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臨淄。
蒙荻聯合鄭國和魯國進攻宋國的舉動,讓高張深為擔憂,而如今國夏已經領兵出征,在心思煩悶之下,他便來到了孔子的居住之地。
對於孔子高張還是十分敬重的,當時孔子被三桓冷落之後,無奈之下離開楚國開始周遊列國,最終來到了齊國之後,被高張收為家臣,居住在柴地。
見麵之後,高張就歎了一口氣,滿臉都是擔憂之色,然後開口說道。
“如今蒙子已經會和魯國和鄭國出兵攻打宋國了,以他們三國聯軍的勢力,消滅宋國,不過就在旦夕之間,如此一來,我齊國就會多了一個大敵。”
“孔子乃是高才之士,對於目前的情況有什麽怎樣的見解?如果能有辦法限製蒙子的發展,則是再好,不過要不然的話如此下去,恐怕魯國也難逃漢國的之手。”
提起來自己的故國,孔子的臉上露出了憤慨之色,有些無奈的說道。
“當初墮三都隻差一步,否則的話,怎麽能有蒙子今日為禍?他占據費邑,又同時謀求淮夷之地,迎立王子朝為天子,這乃是亂政之舉。”
“如今的漢國不尊周禮,顯然已經有了取而代之的野心,可惜在這個時候,諸侯不能同心協力共同討伐漢國,反而是為了霸權而爭鬥不已。”
“如果這個時候能跟晉國罷戰,七國聯合其他的諸侯國共同討伐漢國,這樣一來才能將這樣的禍亂消弭於無形之中,否則的話,假以時日,將來漢國必定勢大難治。”
從內心而言,高張現在已經不願意跟晉國繼續耗下去了,但是現在的情況又不允許他這麽做,孔子說的也有一定道理,聽完之後隻能無奈的歎了一聲說道。
“齊侯如今心心念念,想讓齊國稱霸於天下,在下身為齊國執政,迫不得已隻能遵從齊侯的心願,否則的話執政之位必定會岌岌可危。”
“到了那個時候,國惠子行事過於優柔寡斷,而田僖子又是野心勃勃之輩,一旦在下失去執政之位,那麽恐怕取而代之的必是田氏,到了那個時候,萬事皆休。”
孔子對於齊國的內政也是了然於胸,聽到這話以後,默然良久,然後開口說道。
“齊侯心中有執念,所以才會如此,假若將來齊國有不測之風雲,到時候高相國應該乘勢將田氏連根拔起,否則的話將會後患無窮。”
“田氏以小恩小惠詩人於齊國平民,從而讓田氏的聲望在齊國越來越大,長此以往的話,田氏就會借此要挾民意,到了那個時候,齊國之政則會落於小人之手。”
“而田氏與蒙子一向交好,在如此的情況之下,將來他們掌權必定會跟漢國眉來眼去,甚至會承認淮城的周天子,到了那個時候齊國就會被人認為立國不正。”
“屆時,齊國和漢國很有可能會聯手反攻晉國,甚至會拿下洛邑,廢除周天子,將王子朝送入到洛邑之中,到了那個時候,蒙子就可以利用周天子征戰天下,從而達到自己的野心。”
這其中的道理,高張自然也明白,不過他現在最擔心的就是怎麽解決目前的困局,光是講這些道理是沒有用的,於是臉上就露出了沉思之色。
孔子看到他的模樣就猜出來了他內心所想,可是如今齊國帶領諸侯聯軍,兩次征討晉國都已經落敗,在如此的情況之下,高張的位置已經有些危險了。
如果再不想什麽辦法的話,將來萬一讓田氏謀劃成功,那麽魯國肯定會被漢國徹底控製,現在蒙荻已經利用自己的勢力,滲透到魯國的方方麵麵。
之所以蒙荻沒有對魯國下手,不過就是顧忌齊國的存在,隻要漢國拿下了魯國,就能阻擋齊國向外擴張的腳步,到了那個時候,齊國隻有兩個條路可選。
其一就是追隨漢國成為其爪牙,其二就是被迫向漢國開戰,到了那個時候,晉國的實力還沒有恢複,根本就不可能支援齊國,而鄭國和魯國跟漢國交好。
那麽齊國就會失去外援,漢國則是會憑借魯國的先賢對抗齊國,再加上蒙荻善於用兵,恐怕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打得齊國大敗。
想到這裏,孔子都感覺自己有些坐不住了,於是他便開口建議道。
“既然現在漢國已經對宋國動手,那麽後方必定空虛,高相國為什麽不趁著這個時候,直接攻下南莒城,然後一舉打向淮城?”
“如此一來漢國就失去了立業之基,齊國更是可以趁機擴大自己的地盤,到時候魯國看到齊國的強盛,必然會跟韓國劃清界限,隨後再聯合吳國,共同討伐漢國則大事可成。”
這個主意雖然不錯,但是高張心裏麵很清楚,根本就辦不到,最重要的一個坎就在齊侯身上,如今齊國的重心全部放在了攻略晉國之上。
如果這個時候跟漢國交惡,那麽到時候蒙荻全力一擊之下,齊國肯定要付出慘重的代價,到了那個時候,晉國一定會有喘息之機,那麽齊國的稱霸就不用想了。
這是一個兩難的局麵,高張聽完之後,沉默不語,看的孔子有些著急,催促道。
“高相國如今齊國已經到了存亡之際,如果不能在這個時候做出明確的選擇,那麽將來一旦伐晉失敗之後,齊國又將何去何從?難道要歸服漢國不成?”
高張雖然說有些私心,不過心中還是想要實現齊侯的權力,在這一點上,他跟孔子的見解是比較一致的,所以這些話讓他的心中有所觸動,最終他還是歎了一口氣說道。
“如今國惠子正在前方作戰,沒有齊侯的命令是不可能調他迴來的,如果這個時候高某人去爭討晉國,田氏一旦在齊國內部發難,那麽後果將會不堪設想。”
言下之意很明顯,他現在也是有難處的,沒辦法出兵也不可能出兵,孔子聽完之後長歎了一口氣,他心裏明白漢國的崛起已經無可阻擋。
(本章完)
蒙荻聯合鄭國和魯國進攻宋國的舉動,讓高張深為擔憂,而如今國夏已經領兵出征,在心思煩悶之下,他便來到了孔子的居住之地。
對於孔子高張還是十分敬重的,當時孔子被三桓冷落之後,無奈之下離開楚國開始周遊列國,最終來到了齊國之後,被高張收為家臣,居住在柴地。
見麵之後,高張就歎了一口氣,滿臉都是擔憂之色,然後開口說道。
“如今蒙子已經會和魯國和鄭國出兵攻打宋國了,以他們三國聯軍的勢力,消滅宋國,不過就在旦夕之間,如此一來,我齊國就會多了一個大敵。”
“孔子乃是高才之士,對於目前的情況有什麽怎樣的見解?如果能有辦法限製蒙子的發展,則是再好,不過要不然的話如此下去,恐怕魯國也難逃漢國的之手。”
提起來自己的故國,孔子的臉上露出了憤慨之色,有些無奈的說道。
“當初墮三都隻差一步,否則的話,怎麽能有蒙子今日為禍?他占據費邑,又同時謀求淮夷之地,迎立王子朝為天子,這乃是亂政之舉。”
“如今的漢國不尊周禮,顯然已經有了取而代之的野心,可惜在這個時候,諸侯不能同心協力共同討伐漢國,反而是為了霸權而爭鬥不已。”
“如果這個時候能跟晉國罷戰,七國聯合其他的諸侯國共同討伐漢國,這樣一來才能將這樣的禍亂消弭於無形之中,否則的話,假以時日,將來漢國必定勢大難治。”
從內心而言,高張現在已經不願意跟晉國繼續耗下去了,但是現在的情況又不允許他這麽做,孔子說的也有一定道理,聽完之後隻能無奈的歎了一聲說道。
“齊侯如今心心念念,想讓齊國稱霸於天下,在下身為齊國執政,迫不得已隻能遵從齊侯的心願,否則的話執政之位必定會岌岌可危。”
“到了那個時候,國惠子行事過於優柔寡斷,而田僖子又是野心勃勃之輩,一旦在下失去執政之位,那麽恐怕取而代之的必是田氏,到了那個時候,萬事皆休。”
孔子對於齊國的內政也是了然於胸,聽到這話以後,默然良久,然後開口說道。
“齊侯心中有執念,所以才會如此,假若將來齊國有不測之風雲,到時候高相國應該乘勢將田氏連根拔起,否則的話將會後患無窮。”
“田氏以小恩小惠詩人於齊國平民,從而讓田氏的聲望在齊國越來越大,長此以往的話,田氏就會借此要挾民意,到了那個時候,齊國之政則會落於小人之手。”
“而田氏與蒙子一向交好,在如此的情況之下,將來他們掌權必定會跟漢國眉來眼去,甚至會承認淮城的周天子,到了那個時候齊國就會被人認為立國不正。”
“屆時,齊國和漢國很有可能會聯手反攻晉國,甚至會拿下洛邑,廢除周天子,將王子朝送入到洛邑之中,到了那個時候,蒙子就可以利用周天子征戰天下,從而達到自己的野心。”
這其中的道理,高張自然也明白,不過他現在最擔心的就是怎麽解決目前的困局,光是講這些道理是沒有用的,於是臉上就露出了沉思之色。
孔子看到他的模樣就猜出來了他內心所想,可是如今齊國帶領諸侯聯軍,兩次征討晉國都已經落敗,在如此的情況之下,高張的位置已經有些危險了。
如果再不想什麽辦法的話,將來萬一讓田氏謀劃成功,那麽魯國肯定會被漢國徹底控製,現在蒙荻已經利用自己的勢力,滲透到魯國的方方麵麵。
之所以蒙荻沒有對魯國下手,不過就是顧忌齊國的存在,隻要漢國拿下了魯國,就能阻擋齊國向外擴張的腳步,到了那個時候,齊國隻有兩個條路可選。
其一就是追隨漢國成為其爪牙,其二就是被迫向漢國開戰,到了那個時候,晉國的實力還沒有恢複,根本就不可能支援齊國,而鄭國和魯國跟漢國交好。
那麽齊國就會失去外援,漢國則是會憑借魯國的先賢對抗齊國,再加上蒙荻善於用兵,恐怕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打得齊國大敗。
想到這裏,孔子都感覺自己有些坐不住了,於是他便開口建議道。
“既然現在漢國已經對宋國動手,那麽後方必定空虛,高相國為什麽不趁著這個時候,直接攻下南莒城,然後一舉打向淮城?”
“如此一來漢國就失去了立業之基,齊國更是可以趁機擴大自己的地盤,到時候魯國看到齊國的強盛,必然會跟韓國劃清界限,隨後再聯合吳國,共同討伐漢國則大事可成。”
這個主意雖然不錯,但是高張心裏麵很清楚,根本就辦不到,最重要的一個坎就在齊侯身上,如今齊國的重心全部放在了攻略晉國之上。
如果這個時候跟漢國交惡,那麽到時候蒙荻全力一擊之下,齊國肯定要付出慘重的代價,到了那個時候,晉國一定會有喘息之機,那麽齊國的稱霸就不用想了。
這是一個兩難的局麵,高張聽完之後,沉默不語,看的孔子有些著急,催促道。
“高相國如今齊國已經到了存亡之際,如果不能在這個時候做出明確的選擇,那麽將來一旦伐晉失敗之後,齊國又將何去何從?難道要歸服漢國不成?”
高張雖然說有些私心,不過心中還是想要實現齊侯的權力,在這一點上,他跟孔子的見解是比較一致的,所以這些話讓他的心中有所觸動,最終他還是歎了一口氣說道。
“如今國惠子正在前方作戰,沒有齊侯的命令是不可能調他迴來的,如果這個時候高某人去爭討晉國,田氏一旦在齊國內部發難,那麽後果將會不堪設想。”
言下之意很明顯,他現在也是有難處的,沒辦法出兵也不可能出兵,孔子聽完之後長歎了一口氣,他心裏明白漢國的崛起已經無可阻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