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及至此尹鐸直接朝前邁出了一步,躬身行了一禮,然後就給出了自己的意見。


    “主公,在下以為現在還不到出兵的時候,漢國如今的發展勢頭太快,我們要想對付這樣的諸侯國那就要全力以赴,首先要積蓄到足夠的糧食。”


    “然後召集晉國所有的士兵出征,爭取一直攻到淮城的城下再收兵,否則的話很有可能會功虧一簣,至於淮城的周天子,不過就是一個旗號罷了。”


    “漢國就是因為這樣才能夠立國,如果到時候漢侯真的廢除了,淮城的周天子難道我們就直接退兵不成?所以我們應當以不臣的名義去爭討漢國。”


    “隻要我們表現出來足夠的決心,到時候其他的諸侯國肯定會追隨,這樣才能保證我們這一場戰鬥能夠獲得最後的勝利,要是這樣的話,我們還需要等上幾年的時間。”


    “訓練出來更多的士兵,然後發動舉國之力討伐漢國,因為漢國一直以來走的就是精兵路線,他們的士兵戰鬥力要比我們晉國士兵更強,所以我們要做好充足的準備,打消耗戰。”


    郵良聽到這話以後皺了一下眉頭,他能理解尹鐸為什麽提出這樣的建議,但是目前的情況不允許這麽做,晉國經過內亂之後,原本的實力已經出現了下降。


    所以在他看來,這個時候應該緩慢的削弱漢國的勢力,要是雙方拚消耗的話,到了最後晉國也會受到嚴重的損失,這有些得不償失,於是便說道。


    “尹大人說的雖然有道理,但是現在我們跟吳國已經達成了盟約,恐怕沒有時間了,如今的吳國已經在備戰之中,我們總不能棄盟友於不顧吧?”


    趙鞅也覺得這樣的做法有些冒險,要是這麽打下來的話,就算是戰勝了漢國,那麽晉國的實力也會受到嚴重的削弱,到時候就沒有能力牽製南方的吳國了,於是他便說道。


    “漢國雖然發展的很快,但是偏安一隅,並且沒有山川地形之險可以依仗,而我們的兵力又多於漢國,並且南方的吳國軍隊也是十分的精銳。”


    “雙方配合之下,漢國必定難以抵擋,如果以舉國之力攻擊漢國的話,未免有些得不償失,而且現在齊國正在內亂之時,我們攻打他們也能夠掠奪到更多的錢財和糧食。”


    “如此一來的話,就能夠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隻要戰事進行得順利,就可以派出使者,讓路過倒向我們,這樣的話,幾家諸侯聯合出兵,最終的效果也是相差無幾。”


    但是尹鐸並不這麽看,他輕輕的搖了搖頭,歎了一口氣說道。


    “吳王夫差好大喜功,連年征戰不休,雖然吳國軍隊相對比較精銳,但是長久以來並沒有遇到真正的敵手,如果吳國跟漢國僵持起來的話。”


    “恐怕到了最後,吳國的軍隊會首先支持不住,到了那個時候,漢國就會順勢拿下吳國,如果到時候我們晉國的軍隊全力而出,必定能夠打的漢國首尾,不能相顧。”


    “可是跟其他的諸侯國聯合出兵,最終的結果很有可能會功虧一簣,主公難道忘記了當年晉國內亂之時,齊國帶領諸侯聯軍進攻晉國之事了嗎?”


    “諸侯國之間彼此為了保存實力,作戰之時,肯定不會盡全力,到了那個時候,非但不會成為我晉國軍隊的助力,甚至可能會拖慢整個戰爭的進程。”


    “如果真到了那種地步,我們晉國就可能錯過了,最好壓製漢國的機會了,以後想要再次出兵恐怕就是難上加難,而且到時候漢國肯定會反過頭來討伐那些跟隨我們的諸侯國。”


    “如此一來的話,我們晉國就要連續不斷的出兵作戰,這就等於在變相削弱我晉國的實力,所以懇請主公三思,在這個時候萬萬不能出兵啊。”


    他這麽一說,讓趙鞅的心中也是有些猶豫不決,確實以現在晉國的實力,出動大量兵馬的話,糧草肯定不足,但是他又不願意白白錯過眼前這個機會。


    正在猶豫之間,周舍站了出來,這也是一個耿直之臣,趙鞅對他也是十分的看重,曾經評價他為,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上千張的羊皮湊在一起,也不如狐狸腋下的皮毛更有價值,這不過就是一種比喻,實際上就是在誇獎真正的忠直之人太少了。


    最初的時候這個周舍成為趙鞅的家臣之後,曾經站在他的門前三天三夜,手中還拿著刻刀,捧著竹簡,一絲不苟的做著記錄,趙鞅一看很奇怪,就問他,你這是有什麽想說的?


    於是周舍就迴答道,我想做一個忠直之臣,所以帶著竹簡記錄主公你的過錯,這樣才能時時勸誡,時間長了總會有一些收獲。


    趙鞅聽完之後深有感觸,就把周舍留在身邊,十分的信重,現在看到周舍站出來準備說話,他就有了一種不妙的感覺,果然就聽到周舍開口說道。


    “獅子搏兔亦用全力,更何況是兩個諸侯國之間進行戰爭呢?漢侯乃是當今世上少有的英豪人物,如果給他足夠的時間發展漢國,不知道主公以後有沒有信心能夠與之對抗?”


    “如今漢國已經從我晉國,宋國,鄭國以及齊國,掠奪走了大量的人口,短時間之內漢國的基礎還沒有穩定下來,正是我們趁勢進攻的好時候。”


    “如果等到漢國將這些百姓收歸其用,而漢侯又多善於收買人心,到時候漢國上下協同一心,恐怕就算是我晉國也不能力敵而勝之,所以還請主公謹慎做定奪。”


    這麽一說,連趙鞅自己心裏麵都感覺有些沒底了,旁邊的郵良看到之後,感覺要壞事,他心裏麵自然明白尹鐸和周舍這麽做是對的,但是晉國哪裏有那麽多的時間?


    別的不說,如果等到吳國跟漢國之間開戰,晉國到了最後也要被迫出兵,與其這樣還不如主動一些,反而還能借機削弱齊國。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之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泉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泉巷並收藏春秋之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