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一番之後,孫武似乎已經有了主意,憂慮之色緩緩退去,開口說道。


    “在如今這種情況之下,齊國無非是想要得到更多的好處吧,我們隻要盡量滿足他們的要求即可,如今我們漢國經過這麽長時間的發展,民眾對於我們越來越擁護。”


    “所以在這種時候就要做下一步的準備,就算是齊國想要威脅衛國,到時候可以讓魯國出兵,這樣一來的話,情況照樣可以得到解決,同時也可以試探一下魯國的反應。”


    “現在我們當前最大的敵人還是吳國,想要快速的拿下吳國,就需要大量的兵力和官員,現在我們的兵力守護漢國自然是綽綽有餘,但是對外擴張略有不足。”


    “所以我建議應該在漢國之內,劃分各自的區域,效法當年費邑練兵之事,並且從此以後定為常態,讓那些平民百姓平時在農閑之時可以操練武藝。”


    “選兵的時候可以從他們之中直接選取,騎兵和車兵都還好一些,但是步兵的選拔就要相對難的多,如果在民間能夠形成尚武之風,那麽也能夠提供更多的步兵人選。”


    “而且這股力量可以在地方之上維持當地的治安,雖然說淮城周邊還算是安全,但是有不少相對偏遠的地方,情況就有些複雜了,在這種形勢之下,打擊盜匪就是首要目標。”


    “因為這些人不事生產,是以掠奪他人的財富為目標,如果放任這股風氣繼續發展下去的話,很有可能讓更多的百姓參與其中,誰也不願意辛辛苦苦賺到的錢財為他人奪去。”


    蒙荻馬上就想到了,當年在齊國第二次出兵攻打魯國的時候,他跟計然商量了一下之後,從軍中撤出了一部分,老兵在地方之上訓練人馬,以備不時之需。


    而如今,蒙荻從晉國,齊國和宋國得到了大量的人口,經過這一段時間,民眾的情緒已經相對穩定下來,並且大部分人對於現狀相對比較滿意。


    在這種時候編練鄉兵,一來可以把那些年輕力壯的百姓集中起來加以操練,也免得他們在各地惹事生非,畢竟這年頭能夠做的事情並不多,年輕人的精力總是有些多餘。


    所以難免會出現一些亂子,另外一點,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如果形成常理的話,逐漸也會形成一種習慣,如此一來的話,步兵的兵源也會穩定下來。


    至於打擊盜賊,這是法家的典型思想,孫武作為這個時代積極的改革者,也是法家思想的重要踐行者,就如同後來在李悝的主持之下,魏國進行變法。


    李悝就認為,王者之政莫急於盜賊,隻有將這些不勞而獲的人全部打擊下去,才能夠上人心安定,專心生產,否則的話,整個國家的統治基石也會因此而動搖。


    蒙荻很清楚,最早的子產在鄭國的變法並不徹底,所以鄭國的實力雖然強盛一時,不過也是曇花一現,接下來就是趙鞅銳意改革,也算是邁出了一步。


    這是因為時代的局限性,趙鞅的改革隻是製度上的一些變化,但是後來韓趙魏三家分晉之後,魏國首先由李悝開啟了變法,並且吸納了當時各個諸侯國製定下來的律法。


    然後做出了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法律,《法經》,這算是戰國初期,最為完整的一個律法條文,這樣一來就形成了有法可依的局麵。


    這對後來的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和韓非子,影響非常大,以至於後來的各國紛紛仿效,魏國也成為了當時的最強諸侯國,所以蒙荻現在也考慮,製定出來一套法典。


    這樣一來的話,就能夠保證自己的很多想法能夠貫徹下去,並且從此以後形成規矩,那麽後來者也就相對要輕鬆許多,想到這裏,他便開口說道。


    “孫先生所言極是,隻是我考慮,光是把眼光放在鄉兵之上,未免有些太過片麵,所以孫先生可以趁著這一段時間將自己所思所想,盡量的整理出來。”


    “製定出來一套相應完備的律法,同時我也會讓其他人仔細考慮一下這個問題,為我漢國的方方麵麵製定出來規則,如此一來的話,就能夠做到有法可依。”


    “隻有這樣才能夠保證,我們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局麵能夠穩定的傳承下去,否則的話,很有可能會出現人亡政息的局麵,就如同鄭國一般。”


    “子產變法之後一時強盛,結果到了最後卻不了了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觸動了那些貴族的利益,我們漢國現在不存在這種情況,所以阻力就相對要小了很多。”


    孫武聽到這話以後,仔細的考慮了一下,覺得非常有必要,於是就點了點頭說道。


    “漢侯考慮的及是,如果要是這樣的話,官員和百姓就知道自己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那麽整個漢國的秩序就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隻是編寫律法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所以我建議,應該在天下間召集有識之士,對此事發表一些議論,淮城的學宮就是一個最佳的場所,如此一來就能夠博采眾長。”


    “光是靠幾個人編寫出來的律法,難免有所疏忽,為了預防這種情況的出現,所以要廣開言路才行,如今淮城的學宮,儒家之人數量太多,這未必是什麽好事。”


    “他們過於強調以不變應萬變,固步自封,已經影響了不少的官員,長久以往的話,很有可能對漢國產生一些潛移默化的改變,所以漢侯在這個時候一定要重用支持變革之人。”


    蒙荻緩緩的點了點頭,他覺得目前這種情況確實如此,所有人都似乎已經習慣了,春秋的這種模式,儒學正是迎合了大多數讀書人的追求。


    畢竟這也是上古先賢立下來的規矩,所以自然有其好處,不過就是因為這樣,也會讓人的思維比較僵化,對於蒙荻求變的心思,相去甚遠。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之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泉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泉巷並收藏春秋之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