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裏以後國夏看了一眼自己麵前那個年輕的背影,心中也是充滿了感慨。
他不由得再次低聲說道:“漢侯如此年輕就已經深諳人心之道,這樣一來不但收獲了齊國的百姓的民心,傳揚出去的話,漢軍的軍紀將會天下聞名,到時候天下百姓將會翹首以盼。”
“這倒是有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這也是最為簡單有效的方式,雖然知道的人不少,但是能夠做到的卻是寥寥無幾,漢侯能夠做出這樣的事情來,實在是讓人敬服。”
等到這件事情處理完畢之後,漢軍在當地的聲望達到了一個極點,前往投靠的百姓更是絡繹不絕,蒙荻對於這樣的場麵,也算是相當的滿意,於是就對國夏說道。
“照如今的情況來看,田僖子恐怕不希望我們在齊國待的時間太長,用不了多長時間我們就要離開了,惠子也需要早做準備才是,如果要是家人還在臨淄城中。”
“那麽到時候本王可以派人前往索要,現在百姓聚集的越來越多,糧食缺口也相對比較大,同時惠子大軍那邊的糧食恐怕已經不多了吧?”
國夏之後緩緩點了點頭,然後在心中略微盤算一下,然後這才說道。
“如果現在開始起行的話,要是省上一點趕往到南莒城應該差不多。”
他也是考慮到如今跟隨了這麽多的百姓,糧食的消耗應該相當大,蒙荻聽到之後一笑。
“出兵之時,我軍帶足了幹糧,一路之上所獲取的糧食,除去供給百姓之外,還有不少的剩餘,可以撥付一部分給你們的大軍食用,隻是不知道惠子對於將來可有什麽想法?”
“如果要是願意繼續領兵的話,那麽可以駐守在中丘城,如果要是有其他想法的話,可以提出來,本王知道惠子對於執政之道頗有心得,不知道惠子意下如何?”
很明顯蒙荻想要國夏將來幫助治理漢國,國夏也知道自己對於領兵打仗之事並不在行,臉上沒有絲毫的猶豫之色,直接就開口說道。
“領兵打仗非我之長,將來更希望能夠幫助漢侯治理一方,所以老夫聽從漢侯的安排,隻是希望漢侯能夠善待這些士兵。”
蒙荻聽到這個迴答以後非常的滿意,這說明國夏是真心的投降,於是想了一下之後說道。
“既然這樣的話,惠子可以迴去通知一下大軍,讓他們自己決定去留,本王知道他們不少人的家眷都在齊國之中,如果遠離故土的話,難免有違人情。”
國夏心中對此還是有些驚訝,他沒有想到蒙荻竟然如此的大方,於是十分感激的說道。
“多謝漢侯寬宏之心,老夫這就迴去安排。”
而剛剛返迴臨淄城的田乞,正準備辦妥公子陽生之事,以後帶軍討伐國夏,沒有想到這個時候傳來消息,國夏居然直接投靠了蒙荻,這讓他的心中感覺十分不是滋味。
很明顯蒙荻一定是在其中使了什麽手段,要知道高張和國夏對於漢國一向以來沒有什麽好感,怎麽可能如此輕易的投降,這也讓他的心中產生了一些警惕。
隨後田乞在臨淄城中召集文武群臣,商討另立新君之事,在這種情況之下,大家心裏麵都很清楚,田氏費了這麽大的力氣,肯定是心中已經有了主意。
所以就開始私底下紛紛猜測起來,誰也不肯在這個時候冒頭,因此而得罪了田氏。
就在這個時候見到田常帶著一個大漢,扛著一個麻袋,直接走入到了大殿之中,文武群臣一看這個樣子,不知道是什麽意思,這時候那大漢輕輕的將麻袋放在地上。
就見那袋子一陣蠕動,顯然裏麵是有一個人,隨後公子陽生就從裏麵鑽了出來,之所以這麽做田乞也是有心給公子陽生一個下馬威,同時看一下文武群臣的反應。
見到眾人全部盯著自己,公子陽生的臉上露出來了害怕的神色,對於這種出場方式他的內心是十分抗拒的,不過又不敢違背田氏的意思,也就隻能遵從安排了,此時他囁嚅著說道。
“各位要是覺得在下的才能,不足以擔任齊國國君之位,那麽也可以選擇其他公子在下並無異議,隻是如今這種形勢之下,在下也是迫不得已。”
主要也是公子陽生,已經被折騰的有些怕了,他不知道田氏是不是還有其他的後手,幹脆直接亮明了自己的態度,也希望能夠通過這種方式讓自己保住一條命。
而這時候田乞淡然的一笑,他指了指公子陽生,淡淡的開口說道。
“齊晏孺子不過就是一個還沒有長大的幼兒罷了,名義上是齊國的國君,但實際上朝政卻是把持在高張和國夏的手中,不過就是假傳奇猴之命罷了。”
“所以老夫認為公子陽生,繼承齊國國君之位理所應當,不知道各位一下如何,如果有人要是有其他合適的人選,不妨趁著這個時候提出來。”
眾人一看這個樣子,誰也不會在這個時候提出反對,鮑牧首先站出來響應說道。
“公子陽生乃是齊侯的長公子,繼承齊侯之位,自然是理所應當。”
既然有人捧場,那麽眾人直接紛紛表示同意,於是公子陽生就成為了齊國的國君。
田乞自然就成為了齊國的國相,而鮑牧則是成了齊國的大司馬,至於其他大幅的位置,根據出力的大小,各自有所封賞,也算是雨露均沾,大部分人對此非常滿意。
等到眾人離開之後,田乞和田常以及鮑牧湊在了一起,田乞首先開口說道。
“剛剛傳來消息說是國惠子,已經投降了漢侯,既然如此的話,那麽齊國這一次的亂局算是徹底平定了,不過當下還有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派人前去淮城麵見天子。”
“漢侯已經答應下來,這一次天子將會封齊侯為王,田常這點事情就交給你去做,務必要借著這個機會跟漢國簽訂弭兵之盟。”
(本章完)
他不由得再次低聲說道:“漢侯如此年輕就已經深諳人心之道,這樣一來不但收獲了齊國的百姓的民心,傳揚出去的話,漢軍的軍紀將會天下聞名,到時候天下百姓將會翹首以盼。”
“這倒是有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這也是最為簡單有效的方式,雖然知道的人不少,但是能夠做到的卻是寥寥無幾,漢侯能夠做出這樣的事情來,實在是讓人敬服。”
等到這件事情處理完畢之後,漢軍在當地的聲望達到了一個極點,前往投靠的百姓更是絡繹不絕,蒙荻對於這樣的場麵,也算是相當的滿意,於是就對國夏說道。
“照如今的情況來看,田僖子恐怕不希望我們在齊國待的時間太長,用不了多長時間我們就要離開了,惠子也需要早做準備才是,如果要是家人還在臨淄城中。”
“那麽到時候本王可以派人前往索要,現在百姓聚集的越來越多,糧食缺口也相對比較大,同時惠子大軍那邊的糧食恐怕已經不多了吧?”
國夏之後緩緩點了點頭,然後在心中略微盤算一下,然後這才說道。
“如果現在開始起行的話,要是省上一點趕往到南莒城應該差不多。”
他也是考慮到如今跟隨了這麽多的百姓,糧食的消耗應該相當大,蒙荻聽到之後一笑。
“出兵之時,我軍帶足了幹糧,一路之上所獲取的糧食,除去供給百姓之外,還有不少的剩餘,可以撥付一部分給你們的大軍食用,隻是不知道惠子對於將來可有什麽想法?”
“如果要是願意繼續領兵的話,那麽可以駐守在中丘城,如果要是有其他想法的話,可以提出來,本王知道惠子對於執政之道頗有心得,不知道惠子意下如何?”
很明顯蒙荻想要國夏將來幫助治理漢國,國夏也知道自己對於領兵打仗之事並不在行,臉上沒有絲毫的猶豫之色,直接就開口說道。
“領兵打仗非我之長,將來更希望能夠幫助漢侯治理一方,所以老夫聽從漢侯的安排,隻是希望漢侯能夠善待這些士兵。”
蒙荻聽到這個迴答以後非常的滿意,這說明國夏是真心的投降,於是想了一下之後說道。
“既然這樣的話,惠子可以迴去通知一下大軍,讓他們自己決定去留,本王知道他們不少人的家眷都在齊國之中,如果遠離故土的話,難免有違人情。”
國夏心中對此還是有些驚訝,他沒有想到蒙荻竟然如此的大方,於是十分感激的說道。
“多謝漢侯寬宏之心,老夫這就迴去安排。”
而剛剛返迴臨淄城的田乞,正準備辦妥公子陽生之事,以後帶軍討伐國夏,沒有想到這個時候傳來消息,國夏居然直接投靠了蒙荻,這讓他的心中感覺十分不是滋味。
很明顯蒙荻一定是在其中使了什麽手段,要知道高張和國夏對於漢國一向以來沒有什麽好感,怎麽可能如此輕易的投降,這也讓他的心中產生了一些警惕。
隨後田乞在臨淄城中召集文武群臣,商討另立新君之事,在這種情況之下,大家心裏麵都很清楚,田氏費了這麽大的力氣,肯定是心中已經有了主意。
所以就開始私底下紛紛猜測起來,誰也不肯在這個時候冒頭,因此而得罪了田氏。
就在這個時候見到田常帶著一個大漢,扛著一個麻袋,直接走入到了大殿之中,文武群臣一看這個樣子,不知道是什麽意思,這時候那大漢輕輕的將麻袋放在地上。
就見那袋子一陣蠕動,顯然裏麵是有一個人,隨後公子陽生就從裏麵鑽了出來,之所以這麽做田乞也是有心給公子陽生一個下馬威,同時看一下文武群臣的反應。
見到眾人全部盯著自己,公子陽生的臉上露出來了害怕的神色,對於這種出場方式他的內心是十分抗拒的,不過又不敢違背田氏的意思,也就隻能遵從安排了,此時他囁嚅著說道。
“各位要是覺得在下的才能,不足以擔任齊國國君之位,那麽也可以選擇其他公子在下並無異議,隻是如今這種形勢之下,在下也是迫不得已。”
主要也是公子陽生,已經被折騰的有些怕了,他不知道田氏是不是還有其他的後手,幹脆直接亮明了自己的態度,也希望能夠通過這種方式讓自己保住一條命。
而這時候田乞淡然的一笑,他指了指公子陽生,淡淡的開口說道。
“齊晏孺子不過就是一個還沒有長大的幼兒罷了,名義上是齊國的國君,但實際上朝政卻是把持在高張和國夏的手中,不過就是假傳奇猴之命罷了。”
“所以老夫認為公子陽生,繼承齊國國君之位理所應當,不知道各位一下如何,如果有人要是有其他合適的人選,不妨趁著這個時候提出來。”
眾人一看這個樣子,誰也不會在這個時候提出反對,鮑牧首先站出來響應說道。
“公子陽生乃是齊侯的長公子,繼承齊侯之位,自然是理所應當。”
既然有人捧場,那麽眾人直接紛紛表示同意,於是公子陽生就成為了齊國的國君。
田乞自然就成為了齊國的國相,而鮑牧則是成了齊國的大司馬,至於其他大幅的位置,根據出力的大小,各自有所封賞,也算是雨露均沾,大部分人對此非常滿意。
等到眾人離開之後,田乞和田常以及鮑牧湊在了一起,田乞首先開口說道。
“剛剛傳來消息說是國惠子,已經投降了漢侯,既然如此的話,那麽齊國這一次的亂局算是徹底平定了,不過當下還有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派人前去淮城麵見天子。”
“漢侯已經答應下來,這一次天子將會封齊侯為王,田常這點事情就交給你去做,務必要借著這個機會跟漢國簽訂弭兵之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