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失望
朱元璋:逆子,這皇位非你不可! 作者:山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到這王諍竟直接稱唿自己為先生,哪怕劉伯溫性情溫和,可此時也想一腳將這王諍踹出奉天殿。
既稱先生,不知道的還以為今日王諍彈劾朱標,乃是他這個老師授意。
可問題是,他與這王諍既無師徒之名,更無師徒之實。
也是看到就連劉伯溫也少見的有些說不出話來。
一旁李善長心頭笑意更盛,隻當是看笑話般,靜靜看著劉伯溫。
他很想知道劉伯溫該如何開口。
他更想知道,多疑的老朱會不會因此斥責劉伯溫一番。
“誠意伯,學生.....”
“朝堂之上,豈能因私忘公!”不等王諍開口,劉伯溫當即斥道:“你所言太子殿下懲治嚴苛,殊不知除惡務盡的道理!”
“於你眼中,殿下諸多處置甚至嚴苛。”
“可饒是如此,朝中懶政官員不在少數,世家奸佞層出不窮。”
“你以為之嚴苛,我等朝臣盡以為寬仁!”
聽到劉伯溫的斥責。
王諍沉吟數秒,旋即很是認真的點了點頭。
下一秒隻見王諍轉向朱標,恭敬迴道:
“誹謗殿下嚴苛,乃臣失言,還望殿下嚴懲微臣!”
“嗬~”
即便老朱冷笑的聲音很是微弱。
可距離皇位最近的李善長、劉伯溫卻也聽的清楚。
顯然!
老朱這是不滿王諍態度改變的如此之快。
特別是劉伯溫隨意開口便能說動王諍,老朱心中氣惱也是正常。
感受到老朱那如刀般的目光在自己身上刮過,即便是他劉伯溫,此刻也不免心中戰栗。
此刻的劉伯溫是真不知道該說王諍什麽是好!
這書生竟對人情世故,朝堂隱晦絲毫不知!
自己一開口便能讓本意彈劾朱標的王諍改變看法,這不是說朱家的皇權天威,甚至都不及他劉伯溫在士林中的名望?
特別是看到朱標此刻也饒有興致的盯著自己。
劉伯溫當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這王諍,簡直就是他的天敵!
他劉伯溫不怕與他智鬥的文臣,哪怕對手是李善長他也能夠應對。
他就怕像王諍這樣,表麵、心裏對他很是恭敬,可一言一行都是將他往火坑裏推的人。
先前的楊憲隻能算半個。
如今的王諍,對他來說簡直是天敵!
“誠意伯在民間聲望,讓咱這個皇帝也是望塵莫及!”
“陛下....”
“王諍!”不等劉伯溫開口解釋,老朱語氣陡然嚴厲,近乎怒斥朗聲質問。
“你可還有罪名彈劾太子!”
“有!”
王諍收起對劉伯溫的崇敬,朗聲迴道:
“臣三請太子殿下收斂好戰之心,與民更始,施恩於天下!”
此話一出。
前河南布政使謝全陡然一顫,詹同、沐英更滿是疑惑的看向謝全。
隻因半年前朱標從北境戰場折返,路過河南之時,時任河南布政使的謝全說過同樣的話。
“王諍!”
就在謝全出班,準備開口之時。
朱標揮了揮手,阻止他開口後,示意王諍繼續說下去。
“殿下遠赴漠北,平定草原,不世之功!”
“可殿下卻派遣永昌侯領兵十萬,駐紮高麗。”
“甚至左右高麗朝政,還意圖征討倭國。”
“幾日前,靖海侯、江陰侯更是率兵覆滅呂宋。”
“殿下更是脅迫安南使臣向我大明進獻數十萬糧餉。”
“殿下!我大明乃禮儀之邦,於臨邊小國眼中,我大明更是天朝上國。”
“既為上國自當懷柔以待鄰邦。”
“殿下大興刀兵,挑起國戰,此不為好戰之心?”
“殿下豈知國戰之下,高麗、倭國、呂宋、安南之百姓,又有多少人要死於兵禍!”
此話一出,原本還能保持冷靜的朱標頓時眸光一凝。
前兩條,朱標都可以看作是王諍的少年意氣。
朱標甚至有些喜歡王諍身上這股敢於直言的莽勁兒。
可偏偏是這第三條,卻讓朱標打心底裏厭惡。
大明的確是禮儀之邦,中原王朝在周邊鄰邦眼中也的確是天朝上國。
可這一切都要建立在大明擁有絕對武力的前提下。
人與人之間,或許能因為禮教,因為修養和平共處。
可國與國之間,完完全全就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
國家之間,強則強,弱則亡!
倘若中原王朝沒有絕對的武力震懾,中原的沃土,豐富的物產,華夏的百姓,就隻能成為敵國垂涎欲滴的獵物!
說什麽大明威懾安南,讓他們進貢糧餉有失國體。
王諍怎麽不說安南有意對泉州一地趁火打劫!
說什麽發兵高麗、意圖覆滅倭國是好戰之心。
這王八蛋怎麽不說高麗夥同北元,進犯北境。倭寇進犯東南沿海,意圖蠶食大明!
朱標不否認自己這個天朝太子對待鄰邦,有仗勢欺人的意思。
可近代之時,列強以威壓脅迫中原王朝的例子層出不窮!
因一名兵卒失蹤便發兵進攻北境,中原遭受的屈辱不比眼下的安南、倭國、高麗承受的更深?
好戰?
自然好戰!
大明軍武強盛,手握百萬雄兵,不開疆拓土為後世兒孫打下基業,為後世解決那些個麻煩。
難不成強如大明,還要當個待宰羔羊,等著鄰邦崛起,今後再次屠戮中原?
王諍所陳先前兩條,朱標不認為他迂腐。
可這第三條,朱標甚至連同他解釋的耐心都是沒有。
麵色陰沉之下,隻見朱標緩緩伸出右手。
劉保兒見狀,忙將一卷精致的令書遞到朱標手上。
下一秒!
隻見朱標將攤開書卷,當即便撕的粉碎。
旋即沒有出聲半句,轉頭便朝龍椅旁的座位走去。
“標兒?”
見朱標麵色陰沉,憤怒之中更滿是失望,此時甚至都不願多說半個字。
老朱有些擔憂衝朱標問道:“標兒,方才撕碎的那令書是.....”
“隨手寫就而已,不足一提。”
意識到朱標不願多說,老朱順勢看向下方的劉保兒問道:
“太子所書何字!”
“迴稟陛下,太子所書乃‘益賢’二字。”
劉保兒看了眼坐在龍椅旁,閉口不言的朱標。
當確認朱標並無怒意後,這才繼續道:
“太子為嘉獎王諍敢於直言彈劾,昨夜親筆寫下‘益賢’二字,本意乃賜予王諍,以作表字。”
“小人不知殿下為何突然撕毀。”
還能因為什麽!
王諍說出第三條後,朱標這才撕毀本要賜予他的表字。
顯然是王諍這第三條,當真觸怒了太子殿下。
明白這一切後,在場朝臣皆是一陣唏噓。
原本被朱標這位太子賜字,此乃何等殊榮。
偏是王諍這蠢貨,將一場莫大的機緣拒之門外。
“太子殿下,微臣請命駁斥狂生王諍!”
“不必!”
聽到朱標直接拒絕,謝全沉吟片刻,還是打算繼續開口。
畢竟先前他曾與王諍說過同樣的話,後來調往京城,見到諸國使臣覲見大明時,那表麵恭敬實則暗藏禍心的模樣。
謝全便也明白,朱標並非好戰。
朱標所謂的好戰,隻是不想將麻煩留給後世。
況且朱標本意打算賜字王諍,這足以說明朱標有意重用王諍。
平心而論,原本是地方官改任京官的謝全,對王諍這股連朱標都敢彈劾的莽勁兒很是喜歡。
若有這樣的人,沒準真能改變朝堂沉悶的吏治。
“太子殿下,臣先前與這王諍同樣鼠目寸光。”
“未見諸國使臣抵京,微臣亦不知殿下苦心。”
“如今臣鬥膽,請殿下準臣駁斥王諍!”
既稱先生,不知道的還以為今日王諍彈劾朱標,乃是他這個老師授意。
可問題是,他與這王諍既無師徒之名,更無師徒之實。
也是看到就連劉伯溫也少見的有些說不出話來。
一旁李善長心頭笑意更盛,隻當是看笑話般,靜靜看著劉伯溫。
他很想知道劉伯溫該如何開口。
他更想知道,多疑的老朱會不會因此斥責劉伯溫一番。
“誠意伯,學生.....”
“朝堂之上,豈能因私忘公!”不等王諍開口,劉伯溫當即斥道:“你所言太子殿下懲治嚴苛,殊不知除惡務盡的道理!”
“於你眼中,殿下諸多處置甚至嚴苛。”
“可饒是如此,朝中懶政官員不在少數,世家奸佞層出不窮。”
“你以為之嚴苛,我等朝臣盡以為寬仁!”
聽到劉伯溫的斥責。
王諍沉吟數秒,旋即很是認真的點了點頭。
下一秒隻見王諍轉向朱標,恭敬迴道:
“誹謗殿下嚴苛,乃臣失言,還望殿下嚴懲微臣!”
“嗬~”
即便老朱冷笑的聲音很是微弱。
可距離皇位最近的李善長、劉伯溫卻也聽的清楚。
顯然!
老朱這是不滿王諍態度改變的如此之快。
特別是劉伯溫隨意開口便能說動王諍,老朱心中氣惱也是正常。
感受到老朱那如刀般的目光在自己身上刮過,即便是他劉伯溫,此刻也不免心中戰栗。
此刻的劉伯溫是真不知道該說王諍什麽是好!
這書生竟對人情世故,朝堂隱晦絲毫不知!
自己一開口便能讓本意彈劾朱標的王諍改變看法,這不是說朱家的皇權天威,甚至都不及他劉伯溫在士林中的名望?
特別是看到朱標此刻也饒有興致的盯著自己。
劉伯溫當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這王諍,簡直就是他的天敵!
他劉伯溫不怕與他智鬥的文臣,哪怕對手是李善長他也能夠應對。
他就怕像王諍這樣,表麵、心裏對他很是恭敬,可一言一行都是將他往火坑裏推的人。
先前的楊憲隻能算半個。
如今的王諍,對他來說簡直是天敵!
“誠意伯在民間聲望,讓咱這個皇帝也是望塵莫及!”
“陛下....”
“王諍!”不等劉伯溫開口解釋,老朱語氣陡然嚴厲,近乎怒斥朗聲質問。
“你可還有罪名彈劾太子!”
“有!”
王諍收起對劉伯溫的崇敬,朗聲迴道:
“臣三請太子殿下收斂好戰之心,與民更始,施恩於天下!”
此話一出。
前河南布政使謝全陡然一顫,詹同、沐英更滿是疑惑的看向謝全。
隻因半年前朱標從北境戰場折返,路過河南之時,時任河南布政使的謝全說過同樣的話。
“王諍!”
就在謝全出班,準備開口之時。
朱標揮了揮手,阻止他開口後,示意王諍繼續說下去。
“殿下遠赴漠北,平定草原,不世之功!”
“可殿下卻派遣永昌侯領兵十萬,駐紮高麗。”
“甚至左右高麗朝政,還意圖征討倭國。”
“幾日前,靖海侯、江陰侯更是率兵覆滅呂宋。”
“殿下更是脅迫安南使臣向我大明進獻數十萬糧餉。”
“殿下!我大明乃禮儀之邦,於臨邊小國眼中,我大明更是天朝上國。”
“既為上國自當懷柔以待鄰邦。”
“殿下大興刀兵,挑起國戰,此不為好戰之心?”
“殿下豈知國戰之下,高麗、倭國、呂宋、安南之百姓,又有多少人要死於兵禍!”
此話一出,原本還能保持冷靜的朱標頓時眸光一凝。
前兩條,朱標都可以看作是王諍的少年意氣。
朱標甚至有些喜歡王諍身上這股敢於直言的莽勁兒。
可偏偏是這第三條,卻讓朱標打心底裏厭惡。
大明的確是禮儀之邦,中原王朝在周邊鄰邦眼中也的確是天朝上國。
可這一切都要建立在大明擁有絕對武力的前提下。
人與人之間,或許能因為禮教,因為修養和平共處。
可國與國之間,完完全全就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
國家之間,強則強,弱則亡!
倘若中原王朝沒有絕對的武力震懾,中原的沃土,豐富的物產,華夏的百姓,就隻能成為敵國垂涎欲滴的獵物!
說什麽大明威懾安南,讓他們進貢糧餉有失國體。
王諍怎麽不說安南有意對泉州一地趁火打劫!
說什麽發兵高麗、意圖覆滅倭國是好戰之心。
這王八蛋怎麽不說高麗夥同北元,進犯北境。倭寇進犯東南沿海,意圖蠶食大明!
朱標不否認自己這個天朝太子對待鄰邦,有仗勢欺人的意思。
可近代之時,列強以威壓脅迫中原王朝的例子層出不窮!
因一名兵卒失蹤便發兵進攻北境,中原遭受的屈辱不比眼下的安南、倭國、高麗承受的更深?
好戰?
自然好戰!
大明軍武強盛,手握百萬雄兵,不開疆拓土為後世兒孫打下基業,為後世解決那些個麻煩。
難不成強如大明,還要當個待宰羔羊,等著鄰邦崛起,今後再次屠戮中原?
王諍所陳先前兩條,朱標不認為他迂腐。
可這第三條,朱標甚至連同他解釋的耐心都是沒有。
麵色陰沉之下,隻見朱標緩緩伸出右手。
劉保兒見狀,忙將一卷精致的令書遞到朱標手上。
下一秒!
隻見朱標將攤開書卷,當即便撕的粉碎。
旋即沒有出聲半句,轉頭便朝龍椅旁的座位走去。
“標兒?”
見朱標麵色陰沉,憤怒之中更滿是失望,此時甚至都不願多說半個字。
老朱有些擔憂衝朱標問道:“標兒,方才撕碎的那令書是.....”
“隨手寫就而已,不足一提。”
意識到朱標不願多說,老朱順勢看向下方的劉保兒問道:
“太子所書何字!”
“迴稟陛下,太子所書乃‘益賢’二字。”
劉保兒看了眼坐在龍椅旁,閉口不言的朱標。
當確認朱標並無怒意後,這才繼續道:
“太子為嘉獎王諍敢於直言彈劾,昨夜親筆寫下‘益賢’二字,本意乃賜予王諍,以作表字。”
“小人不知殿下為何突然撕毀。”
還能因為什麽!
王諍說出第三條後,朱標這才撕毀本要賜予他的表字。
顯然是王諍這第三條,當真觸怒了太子殿下。
明白這一切後,在場朝臣皆是一陣唏噓。
原本被朱標這位太子賜字,此乃何等殊榮。
偏是王諍這蠢貨,將一場莫大的機緣拒之門外。
“太子殿下,微臣請命駁斥狂生王諍!”
“不必!”
聽到朱標直接拒絕,謝全沉吟片刻,還是打算繼續開口。
畢竟先前他曾與王諍說過同樣的話,後來調往京城,見到諸國使臣覲見大明時,那表麵恭敬實則暗藏禍心的模樣。
謝全便也明白,朱標並非好戰。
朱標所謂的好戰,隻是不想將麻煩留給後世。
況且朱標本意打算賜字王諍,這足以說明朱標有意重用王諍。
平心而論,原本是地方官改任京官的謝全,對王諍這股連朱標都敢彈劾的莽勁兒很是喜歡。
若有這樣的人,沒準真能改變朝堂沉悶的吏治。
“太子殿下,臣先前與這王諍同樣鼠目寸光。”
“未見諸國使臣抵京,微臣亦不知殿下苦心。”
“如今臣鬥膽,請殿下準臣駁斥王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