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荻心裏麵十分的清楚,按照眼前的情況,這些人對他雖然說還算恭敬,不過畢竟他是一個外來者,想要在這個地方完全收攏這些人心,還是需要時間的。


    所以他沒有再繼續進攻其他的部落,在虎首領答應下來投降之後,他還是把虎給放了,迴去讓他繼續領導自己的部落,至於最終的結果還是他們自己去協商解決。


    最終的結果就是猛答應,放棄自己掠奪的資源,從而讓自己的領地擴大,而虎則是保證從此以後不再進攻猛的部落,同時也在兩個部落中間畫出來了一大片土地。


    這一片土地,是上好的平原之地,獻給了蒙荻,這裏原本是當地一個非常小的國家向國的土地,被莒國滅國以後,就不複存在了,這片區域靠近大海距離羽山大約有三十裏左右。


    距離不遠,就是另外一個小國郯國,雖然稱之為國,不過都是以部落的形式散居,周圍還有鄒國,邳國,祝其國等,撒在這一片大地之上,名義上隻由統領約束。


    對於這個地方,蒙荻很是滿意,他需要以此地為根據地,向周圍開始擴散影響力,首先做的事情就是從猛和虎的部落之中征調青壯,得人一千六百,兩個部落各占一半。


    雖然人數不多,蒙荻也並不嫌少,他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附近開始築牆,隨後他就派人,迴中丘調集三千戶遷居至此,因為擔心動靜太大,特意囑咐分批而來。


    隨著他們而來的,還有大批的物資,這些將成為蒙荻收複這些部落的利器,像是博那樣的智者總是少數的,大部分人都是喜歡更好的生活。


    這些部落的青壯被蒙荻專設一軍,稱為淮夷軍,從中挑出比較機靈的將近四十人為主,調一百老兵四百新兵組成一直商隊,跟莒國進行貿易。


    這樣也是為了迷惑莒國,至少短時間之內,不讓齊國發現這個秘密,主要目的就是購買一些物資,然後用當地獲得的一些獸皮和礦產跟對方交易。


    這個地方不光有鐵礦,還有煤礦,銅礦的儲量也不少,這讓蒙荻感覺自己這一次發財了,不過經營起來也頗花費時間,如果將來猗頓能夠成功釀出酒來。


    他就打算讓猗頓把這個地方給經營起來,如今最缺的還是人,其實蒙荻是把目標放在了孔子身上,但問題就是孔子本人主張的那一套,讓人有些難以接受。


    如今已經是個大爭之世,克己複禮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隻是一種自己想象的願望罷了,隻有完成了國家的統一,這種願望才能被實現。


    否則的話,如果哪個諸侯國采用了這一套,雖然說穩定的國內,但是對外卻是無力擴張了,所以儒家學派沒有在各國得到提倡,也是有原因的。


    連孟子都說春秋無義戰,在這種情況之下強調禮儀,隻是緣木求魚罷了。


    整個時代都已經陷入到了混亂之中,隻有先迴複秩序才行,而孔子考慮最多的卻是魯國本身的利益,所以蒙荻沒有讓孔子入蒙邑。


    一月之後,一個簡易的城池已經有了雛形,蒙荻對淮夷軍根據他們的需要發放月餉,這一下讓部落之中的青壯羨慕不已,蒙荻也沒有過於逼迫,選擇維持現狀。


    隨後給城池命名淮城,調柳下拓過來訓練人馬,此時從中丘城遷來三千戶,已經全部到位,蒙荻當眾就給他們保證道。


    “如果你們能夠在這裏安心耕種,那麽將會根據你們的表現給予獎賞,若五年之內開墾數目超過百畝的,就可成為我領下之民,享受一定的待遇,家中之人可以入伍。”


    這年頭的人對於國家,其實沒有什麽歸屬感,而且他們在中秋城,已經見到並且聽到,關於蒙邑百姓的事情,不但收取極低的田租,而且一旦有家人入伍。


    還能讓自己的孩子免費讀書識字,將來很有可能成為一地的官員,這是他們之前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蒙荻當麵保證,讓這些人的眼中充滿了希望。


    而在這邊,蒙荻並不打算再訓練騎兵,一來是因為地域所致,二來就是因為將來在南方作戰,戰車將會大大受限,這個時候以步兵作戰才是主要力量。


    所以他要在淮城專門訓練步兵作戰,將來想要爭霸天下,三種兵種必不可少,那就是弩兵,步兵和騎兵,隻要有了這三樣兵種,可以依據地形的需要或多或少進行調整。


    這樣一來戰爭的節奏就會被加快,原有那種由戰車文化,衍生出來的戰爭禮儀將會被徹底的拋棄,他要訓練出來一隻如同魏武卒那樣的強軍。


    隻是剛開始這一點他還做不到,必須要建進行一段時間的摸索,同時先帶出來一批老兵再說,至少要將淮城周圍徹底的控製在手中。


    等到柳下拓趕來之後,蒙荻想了一下就開口問道。


    “你出身於貴族家庭,想必對於魏國的魏舒方陣應該有所了解,如果我現在讓你訓練純粹的步兵,你認為應該怎麽做?”


    柳下拓聽到這話以後,皺著眉頭想了半天,他也訓練了一段時間騎兵了,眼光和見識也逐步的被打開,所以考慮的問題就要深刻一些,許久之後他才迴道。


    “若是訓練一出來一支步兵的話,那就需要滿足三點,第一點臨陣之時,軍隊有決死之心,第二點這些士兵的個人武力一定要強,第三點,這些士兵一定要善射。”


    “如此一來,一旦跟敵軍交戰的時候,進則一往無前,臨戰之時,能以強勝弱,全軍可以分為前後兩步,前軍作戰而後軍可以羽箭射之,必能有奇效。”


    雖然說的這三點都有些道理,不過蒙荻卻是搖了搖頭,當年李陵帶著他們廝殺戰場的時候,麵對騎兵也毫無懼色,並且能連戰連勝。


    靠的可不光是這些,還需要士兵能夠有充沛的體力,所謂兵貴神速,說的就是如此。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之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泉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泉巷並收藏春秋之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