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村離軋鋼廠足有四十多裏路,這時也有班車往那邊去,但是很少,每天隻有兩班,上午下午各一班,可以到他們鎮上。不過早上的太早,七點鍾的車,下午的太熱,又沒有空調,中午三十幾度,擠在客車裏,想想都覺得難受。
李昭騎著自行車,前後花了兩個多小時才趕到家,到家前還不忘從鎮上順便叫了兩個姐姐,讓他們帶著孩子一起去家裏,這次可是有大事的,要她們一起到。
這個時代的交通那是真的不便利,而且還很不安全,首先是不時能見到野物,更何況他們鎮子本身就離山區不遠,他們村更是在山邊上,偶爾他們村的獵人還能在山上看到豹子,也聽說周圍有狼出沒。
其次就是可能有人剪徑,前兩年他就聽說離他們不遠的劉家村的幾個村霸,把鎮上牛家的一個姑姑給套頭綁了,牛家在鎮上過得不錯,幾個兄弟在鎮上或者糧站或者供銷社上班。因為都是離得不遠,讓牛家姑姑聽出來了是誰綁的她,就喊了出來,聽說人雖然保住了,但是被打的不輕,最後具體怎麽了結的,他也不清楚,也就聽了一耳朵,但真的可能有人剪徑。
李昭之所以選擇八九點迴去,也是因為這個時候,正是人員往來最頻繁的時候。早了不行,早了有汽車,趕時間的人都坐車了,晚了也不行,晚了趕飯點,路上也沒人。九點來鍾最合適,路上都是行人,牛車、驢車什麽的都多,最是安全。而下午同樣的道理,這個天氣,下午四點左右人最多,正好趕那個時間點迴四合院。
李昭可不是他大哥,他大哥是兼著村裏的民兵隊長,和他父親學過,平常兩三個人是能被他輕鬆解決的,而且他出門如果是趕夜路,那可是都帶著家夥的,而且槍法還很不錯,每年訓練打靶的時候,就那麽端著槍,也不用瞄著,全憑感覺就能打中五六十米遠的目標。
李昭不行,打仗那些年,他年齡小,也就見過村裏遊擊隊訓練,最多就是跟著學習文化知識。他哥哥不同,那是當過小遊擊隊員的,也就是遊擊隊組織的一些小孩子,沒事了學習知識,有任務外出,人手不足的時候,會讓這些小孩子在村旁一些隱蔽處幫著警戒。
而當李昭的哥哥年齡到了,可以參軍的時候,戰爭也結束了,由於父親負傷,他就跟著父母迴到家鄉,也好照顧父母。由於當時鎮上小學缺老師,他這個念過初中的,就當上了老師,同時還兼著村裏的民兵隊長。
到家時,家裏就兩個孩子在,是大哥家的兩個小的,大哥有三個孩子,老大是四九年底生的,也隨大流,叫了解放,現在不在。老二叫躍進,開始上小學了,這時正在和作業作鬥爭。老三是女孩,才四歲,叫晚霞,現在歸老二帶。家裏其他人都去上工了,這個時候正好趕到鋤草,解放也能算是半個勞力,不是打豬草就是給人送水什麽的。
剛進門,兩個就叫上了,李昭也是趕緊把準備的糖一人給一顆,他現在很窮,可是買不起什麽好糖,隻是買了一點硬糖,其他什麽都沒買,大人都知道他的情況,剛上班,就是一個窮鬼,但小孩子你不能不給好處,不然他們可不認你。
安撫好兩個小家夥,李昭就朝田裏走去,現在玉米已經長到大半人高了,這時正在鋤最後一遍草,這一遍鋤完,草就基本不能影響莊稼了。問了一路,終於找到了他們家負責的那部分,現在都是統一上工,然後記工分,還好李昭他們村的人都比較和善。嘿嘿,不和善的都被他哥給針對了,敢耍滑頭的,民兵訓練的時候,就是逮著這樣的人往死裏練,記工分的時候就往少了記。幾年下來,什麽樣的刺頭也都給收拾了。由於有李昭的點子,這四五年他們村可是見天的變好,糧食比別人足,肉蛋比別人多,想搗亂的,那就是全村針對的對象。
李昭找到父親後,也下手幫著幹了起來,不過也沒幹多久就下工了,十一點半的樣子,以往地種的少的時候,九十點鍾就下工了,今年種的多,已經多做了差不多兩個小時,不過眾人也都高興,今年絕對是豐收。
李家村其實背後就是一個小山穀,村子之所以建在這裏,是因為山上的小溪從這裏經過,村子就沿著小溪建了起來。這個村子其實過去是官員的農莊,村裏人都是佃戶,後來還被軍閥和小鬼子占過,大部分人當時都逃難了,後來迴來了一些,解放後又被安排來了一些人,李昭他們家也算是逃難後又迴來的。
李家村作為李昭的基本盤,李昭是早有計劃,那就是把整個村子當做農場來經營,在未來可以搞成一個農業公司。這裏有山、有水、土地也不少,隻要經營好,未來的收入會很可觀,這些計劃在李昭上大學時就開始逐步實施了。
第一步就是圈地,由於現在這個時代人口還比較少,李昭就說服他老爹去鎮上要土地,由於他們這個方向沒有別的村子,靠近山南和山東側這邊都被劃給了他們村子,這樣村子直接有了原來的四百多畝地,另外除了山上之外,還有了差不多七八千畝的林地和荒地,加上山上,李昭他們村有兩萬多畝地,基本上他們村開始往山上去,以及沿著山往南十來裏都是他們村的地方。而到下一個有人的地方,需要往東去鎮上,而往南、西、北都需要翻過山才能有人。
而人員管理,李昭直接讓他老爹按照敵後抗戰時期那樣管理,畢竟現在的口號是備荒備戰,這種管理方式正好。別的村子基本都是農閑的時候,響應號召才進行民兵訓練,而李昭他們村,隻要不忙,天氣合適都會出操,搞得村裏就像軍營一樣,不僅出操,村口基本除了農忙,都有人站崗。
不過占了林地,每年會攤派幾千顆伐木任務,木頭伐好,鎮上來車運走也算錢,這樣村裏還多了收入,每年這個都能有千兒八百的收入。僅僅因為這個,村裏每家每年都能分幾十塊錢。而伐木之後的土地,也被開墾成了農田,這也是李家村能一下多出來三四百畝地的原因,當然伐木歸伐木,山上的樹李昭沒讓伐。
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沿著山邊,挖了一道三四米寬,兩三米深的溝,與小溪連在一起,並且把小溪也擴寬、挖深,並且在出口建起了水壩。從要到土地開始,他們村稍微清閑的時候,隻要出操完畢,就是帶著人挖溝,村子邊沿著山的一側已經完成三四裏了,閑下來的時候還在不停的挖,而挖出來的石頭則砌在溝的兩側,土則填進低窪的地方,進出山最方便的地方沒有留路,而是在旁邊幾百米遠的地方建了石橋,橋的兩頭都建了門樓,裝了大門,這樣就能防止野獸進村了。下山口的地方,山上一側沒有砌石頭,小溪也是從這下來的,每年從這裏跑進溝的動物可不少,特別是野豬,這幾年,每年都能在溝裏逮到幾隻。
做的第三件事就是引水,由於溪水常有動物出沒,其實並不幹淨,李昭也說服老爹買了不少毛竹,從山上直接把水引下來,泉眼上直接建了小屋,毛竹上則做了遮擋,保證水源幹淨。
由於全村有四排房屋,毛竹也走了四道,而為了用水方便,每家旁邊都搞了一個取水的裝置,就是一段短的毛竹,這一段不是破開的,但在竹子上開了口,裝了一節細一些的竹子,這一段毛竹可以轉動,取水的時候就把出口轉下來就可以直接接上進家的毛竹,可以直接把水引到水缸裏,用好了再把口轉上去就行,就是需要爬梯子。用不完的水,則流進小溪裏。
李昭還搞了一些無動力抽水裝置,就是那種利用水的壓差抽水的,把大鐵桶抬高,上端接進水管,下端接出水管,把水灌滿後,封閉灌水口,打開進水口,再打開出水口,就能利用壓差抽水,現在這裏就像世外桃源一樣。
/100/100662/27541391.html
李昭騎著自行車,前後花了兩個多小時才趕到家,到家前還不忘從鎮上順便叫了兩個姐姐,讓他們帶著孩子一起去家裏,這次可是有大事的,要她們一起到。
這個時代的交通那是真的不便利,而且還很不安全,首先是不時能見到野物,更何況他們鎮子本身就離山區不遠,他們村更是在山邊上,偶爾他們村的獵人還能在山上看到豹子,也聽說周圍有狼出沒。
其次就是可能有人剪徑,前兩年他就聽說離他們不遠的劉家村的幾個村霸,把鎮上牛家的一個姑姑給套頭綁了,牛家在鎮上過得不錯,幾個兄弟在鎮上或者糧站或者供銷社上班。因為都是離得不遠,讓牛家姑姑聽出來了是誰綁的她,就喊了出來,聽說人雖然保住了,但是被打的不輕,最後具體怎麽了結的,他也不清楚,也就聽了一耳朵,但真的可能有人剪徑。
李昭之所以選擇八九點迴去,也是因為這個時候,正是人員往來最頻繁的時候。早了不行,早了有汽車,趕時間的人都坐車了,晚了也不行,晚了趕飯點,路上也沒人。九點來鍾最合適,路上都是行人,牛車、驢車什麽的都多,最是安全。而下午同樣的道理,這個天氣,下午四點左右人最多,正好趕那個時間點迴四合院。
李昭可不是他大哥,他大哥是兼著村裏的民兵隊長,和他父親學過,平常兩三個人是能被他輕鬆解決的,而且他出門如果是趕夜路,那可是都帶著家夥的,而且槍法還很不錯,每年訓練打靶的時候,就那麽端著槍,也不用瞄著,全憑感覺就能打中五六十米遠的目標。
李昭不行,打仗那些年,他年齡小,也就見過村裏遊擊隊訓練,最多就是跟著學習文化知識。他哥哥不同,那是當過小遊擊隊員的,也就是遊擊隊組織的一些小孩子,沒事了學習知識,有任務外出,人手不足的時候,會讓這些小孩子在村旁一些隱蔽處幫著警戒。
而當李昭的哥哥年齡到了,可以參軍的時候,戰爭也結束了,由於父親負傷,他就跟著父母迴到家鄉,也好照顧父母。由於當時鎮上小學缺老師,他這個念過初中的,就當上了老師,同時還兼著村裏的民兵隊長。
到家時,家裏就兩個孩子在,是大哥家的兩個小的,大哥有三個孩子,老大是四九年底生的,也隨大流,叫了解放,現在不在。老二叫躍進,開始上小學了,這時正在和作業作鬥爭。老三是女孩,才四歲,叫晚霞,現在歸老二帶。家裏其他人都去上工了,這個時候正好趕到鋤草,解放也能算是半個勞力,不是打豬草就是給人送水什麽的。
剛進門,兩個就叫上了,李昭也是趕緊把準備的糖一人給一顆,他現在很窮,可是買不起什麽好糖,隻是買了一點硬糖,其他什麽都沒買,大人都知道他的情況,剛上班,就是一個窮鬼,但小孩子你不能不給好處,不然他們可不認你。
安撫好兩個小家夥,李昭就朝田裏走去,現在玉米已經長到大半人高了,這時正在鋤最後一遍草,這一遍鋤完,草就基本不能影響莊稼了。問了一路,終於找到了他們家負責的那部分,現在都是統一上工,然後記工分,還好李昭他們村的人都比較和善。嘿嘿,不和善的都被他哥給針對了,敢耍滑頭的,民兵訓練的時候,就是逮著這樣的人往死裏練,記工分的時候就往少了記。幾年下來,什麽樣的刺頭也都給收拾了。由於有李昭的點子,這四五年他們村可是見天的變好,糧食比別人足,肉蛋比別人多,想搗亂的,那就是全村針對的對象。
李昭找到父親後,也下手幫著幹了起來,不過也沒幹多久就下工了,十一點半的樣子,以往地種的少的時候,九十點鍾就下工了,今年種的多,已經多做了差不多兩個小時,不過眾人也都高興,今年絕對是豐收。
李家村其實背後就是一個小山穀,村子之所以建在這裏,是因為山上的小溪從這裏經過,村子就沿著小溪建了起來。這個村子其實過去是官員的農莊,村裏人都是佃戶,後來還被軍閥和小鬼子占過,大部分人當時都逃難了,後來迴來了一些,解放後又被安排來了一些人,李昭他們家也算是逃難後又迴來的。
李家村作為李昭的基本盤,李昭是早有計劃,那就是把整個村子當做農場來經營,在未來可以搞成一個農業公司。這裏有山、有水、土地也不少,隻要經營好,未來的收入會很可觀,這些計劃在李昭上大學時就開始逐步實施了。
第一步就是圈地,由於現在這個時代人口還比較少,李昭就說服他老爹去鎮上要土地,由於他們這個方向沒有別的村子,靠近山南和山東側這邊都被劃給了他們村子,這樣村子直接有了原來的四百多畝地,另外除了山上之外,還有了差不多七八千畝的林地和荒地,加上山上,李昭他們村有兩萬多畝地,基本上他們村開始往山上去,以及沿著山往南十來裏都是他們村的地方。而到下一個有人的地方,需要往東去鎮上,而往南、西、北都需要翻過山才能有人。
而人員管理,李昭直接讓他老爹按照敵後抗戰時期那樣管理,畢竟現在的口號是備荒備戰,這種管理方式正好。別的村子基本都是農閑的時候,響應號召才進行民兵訓練,而李昭他們村,隻要不忙,天氣合適都會出操,搞得村裏就像軍營一樣,不僅出操,村口基本除了農忙,都有人站崗。
不過占了林地,每年會攤派幾千顆伐木任務,木頭伐好,鎮上來車運走也算錢,這樣村裏還多了收入,每年這個都能有千兒八百的收入。僅僅因為這個,村裏每家每年都能分幾十塊錢。而伐木之後的土地,也被開墾成了農田,這也是李家村能一下多出來三四百畝地的原因,當然伐木歸伐木,山上的樹李昭沒讓伐。
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沿著山邊,挖了一道三四米寬,兩三米深的溝,與小溪連在一起,並且把小溪也擴寬、挖深,並且在出口建起了水壩。從要到土地開始,他們村稍微清閑的時候,隻要出操完畢,就是帶著人挖溝,村子邊沿著山的一側已經完成三四裏了,閑下來的時候還在不停的挖,而挖出來的石頭則砌在溝的兩側,土則填進低窪的地方,進出山最方便的地方沒有留路,而是在旁邊幾百米遠的地方建了石橋,橋的兩頭都建了門樓,裝了大門,這樣就能防止野獸進村了。下山口的地方,山上一側沒有砌石頭,小溪也是從這下來的,每年從這裏跑進溝的動物可不少,特別是野豬,這幾年,每年都能在溝裏逮到幾隻。
做的第三件事就是引水,由於溪水常有動物出沒,其實並不幹淨,李昭也說服老爹買了不少毛竹,從山上直接把水引下來,泉眼上直接建了小屋,毛竹上則做了遮擋,保證水源幹淨。
由於全村有四排房屋,毛竹也走了四道,而為了用水方便,每家旁邊都搞了一個取水的裝置,就是一段短的毛竹,這一段不是破開的,但在竹子上開了口,裝了一節細一些的竹子,這一段毛竹可以轉動,取水的時候就把出口轉下來就可以直接接上進家的毛竹,可以直接把水引到水缸裏,用好了再把口轉上去就行,就是需要爬梯子。用不完的水,則流進小溪裏。
李昭還搞了一些無動力抽水裝置,就是那種利用水的壓差抽水的,把大鐵桶抬高,上端接進水管,下端接出水管,把水灌滿後,封閉灌水口,打開進水口,再打開出水口,就能利用壓差抽水,現在這裏就像世外桃源一樣。
/100/100662/27541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