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蒙荻大婚的消息傳了出來,各個諸侯國得到消息之後,紛紛派人前來祝賀。
大病一場的趙鞅得知消息後,考慮再三還是派出的使者前往淮城,如今漢國奪取了吳國大部分的領土,又占據了原有的魯國領地,國土麵積要比晉國還大。
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可忽視的諸侯強國,並且還有蒙荻這樣的國君,已經是勢大難治了,趙鞅也是一個不服輸的人,他對將要出使漢國的尹鐸說道。
“上一次先生勸我要等上兩三年,以舉國之力進攻漢國,當時我錯誤預判的形勢,以至於到了最後功敗垂成,這一次先生前往漢國,可以親自看一眼漢國的情況如何。”
“迴來之後也好做出有針對性的舉措,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如果放任漢國成功崛起的話,那麽我們晉國很有可能,從此以後徹底失去霸主的地位。”
尹鐸聽完之後點了點頭,臉上也是露出鄭重之色,行了一禮之後說道。
“主公請放心,這一次我前往漢國之後,必定會細心查訪,爭取有所得,這一次新敗之後,我們晉國恐怕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恢複實力,這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正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漢國如此快速的崛起,依靠的並不是漢王一個人,而是需要無數的官員,同心協力的結果。”
“若有外力相加,則漢國上下一心,若無外力的話,漢國內部爭權奪勢也必然成為常態,哪一個諸侯國都是經過這樣慢慢穩定下來的。”
“漢王野心勃勃,必然承受不了這樣的掣肘,到時候我們隻要推波助瀾,那麽漢國說不定會因為內鬥,而逐漸沒落下去,如同齊國稱霸,吳國稱雄一般,曇花一現。”
“有些時候示敵以弱,也未嚐不是一種好的選擇,不過漢國新法也有可取之處,至少應該讓那些奴隸有機會化身為平民,如此一來也能激勵他們為晉國效力。”
“而且我晉國還有東北之地還有樓煩和北戎,我們趁著這一段時間平定了他們,就能夠讓我趙氏得到更多的土地,還有戰馬,隻要用心經營幾年。”
“那麽主公手中就可以掌握幾十萬的騎兵,到了那個時候,漢國肯定要比現在更加強大,那我們晉國就可以憑借天險,與秦國結盟,共同對付漢國。”
“這樣一來,我們晉國沒有後顧之憂,隻需全力進攻,慢慢的消耗漢國的國力,就如同當年晉楚爭霸一樣,通過內耗打敗對方,這樣才是上上之策。”
趙鞅聽到這番話以後,繞過案幾,躬身行了一禮,臉上露出感慨之色。
“尹子此乃是老成謀國之言,這一次我必定會采納你的建議,不驕不躁,通過堂堂之戰,慢慢消耗漢國的實力,如果我做不到的話,那麽就交給我的兒子去做。”
“他做不到的話,就繼續往下傳,我晉國傳承兩百餘年,底蘊深厚,而漢國不過是剛剛立國而已,並且得國不正,終有一天,我晉國依然會恢複霸業。”
作為一個政治老手,趙鞅如今已經十分的老辣,自然清楚,漢國隻要停步不前,那麽立刻就會陷入到權力鬥爭之中,這是天下諸侯國都要經曆過的一大關。
其他的諸侯國,兩百多年以來才逐步穩定下來也是有些道理的,蒙荻現在想要打破規則,肯定要付出慘重的代價,尤其是他手下的那些貴族,沒有封地。
那也就意味著這些貴族沒有自保之力,是生是死,隻是依靠兩樣,第一就是自己的功勞足夠大,在漢國之內是否有足夠的影響。
第二點那就是依靠跟蒙荻的私人關係,關係出的越好,那就越安全,這樣一來一旦有阿諛奉承之人上位,那麽漢國的大好局麵就會毀於一旦。
說白了就是沒規矩,所以尹鐸這麽說也是代表他眼光老辣,謀劃的十分長遠。
既然定下來了應對漢國的策略,趙鞅的病情也日漸好轉,隨後尹鐸帶上禮物前往漢國。
一時之間淮城就成為了風雲之地,而此時蒙荻利用孫武在淮城的這段時間,終於把漢國的第一部律法給搞出來了,漢法經。
這不律法典章,雖然說還不完備,但是在方方麵麵已經做出來了簡單的規定,因為是剛剛推行,所以內容還不算是十分詳實,蒙荻去除了一些過於殘酷的刑法。
他覺得一切要慢慢來,看一看效果再決定增添,以免操之過急,寧願走一些彎路,也不能抱著一步到位的想法,來個一刀切。
消息傳出之後天下震動,這樣的搞法在有心人的眼中,就如同叛逆一般的存在,尤其是儒家學子,他們集中在淮城學宮日夜討論此事,大部分人都是持反對態度。
其中一個年輕的學子,隻是靜靜聽著這些人的議論,逐字逐句的開始細究漢法經的得失之處,時而臉上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時而疑惑不解。
此名學子名叫李悝,也是聽說了漢國淮城學宮之事,所以千裏迢迢趕來求學,他沒有想到這裏的待遇竟然如此之好,隻需要通過簡單的考試確定讀書人的身份。
那麽就能夠在學宮之中得到免費的飯食,逢年過節還能夠發放上一些額外的補助,然後就是做一些簡單的事情,就能夠免費住宿。
這樣的事情在其他諸侯國是根本就不可能遇到的,所以李悝就直接留了下來,一呆就是一年半,完整經曆了這一次漢國對吳國和對晉國聯軍的作戰。
雖然並沒有親身上陣體驗,但是漢國百姓對於蒙荻能夠取勝毫不懷疑,並且聽到官服招兵或者買糧的時候,各家各戶都是慷慨解囊,甚至願意用極低的價格賣給官府。
這也讓李悝大開眼界,讓他見識到了什麽叫倉廩足而知禮節,隨後他才完整了解了漢國的爵位製度,這種激勵手段也是別開心裁,讓李悝似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本章完)
大病一場的趙鞅得知消息後,考慮再三還是派出的使者前往淮城,如今漢國奪取了吳國大部分的領土,又占據了原有的魯國領地,國土麵積要比晉國還大。
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可忽視的諸侯強國,並且還有蒙荻這樣的國君,已經是勢大難治了,趙鞅也是一個不服輸的人,他對將要出使漢國的尹鐸說道。
“上一次先生勸我要等上兩三年,以舉國之力進攻漢國,當時我錯誤預判的形勢,以至於到了最後功敗垂成,這一次先生前往漢國,可以親自看一眼漢國的情況如何。”
“迴來之後也好做出有針對性的舉措,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如果放任漢國成功崛起的話,那麽我們晉國很有可能,從此以後徹底失去霸主的地位。”
尹鐸聽完之後點了點頭,臉上也是露出鄭重之色,行了一禮之後說道。
“主公請放心,這一次我前往漢國之後,必定會細心查訪,爭取有所得,這一次新敗之後,我們晉國恐怕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恢複實力,這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正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漢國如此快速的崛起,依靠的並不是漢王一個人,而是需要無數的官員,同心協力的結果。”
“若有外力相加,則漢國上下一心,若無外力的話,漢國內部爭權奪勢也必然成為常態,哪一個諸侯國都是經過這樣慢慢穩定下來的。”
“漢王野心勃勃,必然承受不了這樣的掣肘,到時候我們隻要推波助瀾,那麽漢國說不定會因為內鬥,而逐漸沒落下去,如同齊國稱霸,吳國稱雄一般,曇花一現。”
“有些時候示敵以弱,也未嚐不是一種好的選擇,不過漢國新法也有可取之處,至少應該讓那些奴隸有機會化身為平民,如此一來也能激勵他們為晉國效力。”
“而且我晉國還有東北之地還有樓煩和北戎,我們趁著這一段時間平定了他們,就能夠讓我趙氏得到更多的土地,還有戰馬,隻要用心經營幾年。”
“那麽主公手中就可以掌握幾十萬的騎兵,到了那個時候,漢國肯定要比現在更加強大,那我們晉國就可以憑借天險,與秦國結盟,共同對付漢國。”
“這樣一來,我們晉國沒有後顧之憂,隻需全力進攻,慢慢的消耗漢國的國力,就如同當年晉楚爭霸一樣,通過內耗打敗對方,這樣才是上上之策。”
趙鞅聽到這番話以後,繞過案幾,躬身行了一禮,臉上露出感慨之色。
“尹子此乃是老成謀國之言,這一次我必定會采納你的建議,不驕不躁,通過堂堂之戰,慢慢消耗漢國的實力,如果我做不到的話,那麽就交給我的兒子去做。”
“他做不到的話,就繼續往下傳,我晉國傳承兩百餘年,底蘊深厚,而漢國不過是剛剛立國而已,並且得國不正,終有一天,我晉國依然會恢複霸業。”
作為一個政治老手,趙鞅如今已經十分的老辣,自然清楚,漢國隻要停步不前,那麽立刻就會陷入到權力鬥爭之中,這是天下諸侯國都要經曆過的一大關。
其他的諸侯國,兩百多年以來才逐步穩定下來也是有些道理的,蒙荻現在想要打破規則,肯定要付出慘重的代價,尤其是他手下的那些貴族,沒有封地。
那也就意味著這些貴族沒有自保之力,是生是死,隻是依靠兩樣,第一就是自己的功勞足夠大,在漢國之內是否有足夠的影響。
第二點那就是依靠跟蒙荻的私人關係,關係出的越好,那就越安全,這樣一來一旦有阿諛奉承之人上位,那麽漢國的大好局麵就會毀於一旦。
說白了就是沒規矩,所以尹鐸這麽說也是代表他眼光老辣,謀劃的十分長遠。
既然定下來了應對漢國的策略,趙鞅的病情也日漸好轉,隨後尹鐸帶上禮物前往漢國。
一時之間淮城就成為了風雲之地,而此時蒙荻利用孫武在淮城的這段時間,終於把漢國的第一部律法給搞出來了,漢法經。
這不律法典章,雖然說還不完備,但是在方方麵麵已經做出來了簡單的規定,因為是剛剛推行,所以內容還不算是十分詳實,蒙荻去除了一些過於殘酷的刑法。
他覺得一切要慢慢來,看一看效果再決定增添,以免操之過急,寧願走一些彎路,也不能抱著一步到位的想法,來個一刀切。
消息傳出之後天下震動,這樣的搞法在有心人的眼中,就如同叛逆一般的存在,尤其是儒家學子,他們集中在淮城學宮日夜討論此事,大部分人都是持反對態度。
其中一個年輕的學子,隻是靜靜聽著這些人的議論,逐字逐句的開始細究漢法經的得失之處,時而臉上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時而疑惑不解。
此名學子名叫李悝,也是聽說了漢國淮城學宮之事,所以千裏迢迢趕來求學,他沒有想到這裏的待遇竟然如此之好,隻需要通過簡單的考試確定讀書人的身份。
那麽就能夠在學宮之中得到免費的飯食,逢年過節還能夠發放上一些額外的補助,然後就是做一些簡單的事情,就能夠免費住宿。
這樣的事情在其他諸侯國是根本就不可能遇到的,所以李悝就直接留了下來,一呆就是一年半,完整經曆了這一次漢國對吳國和對晉國聯軍的作戰。
雖然並沒有親身上陣體驗,但是漢國百姓對於蒙荻能夠取勝毫不懷疑,並且聽到官服招兵或者買糧的時候,各家各戶都是慷慨解囊,甚至願意用極低的價格賣給官府。
這也讓李悝大開眼界,讓他見識到了什麽叫倉廩足而知禮節,隨後他才完整了解了漢國的爵位製度,這種激勵手段也是別開心裁,讓李悝似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