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白手套
朱元璋:逆子,這皇位非你不可! 作者:山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著眼前詹明、詹誠等人一個個目光急切,緊緊盯著自己。
詹同這才覺得時機成熟。
實際上!
詹同也相信以朱標的胸襟,隻要詹誠、詹明他們不犯下難恕之罪,朱標不可能因他們家有巨財,因他們平日奢靡便遷怒他們。
先前勳貴武將屠滅的京城世家,也是因為那些世家膽大包天,將手伸進朝堂,伸到了後宮。
因此詹同幾乎可以確定,隻要詹明、詹誠他們安分守己。
即便是為了保證京城的商業正常運轉,朱標也不會無故苛責他們。
可話又說迴來。
詹明、詹誠這些人終究是在商場混跡的時間太久,他們不明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
一個個都是些守財奴,隻能看到眼前的這點蠅頭小利。
而在詹同看來。
以朱標的雄才偉略,將來不可能不重點發展商業。
將來的大明,也必然會重視經濟發展。
因此!
先前讓他們為北伐出資,如今恐嚇他們,讓他們負責神機坊的開銷。
歸根結底,詹同還是為詹氏一族的長遠考慮。
試想一下。
倘若將來朱標著手發展商業,曾兩次為國分憂的詹氏一族,必然是朱標撬動大明經濟的首選。
身為商賈卻能得到天家重用,曆朝曆代都是少有。
萬一有幸能得‘皇商’之名,詹氏一族的榮耀便不是其他商賈之家可以比擬的。
到了那時,詹家所能得到的利益,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大....大哥?”
就在詹同凝眉沉思之時。
詹誠終究還是沒忍住,試探性問道:“大哥可想出對策了?”
“嗯。”詹同聞聲收斂思緒,鄭重點頭道:“如今我朝頭號大事,便是征討倭國。”
“既是戰事,糧餉、軍械自是重中之重。”
“軍械方麵,你等方才已定下五萬之數,自不好更改。”
“可你們各家各戶,可自行尋到藍玉府上,言說為國效力,為神機坊助力。”
“至於糧餉!”
“詹家外房往來各省的商道都已成熟,你們明白該如何去做。”
“明白明白,我們明白。”
語罷,眾人連忙告辭,各自迴去準備。
看著被自己一嚇唬,此時一個個爭先恐後要拿出銀錢為國效力的詹誠等人,詹同心中卻也多了幾分輕慢之意。
吃硬不吃軟。
好在自己生在詹家長房,有資格蒙學入仕,不然如今恐怕也會如詹誠等人一般目光短淺,毫無風骨。
話說迴來,即便如今的詹徽為求高位,已然設計想將他二叔詹誠當做墊腳石。
可詹同依舊有些擔心詹徽的處境。
今日繼位大典,朱標繞過李善長、劉伯溫等國之重臣,撇下李儼、宋濂、高啟這些個資曆頗深的老臣。於文臣之列,獨獨賜予詹徽少師之名。
如此,豈不是讓詹徽自絕於文臣之列?
詹同甚至擔心,先前的胡惟庸便是詹徽的前車之鑒!
讓詹誠、詹明這些詹家外房為國出力,雖有保全他們的意思,但詹同也希望詹家外房的商業版圖能夠越做越大。
如此等到詹徽真的鑄成大錯之時,自己手中也有籌碼能從朱標手下換詹徽一條性命!
是日晚間。
忙活了一天,朱標終於將繼位的流程全部走完。
剛迴到東宮,朱標第一時間便命人卸下頭上那格外沉重的冠冕。
在常氏、詹氏的服侍下,脫下裏三層外三層的錦繡禮服。
待換上平日常服後,朱標一屁股坐在床榻上,很是疲累的半靠在常氏身上。
“這繼位典禮當真繁瑣,若早知如此,還不如讓父皇在皇位上多待幾年!”
“你小子又說什麽混賬話!”
朱標正發著牢騷,老朱大步便走了進來。
常氏、詹氏見狀連忙起身行禮,而朱標卻累的爬不起來,倒在床上滿臉苦澀重複道:
“早知繼位典禮的儀式如此繁瑣,兒子當真是不願當這個皇帝。”
“混小子!”
示意常氏、詹氏起身後,老朱走到朱標身旁坐下,隨意說道:
“如今你已繼位,即便是想反悔也晚了。”
沒有理會朱標那愈發苦澀的表情,老朱衝常氏、詹氏道:
“你們母後等你們過去用膳,你們兩個先去吧。”
見老朱支走常氏、詹氏,朱標自然明白老爺子有話要說,隨即微微坐起身子,率先問道:
“爹,您是想問為何賜詹徽少保之名?”
“嗯.....”
被朱標戳穿心思,老朱尷尬之下偏要反其道而行。
“你是皇帝,想讓誰當太子少保讓誰當。”
“咱就是問問,咱啥時候能帶兵征討倭國!”
“上元節後。”
朱標坐直身子,認真道:“如今軍中諸將已然是迫不及待,發兵也是宜早不宜遲。”
“況且大軍陳兵北境已久,也該早些發兵,穩定軍心。”
“上元節一過,便可興兵。”
“好。”
見老朱微微頷首後便不再言語。
朱標也不墨跡,直言道:“賜詹徽少保之名,乃是想將來把他帶到倭國戰場。”
“嗯?”
“敬禪台一事,想必您應該也已知道了。”
“詹徽連自己二叔都能視作墊腳石,足以見得此人功名之心頗盛。”
“若以他督戰倭國戰局,想來定有奇效。”
“更重要的是。”
朱標眸光微凝,語氣低沉道:“屠滅倭國百姓的罵名,不需藍玉他們擔,更與天家沒有任何幹係。”
“一切都是詹徽這個太子少保的自作主張!”
老朱聞言沉吟數秒,旋即重重點了點頭。
詹徽一心想要進居高位,自然也是無所不用其極。
一旦讓他明白屠戮倭國之人合乎朱標心意。
他自然能做到十分狠決的地步。
而且老朱也算看明白了。
於朱標眼中,詹徽儼然要成為一副白手套,替天家做一些想做卻又不好明著做的事。
“也好。”
“詹家丫頭已是皇妃,有這層關係在,詹徽將來自然能發揮最大作用。”
“隻是這最後.....”
詹同這才覺得時機成熟。
實際上!
詹同也相信以朱標的胸襟,隻要詹誠、詹明他們不犯下難恕之罪,朱標不可能因他們家有巨財,因他們平日奢靡便遷怒他們。
先前勳貴武將屠滅的京城世家,也是因為那些世家膽大包天,將手伸進朝堂,伸到了後宮。
因此詹同幾乎可以確定,隻要詹明、詹誠他們安分守己。
即便是為了保證京城的商業正常運轉,朱標也不會無故苛責他們。
可話又說迴來。
詹明、詹誠這些人終究是在商場混跡的時間太久,他們不明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
一個個都是些守財奴,隻能看到眼前的這點蠅頭小利。
而在詹同看來。
以朱標的雄才偉略,將來不可能不重點發展商業。
將來的大明,也必然會重視經濟發展。
因此!
先前讓他們為北伐出資,如今恐嚇他們,讓他們負責神機坊的開銷。
歸根結底,詹同還是為詹氏一族的長遠考慮。
試想一下。
倘若將來朱標著手發展商業,曾兩次為國分憂的詹氏一族,必然是朱標撬動大明經濟的首選。
身為商賈卻能得到天家重用,曆朝曆代都是少有。
萬一有幸能得‘皇商’之名,詹氏一族的榮耀便不是其他商賈之家可以比擬的。
到了那時,詹家所能得到的利益,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大....大哥?”
就在詹同凝眉沉思之時。
詹誠終究還是沒忍住,試探性問道:“大哥可想出對策了?”
“嗯。”詹同聞聲收斂思緒,鄭重點頭道:“如今我朝頭號大事,便是征討倭國。”
“既是戰事,糧餉、軍械自是重中之重。”
“軍械方麵,你等方才已定下五萬之數,自不好更改。”
“可你們各家各戶,可自行尋到藍玉府上,言說為國效力,為神機坊助力。”
“至於糧餉!”
“詹家外房往來各省的商道都已成熟,你們明白該如何去做。”
“明白明白,我們明白。”
語罷,眾人連忙告辭,各自迴去準備。
看著被自己一嚇唬,此時一個個爭先恐後要拿出銀錢為國效力的詹誠等人,詹同心中卻也多了幾分輕慢之意。
吃硬不吃軟。
好在自己生在詹家長房,有資格蒙學入仕,不然如今恐怕也會如詹誠等人一般目光短淺,毫無風骨。
話說迴來,即便如今的詹徽為求高位,已然設計想將他二叔詹誠當做墊腳石。
可詹同依舊有些擔心詹徽的處境。
今日繼位大典,朱標繞過李善長、劉伯溫等國之重臣,撇下李儼、宋濂、高啟這些個資曆頗深的老臣。於文臣之列,獨獨賜予詹徽少師之名。
如此,豈不是讓詹徽自絕於文臣之列?
詹同甚至擔心,先前的胡惟庸便是詹徽的前車之鑒!
讓詹誠、詹明這些詹家外房為國出力,雖有保全他們的意思,但詹同也希望詹家外房的商業版圖能夠越做越大。
如此等到詹徽真的鑄成大錯之時,自己手中也有籌碼能從朱標手下換詹徽一條性命!
是日晚間。
忙活了一天,朱標終於將繼位的流程全部走完。
剛迴到東宮,朱標第一時間便命人卸下頭上那格外沉重的冠冕。
在常氏、詹氏的服侍下,脫下裏三層外三層的錦繡禮服。
待換上平日常服後,朱標一屁股坐在床榻上,很是疲累的半靠在常氏身上。
“這繼位典禮當真繁瑣,若早知如此,還不如讓父皇在皇位上多待幾年!”
“你小子又說什麽混賬話!”
朱標正發著牢騷,老朱大步便走了進來。
常氏、詹氏見狀連忙起身行禮,而朱標卻累的爬不起來,倒在床上滿臉苦澀重複道:
“早知繼位典禮的儀式如此繁瑣,兒子當真是不願當這個皇帝。”
“混小子!”
示意常氏、詹氏起身後,老朱走到朱標身旁坐下,隨意說道:
“如今你已繼位,即便是想反悔也晚了。”
沒有理會朱標那愈發苦澀的表情,老朱衝常氏、詹氏道:
“你們母後等你們過去用膳,你們兩個先去吧。”
見老朱支走常氏、詹氏,朱標自然明白老爺子有話要說,隨即微微坐起身子,率先問道:
“爹,您是想問為何賜詹徽少保之名?”
“嗯.....”
被朱標戳穿心思,老朱尷尬之下偏要反其道而行。
“你是皇帝,想讓誰當太子少保讓誰當。”
“咱就是問問,咱啥時候能帶兵征討倭國!”
“上元節後。”
朱標坐直身子,認真道:“如今軍中諸將已然是迫不及待,發兵也是宜早不宜遲。”
“況且大軍陳兵北境已久,也該早些發兵,穩定軍心。”
“上元節一過,便可興兵。”
“好。”
見老朱微微頷首後便不再言語。
朱標也不墨跡,直言道:“賜詹徽少保之名,乃是想將來把他帶到倭國戰場。”
“嗯?”
“敬禪台一事,想必您應該也已知道了。”
“詹徽連自己二叔都能視作墊腳石,足以見得此人功名之心頗盛。”
“若以他督戰倭國戰局,想來定有奇效。”
“更重要的是。”
朱標眸光微凝,語氣低沉道:“屠滅倭國百姓的罵名,不需藍玉他們擔,更與天家沒有任何幹係。”
“一切都是詹徽這個太子少保的自作主張!”
老朱聞言沉吟數秒,旋即重重點了點頭。
詹徽一心想要進居高位,自然也是無所不用其極。
一旦讓他明白屠戮倭國之人合乎朱標心意。
他自然能做到十分狠決的地步。
而且老朱也算看明白了。
於朱標眼中,詹徽儼然要成為一副白手套,替天家做一些想做卻又不好明著做的事。
“也好。”
“詹家丫頭已是皇妃,有這層關係在,詹徽將來自然能發揮最大作用。”
“隻是這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