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言過即死
朱元璋:逆子,這皇位非你不可! 作者:山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知道藍玉是在說氣話,眾人連忙賠著笑臉,但也確實拿不出錢交給神機坊。
也是看到藍玉有恃無恐,在場諸將為因拿不出銀子,隻得衝藍玉賠笑的尷尬模樣。
王諍很清楚,這些勳貴武將完全沒必要為自己演這麽一出戲。
如此說來,魏爭明先前在驛館同自己說過的話,完全都是扯淡!
因為朱標先前整頓過軍紀,類似先前那般軍中武將吃空餉的現象已經不複存在。
而且大明的武將也絕沒有像魏爭明等文臣以為的那般富足。
相反!
神機坊製造火器的花費都背在武將身上,大明的這些武將不說是捉襟見肘,恐怕家中銀錢也隻夠正常度日。
“王大人!”
也就在王諍愣神之際,仇成湊到其跟前溫聲說道:
“此次懲治世家得來的錢財,太子殿下的確打算交由我等武人來處置。”
“隻不過從京城世家的家產,均要用於軍備,而且還要籌措年後征討倭國的軍餉。”
“至於地方世家.....”
仇成看向朱標,似是在征求朱標的同意。
當看到朱標微微點頭後,仇成這才看向王諍繼續說道:
“此次殿下打算饒過地方世家。”
“可畢竟他們也在朝中安插眼線,結交朝廷官員。”
“因此太子殿下打算小懲大誡,命各地世家在當地出資,興辦學舍,免費讓百姓孩童蒙學。”
讓地方世家出資,以地方駐軍的兵卒為工,以及讓千戶以上的將官入學舍蒙學之事一股腦說出後。
仇成目光柔和,看向王諍緩聲說道:
“於陛下、太子的心中,百姓的分量的確要高過世家之人。”
“可古之明君,哪個不是將天下萬民放在首位的?”
“說句大不敬的話,陛下和太子殿下或許當真厭棄世家之人。”
“可陛下和太子殿下何其公正,若世家無錯,朝廷又豈會橫加刀兵?”
“至於大人方才言說殿下親近武將,厭棄文臣,豈不更是無稽之談?”
“永昌侯為神機坊日後開銷憂心忡忡,朝中諸將更無豪奢之舉。”
“相反,殿下對我等武人更是約束極嚴。”
“倘若如此約束便是文臣眼中的重視武將,那不如將神機坊的日後花銷轉交給文臣承擔?”
“王大人以為文臣聞言,又會作何感想?”
仇成話落,王諍神情呆滯,一時卻也不知該說什麽是好。
倘若真讓那些文臣負責神機坊日後開銷,王諍幾乎可以肯定,那些個文臣絕不可能保證神機坊似如今這般極高的產出。
他們甚至還會因此非議天家,非議朱標。
沒準還會因此說什麽武人清閑,借此繼續說朱標重武也說不定。
“殿....殿下,罪臣.....”
就在王諍滿臉悔意,打算請罪之時。
卻見朱樉快步走入東宮正堂。
也是看到王諍此刻正跪在地上,朱樉眉頭一緊。
旋即湊到朱標跟前,將魏爭明三人前去拜訪王諍的事說了個清清楚楚。
“太子殿下,罪臣非議殿下,罪該萬死。”
“隻是罪臣還有最後一請。”
“求殿下開恩,準罪臣如數言說。”
“待罪臣說罷,殿下如何嚴懲罪臣,哪怕五馬分屍,千刀萬剮,罪臣也絕不敢有半句怨言!”
聽到王諍還要繼續。
仇成似是一位忠厚長者不忍自家晚輩往火坑裏跳一般,溫聲勸說道:
“王大人,殿下並非執意處置你。”
“可若是你不知分寸,一再忤逆殿下。”
“即便殿下英明乃千古罕見,恐怕也不得不治你的罪。”
“仇老將軍見諒!”王諍也能看出,仇成是真心為他好,語氣便也恭敬許多道:“隻是臣於朝堂所陳三請,與這最後一條相比,卻也顯得無關緊要。”
“方才進言,乃是....乃是.....”
王諍自知此次他追到東宮,向朱標進言。而且還是進言無狀,言詞更很是激烈。
想來即便朱標再怎麽英明,再怎麽好脾氣,也斷然不會輕饒了他。
自知必死之下,王諍倒是不想推卸責任,說他方才所言乃是受魏爭明等人攛掇。
“仇老將軍,太子殿下,罪臣願言罷即死!”
當看到王諍目光堅毅,顯然是抱有死誌,下定了決心。
仇成便也不想繼續阻攔。
而一旁藍玉等人見狀,眼中鄙夷更是毫不掩飾,壓根不想聽王諍繼續狂吠。
反觀朱標。
聽到王諍如此開口,朱標倒是興致缺缺,拿起桌上書卷又看了起來。
倒不是朱標不納諫言,隻是朱標猜測這王諍所陳最後一條,估摸著是說裁撤錦衣衛。
哪怕朱標一再提醒自己不可擅殺言官,可自己對這王諍的忍耐也已到極限。
若他果真說什麽錦衣衛應當裁撤的迂腐之言,朱標還真不想繼續留下這個無腦迂腐的噴子。
看到朱標不置一言,王諍將頭重重砸在地上,悲聲說道:
“求殿下開恩,準罪臣諫最後一言。”
“想說便說,又沒人堵你的嘴。”
朱標依舊不去看他,隻是故作專注盯著手中書卷。
也是聽到朱標如此說。
王諍似得了莫大賞賜般,雙眸感激,連忙說道:
“太子殿下,論及洪武一朝功績,足可彪炳千秋。”
“論及兵謀,陛下驅逐韃虜,複我漢家江山,此乃千秋萬古之功。”
“殿下踏碎元庭,平定草原,剿除倭寇,收東番島,平定呂宋內亂。”
“軍武強盛,不弱偉秦浩漢。四荒諸國無不知我大明軍武之強!”
“兵謀此道,無論哪一個都足可與漢武北擊匈奴比肩。”
“陛下、太子百年,諡號亦可加一‘武’字!”
“若論文治、治世,陛下裁撤丞相,土稅改革,加收商稅,掃清世家之害。”
“殿下開創工科,創鳳陽三司,恩及於民。”
“以及殿下意圖開設沿海港口,富我大明。開設學舍,助寒門子弟蒙學入仕。”
“文治鼎盛,百姓富足,後世稱之為洪武盛世亦不為過。”
“文治武功,我洪武一朝可謂冠絕古今。”
聞言至此。
朱標不由放下書卷,微微坐直身子。
而王諍更是眼角微顫,眸光鄭重,聲音都帶著幾分顫抖繼續說道:
“隻是殿下!”
“這些事隨便做成任意一件,都可稱之為千古明君之典範。”
“做成兩件,三件,恐怕隋煬帝也力有未逮。”
“可陛下與殿下您卻是都做了,也都做好了。”
“雖說是陛下、太子兩代人同心戮力,辛勞之功。”
“可我大明建國方才隻有區區十年。”
“方才所言種種功績,更多是在這三年之內完成!”
言語於此,王諍目光真切,緊緊注視著朱標動聲說道:
“這些功績任選其一,臣必跪地讚頌陛下聖德,殿下英明!”
“可如此多的煌煌功績。”
“陛下、殿下如此功高,我朝如此之盛,罪臣卻又不知該如何做評了。”
“你的意思.....”朱標眼眸微沉,右手摩挲著腰間玉牌,沉沉說道:“你是說,孤與父皇好大喜功,勞民傷財?”
也是看到藍玉有恃無恐,在場諸將為因拿不出銀子,隻得衝藍玉賠笑的尷尬模樣。
王諍很清楚,這些勳貴武將完全沒必要為自己演這麽一出戲。
如此說來,魏爭明先前在驛館同自己說過的話,完全都是扯淡!
因為朱標先前整頓過軍紀,類似先前那般軍中武將吃空餉的現象已經不複存在。
而且大明的武將也絕沒有像魏爭明等文臣以為的那般富足。
相反!
神機坊製造火器的花費都背在武將身上,大明的這些武將不說是捉襟見肘,恐怕家中銀錢也隻夠正常度日。
“王大人!”
也就在王諍愣神之際,仇成湊到其跟前溫聲說道:
“此次懲治世家得來的錢財,太子殿下的確打算交由我等武人來處置。”
“隻不過從京城世家的家產,均要用於軍備,而且還要籌措年後征討倭國的軍餉。”
“至於地方世家.....”
仇成看向朱標,似是在征求朱標的同意。
當看到朱標微微點頭後,仇成這才看向王諍繼續說道:
“此次殿下打算饒過地方世家。”
“可畢竟他們也在朝中安插眼線,結交朝廷官員。”
“因此太子殿下打算小懲大誡,命各地世家在當地出資,興辦學舍,免費讓百姓孩童蒙學。”
讓地方世家出資,以地方駐軍的兵卒為工,以及讓千戶以上的將官入學舍蒙學之事一股腦說出後。
仇成目光柔和,看向王諍緩聲說道:
“於陛下、太子的心中,百姓的分量的確要高過世家之人。”
“可古之明君,哪個不是將天下萬民放在首位的?”
“說句大不敬的話,陛下和太子殿下或許當真厭棄世家之人。”
“可陛下和太子殿下何其公正,若世家無錯,朝廷又豈會橫加刀兵?”
“至於大人方才言說殿下親近武將,厭棄文臣,豈不更是無稽之談?”
“永昌侯為神機坊日後開銷憂心忡忡,朝中諸將更無豪奢之舉。”
“相反,殿下對我等武人更是約束極嚴。”
“倘若如此約束便是文臣眼中的重視武將,那不如將神機坊的日後花銷轉交給文臣承擔?”
“王大人以為文臣聞言,又會作何感想?”
仇成話落,王諍神情呆滯,一時卻也不知該說什麽是好。
倘若真讓那些文臣負責神機坊日後開銷,王諍幾乎可以肯定,那些個文臣絕不可能保證神機坊似如今這般極高的產出。
他們甚至還會因此非議天家,非議朱標。
沒準還會因此說什麽武人清閑,借此繼續說朱標重武也說不定。
“殿....殿下,罪臣.....”
就在王諍滿臉悔意,打算請罪之時。
卻見朱樉快步走入東宮正堂。
也是看到王諍此刻正跪在地上,朱樉眉頭一緊。
旋即湊到朱標跟前,將魏爭明三人前去拜訪王諍的事說了個清清楚楚。
“太子殿下,罪臣非議殿下,罪該萬死。”
“隻是罪臣還有最後一請。”
“求殿下開恩,準罪臣如數言說。”
“待罪臣說罷,殿下如何嚴懲罪臣,哪怕五馬分屍,千刀萬剮,罪臣也絕不敢有半句怨言!”
聽到王諍還要繼續。
仇成似是一位忠厚長者不忍自家晚輩往火坑裏跳一般,溫聲勸說道:
“王大人,殿下並非執意處置你。”
“可若是你不知分寸,一再忤逆殿下。”
“即便殿下英明乃千古罕見,恐怕也不得不治你的罪。”
“仇老將軍見諒!”王諍也能看出,仇成是真心為他好,語氣便也恭敬許多道:“隻是臣於朝堂所陳三請,與這最後一條相比,卻也顯得無關緊要。”
“方才進言,乃是....乃是.....”
王諍自知此次他追到東宮,向朱標進言。而且還是進言無狀,言詞更很是激烈。
想來即便朱標再怎麽英明,再怎麽好脾氣,也斷然不會輕饒了他。
自知必死之下,王諍倒是不想推卸責任,說他方才所言乃是受魏爭明等人攛掇。
“仇老將軍,太子殿下,罪臣願言罷即死!”
當看到王諍目光堅毅,顯然是抱有死誌,下定了決心。
仇成便也不想繼續阻攔。
而一旁藍玉等人見狀,眼中鄙夷更是毫不掩飾,壓根不想聽王諍繼續狂吠。
反觀朱標。
聽到王諍如此開口,朱標倒是興致缺缺,拿起桌上書卷又看了起來。
倒不是朱標不納諫言,隻是朱標猜測這王諍所陳最後一條,估摸著是說裁撤錦衣衛。
哪怕朱標一再提醒自己不可擅殺言官,可自己對這王諍的忍耐也已到極限。
若他果真說什麽錦衣衛應當裁撤的迂腐之言,朱標還真不想繼續留下這個無腦迂腐的噴子。
看到朱標不置一言,王諍將頭重重砸在地上,悲聲說道:
“求殿下開恩,準罪臣諫最後一言。”
“想說便說,又沒人堵你的嘴。”
朱標依舊不去看他,隻是故作專注盯著手中書卷。
也是聽到朱標如此說。
王諍似得了莫大賞賜般,雙眸感激,連忙說道:
“太子殿下,論及洪武一朝功績,足可彪炳千秋。”
“論及兵謀,陛下驅逐韃虜,複我漢家江山,此乃千秋萬古之功。”
“殿下踏碎元庭,平定草原,剿除倭寇,收東番島,平定呂宋內亂。”
“軍武強盛,不弱偉秦浩漢。四荒諸國無不知我大明軍武之強!”
“兵謀此道,無論哪一個都足可與漢武北擊匈奴比肩。”
“陛下、太子百年,諡號亦可加一‘武’字!”
“若論文治、治世,陛下裁撤丞相,土稅改革,加收商稅,掃清世家之害。”
“殿下開創工科,創鳳陽三司,恩及於民。”
“以及殿下意圖開設沿海港口,富我大明。開設學舍,助寒門子弟蒙學入仕。”
“文治鼎盛,百姓富足,後世稱之為洪武盛世亦不為過。”
“文治武功,我洪武一朝可謂冠絕古今。”
聞言至此。
朱標不由放下書卷,微微坐直身子。
而王諍更是眼角微顫,眸光鄭重,聲音都帶著幾分顫抖繼續說道:
“隻是殿下!”
“這些事隨便做成任意一件,都可稱之為千古明君之典範。”
“做成兩件,三件,恐怕隋煬帝也力有未逮。”
“可陛下與殿下您卻是都做了,也都做好了。”
“雖說是陛下、太子兩代人同心戮力,辛勞之功。”
“可我大明建國方才隻有區區十年。”
“方才所言種種功績,更多是在這三年之內完成!”
言語於此,王諍目光真切,緊緊注視著朱標動聲說道:
“這些功績任選其一,臣必跪地讚頌陛下聖德,殿下英明!”
“可如此多的煌煌功績。”
“陛下、殿下如此功高,我朝如此之盛,罪臣卻又不知該如何做評了。”
“你的意思.....”朱標眼眸微沉,右手摩挲著腰間玉牌,沉沉說道:“你是說,孤與父皇好大喜功,勞民傷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