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荻一聽就知道計然這麽做背後還有其他的意思,於是就馬上做出一副仔細聆聽的神色。
計然這個時候長歎了一口氣,指著一眾的漢國士兵,然後開口說道。
“這些士兵都是出自於平民百姓,他們之所以願意跟隨主公作戰,那就是因為主公給了他們在其他諸侯那裏得不到的東西,所以他們才甘心用命。”
“從目前的狀態來看,我們漢國蒸蒸日上,這是因為新政的緣故,但是這樣的政策隻適合在漢國,要是我們想要把這種政策推廣到其他地方,首先麵臨的一個問題就是那些貴族。”
“主公請想一下,事到如今,我漢國通過新政,讓國力快速強大,難道其他的諸侯國看不清楚其中的原因嗎?非也,而是他們無力改變現狀。”
“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這些諸侯國傳承已久,其內部關係錯綜複雜,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各個諸侯國的內部暫時還保持安定,百姓還沒有被逼到難以為生的地步。”
“在如此的情況之下,我們就算是拿下了這些諸侯國,那些貴族必定不會心甘情願追隨我們,到時候肯定會在各地作亂,到時候我漢國就會因此而耗費大量的精力。”
“根本就無力再對外擴張,所以我們要趁著這個時候培養更多的人才,如此一來才有更多合格的官員,占領以後可以迅速的管理地方,然後配合軍隊,短時間之內就能穩定下來。”
“否則的話,我們不可避免就要借用那些貴族的力量,這反而對我漢國而言是最大的危害,也就是因為這樣,我才會反對此時滅掉吳國。”
聽到這裏,蒙荻也不由得在心中道出了一口涼氣,這一段時間他考慮的都是戰略上的得失,並沒有通過全盤局勢去看待整件事情,現在被計然這麽一提醒也是有些後怕。
他再清楚不過這其中的原因了,漢初之時七國之亂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漢景帝采取晁錯的意見進行削藩,結果一時之間漢朝天下大亂,最終逼死了晁錯,七王依然不退兵。
當時的漢景帝和梁王共同聯手,並且以周亞夫為大將,這才成功平定了叛亂,從本意上來說,削藩是有利於漢朝統治的,不過因為跟藩王私利形成了激烈的衝突。
這才有了後來的叛亂,不過到了後來漢武帝的時候,中央集權得到進一步的加強,隨後依然堅持削藩推出了推恩令,隻是說手段相對來說軟了一些,沒有采取針鋒相對的方式。
在這種情況之下,推恩令得到貫徹執行,漢朝的統治基礎也是得到進一步的加強,蒙荻這時候也完全明白了計然的意思,那就是漢國的實力必須要達到讓其他諸侯國畏懼的地步。
隻有這樣占領一地之後,那些貴族知道自己反抗的結局是什麽,然後再通過官員迅速的掌控當地,一步步的削弱這些貴族手中的權力,如此一來才能將當地徹底掌控在漢國的手中。
想明白了這一層關係之後,蒙荻心中也就沒有了絲毫的猶豫,他馬上開口說道。
“計先生真是一語中的,我知道接下來該怎麽做了,漢國如今最重要的是,要將自己的實力,發展到足夠強大,隻有這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如此一來占領一地,也能夠形成極大的威懾,讓那些貴族不敢輕舉妄動,方便我們行事,這果然是謀國之言,那麽計先生認為,接下來應該怎麽做才最為合適?”
看到蒙荻采納了自己的意見,計然也是長出了一口氣,心中湧現出一股欣慰之感,雖然他表麵上看起來風輕雲淡,不過心裏麵是充滿了擔憂的。
畢竟以現在漢國的實力完全有能力打敗吳國,蒙荻如果在這個時候誌得意滿,做出來一些錯誤的決定,那麽統一天下的大計,也有可能因此而胎死腹中。
現在計然覺得,蒙荻還是跟當初遇到自己之時並無兩樣,這讓他感覺到,如果繼續這樣發展下去的話,將來統一天下未必不能實現,於是臉上露出了一些欣慰之色,說道。
“如今我們應該派出使者前去見吳王夫差,對於孫先生之事,可以說成是主公求賢若渴,然後提出支持吳國稱霸之事,隨後我漢國的大軍集結在新城,做出準備開戰的樣子。”
“現在晉國的使者已經到了吳軍大營之中,他們的目標肯定就是我們漢國,趁著這個時機,把吳國自己作出選擇,如果願意停戰的話,那麽新城就讓給他們。”
“要是夫差這個時候選擇開戰,那就是自取滅亡了,不過這對於漢國而言不利,所以我建議讓猗頓作為使者,他對於伯嚭十分的了解,出使之後必定能夠達到目的。”
於是蒙荻就采取了計然的謀劃,親自帶著大兵進駐新城,同時招猗頓從淮城前來相見。
計然也在郯城集結兵馬之後前往新城會和,一時之間在漢國和吳國的邊境戰爭的氣氛已經降臨了,軍候馬上就刺探到情報,說是鍾吾和邳縣已經集結的大量的吳軍。
猗頓趕到新城之時,吳軍和漢軍之間的軍候已經出現了交鋒,各有死傷,儼然已經是一副一觸即發的景象了,蒙荻見到他之後,就直接開口說道。
“我想讓你作為使者出使吳國,主要目的就是說服吳王夫差,跟我們漢國之間停戰,為此我們的底線就是讓出新城,不過有個條件就是雙方都不能駐兵。”
“到時候可以讓吳國派人執掌新城,你對於這件事情有什麽看法?要是覺得做不到或者有其他問題的話,可以現在就說出來。”
猗頓聽到這話以後,皺著眉頭想了一陣,隨後這才能說道。
“如今我們大軍已經擺開了陣勢,而且在主公的帶領之下,我漢國騎兵已經揚名天下,在這種情況之下說服吳王夫差問題應該不大,隻是讓出新城,這代價是不是有些太大了?”
(本章完)
計然這個時候長歎了一口氣,指著一眾的漢國士兵,然後開口說道。
“這些士兵都是出自於平民百姓,他們之所以願意跟隨主公作戰,那就是因為主公給了他們在其他諸侯那裏得不到的東西,所以他們才甘心用命。”
“從目前的狀態來看,我們漢國蒸蒸日上,這是因為新政的緣故,但是這樣的政策隻適合在漢國,要是我們想要把這種政策推廣到其他地方,首先麵臨的一個問題就是那些貴族。”
“主公請想一下,事到如今,我漢國通過新政,讓國力快速強大,難道其他的諸侯國看不清楚其中的原因嗎?非也,而是他們無力改變現狀。”
“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這些諸侯國傳承已久,其內部關係錯綜複雜,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各個諸侯國的內部暫時還保持安定,百姓還沒有被逼到難以為生的地步。”
“在如此的情況之下,我們就算是拿下了這些諸侯國,那些貴族必定不會心甘情願追隨我們,到時候肯定會在各地作亂,到時候我漢國就會因此而耗費大量的精力。”
“根本就無力再對外擴張,所以我們要趁著這個時候培養更多的人才,如此一來才有更多合格的官員,占領以後可以迅速的管理地方,然後配合軍隊,短時間之內就能穩定下來。”
“否則的話,我們不可避免就要借用那些貴族的力量,這反而對我漢國而言是最大的危害,也就是因為這樣,我才會反對此時滅掉吳國。”
聽到這裏,蒙荻也不由得在心中道出了一口涼氣,這一段時間他考慮的都是戰略上的得失,並沒有通過全盤局勢去看待整件事情,現在被計然這麽一提醒也是有些後怕。
他再清楚不過這其中的原因了,漢初之時七國之亂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漢景帝采取晁錯的意見進行削藩,結果一時之間漢朝天下大亂,最終逼死了晁錯,七王依然不退兵。
當時的漢景帝和梁王共同聯手,並且以周亞夫為大將,這才成功平定了叛亂,從本意上來說,削藩是有利於漢朝統治的,不過因為跟藩王私利形成了激烈的衝突。
這才有了後來的叛亂,不過到了後來漢武帝的時候,中央集權得到進一步的加強,隨後依然堅持削藩推出了推恩令,隻是說手段相對來說軟了一些,沒有采取針鋒相對的方式。
在這種情況之下,推恩令得到貫徹執行,漢朝的統治基礎也是得到進一步的加強,蒙荻這時候也完全明白了計然的意思,那就是漢國的實力必須要達到讓其他諸侯國畏懼的地步。
隻有這樣占領一地之後,那些貴族知道自己反抗的結局是什麽,然後再通過官員迅速的掌控當地,一步步的削弱這些貴族手中的權力,如此一來才能將當地徹底掌控在漢國的手中。
想明白了這一層關係之後,蒙荻心中也就沒有了絲毫的猶豫,他馬上開口說道。
“計先生真是一語中的,我知道接下來該怎麽做了,漢國如今最重要的是,要將自己的實力,發展到足夠強大,隻有這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如此一來占領一地,也能夠形成極大的威懾,讓那些貴族不敢輕舉妄動,方便我們行事,這果然是謀國之言,那麽計先生認為,接下來應該怎麽做才最為合適?”
看到蒙荻采納了自己的意見,計然也是長出了一口氣,心中湧現出一股欣慰之感,雖然他表麵上看起來風輕雲淡,不過心裏麵是充滿了擔憂的。
畢竟以現在漢國的實力完全有能力打敗吳國,蒙荻如果在這個時候誌得意滿,做出來一些錯誤的決定,那麽統一天下的大計,也有可能因此而胎死腹中。
現在計然覺得,蒙荻還是跟當初遇到自己之時並無兩樣,這讓他感覺到,如果繼續這樣發展下去的話,將來統一天下未必不能實現,於是臉上露出了一些欣慰之色,說道。
“如今我們應該派出使者前去見吳王夫差,對於孫先生之事,可以說成是主公求賢若渴,然後提出支持吳國稱霸之事,隨後我漢國的大軍集結在新城,做出準備開戰的樣子。”
“現在晉國的使者已經到了吳軍大營之中,他們的目標肯定就是我們漢國,趁著這個時機,把吳國自己作出選擇,如果願意停戰的話,那麽新城就讓給他們。”
“要是夫差這個時候選擇開戰,那就是自取滅亡了,不過這對於漢國而言不利,所以我建議讓猗頓作為使者,他對於伯嚭十分的了解,出使之後必定能夠達到目的。”
於是蒙荻就采取了計然的謀劃,親自帶著大兵進駐新城,同時招猗頓從淮城前來相見。
計然也在郯城集結兵馬之後前往新城會和,一時之間在漢國和吳國的邊境戰爭的氣氛已經降臨了,軍候馬上就刺探到情報,說是鍾吾和邳縣已經集結的大量的吳軍。
猗頓趕到新城之時,吳軍和漢軍之間的軍候已經出現了交鋒,各有死傷,儼然已經是一副一觸即發的景象了,蒙荻見到他之後,就直接開口說道。
“我想讓你作為使者出使吳國,主要目的就是說服吳王夫差,跟我們漢國之間停戰,為此我們的底線就是讓出新城,不過有個條件就是雙方都不能駐兵。”
“到時候可以讓吳國派人執掌新城,你對於這件事情有什麽看法?要是覺得做不到或者有其他問題的話,可以現在就說出來。”
猗頓聽到這話以後,皺著眉頭想了一陣,隨後這才能說道。
“如今我們大軍已經擺開了陣勢,而且在主公的帶領之下,我漢國騎兵已經揚名天下,在這種情況之下說服吳王夫差問題應該不大,隻是讓出新城,這代價是不是有些太大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