軍才會意識到,不讓自己變強,那往後果不堪設想,甚至連自己的宗廟社稷都保不住,痛定思痛之下,就開始知恥而後勇。
於是在蒙荻這個外來者的影響之下,各個諸侯國之間快速開始變革,尤其是鄭國和魯國還有衛國,他們加在兩個大國的中間,隻能力圖求存。
不過改革這種事情如果沒有用對人,那麽後果不堪設想,蒙荻則是趁著這個機會,讓豫讓派出了不少讀書人前往其他諸侯國。
他倒是樂於見到現在各個諸侯國進行了變革,因為一旦開始變革,就預示著內部肯定會重新進行權力分配,權力的鬥爭殘酷而血腥。
不是每一個諸侯國都有這樣的實力和本錢的,倉促之間進行變革,隻能將自己的國家推入到滅亡的邊緣,恐怕還不等漢國進攻,他們自己內部就先亂。
秦國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當晉國內亂的消息傳開之後,蒙荻也是長出了一口氣,於是在眾人商議事情的時候,他笑著開口說道。
“這一次晉國內亂必定會元氣大傷,不管最後是智瑤獲勝還是趙無恤獲勝,那麽對於我們漢國來說都是一個絕好的消息,經過這一段時間的梳理。”
“地方上的各個官員已經開始有了觀念上的轉變,這是一件好事,對於做得好的官員要給予獎賞,讓他們作為其他官員的表率,同時明發各地將他們的事跡宣揚出去。”
“我們漢國要抓緊這幾年的時間,前三年休養生息,後三年整兵備戰,如果找不到合適的機會,那麽就再等三年,這一次一旦開戰,那麽不拿下北方的諸侯國,誓不罷休。”如今已經老邁不堪的計然,聽到這話以後,臉上露出一抹笑容,微微抬了抬手。
“漢王說的不錯,到了現在這種地步,我們不能著急,要一步步的來穩紮穩打,如此才能保證我們漢國能夠真正的完成天下統一,從而結束自周以來的幾百年的亂世。”
“不過如今有些人覺得漢國已經強盛無比,生出了驕橫之心,我聽說有的將領,已經開始不重視軍紀了,虐待俘虜並且殘殺他國之民,這件事情不得不重視啊。”(本章完)
蒙荻對這種流言嗤之以鼻,不過他對於鬼神之事,也是心有戚戚,已經成為典客的顏闔,這個時候提出自己的建議,那就是敬天禱告,至少要安定民心再說。
於是在淮城之外設下九丈高台,且從江淮之地請來了一些有名的大巫,自然也有聞名而來的神棍,其中還有人建議蒙荻,九十九名童男童女獻祭。
結果蒙荻直接命人把這個神棍用長杆挑起來,掛了三天三夜,並且下了命令,從今往後,但凡有人提出以人命獻祭者,如同此類。
他對於鬼神之說並不是不相信,隻是說因為相信,所以才懂得敬畏,從來沒有聽說過,哪個神仙是拿了人命,這才保佑天下的百姓的。
倒是一些邪魔會做這樣的事情,蒙荻可不希望自己的子孫,會用這種方式去祈福,所以幹脆來了一個了斷,下重手處的這些人。
因為秦始皇的事情就已經說明了這種尋仙問道太過虛無縹緲,作為一國之君,如果把精力放在這些事情上,那就是有些本末倒置了。
漢國能有如今的局麵,蒙荻從心裏麵感覺慶幸,同時也覺得自己做的一些事情應該是符合上天的準則,要不然的話根本就不可能走到現在這一種地步。
有了這檔子事情以後,不少留言也隨著要減少,這並不是因為這些人閉上嘴巴而是豫讓人裏麵找到了一些來自於其他國家的探子,他們就是想要趁著這個機會攪亂漢國。
讓他痛心的就是還有一些官員也參與其中,對此蒙荻根本就沒有絲毫憐惜之心,查清楚了他們所犯的罪過之後直接殺頭示眾。
就在漢國一邊抵禦瘟疫,一邊在國內進行整頓之時,晉國之內也是在進行著悄然無息的權力鬥爭,智瑤一心想要恢複晉國的霸權,但是他現在麵臨一個最大的難題。
那就是晉國貴族權力實在太大了,其中以趙氏為首,韓趙魏智四家將整個晉國,完全撕裂開來,智瑤覺得以他的才智,完全能夠實現晉國中興。
所以他上台以後第一件政策就是要求重申法度,同時晉國的四家分出一部分土地來交給公室,借此來加強君權,這裏麵趙氏的實力最大,所以受到的損失也就最大。
自從智瑤執掌晉國之後,趙無恤就變得非常低調,他在心中始終記著自己父親臨死之前的交代,那就是遇到事情,馬上前去晉陽,借此才能保證趙氏不滅。
智氏到了現在,實力已經有所衰弱,趙無恤心裏麵很清楚,智瑤就是想要通過這一係列的騷操作,然後讓智氏得到更多的好處,從而達到牢牢控製建國的目的。
其實這麽做也是無可厚非,但是趙氏有了趙氏孤兒案之後,對於君權就沒有那麽相信,所以趙無恤選擇了抗命,在這種情況之下,晉國的新一次內亂再次爆發。
智瑤聯合韓式和魏氏向趙氏發動了猛烈進攻,他想要通過這一次大清洗,徹底確立智氏在晉國之中的地位,從而保證自己的意誌能夠得到貫徹實施。
趙無恤則是采取了跟趙鞅一樣的策略龜縮不出,同時派人聯合韓氏和魏氏,這樣的局麵跟之前範氏聯合中行氏造反之時何其的相似,智瑤確實覺得自己能夠把控局麵。
一時之間晉國四大家族之間再次展開了一場大決戰,天下的諸侯國看到這一幕,不少諸侯國都開始有所動搖了,他們也開始紛紛效仿漢國的變革。
隻有在麵臨生死存亡之時,這些國軍才會意識到,不讓自己變強,那往後果不堪設想,甚至連自己的宗廟社稷都保不住,痛定思痛之下,就開始知恥而後勇。
於是在蒙荻這個外來者的影響之下,各個諸侯國之間快速開始變革,尤其是鄭國和魯國還有衛國,他們加在兩個大國的中間,隻能力圖求存。
不過改革這種事情如果沒有用對人,那麽後果不堪設想,蒙荻則是趁著這個機會,讓豫讓派出了不少讀書人前往其他諸侯國。
他倒是樂於見到現在各個諸侯國進行了變革,因為一旦開始變革,就預示著內部肯定會重新進行權力分配,權力的鬥爭殘酷而血腥。
不是每一個諸侯國都有這樣的實力和本錢的,倉促之間進行變革,隻能將自己的國家推入到滅亡的邊緣,恐怕還不等漢國進攻,他們自己內部就先亂。
秦國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當晉國內亂的消息傳開之後,蒙荻也是長出了一口氣,於是在眾人商議事情的時候,他笑著開口說道。
“這一次晉國內亂必定會元氣大傷,不管最後是智瑤獲勝還是趙無恤獲勝,那麽對於我們漢國來說都是一個絕好的消息,經過這一段時間的梳理。”
“地方上的各個官員已經開始有了觀念上的轉變,這是一件好事,對於做得好的官員要給予獎賞,讓他們作為其他官員的表率,同時明發各地將他們的事跡宣揚出去。”
“我們漢國要抓緊這幾年的時間,前三年休養生息,後三年整兵備戰,如果找不到合適的機會,那麽就再等三年,這一次一旦開戰,那麽不拿下北方的諸侯國,誓不罷休。”如今已經老邁不堪的計然,聽到這話以後,臉上露出一抹笑容,微微抬了抬手。
“漢王說的不錯,到了現在這種地步,我們不能著急,要一步步的來穩紮穩打,如此才能保證我們漢國能夠真正的完成天下統一,從而結束自周以來的幾百年的亂世。”
“不過如今有些人覺得漢國已經強盛無比,生出了驕橫之心,我聽說有的將領,已經開始不重視軍紀了,虐待俘虜並且殘殺他國之民,這件事情不得不重視啊。”(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