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話以後,子姚的臉上也是露出了思索之色,不過許久之後還是緩緩搖了搖頭。


    “你說的這個事情太過於冒險,怎麽說晉國無論從各方麵來講,都要比現在的漢國強上太多,而且趙簡子的行政風格,也是十分的穩健,老辣。”


    “並且如今也在效仿我鄭國進行改革,要知道當年我們正國經過改革之後,短短時間之內,國力迅速強盛,這可是有前車之鑒的。”


    “而如今晉國經過內亂之後,趙簡子在晉國的威望一時無兩,所以此時推行改革的阻力最小,韓氏和魏氏都是全力支持他的政策,隻是剩下了一個智氏,他也不得不從。”


    “如此一來的話,晉國的強盛指日可待,而反觀漢國,雖然說通過改革之後國力迅速強盛,但是他們動了貴族的利益,這樣的話,大部分的諸侯國都不會給予認同。”


    “就如同魯國一樣,雖然說表麵上魯國依附於漢國,但是實際上魯國到現在為止,都沒有派人前往淮城,覲見周天子,這也就說明他們並不承認這個周天子的身份。”


    “所以我們在這個時候要是主動依附漢國的話,一旦將來晉國對我們發動報複,就算是漢國出兵救援,對於我們鄭國而言,也是要蒙受相當的損失。”


    “而且到時候衛國要是也倒向了晉國,那麽他們恐怕也會借著這個機會,蠶食我鄭國的領土,所以眼前不能這麽做。”


    這說的也是實情,畢竟鄭國跟晉國是接壤的,到時候就算是晉國派出一部分軍隊不斷的騷擾鄭國,雙方在國力相差巨大的情況之下,鄭國根本就抵抗不了多久。


    商量了半天,最終還是決定答應蒙荻的條件,不過確實要求漢國跟鄭國之間停戰。


    晉國新田。


    趙簡子見到了許瑕之後,看過子姚送來的書簡,然後略微沉吟了一下,開口說道。


    “既然現在鄭國遇到了危險,那麽我們建國作為霸主,自然應當出兵幫助鄭國,驅逐韓國的軍隊,隻是我想知道這一次漢國出動了多少人馬,具體兵力配置如何?”


    現在趙鞅的手中騎兵已經過十萬,他也想要通過這一次的戰鬥,來看一看自己訓練出來的騎兵,跟漢國的騎兵之間有沒有什麽太大的差距。


    如果要是可行的話,趙鞅就準備決定,大批量的訓練騎兵,畢竟晉國的人口在這裏放著,多年以來都是晉國出兵攻打其他國家,除了最近一次,晉國本土遭受到攻擊例外。


    所以晉國的人口,可以說是在當今諸侯國之中最多的,這就相當於有了充足的兵源,再加上百年稱霸給晉國人帶來的自信,也讓他們渴望保持住這份榮耀。


    這就是趙鞅的底氣所在,說句不好聽的話,現在晉國輸得起,但是漢國未必,雖然說最近一段時間漢國得到了大量的人口,但是他們的軍隊數量相對較少。


    而且這麽多的人口,也需要一段時間進行沉澱,才能徹底的對漢國效忠,如果在這個時候損失了大量的軍隊,也能讓漢國的平民百姓感受到恐懼。


    此消彼長之下,隻要繼續能夠對漢國保持壓製,蒙荻迫於壓力改變自己的政策,那麽漢國的立國之本也就動搖了,之後其他的諸侯國,就像是看到了獵物的惡狼一樣,群起而攻。


    那麽剛剛崛起的漢國,也會因此遭受滅頂之災,趙鞅作為一個合格的執政者,他的眼光也是十分的毒辣,畢竟長久以來的規矩注定了,貴族才是統治一個帝國最重要的階層。


    道理很簡單,隻有這些貴族通過長時間的沉澱,掌握了知識和文化以及統治技巧,所以在治理地方的時候都有相應的手段,並且那些平民百姓已經適應了。


    漢國雖然現在執行的政策,對於平民百姓很有好處,但是這些人已經習慣了被奴役,短時間之內這種想法是不會發生太大的改變的,雖然能夠加快這些百姓對於漢國的認同。


    但同時也削弱了,漢國貴族的權力,在順境的時候,這些人還能保持相當的克製,一旦漢國的情況出現了什麽改變,那麽這就會變成漢國的催命符。


    到時候首先反對漢國的人,恐怕就是這些失去了權力的貴族,這是人的貪婪本性造成的,要不然的話,趙鞅也不會在晉國的改革,隻是進行到了一定程度就停了下來。


    因為他認為還不到時候,最起碼需要等到晉國進一步強盛起來,他的個人威望達到更高的地步,才能著手進行下一步的改革。


    許瑕從趙鞅的問話之中就已經聽出來了,他有出兵的意思,於是馬上就說道。


    “漢國這一次一共出動了騎兵八萬人,還有兩萬步軍,共計十萬,隻是裝備相當的精良,而且軍紀嚴明,戰鬥力更是不容小覷,簡子要是想要出兵的話,還是要慎重為好。”


    之所以這麽說,也是因為許瑕是一個善於察言觀色的人,他看出來趙鞅不是那種喜歡聽虛言套話的人,幹脆就把話說的明白一些,以免將來晉國在鄭國戰事不順的時候,遷怒於他。


    而趙鞅聽到這話以後皺了一下眉頭,他轉頭看向了郵良,開口問道。


    “這漢國的步軍戰鬥力如何?你對此可有了解?”


    郵良大致想了一下,臉上露出十分慎重的表情然後開口說道。


    “漢國訓練步軍由來已久,自從蒙荻在建立淮城之後,就開始訓練步軍,而且選拔十分的嚴格,聽說首先選用的就是身強力壯之輩,能夠身負百斤。”


    “同時還要攜帶弓弩和武器,在一天之內行軍過四十裏,然後一件能夠中靶者才能入選,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步軍到現在為止,不過才三四萬人而已。”


    “而且他們的訓練相對的隱蔽,到現在為止,我們隻是打聽到他們的選兵之法,至於如何訓練還不得而知,隻是現在漢國之中,有一人頗為擅長練兵,那就是孫武子。”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之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泉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泉巷並收藏春秋之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