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李昭相信,研究所肯定是能夠解決這些問題的,畢竟這隻是計算機高級語言的問題以及存儲芯片的問題,現在都在被逐漸解決,李昭覺得這個時間絕對不遠。要知道前麵研究三坐標銑床是在什麽條件下,現在是什麽條件。現在的資金供應可是非常充足的,而且最重要的是人多,現在有差不多四百人圍著這些轉。
而且李昭還有完善的五軸四聯動以及五聯動機床的全套圖紙,隻是計算機方麵他不行罷了,至於再多軸的,其實已經不是什麽大問題了,畢竟那些軸隻是輔助軸,主要是一些如夾具、刀頭更換係統之類的,以後慢慢發展就是。
李昭相信在他的圖紙以及持續資金投入下,一兩年內就應該能夠將生產單一零件的機床給製造出來。而真正能夠投入實用的五軸機床,最多再花五到十年絕對也會沒有問題,隻是可能性能上無法和六十年後相比,畢竟這個時代的電子方麵與六十年後有著巨大的差距,想要達到六十年後的水平,隻能靠時間磨。
其次就是有了材料廠的投資,軋鋼廠的發展將會更加從容,三到四年之後,軋鋼廠的鋼鐵年產量絕對可以突破千萬噸,而這些產量中,估計能有一半是鋼材,剩下的主要為材料廠提供原料,到時候合金鋼的年產量很可能突破六百萬噸。
當然這也要看各地的需求,也有可能更高,現在製約合金鋼產能的是原材料,而不是設備。接下來的幾年裏,材料廠會持續安裝電渣爐,儲備生產能力,隻要到時候有原材料和訂單需求,那麽就可以隨時擴產,畢竟將來的發展可能很快。
到那時僅僅合金鋼的國內利潤,就有可能到三十多億,而軋鋼廠本身的鋼鐵利潤最少也能有十幾個億,這些基礎上麵的進步,將是無法想象的。
畢竟在李昭的規劃中,是要給軋鋼廠脫胎換骨的,到那時隻是四座高爐,加上十幾座百噸級頂底複吹轉爐,就能以一個極低的成本來生產足夠的鋼材,有可能年利潤十幾億都隻是開始,隨著發展需要,高爐也可能不隻四座。
所以現在雖然給機械係統的多了,但最終下來,其實軍工方麵可以拿的更多,隻是需要時間將蛋糕做的更大罷了。資金分配的問題解決之後,接下來就是人員安排的問題了,上級在充分考慮了雙方管理人員的意見後,還是給出了和李昭設想差不多的任命,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變化,隻是有些人職權稍微大了一些。
材料廠這邊接管軋鋼廠之後,蘇父自然接任總廠長,而其他的副廠長則是做了分工,比如楊廠長確實變成了副廠長,他管理的範圍和李昭當時說的一樣,將自行車廠、電器廠、三輪車廠、民用車廠給了他管理,同時將材料廠的民用電器部分,也劃歸到了電器廠裏,等於說民用機械、電器方麵的都給了楊廠長。….
楊廠長對於他的這個任命也非常滿意,畢竟他一心就是想搞車輛,雖然最終軍車沒有給他,但他也不甚在意,畢竟那邊很可能事涉機密,他倒是看的比較開。李昭開始雖然猶豫,但當時還是想將軍車也交給他的,隻是上級知道李昭是準備生產坦克的,到時候坦克生產顯然是要放到軍車廠的,畢竟沒必要再開一個工廠。
對於楊廠長來說,算是有得有失吧,畢竟原本在軋鋼廠,關於煉鋼方麵的管理,他也是完全插不上手的,那些管理,主要都是技術上的問題,他根本不懂。現在這樣算是正和他意,雖然仍然不懂技術,但你這車的好壞還是很容易分辨的。
接著就是安副廠長,他的安排也正如李昭所料,主要管理軋鋼廠的煉鋼、軋鋼以及材料廠合金鋼、鋁合金方麵的生產任務,相對來說他在機械上沒有那麽突出,但在煉鋼以及軋鋼上都非常在行,所以他的任命算是非常合理,他也非常滿意。畢竟專業對口,而且他的工作也將和金屬研究所對接。
最讓李昭意外的是李副廠長,原本李昭以為他會到後勤方麵做個副手,畢竟他的級別並不高,前麵升職的時候也已經升了半級。但顯然機械部的領導對他非常滿意,給了他不一樣的任命,那就是他主管了方便麵廠以及瓷器廠。這個安排倒也合適,畢竟原本這些廠的廠長都是安排的副團級也就是副處級。
等過個三五年,李副廠長積累了足夠的功勞,升到副廳級的時候,就可以直接將兩廠的廠長扶正,也算對他們努力的獎勵,想來他們也不會有意見。
雖然這些任命都給了很大的權利,但由於材料廠的快速發展,材料廠的原生產副廠長則是主管了剩下的所有項目,比如軋鋼廠的機加工車間,材料廠的機加工、電子、軍車廠以及電子、無機相關的配套工廠,說起來仍然是一大堆事情。
其他方麵如後勤等則是有材料廠方麵的人接管,軋鋼廠的相關部門則是成為了副手。當然李父的職責沒有變,仍然管著農場方麵,而讓李昭意外的則是蘇雅,本來隻是給蘇父當助手的,這一次也被上級直接給了任命,那就是奶粉廠、被服廠和學校交給了她,不過想想,倒也挺合理,蘇雅不善機械,管機械不合適。
學校一直都是她在聯係,倒是對裏麵的情況非常熟悉,而奶粉廠、被服廠本身也有廠長,她隻是仍然做原本的事情就可以,倒也並沒有多做什麽,隻是這次被明確了職責,而且也給徹底確定了等級罷了,算是走進了國家認可的工廠高層。
這一次合並之後,也就李昭沒有什麽變化,仍然是統領兩個廠的技術工作,隻是合並了之後,管理的將會更加得心應手罷了,而李昭也將開始他的收編事宜。….
隨著通知的下發,李昭和蘇父以及安副廠長討論之後,就首先開始了他的收編計劃,方法也很簡單,就是將所有技術人員直接進行一次考試,根據人員的崗位實際情況以及應該掌握的知識,由研究所出題,當然這些題目並不是隻有崗位知識,掌握了崗位知識就能及格,想考高分就需要掌握比較多的知識。
這個時代受教育的程度都不算高,總體來說試卷的難度其實並不高,就以李昭的想法來看,這次考試隻要是相應崗位的高級技工,就能拿到不錯的分數。畢竟剛剛合並,李昭也不好下狠手,這麽做隻是為了將所有技術人員進行分類,然後將人員安排到合適的崗位上而已,以此來提高廠裏的技術實力。
當然李昭也想擴充研究所的人員,畢竟如果真的是比較厲害的技術人員,讓他們在廠裏擔任技術人員,其實是比較浪費人才的,畢竟平時的生產維護,需要的更多是高級技工,以及他們的經驗,至於技術人員,一般隻是處理文字工作。
試卷出的很快,畢竟都不是高深的知識,僅僅過了兩天的時間,在十四號的時候,李昭就完成了技術人員的大摸底,然而讓李昭驚訝的是,軋鋼廠鋼鐵、機械、電器等方麵所謂的技術人員居然多達九百多人,讓李昭無比震驚。
要知道生產部的技術人員,也不過才二百多,其中很大一部分還是畫圖員,而全廠的畫圖員也不過二百多人罷了,也就是說生產部的技術人員加上放在車間的畫圖員,不過是四百多人,而放在各個車間的技術人員,高達五百人。
然而經過一次考試之後,所有人的情況都浮出了水麵,由材料廠研究所的人出卷、監考、批改的試卷,著實讓李昭震驚了,裏麵是有厲害的人,但真的不多,除了有二百多人是考畫圖員之外,剩下的七百人裏,有三分之一居然考了零分,這些人完全就是什麽都不懂,占位置拿錢的,而及格的隻有不足兩百人。
這將近兩百人,除了四十多個是安副廠長常帶著的之外,還有四十多個是生產部各個部門的人員,也就是說,各個車間加在一起,隻有一百來人及格。當然安副廠長帶著
的那些人也確實是有本事的,裏麵居然有二十多個得了滿分,最少的也有八十多分,這些人基本都可以分到研究所,然後組成項目小組。
而不及格三百多人裏,五十分以上的也不到一百人,這些人李昭考慮良久,給安排到對應崗位的技術人員手裏當了學生,他們也算是有點本事,直接處理也不好。不過李昭仍然做了降薪處理,隻有當他們考試合格之後才能恢複原有工資。
。.
居凡世
</p>
李昭相信,研究所肯定是能夠解決這些問題的,畢竟這隻是計算機高級語言的問題以及存儲芯片的問題,現在都在被逐漸解決,李昭覺得這個時間絕對不遠。要知道前麵研究三坐標銑床是在什麽條件下,現在是什麽條件。現在的資金供應可是非常充足的,而且最重要的是人多,現在有差不多四百人圍著這些轉。
而且李昭還有完善的五軸四聯動以及五聯動機床的全套圖紙,隻是計算機方麵他不行罷了,至於再多軸的,其實已經不是什麽大問題了,畢竟那些軸隻是輔助軸,主要是一些如夾具、刀頭更換係統之類的,以後慢慢發展就是。
李昭相信在他的圖紙以及持續資金投入下,一兩年內就應該能夠將生產單一零件的機床給製造出來。而真正能夠投入實用的五軸機床,最多再花五到十年絕對也會沒有問題,隻是可能性能上無法和六十年後相比,畢竟這個時代的電子方麵與六十年後有著巨大的差距,想要達到六十年後的水平,隻能靠時間磨。
其次就是有了材料廠的投資,軋鋼廠的發展將會更加從容,三到四年之後,軋鋼廠的鋼鐵年產量絕對可以突破千萬噸,而這些產量中,估計能有一半是鋼材,剩下的主要為材料廠提供原料,到時候合金鋼的年產量很可能突破六百萬噸。
當然這也要看各地的需求,也有可能更高,現在製約合金鋼產能的是原材料,而不是設備。接下來的幾年裏,材料廠會持續安裝電渣爐,儲備生產能力,隻要到時候有原材料和訂單需求,那麽就可以隨時擴產,畢竟將來的發展可能很快。
到那時僅僅合金鋼的國內利潤,就有可能到三十多億,而軋鋼廠本身的鋼鐵利潤最少也能有十幾個億,這些基礎上麵的進步,將是無法想象的。
畢竟在李昭的規劃中,是要給軋鋼廠脫胎換骨的,到那時隻是四座高爐,加上十幾座百噸級頂底複吹轉爐,就能以一個極低的成本來生產足夠的鋼材,有可能年利潤十幾億都隻是開始,隨著發展需要,高爐也可能不隻四座。
所以現在雖然給機械係統的多了,但最終下來,其實軍工方麵可以拿的更多,隻是需要時間將蛋糕做的更大罷了。資金分配的問題解決之後,接下來就是人員安排的問題了,上級在充分考慮了雙方管理人員的意見後,還是給出了和李昭設想差不多的任命,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變化,隻是有些人職權稍微大了一些。
材料廠這邊接管軋鋼廠之後,蘇父自然接任總廠長,而其他的副廠長則是做了分工,比如楊廠長確實變成了副廠長,他管理的範圍和李昭當時說的一樣,將自行車廠、電器廠、三輪車廠、民用車廠給了他管理,同時將材料廠的民用電器部分,也劃歸到了電器廠裏,等於說民用機械、電器方麵的都給了楊廠長。….
楊廠長對於他的這個任命也非常滿意,畢竟他一心就是想搞車輛,雖然最終軍車沒有給他,但他也不甚在意,畢竟那邊很可能事涉機密,他倒是看的比較開。李昭開始雖然猶豫,但當時還是想將軍車也交給他的,隻是上級知道李昭是準備生產坦克的,到時候坦克生產顯然是要放到軍車廠的,畢竟沒必要再開一個工廠。
對於楊廠長來說,算是有得有失吧,畢竟原本在軋鋼廠,關於煉鋼方麵的管理,他也是完全插不上手的,那些管理,主要都是技術上的問題,他根本不懂。現在這樣算是正和他意,雖然仍然不懂技術,但你這車的好壞還是很容易分辨的。
接著就是安副廠長,他的安排也正如李昭所料,主要管理軋鋼廠的煉鋼、軋鋼以及材料廠合金鋼、鋁合金方麵的生產任務,相對來說他在機械上沒有那麽突出,但在煉鋼以及軋鋼上都非常在行,所以他的任命算是非常合理,他也非常滿意。畢竟專業對口,而且他的工作也將和金屬研究所對接。
最讓李昭意外的是李副廠長,原本李昭以為他會到後勤方麵做個副手,畢竟他的級別並不高,前麵升職的時候也已經升了半級。但顯然機械部的領導對他非常滿意,給了他不一樣的任命,那就是他主管了方便麵廠以及瓷器廠。這個安排倒也合適,畢竟原本這些廠的廠長都是安排的副團級也就是副處級。
等過個三五年,李副廠長積累了足夠的功勞,升到副廳級的時候,就可以直接將兩廠的廠長扶正,也算對他們努力的獎勵,想來他們也不會有意見。
雖然這些任命都給了很大的權利,但由於材料廠的快速發展,材料廠的原生產副廠長則是主管了剩下的所有項目,比如軋鋼廠的機加工車間,材料廠的機加工、電子、軍車廠以及電子、無機相關的配套工廠,說起來仍然是一大堆事情。
其他方麵如後勤等則是有材料廠方麵的人接管,軋鋼廠的相關部門則是成為了副手。當然李父的職責沒有變,仍然管著農場方麵,而讓李昭意外的則是蘇雅,本來隻是給蘇父當助手的,這一次也被上級直接給了任命,那就是奶粉廠、被服廠和學校交給了她,不過想想,倒也挺合理,蘇雅不善機械,管機械不合適。
學校一直都是她在聯係,倒是對裏麵的情況非常熟悉,而奶粉廠、被服廠本身也有廠長,她隻是仍然做原本的事情就可以,倒也並沒有多做什麽,隻是這次被明確了職責,而且也給徹底確定了等級罷了,算是走進了國家認可的工廠高層。
這一次合並之後,也就李昭沒有什麽變化,仍然是統領兩個廠的技術工作,隻是合並了之後,管理的將會更加得心應手罷了,而李昭也將開始他的收編事宜。….
隨著通知的下發,李昭和蘇父以及安副廠長討論之後,就首先開始了他的收編計劃,方法也很簡單,就是將所有技術人員直接進行一次考試,根據人員的崗位實際情況以及應該掌握的知識,由研究所出題,當然這些題目並不是隻有崗位知識,掌握了崗位知識就能及格,想考高分就需要掌握比較多的知識。
這個時代受教育的程度都不算高,總體來說試卷的難度其實並不高,就以李昭的想法來看,這次考試隻要是相應崗位的高級技工,就能拿到不錯的分數。畢竟剛剛合並,李昭也不好下狠手,這麽做隻是為了將所有技術人員進行分類,然後將人員安排到合適的崗位上而已,以此來提高廠裏的技術實力。
當然李昭也想擴充研究所的人員,畢竟如果真的是比較厲害的技術人員,讓他們在廠裏擔任技術人員,其實是比較浪費人才的,畢竟平時的生產維護,需要的更多是高級技工,以及他們的經驗,至於技術人員,一般隻是處理文字工作。
試卷出的很快,畢竟都不是高深的知識,僅僅過了兩天的時間,在十四號的時候,李昭就完成了技術人員的大摸底,然而讓李昭驚訝的是,軋鋼廠鋼鐵、機械、電器等方麵所謂的技術人員居然多達九百多人,讓李昭無比震驚。
要知道生產部的技術人員,也不過才二百多,其中很大一部分還是畫圖員,而全廠的畫圖員也不過二百多人罷了,也就是說生產部的技術人員加上放在車間的畫圖員,不過是四百多人,而放在各個車間的技術人員,高達五百人。
然而經過一次考試之後,所有人的情況都浮出了水麵,由材料廠研究所的人出卷、監考、批改的試卷,著實讓李昭震驚了,裏麵是有厲害的人,但真的不多,除了有二百多人是考畫圖員之外,剩下的七百人裏,有三分之一居然考了零分,這些人完全就是什麽都不懂,占位置拿錢的,而及格的隻有不足兩百人。
這將近兩百人,除了四十多個是安副廠長常帶著的之外,還有四十多個是生產部各個部門的人員,也就是說,各個車間加在一起,隻有一百來人及格。當然安副廠長帶著
的那些人也確實是有本事的,裏麵居然有二十多個得了滿分,最少的也有八十多分,這些人基本都可以分到研究所,然後組成項目小組。
而不及格三百多人裏,五十分以上的也不到一百人,這些人李昭考慮良久,給安排到對應崗位的技術人員手裏當了學生,他們也算是有點本事,直接處理也不好。不過李昭仍然做了降薪處理,隻有當他們考試合格之後才能恢複原有工資。
。.
居凡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