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鞅的大軍在離開鄭國地界之後,然後直接朝著中山而去,因為一路之上基本上都是趙氏的封地,所以行軍速度很快,而此時齊國的軍隊才剛剛拿下河間,正在朝著任丘進發。
當田乞得知晉國這麽快出兵的消息之後也是吃了一驚,皺著眉頭看著地圖,一直之間什麽話都沒有說,副將高無丕這個時候猶豫了一下還是開口說道。
“相國到了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撤軍才是,趙簡子這一次,在鄭境內跟漢國軍隊並沒有經過激烈的交手,實力也沒有遭受到損失,如果一旦我們雙方開戰的話,對於我齊國不利。”
他說這些話的時候也是小心翼翼,高張現在已經被殺了,高離不知所蹤,高無丕則是被扶植上來的傀儡,完全都是聽命於田氏行事,所以有些時候要表現出來一些自己的意見。
至少也要讓田乞覺得他有用才行,否則的話,高氏的族長很有可能就會被換人。
這時候田乞的心中也在考慮著對策,拿下了任丘之後就距離臨易不遠了,如果現在就這麽帶兵退迴去的話,實在是有些不甘心,於是考慮再三之後他就說道。
“現在我們不要向臨易進軍,畢竟這是燕國曾經的都城,從趙簡子的行軍路線能夠看出來他們的目標應該是守住臨易,所以我們拿下任丘之後就分作兩路。”
“老夫帶兵直接前往安平一帶,而你則是帶兵前往平舒,先試探一下趙簡子的反應再說,現在晉國的實力還沒有恢複過來,而且這一次又在鄭國被漢侯逼退。”
“匆匆忙忙帶著人馬來援助燕國,無非就是想要我們知難而退,所以這個時候我們不能主動撤軍,至少也要觀望一下形勢再說,我們這一次雖然沒有達到既定目標。”
“不過也算是拿下了不少的馬場,無論如何也要守住才成,燕國現在的主要兵力都在邊關一帶,就算是他們現在馬上迴援,也不可能跟我們長久堅持。”
“一旦那些外族趁機發動進攻的話,燕國肯定要撤軍的,所以咱們也效仿一下漢侯,至少也要跟燕國簽下停戰之約才行。”
田乞的眼光十分的老辣,燕國這些年的國君就像走馬燈一樣,換了幾個燕侯,先是親近齊國,後來又轉投晉國,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燕國根本就沒有能力在中原施加影響力。
所以燕國隻能在齊國和晉國之間來迴徘徊,在如此的情況之下,田乞拿下的這一部分領土,如果沒有什麽意外的話,今後將會成為齊國的領地。
於是雙方就此僵持了下來,趙鞅進入到臨易,也沒有主動發動進攻,原因很簡單,大軍經過長途跋涉,需要修整才行,如果倉促之間開戰,勝負難料。
一時之間各地的戰士好像轉瞬平息了一樣,齊國和晉國的軍隊在燕國的邊界進行僵持,而吳國則是野心勃勃的開始整軍備戰,蒙荻這個時候則是埋頭發展。
如今的中城已經修建完成,淮城周邊的不少百姓,開始朝著中城那邊傾斜,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土地,蒙荻跟白圭和國夏商量了一下之後,就提出了一項政策。
那就是淮城的百姓如果前往中城之後可以獲得雙倍的土地,並且享受一年免稅,如果有人在此地進行開荒,那麽可以獲得三年免稅,並且官府承諾在三年之內興修水利。
同時還能獲得耕牛,隻要在三年之內,將自己的田地畝產提高到一定數量,耕牛就可以免費獲得,另外還有相應的配套工具,不過同時也提出了一些懲罰措施。
如果到期還沒有達到,那麽就要接受相應的懲罰,要知道所提的標準並不高,大多數的人經過考慮之後覺得自己能夠做到,所以也就心動了。
更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在耕田的同時,可以參與到興修水利之中,三年幹下來也能夠積攢到不少的錢財,所以很快中城附近就變得熱鬧起來。
隨後蒙荻再次擴大了鑄劍爐的規模,現在的人口增長速度不慢,而且平民百姓能夠吃飽飯,如果一家人的人口相對比較多,那麽就可以讓其中的子弟參軍或者是參加官府的招募。
這樣一來,隻要辛辛苦苦幹上幾年,就能夠讓自己的日子逐漸好起來,所以這些百姓的參與度很高,再加上對於將來充滿了憧憬,人口的增長速度要比蒙荻想象中的更快。
這也讓他在心中充滿了感慨,晚在什麽時候人的心中隻要有了希望,那麽就會充滿幹勁,隨著這麽長時間的討論,選官之法也逐步走到了尾聲。
而且還有一個消息傳來,那就是孔子再返迴到魯國之後,沒有多久就病逝了,兵且現在懷城周邊已經成為了儒家學子的集中之地,當然還有各家學說都在這裏展露頭角。
最終蒙荻在幾種方案之中選定了一種,在這種方案之中,讓各個學子在基層磨練一段時間之後,然後進行專業的考核,因為儒家的學子眾多,為了吸引他們。
蒙荻便以儒學為基礎,強調官員修身養性的重要性,同時吸納法家和兵家,在考核的時候參考他們的意見,並且安排相應的官職。
雖然說他有心整合出來一套所謂的中心思想,讓所有的人依據這種規則來做事,但是現在的學術發展還沒有到達那種程度,沒有人能夠提出來一個讓所有人都滿意的學說。
在這種情況之下,隻能退而求其次,一方麵是盡可能吸引各家學派的學子前來為蒙荻所用,另外一方麵則是保持現在淮城學宮的活躍性。
蒙荻盡可能不表達出來,自己對哪一個學派比較鍾愛,而是提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以郡縣製為基礎,如何讓一個諸侯家變得興盛起來?
畢竟毫無意義的爭論是周禮強還是變革好,這都是沒有什麽意義的,還不如讓這些人把精力放在有用的事情上。
(本章完)
當田乞得知晉國這麽快出兵的消息之後也是吃了一驚,皺著眉頭看著地圖,一直之間什麽話都沒有說,副將高無丕這個時候猶豫了一下還是開口說道。
“相國到了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撤軍才是,趙簡子這一次,在鄭境內跟漢國軍隊並沒有經過激烈的交手,實力也沒有遭受到損失,如果一旦我們雙方開戰的話,對於我齊國不利。”
他說這些話的時候也是小心翼翼,高張現在已經被殺了,高離不知所蹤,高無丕則是被扶植上來的傀儡,完全都是聽命於田氏行事,所以有些時候要表現出來一些自己的意見。
至少也要讓田乞覺得他有用才行,否則的話,高氏的族長很有可能就會被換人。
這時候田乞的心中也在考慮著對策,拿下了任丘之後就距離臨易不遠了,如果現在就這麽帶兵退迴去的話,實在是有些不甘心,於是考慮再三之後他就說道。
“現在我們不要向臨易進軍,畢竟這是燕國曾經的都城,從趙簡子的行軍路線能夠看出來他們的目標應該是守住臨易,所以我們拿下任丘之後就分作兩路。”
“老夫帶兵直接前往安平一帶,而你則是帶兵前往平舒,先試探一下趙簡子的反應再說,現在晉國的實力還沒有恢複過來,而且這一次又在鄭國被漢侯逼退。”
“匆匆忙忙帶著人馬來援助燕國,無非就是想要我們知難而退,所以這個時候我們不能主動撤軍,至少也要觀望一下形勢再說,我們這一次雖然沒有達到既定目標。”
“不過也算是拿下了不少的馬場,無論如何也要守住才成,燕國現在的主要兵力都在邊關一帶,就算是他們現在馬上迴援,也不可能跟我們長久堅持。”
“一旦那些外族趁機發動進攻的話,燕國肯定要撤軍的,所以咱們也效仿一下漢侯,至少也要跟燕國簽下停戰之約才行。”
田乞的眼光十分的老辣,燕國這些年的國君就像走馬燈一樣,換了幾個燕侯,先是親近齊國,後來又轉投晉國,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燕國根本就沒有能力在中原施加影響力。
所以燕國隻能在齊國和晉國之間來迴徘徊,在如此的情況之下,田乞拿下的這一部分領土,如果沒有什麽意外的話,今後將會成為齊國的領地。
於是雙方就此僵持了下來,趙鞅進入到臨易,也沒有主動發動進攻,原因很簡單,大軍經過長途跋涉,需要修整才行,如果倉促之間開戰,勝負難料。
一時之間各地的戰士好像轉瞬平息了一樣,齊國和晉國的軍隊在燕國的邊界進行僵持,而吳國則是野心勃勃的開始整軍備戰,蒙荻這個時候則是埋頭發展。
如今的中城已經修建完成,淮城周邊的不少百姓,開始朝著中城那邊傾斜,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土地,蒙荻跟白圭和國夏商量了一下之後,就提出了一項政策。
那就是淮城的百姓如果前往中城之後可以獲得雙倍的土地,並且享受一年免稅,如果有人在此地進行開荒,那麽可以獲得三年免稅,並且官府承諾在三年之內興修水利。
同時還能獲得耕牛,隻要在三年之內,將自己的田地畝產提高到一定數量,耕牛就可以免費獲得,另外還有相應的配套工具,不過同時也提出了一些懲罰措施。
如果到期還沒有達到,那麽就要接受相應的懲罰,要知道所提的標準並不高,大多數的人經過考慮之後覺得自己能夠做到,所以也就心動了。
更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在耕田的同時,可以參與到興修水利之中,三年幹下來也能夠積攢到不少的錢財,所以很快中城附近就變得熱鬧起來。
隨後蒙荻再次擴大了鑄劍爐的規模,現在的人口增長速度不慢,而且平民百姓能夠吃飽飯,如果一家人的人口相對比較多,那麽就可以讓其中的子弟參軍或者是參加官府的招募。
這樣一來,隻要辛辛苦苦幹上幾年,就能夠讓自己的日子逐漸好起來,所以這些百姓的參與度很高,再加上對於將來充滿了憧憬,人口的增長速度要比蒙荻想象中的更快。
這也讓他在心中充滿了感慨,晚在什麽時候人的心中隻要有了希望,那麽就會充滿幹勁,隨著這麽長時間的討論,選官之法也逐步走到了尾聲。
而且還有一個消息傳來,那就是孔子再返迴到魯國之後,沒有多久就病逝了,兵且現在懷城周邊已經成為了儒家學子的集中之地,當然還有各家學說都在這裏展露頭角。
最終蒙荻在幾種方案之中選定了一種,在這種方案之中,讓各個學子在基層磨練一段時間之後,然後進行專業的考核,因為儒家的學子眾多,為了吸引他們。
蒙荻便以儒學為基礎,強調官員修身養性的重要性,同時吸納法家和兵家,在考核的時候參考他們的意見,並且安排相應的官職。
雖然說他有心整合出來一套所謂的中心思想,讓所有的人依據這種規則來做事,但是現在的學術發展還沒有到達那種程度,沒有人能夠提出來一個讓所有人都滿意的學說。
在這種情況之下,隻能退而求其次,一方麵是盡可能吸引各家學派的學子前來為蒙荻所用,另外一方麵則是保持現在淮城學宮的活躍性。
蒙荻盡可能不表達出來,自己對哪一個學派比較鍾愛,而是提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以郡縣製為基礎,如何讓一個諸侯家變得興盛起來?
畢竟毫無意義的爭論是周禮強還是變革好,這都是沒有什麽意義的,還不如讓這些人把精力放在有用的事情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