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國夏首先站出來對著蒙荻行了一例,臉上露出莊重之色。
“自古以來,身份不同,上下有別,種種製度傳承至今必然有其原因,殉葬主要目的也是為亡者祈冥福,讓先賢之靈能夠保國家昌盛,若是今日廢止。”
“那試問尊者之亡靈可得安息?先賢之靈如何庇佑國家?更何況,尊者生前所用之物,日久有靈相伴為念,後宅之女皆因尊者而得富貴,自當隨之而去,盡其職責。”
“更有誌同道合之人,無懼生死而已求相隨,此乃彰顯忠義之事,讓天下人知其名,而讚其行,也有教化天下之用,倉促廢止恐怕會有不利之影響。”
而墨翟聽到這話以後,輕輕搖了搖頭,將懷中的竹簡交給宮人,這才開口說道。
“昔年秦國穆公稱霸之時,天下為之側目,可是後來秦穆公下葬之時,奄息、仲行、針虎三位賢臣殉葬,其結果如何?在下未見秦國自此而強盛起來。”
“反倒是因為國內權力爭鬥而日漸衰敗,如今的秦國國君更是淪為傀儡,一般的存在,更是無力爭霸中原,隻能偏安一隅苟且偷生。”
“因此以在下來看,尊者去世之後,好人當心懷敬意,繼承先人之誌,奮發圖強,如此才是強國之道,而不是寄希望於先賢的庇護,把國家的命運寄托在虛無縹緲的鬼神身上。”
“此事殊為不智,在下匯集了各國殉葬之時的人數規模,以及陪葬之人,並且這些諸侯國之後的國運如何,都寫得清清楚楚,漢王一看便知。”
蒙荻拿起書簡看了一陣,他覺得墨翟說的十分有道理,而此時下麵的眾人再次開始議論。
旁邊的計然是捋著胡須臉上露出慎重之色,壓低了聲音,給出了自己的意見。
“殉葬之事確實要進行更改,別的不說,如果這些貴族都是用人殉葬,時間一長漢國的人口就會平白減少一部分,如果讓這些人活著。”
“他們不管做什麽事情都好,娶妻生子,然後誕下子嗣如此一來,我漢國就能得到眾多人口,所以老夫認為墨翟的建議相當不錯,應該采納。”
而蒙荻也是輕輕點了點頭,等到下麵的議論之聲小了許多以後,他舉起手來是以眾人安靜,然後緩緩站起身來,臉色也顯得十分鄭重,開口說道。
“暫且不說鬼神之論,本王隻想說,當今之時,正是風雲激蕩之日,漢國上下應該同心協力共創輝煌,如果要是把心思放在先賢庇護,或者是鬼神之上。”
“那就難免做事情會有所懈怠,也不能盡力而為,如此一來的話,能做的事情也做不成,原本能夠解決的問題也要遺留後世,如此一來,恐怕國將不國。”
“所以本王決定廢除殉葬,並且重新製定下葬之法,不要把希望放在虛無縹緲的事情之上,應當隻爭朝夕,同心協力將漢國發展的更好,如此才能不愧對先賢祖輩!”
在他的強力支持之下,節葬書被漢國采納,消息傳出來之後,最為高興的就是那些百姓,因為相比於殉葬的那些大臣而言,陪葬最多的就是這些人。
同時蒙荻親自主持,開始推廣雙季稻,並不求快還是求穩,在不同的地方,小規模的試種,並且積累經驗,同時在漢國上下掀起興修水利的熱潮。
並且在各地建立糧倉,做好應對災難的準備,一時之間漢國處於全麵發展狀態,國內的這一次危機也在無形之中被化解。
不過這個時候外部並不平靜,通過豫讓送來的消息,晉國派出使者前往其他諸侯國,試圖準備建立起來一個龐大的反漢國聯盟,從目前的情況來看。
秦國,燕國,衛國都已經表示支持,並且開始商討會盟之事,消息傳出來之後,天下的諸侯國紛紛都開始觀望,並且晉國提出來,討不臣以稱霸天下的策略。
就是晉國讓出霸主之位,到時候各個諸侯國聯合出兵對付漢國,如果誰能在戰爭之中獲得最大的戰功,那就是天下將來的霸主,並且與此同時。
晉國還通過交換或者貿易的方式,將自己手中掌握的不少技術開始轉移到其他出口國,又有名又有利,讓不少諸侯國都開始心動,最後在孟津會盟的時候。
天下的諸侯國基本上都派人前去觀禮,連龜縮在商丘的魯國也派人前去,而蒙荻得到這個消息之後,就開始轉入全麵防守狀態,積極的訓練人馬,鼓勵耕種。
一時之間,天下人都知道一場曠世大戰馬上就要展開了,漢國的百姓經曆過最初的恐慌之後,馬上就轉而支持漢國,聽說朝廷買糧。
不少人就親自帶著糧食送到官府之中,甚至不少大商人為了表示自己的態度,直接給官府捐獻,短短時間之內漢國上下就有了一種同仇敵愾的態勢。
現在距離跟上一次晉國大戰,已經過去了一年多了,擴軍已經完成,並且雙季稻的推廣已經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各地的糧倉至少已經有了一定的儲備。
之所以現在大規模的收集糧食,最重要的就是為了備戰,吳起在跟孫武學習了將近半年的兵法之後,直接趕往彭城練兵。
孫武稱讚他在兵法之上善戰而知權變,可謂當世之大才,隻是個人品格略有不足,好名而貪色,用之當以謹慎為上,若不能收其心則必不能用之。
蒙荻對於孫武自然是十分信任的,他的這一番評價也算是中肯,有褒有貶,於是將吳起招到淮城,見麵之後,他也沒有絲毫的隱瞞,輕歎一口氣之後,直接就開口說道。
“從古至今,能夠執掌一國之政者,若一心為公則天下大治,若是有私心作祟,恐怕到了最後反而會惹禍上身,你也是有大才之人,本王想重用你,但是心有疑慮。”
吳起聽到這話以後,臉色不由得一變,略微愣怔片刻之後,馬上拜伏在地,而漠然不語。
(本章完)
“自古以來,身份不同,上下有別,種種製度傳承至今必然有其原因,殉葬主要目的也是為亡者祈冥福,讓先賢之靈能夠保國家昌盛,若是今日廢止。”
“那試問尊者之亡靈可得安息?先賢之靈如何庇佑國家?更何況,尊者生前所用之物,日久有靈相伴為念,後宅之女皆因尊者而得富貴,自當隨之而去,盡其職責。”
“更有誌同道合之人,無懼生死而已求相隨,此乃彰顯忠義之事,讓天下人知其名,而讚其行,也有教化天下之用,倉促廢止恐怕會有不利之影響。”
而墨翟聽到這話以後,輕輕搖了搖頭,將懷中的竹簡交給宮人,這才開口說道。
“昔年秦國穆公稱霸之時,天下為之側目,可是後來秦穆公下葬之時,奄息、仲行、針虎三位賢臣殉葬,其結果如何?在下未見秦國自此而強盛起來。”
“反倒是因為國內權力爭鬥而日漸衰敗,如今的秦國國君更是淪為傀儡,一般的存在,更是無力爭霸中原,隻能偏安一隅苟且偷生。”
“因此以在下來看,尊者去世之後,好人當心懷敬意,繼承先人之誌,奮發圖強,如此才是強國之道,而不是寄希望於先賢的庇護,把國家的命運寄托在虛無縹緲的鬼神身上。”
“此事殊為不智,在下匯集了各國殉葬之時的人數規模,以及陪葬之人,並且這些諸侯國之後的國運如何,都寫得清清楚楚,漢王一看便知。”
蒙荻拿起書簡看了一陣,他覺得墨翟說的十分有道理,而此時下麵的眾人再次開始議論。
旁邊的計然是捋著胡須臉上露出慎重之色,壓低了聲音,給出了自己的意見。
“殉葬之事確實要進行更改,別的不說,如果這些貴族都是用人殉葬,時間一長漢國的人口就會平白減少一部分,如果讓這些人活著。”
“他們不管做什麽事情都好,娶妻生子,然後誕下子嗣如此一來,我漢國就能得到眾多人口,所以老夫認為墨翟的建議相當不錯,應該采納。”
而蒙荻也是輕輕點了點頭,等到下麵的議論之聲小了許多以後,他舉起手來是以眾人安靜,然後緩緩站起身來,臉色也顯得十分鄭重,開口說道。
“暫且不說鬼神之論,本王隻想說,當今之時,正是風雲激蕩之日,漢國上下應該同心協力共創輝煌,如果要是把心思放在先賢庇護,或者是鬼神之上。”
“那就難免做事情會有所懈怠,也不能盡力而為,如此一來的話,能做的事情也做不成,原本能夠解決的問題也要遺留後世,如此一來,恐怕國將不國。”
“所以本王決定廢除殉葬,並且重新製定下葬之法,不要把希望放在虛無縹緲的事情之上,應當隻爭朝夕,同心協力將漢國發展的更好,如此才能不愧對先賢祖輩!”
在他的強力支持之下,節葬書被漢國采納,消息傳出來之後,最為高興的就是那些百姓,因為相比於殉葬的那些大臣而言,陪葬最多的就是這些人。
同時蒙荻親自主持,開始推廣雙季稻,並不求快還是求穩,在不同的地方,小規模的試種,並且積累經驗,同時在漢國上下掀起興修水利的熱潮。
並且在各地建立糧倉,做好應對災難的準備,一時之間漢國處於全麵發展狀態,國內的這一次危機也在無形之中被化解。
不過這個時候外部並不平靜,通過豫讓送來的消息,晉國派出使者前往其他諸侯國,試圖準備建立起來一個龐大的反漢國聯盟,從目前的情況來看。
秦國,燕國,衛國都已經表示支持,並且開始商討會盟之事,消息傳出來之後,天下的諸侯國紛紛都開始觀望,並且晉國提出來,討不臣以稱霸天下的策略。
就是晉國讓出霸主之位,到時候各個諸侯國聯合出兵對付漢國,如果誰能在戰爭之中獲得最大的戰功,那就是天下將來的霸主,並且與此同時。
晉國還通過交換或者貿易的方式,將自己手中掌握的不少技術開始轉移到其他出口國,又有名又有利,讓不少諸侯國都開始心動,最後在孟津會盟的時候。
天下的諸侯國基本上都派人前去觀禮,連龜縮在商丘的魯國也派人前去,而蒙荻得到這個消息之後,就開始轉入全麵防守狀態,積極的訓練人馬,鼓勵耕種。
一時之間,天下人都知道一場曠世大戰馬上就要展開了,漢國的百姓經曆過最初的恐慌之後,馬上就轉而支持漢國,聽說朝廷買糧。
不少人就親自帶著糧食送到官府之中,甚至不少大商人為了表示自己的態度,直接給官府捐獻,短短時間之內漢國上下就有了一種同仇敵愾的態勢。
現在距離跟上一次晉國大戰,已經過去了一年多了,擴軍已經完成,並且雙季稻的推廣已經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各地的糧倉至少已經有了一定的儲備。
之所以現在大規模的收集糧食,最重要的就是為了備戰,吳起在跟孫武學習了將近半年的兵法之後,直接趕往彭城練兵。
孫武稱讚他在兵法之上善戰而知權變,可謂當世之大才,隻是個人品格略有不足,好名而貪色,用之當以謹慎為上,若不能收其心則必不能用之。
蒙荻對於孫武自然是十分信任的,他的這一番評價也算是中肯,有褒有貶,於是將吳起招到淮城,見麵之後,他也沒有絲毫的隱瞞,輕歎一口氣之後,直接就開口說道。
“從古至今,能夠執掌一國之政者,若一心為公則天下大治,若是有私心作祟,恐怕到了最後反而會惹禍上身,你也是有大才之人,本王想重用你,但是心有疑慮。”
吳起聽到這話以後,臉色不由得一變,略微愣怔片刻之後,馬上拜伏在地,而漠然不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