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裏吳王夫差就有些坐不住了,然後開口對伯嚭問道。


    “你之前也是楚國的貴族,對於現在楚國的令尹子西有什麽看法?”


    一聽這話伍子胥就感覺就有些壞了,如果在這個時候放過越國,那麽到時候不是留下了一個禍根不成?於是他不顧禮儀地打斷了吳王夫差的問話,沉聲說道。


    “大王在這種時候要先滅了越國之後,再對付楚國才是上策,要不然的話,一旦將來越國出現反複,那麽我們吳國就會腹背受敵。”


    而伯嚭則是非常有信心,他臉上帶著笑容,開口解釋道。


    “相國大人請放心,隻要越國跟我們簽訂了城下之盟,到時候他們的軍隊全部派了出去,怎麽還有能力反撲我吳國?而且在戰場之上,可以讓這些越國的軍隊前去衝鋒。”


    “這樣一來既達到了削弱越國的目的,同時也能對付楚國,豈不是一舉兩得?而且會稽城十分的堅固,要想打下來耗時肯定很長,到時候我們的損失又會加大。”


    “萬一楚國到時候對我吳國發兵,這樣一來我們就被動了,所以在下之所以建議大王進攻楚國就是為了,防止楚國實力進一步壯大,進而威脅到我們吳國。”


    但是伍子胥卻是冷笑一聲,毫不客氣的開口駁斥。


    “如今的楚國實力依然尚在,而且晉國又在內亂之中,現在的楚國根本就不敢對我們用兵,所以是滅掉越國的好時候,到時候楚國在中原之地繼續攻伐。”


    “肯定會引起中原諸侯國的反抗,無論將來是晉國稱霸還是齊國稱霸,他們都會把目標放在楚國身上,到了那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再次對楚國用兵,這才是上策。”


    這一段時間,吳國對於周邊小國征戰無往而不利,也讓夫差對於吳國的軍隊戰鬥力十分的自信,他聽到這話以後,臉上有些不滿之色,於是語氣也有些不好,沉聲說道。


    “相國的意思就是,我吳國如今的實力比不過楚國了?還要等著楚國內憂外患之際,再行出兵?在本王看來大可不必,既然楚國是南方最大的諸侯國。”


    “那麽接下來我們就全力對付楚國,隻要能夠拿下楚國區區的一個越國又何足道哉?以我現在吳國部隊的戰鬥力,肯定能把楚國打的潰不成軍。”


    “既然這樣,那就下令部隊對會稽城圍而不攻,減少部隊的損失,同時派人進城去見勾踐,讓越國從此以後成為我吳國的附屬國,共同進攻楚國。”


    “要讓勾踐明白,越國的軍隊的指揮權要握在我們的手中,隻要他能夠答應下來,敢來與本王盟約,那麽這一次本王就可以收兵返迴吳國。”


    伍子胥怎麽也沒有想到,吳王夫差竟然會有這個決定,當即就反對道。


    “難道大王忘記了先王為何而死?居然被小人挑撥幾句,就如此輕易放過了越國,把越王勾踐的是一個心意堅定之輩,在國力弱小之時,尚且能夠用奇計擊敗吳軍。”


    “要是給越王勾踐足夠的時間,將來必定是我吳國的心腹大患,希望大王不要為了眼前的一些損失,而放棄攻打會稽城,要不然的話,將來我吳國肯定要毀於越國之手。”


    這話可是說的一點都不客氣,等於說是把吳王夫差剛剛下的命令完全推翻了,這讓他的心裏麵如何能忍?當即便開口怒聲說道。


    “相國未必有些太過危言聳聽了,剛才本王已經下令,難道你要讓本王收迴成命不成?不要多說,就這麽決定了,區區一個越國將來,將來他們要是有反複。“


    “到時候本王會親帥大軍,彈指之間,就能滅了越國,再說先王是被靈姑浮所傷,而且他如今已經亡故,這一次擊殺了如此多的越軍,足以告慰先王之靈了。”


    說完之後拂袖而去,伯嚭則是跟著走了出去,留下一個伍子胥有些呆愣的站在哪裏,他臉上露出了悲戚之色,重重的一跺腳,這才轉身離去。


    此時伯嚭則是陪著幾分小心,開口替伍子胥求情,說道。


    “相國大人乃是先王在時的重臣,而且又受到先王的指示輔佐大王,所以說話做事難免將自己當做長輩看待,一時之間不遵君臣之禮也是可以理解的。”


    這話聽起來像是求情,不過卻是暗藏禍心,他跟在吳王夫差的身邊這麽久,自然明白他是一個什麽樣的人,性格暴躁不說而且頗為自負。


    等他把話說完之後,吳王夫差勃然大怒,他轉頭瞪了一眼伯嚭,怒聲說道。


    “伍子胥雖然是吳國的重臣,不過也是本王的臣下,他如此倚老賣老,難道是覺得本王不敢殺他不成?楚國如今的國力正在恢複之時。”


    “如果不趁著這個時候攻打楚國,還要等到什麽時候?難不成等到楚波帶著大軍來進攻我吳國之時,再想著如何反攻不成?”


    不過說完之後他長出了一口氣,心情平緩了一些,不過語氣依然煩躁。


    “伍子胥和孫武為吳國立下了大功勞,這一點本王是知道的,不過要是因此而不遵君臣之禮,那本王的這個吳王還不如讓給他伍子胥來做。”


    吳王夫差不過就是隨口抱怨而已,而這個時候伯嚭則是趁機說道。


    “聽說孫武子離開吳國的時候,跟相國大人曾經說過這樣的話,說是吳國以武力稱雄天下,將來必不可長久,所以這才辭官隱退。”


    這話就相當於火上澆油,吳王夫差聽到之後,臉皮就抽動了一下。


    “念在孫武子對吳國有些功勞的情分上,這些話本王就當做沒有聽到,隻要他老老實實的待在吳國,那麽本王可以饒他一次,這個伍子胥到了現在就沒有這份眼力勁兒。”


    “可是他的相國之位還是先王指定的,本王拿他也沒辦法,真是還不如一同和孫武子歸隱山林,也省得在本王的麵前礙眼,總覺得本王不如他看的長遠,實在是可惡。”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之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泉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泉巷並收藏春秋之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