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桓得知陽虎帶人投奔莒國的消息之後,這才安下心來,在一番討價還價之後,季孫氏依舊執掌魯國國政,這樣也避免了魯國內部陷入爭權奪利的境地。


    更重要的是經過晉國和衛國之間盟約之事,讓三桓也感覺到了,晉國有些靠不住了,所以這個時候安穩才是最重要的,而且偏偏在這個時候,又發生了一件讓人無語的事情。


    宋國的大夫樂祁,在被範鞅扣押了一段時間之後,終於被放了迴去,隻是走到一半死了,其實在這個時候既然人已經放了,讓樂祁屍體返迴宋國,才是正常的選擇。


    但是這個時候範鞅也不知道是因為老糊塗了,還是因為覺得晉國處境不妙,竟然派人去搶奪樂祁的屍體,理由更是可笑,說他這意思很有可能會影響晉國與宋國之間的關係。


    隻有將樂祁的屍體搶迴去,然後才能要挾宋國繼續跟晉國結盟,這樣的做法簡直是匪夷所思,更是卑鄙到了極點,完全不像一個稱霸百年的大國,應該有的作風。


    一時之間消息傳到各個諸侯國,引起了相當大的轟動,在這個時候,宋國無奈隻能派出使者樂大心,前去與晉國結盟,同時迎接樂祁的屍身迴宋國。


    而這個時候,蒙荻則是不管外麵發生了什麽,專心致誌的在蒙邑發展,既然現在人口有富裕,那就征召民夫,開始深挖水渠,並且在一些關鍵地方修建水壩。


    等到河水暴漲或者雨水充沛的時候,可以儲蓄水分,一旦等到天旱之時,又可以利用這些水澆灌農田,這都是非常有必要的設施。


    不但能夠最大程度,減少自然災害對於糧食產量的影響,而且還可以在其中養魚之類的,還能獲得不少的食物來源,在靠近山區的地方不適合種地,那就可以用來放牧。


    如今蒙迪的手中馬匹已經過十萬,養馬的消耗可是很大,至少到現在為止,沒有戰士的時候,所有的馬匹基本上都是分散在各地養殖,主要就是在蒙山附近以及中丘城附近。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要是集中在一個地方,恐怕沒過多久,當地的莊稼都會被這些馬匹都給吃光了,在這種情況之下,最好就是對土地進行區域劃分,這樣一來便於管理。


    同時蒙荻還將一批好的種馬,送到了淮城,那邊的氣候適宜,而且水草豐茂,也是一個養馬的好地方,他希望在淮城能夠建立起來一個馬場,為以後做準備。


    而且現在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更換農具,現在的平民百姓手中的農具有的還是石製的,用這些東西耕田效率低不說,並且占用人手還多。


    所以在蒙山上建立的鐵匠作坊,接到了第一個命令,就是打造鐵製農具,一來是因為這些人的經驗還不足,需要一段時間進行熟練。


    另外一點就是在打造優質的鐵料之外,那些品質不怎麽好的可以用來打造農具。


    原本蒙荻是打算,將這些鐵質農具,免費發放給那些蒙荻的百姓,卻是遭到了計然的堅決反對,他的理由很簡單,不勞而獲會讓人產生懶惰之心。


    這些鐵質農具可以當做獎賞,賞賜給那些,辛勤墾種之人,寧願慢一些,也要讓這些百姓逐漸的了解到鐵製農具的好處,並且讓他們為此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這種種措施之下,蒙邑之地呈現出一種欣欣向榮的局麵,而這個時候,力圖振作的季孫斯,開始重用孔子,讓他來打理領地之內的事務。


    於是,南北方各個諸侯國進入到了,一段短暫的和平時期。


    不過該來的始終還是來了,晉國的中軍將範鞅,生命也走到了盡頭,智躒接替範鞅執政晉國,雄心勃勃的趙鞅,終於等來了自己的機會。


    次年,齊國的一代智者晏嬰,與世長辭,這讓齊侯感覺是一種不祥的征兆,於是在齊國敬天告祖,並且約束各個家族,讓他們在領地之內不得為所欲為。


    一時之間,稍微有些眼光的人,都看到了局勢的變化即將到來,宋國也在這個時候,秘密派遣了使者前往齊國,而魯國的孔子得到了季孫斯的賞識出任魯國大司馬。


    他上任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殺少正卯,說起來這有些學術之爭的意思,少正卯在魯國之內跟孔子一樣,也是公開授徒,隻是講解的內容跟孔子大相徑庭。


    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少正卯這個人,觀點十分的犀利,指出如今周禮的不足之處,並且抨擊現實,然後借此引出自己的思想,中心就有一個意思,就是不破不立。


    而且這個少正卯可不是隨便某個人,也是魯國的一個大夫,孔子直接宣布的他五條罪狀,然後將他砍了腦袋曝屍三日,以正魯國人心。


    消息傳到蒙邑之後,蒙荻也是倒吸了一口涼氣,堂堂的一個魯國大夫,說殺就殺,這股狠勁也沒誰了,於是他便對既然說道。


    “看起來孔子這一次,是準備對魯國內部動手了,像我們這樣勢力越來越大的人,肯定會被針對,這接下來一陣子,我們要小心應對才是。”


    而計然則是臉上露出慎重之色,他沉聲說道。


    “孔子一心想要增強魯侯的實力,這是魯國盡人皆知的事情,季孫斯這是看中了孔子的影響力,所以想要借助他來穩定魯國,這樣一來他必定會動用各種手段,削弱各族實力。”


    蒙荻心裏麵很清楚,計然這是在委婉的提醒他早做準備,不過他卻絲毫都不擔心,如果孔子真的在魯國站住了腳,那就不會有了後來的周遊列國。


    目前看來孔子確實比較強勢,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照孔子這樣的做法必定跟三桓會起衝突,既然是這樣,還有什麽好擔心的?於是蒙荻便說道。


    “魯侯不是一個具有進取心的君主,季孫斯雖然有魄力,不過極其有限,一旦孔子將來惹了眾怒,那就是他失勢之時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之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泉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泉巷並收藏春秋之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