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 高考諮詢
八零軍婚:從奪迴家產開始 作者:南北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打球打痛快了,葉舟接過徐大剛遞過來的水,喝了幾口之後,感覺時機也合適,就問徐大剛說:“大剛,關於高考你有什麽想法?或者說,你對以後的職業有什麽規劃。”
徐大剛說:“葉阿姨,其實我心裏挺矛盾的。從情懷上來說,我希望子承父業,我想當兵。
但是,我也知道媽媽對我的期望值不一樣。
當初爸爸上戰場的時候,媽媽應該每天都過得很焦慮,她必定是不希望這種為親人擔憂的事情再次上演。
媽媽希望我能夠讀地方大學,完成她的夢想。
可是我這成績吧……想要考好大學很難。”
葉舟說:“大剛,你肯定沒有跟你媽媽好好談過。
據我所知,你媽媽還是同意你讀軍校的。
但是,軍校也不是地裏的白菜,隨便你怎麽摘。
接下來的半年,你還是要抓緊。”
徐大剛說:“嗯,我知道。我覺得我的理科還挺好的,就是文科不太行。文科補起來好麻煩啊……我都不知道怎麽開始。給我補課的大學生,他考試應該挺會考的,可是他講的東西我聽不明白。”
葉舟忍不住笑了。
徐大剛能夠說出這番話,確實證明這孩子挺聰明的。
葉舟說:“文科想補起來其實也容易。”
徐大剛的眼睛亮了,“怎麽補呀?”
葉舟和徐大剛迴到樓上,這會兒程大姐已經買菜迴來,正在廚房裏做飯。
看到兒子的那一刻,程大姐也重重地鬆了一口氣,這孩子的精氣神迴來了。
她正想說些什麽的時候,就看到兒子飛快地跑迴房間,拿出筆和紙,再出來的時候就一副虔誠的樣子問:“葉阿姨,您說吧,我來記。”
葉舟說:“語文的閱讀理解、文言文、作文,分數占比很高,隻要把這些套一套,分數就能提高不少。”
課外輔導機構還得需要十年的時間才會發展起來,有些機構有的好的老師,其實就是教孩子怎麽應付應試教育。
葉舟在原來的世界裏,有一個中學同學就是輔導機構裏的語文老師,她曾經跟葉舟說過,語文提分的一些辦法。
雖然說語文是一門積累的學科,但是一個熟悉應試教育的人,也能夠總結出一些辦法。
葉舟把同學的辦法傳授給徐大剛。
至於英語方麵,首先就是要累積詞匯。
葉舟說:“迴頭讓詩月監督你默寫單詞,從現在開始,每天100個單詞,到高考的時候,也能提高不少分。”
吃過晚飯,程大姐送葉舟迴去的時候,正準備說感謝的話,葉舟就搶先把徐大剛心裏的焦慮告訴程大姐。
“程大姐,大剛他們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是最敏感的時候,所以跟他們說話也需要方式方法。
尚美靜的事情,讓他變得否認自己,這個時候已經要及時拉他一把,不要讓他變得自卑。
無論什麽時候都要讓他明白,家庭是他最大的後盾。”
程大姐說:“原來當父母的也是一門學問。”
又過了兩天,就是陶億豪小朋友的百日宴。
陶國慶抱著兒子,給雙胞胎看,“怎麽樣?弟弟是不是長得跟你們一樣帥,一點也不皺巴巴的。”
宋瞳認真地糾正說:“陶叔叔,寶寶是你家的寶寶,應該長得跟你像才對。”
宋時若有所思地問:“陶叔叔,你為什麽給弟弟取這個名字?你希望他成為億萬富豪嗎?”
陶國慶說:“難道你覺得這個名字不好嗎?”
宋時說:“寄予美好願望的名字都是好的。”
另一邊,段從安跟葉舟他們說:“名字其實是我取的。我們全家也是準備了好多個名字,選來選去,最終還是選了這麽一個以後不愁吃不愁穿的名字。”
段從安說,孩子還沒有滿月的時候,有一天晚上,她醒來發現陶國慶抱著孩子,一邊喂奶一邊默默流淚。
段從安還以為他是因為最近這段時間每天晚上都起來給孩子衝奶粉,睡不好才委屈得哭了。
她反省自己的時候,陶國慶跟她說,他哭並不是因為睡不好。
相反,他很享受這種喂養孩子的感覺。
他那天晚上哭,其實是因為想他的父母了。
他父母去世的時候,他已經有了記憶。
父母是病逝的,哪怕他們生病之前,宋老爺子把他們送去最好的西醫院,也沒能救迴他們的命。
父母臨死之前,對陶國慶說:“你一定要照顧好自己,讓自己不愁吃不愁穿。”
他現在也確實是不愁吃,不愁穿了,可是父母已經不在了。
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段從安給孩子取了這個名字,也算是對孩子祖父母的一種迴應吧。
葉舟注意到段從安房間的書桌上擺著不少資料,她問:“從安姐,你的產假不是還有半個月嗎?這麽快就投入工作了?”
其實這個年代的產假時間不長,但是段從安把各項休假的時間都算了進去,再加上她在懷孕期間,也趕做了好幾個節目,產假期間都能用得上,電視台的領導給了她四個月的假期。
段從安說:“我就是想做一期新生兒及病的專題節目。讓更多的人了解新生兒溶血症,特別是父母的血型,一個是o型一個是ab型的,心理準備,遇到事情才不會慌。如果我不是在全國最好的醫院,遇到那麽有經驗的醫生,我們家億豪或許就沒那麽幸運了。”
葉舟點點頭,“從安姐,你這個記者真是讓人肅然起敬。”
段從安笑,“我能夠當上記者,還是多虧了你。
包括我能順利調到央台,也是有你這樣的貴人。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你雖然不是新聞行業的,但也是我的領路人。
讓我成名的那幾個報道,都是你幫我找的專題。
這麽多年下來,我要是還沒有點自己的突破,哪能對得起你的慧眼識珠呀。”
程大姐說:“從安,葉老師慧眼識珠的人可不僅是你一個,我們這幾個哪個不是啊?”
葉舟坦然地接受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誇讚。
日子過得很快,陶億豪的百日宴後,馬上就是春節了。
時間來到了九十年代。
徐大剛說:“葉阿姨,其實我心裏挺矛盾的。從情懷上來說,我希望子承父業,我想當兵。
但是,我也知道媽媽對我的期望值不一樣。
當初爸爸上戰場的時候,媽媽應該每天都過得很焦慮,她必定是不希望這種為親人擔憂的事情再次上演。
媽媽希望我能夠讀地方大學,完成她的夢想。
可是我這成績吧……想要考好大學很難。”
葉舟說:“大剛,你肯定沒有跟你媽媽好好談過。
據我所知,你媽媽還是同意你讀軍校的。
但是,軍校也不是地裏的白菜,隨便你怎麽摘。
接下來的半年,你還是要抓緊。”
徐大剛說:“嗯,我知道。我覺得我的理科還挺好的,就是文科不太行。文科補起來好麻煩啊……我都不知道怎麽開始。給我補課的大學生,他考試應該挺會考的,可是他講的東西我聽不明白。”
葉舟忍不住笑了。
徐大剛能夠說出這番話,確實證明這孩子挺聰明的。
葉舟說:“文科想補起來其實也容易。”
徐大剛的眼睛亮了,“怎麽補呀?”
葉舟和徐大剛迴到樓上,這會兒程大姐已經買菜迴來,正在廚房裏做飯。
看到兒子的那一刻,程大姐也重重地鬆了一口氣,這孩子的精氣神迴來了。
她正想說些什麽的時候,就看到兒子飛快地跑迴房間,拿出筆和紙,再出來的時候就一副虔誠的樣子問:“葉阿姨,您說吧,我來記。”
葉舟說:“語文的閱讀理解、文言文、作文,分數占比很高,隻要把這些套一套,分數就能提高不少。”
課外輔導機構還得需要十年的時間才會發展起來,有些機構有的好的老師,其實就是教孩子怎麽應付應試教育。
葉舟在原來的世界裏,有一個中學同學就是輔導機構裏的語文老師,她曾經跟葉舟說過,語文提分的一些辦法。
雖然說語文是一門積累的學科,但是一個熟悉應試教育的人,也能夠總結出一些辦法。
葉舟把同學的辦法傳授給徐大剛。
至於英語方麵,首先就是要累積詞匯。
葉舟說:“迴頭讓詩月監督你默寫單詞,從現在開始,每天100個單詞,到高考的時候,也能提高不少分。”
吃過晚飯,程大姐送葉舟迴去的時候,正準備說感謝的話,葉舟就搶先把徐大剛心裏的焦慮告訴程大姐。
“程大姐,大剛他們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是最敏感的時候,所以跟他們說話也需要方式方法。
尚美靜的事情,讓他變得否認自己,這個時候已經要及時拉他一把,不要讓他變得自卑。
無論什麽時候都要讓他明白,家庭是他最大的後盾。”
程大姐說:“原來當父母的也是一門學問。”
又過了兩天,就是陶億豪小朋友的百日宴。
陶國慶抱著兒子,給雙胞胎看,“怎麽樣?弟弟是不是長得跟你們一樣帥,一點也不皺巴巴的。”
宋瞳認真地糾正說:“陶叔叔,寶寶是你家的寶寶,應該長得跟你像才對。”
宋時若有所思地問:“陶叔叔,你為什麽給弟弟取這個名字?你希望他成為億萬富豪嗎?”
陶國慶說:“難道你覺得這個名字不好嗎?”
宋時說:“寄予美好願望的名字都是好的。”
另一邊,段從安跟葉舟他們說:“名字其實是我取的。我們全家也是準備了好多個名字,選來選去,最終還是選了這麽一個以後不愁吃不愁穿的名字。”
段從安說,孩子還沒有滿月的時候,有一天晚上,她醒來發現陶國慶抱著孩子,一邊喂奶一邊默默流淚。
段從安還以為他是因為最近這段時間每天晚上都起來給孩子衝奶粉,睡不好才委屈得哭了。
她反省自己的時候,陶國慶跟她說,他哭並不是因為睡不好。
相反,他很享受這種喂養孩子的感覺。
他那天晚上哭,其實是因為想他的父母了。
他父母去世的時候,他已經有了記憶。
父母是病逝的,哪怕他們生病之前,宋老爺子把他們送去最好的西醫院,也沒能救迴他們的命。
父母臨死之前,對陶國慶說:“你一定要照顧好自己,讓自己不愁吃不愁穿。”
他現在也確實是不愁吃,不愁穿了,可是父母已經不在了。
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段從安給孩子取了這個名字,也算是對孩子祖父母的一種迴應吧。
葉舟注意到段從安房間的書桌上擺著不少資料,她問:“從安姐,你的產假不是還有半個月嗎?這麽快就投入工作了?”
其實這個年代的產假時間不長,但是段從安把各項休假的時間都算了進去,再加上她在懷孕期間,也趕做了好幾個節目,產假期間都能用得上,電視台的領導給了她四個月的假期。
段從安說:“我就是想做一期新生兒及病的專題節目。讓更多的人了解新生兒溶血症,特別是父母的血型,一個是o型一個是ab型的,心理準備,遇到事情才不會慌。如果我不是在全國最好的醫院,遇到那麽有經驗的醫生,我們家億豪或許就沒那麽幸運了。”
葉舟點點頭,“從安姐,你這個記者真是讓人肅然起敬。”
段從安笑,“我能夠當上記者,還是多虧了你。
包括我能順利調到央台,也是有你這樣的貴人。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你雖然不是新聞行業的,但也是我的領路人。
讓我成名的那幾個報道,都是你幫我找的專題。
這麽多年下來,我要是還沒有點自己的突破,哪能對得起你的慧眼識珠呀。”
程大姐說:“從安,葉老師慧眼識珠的人可不僅是你一個,我們這幾個哪個不是啊?”
葉舟坦然地接受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誇讚。
日子過得很快,陶億豪的百日宴後,馬上就是春節了。
時間來到了九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