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一日之行,百年之功
朱元璋:逆子,這皇位非你不可! 作者:山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殿下放心,三日時間我等定將地方世家的罪證悉數呈上。”
“若是如此,那便辛苦諸位了。”
朱標說著,親自送仇成等幾名將帥離開東宮。
而看著這些將帥離開的背影,朱棡微微一頓,轉而衝朱標道:
“大哥,地方世家也要一並解決嗎?”
“自然。”朱標臉上古井無波,不明喜怒平靜說道:“土稅改革完成過後,每年都會舉辦科舉,朝廷也會著手於降低百姓識文斷字的門檻。”
“這樣一來,我大明便也沒有世家生存之土壤。”
“與其讓那些世家逐漸意識到危機,將來想著魚死網破,弄出些動靜。倒不如眼下將他們徹底懲治。”
老朱借馬皇後病重,暗指乃世家毒害。
後來暗中推動藍玉等武將屠戮世家。
這所有的一切都隻有一個目的,那便是將大明現有的世家盡數剪除。
此舉雖然看起來有幾分地痞流氓的蠻橫,可也算的上是快刀斬亂麻的剛猛決策。
畢竟那些世家知道老朱治國剛猛,知道自己這個太子不可能受文臣掌控,故而這些世家平日裏自然是謹小慎微,絕不可能出現半點錯漏。
可也正因如此,老朱、朱標才有不得不剪除大明境內所有世家的理由。
與其讓他們繼續蟄伏,讓他們將所謂的希望寄托在雄英這個第三代君王身上,讓這些世家日後作亂。
倒不如趁現在一刀下去,將他們徹底剪除。
和老朱的看法一樣,朱標同樣願意背負眼下的罵名,也絕不可能讓這些世家想著日後作亂。
“可是大哥,若是全境世家均被剪除,恐怕民怨甚大。”
“而且也會有損朝廷的威信。”
“孤明白,所有此次懲治的世家乃是坐擁家產,把控文道,一次次試探咱們朱家底線的世家。”
“對於那些商賈之家,倒也是可以寬縱。”
即便朱標這樣說,朱棡依舊覺得有些不妥。
實際上,朱標又何嚐不知道此舉並不高明。
可問題是,這些世家現在是沒什麽必須要殺頭的罪過,可他們掌控文道,掌握教育資源,不斷往後宮、朝堂輸送眼線。
這就擺明了是在為將來亂國做準備。
就好比在草原上,一條條野狗圍繞在雄獅身旁。
哪怕知道目前這些野狗不可能也不敢對雄獅不恭,甚至還會極盡恭順。
可一旦這頭雄獅打盹,這群野狗便真的會如野狗般,一口一口廝殺雄獅的血肉。
癩蛤蟆爬腳麵,不咬人惡心人。
朱標自然願意順著老朱的計劃,借今日一舉將這些世家盡數剪除。
“還有!”
“香居閣既有黑市之能,那索性便也照舊。”
“二弟,待仇成等將帥退出香居閣後,你接手黑市生意。”
“一些個物件比如鐵器農具這些百姓日常需要,官府卻又命令禁止民間售賣的,黑市也可繼續售賣。”
“海貿初開,絲綢、瓷器、食鹽等物可也高價售賣給民間出海經商的商人。”
“若是食鹽產量多起來,也可低於官價售賣給百姓食鹽。”
明白朱標這些為民之策,朱樉想都沒想,當即便答應了下來。
也是此時。
看到朱棡滿心期待的盯著自己,朱標沉吟數秒,緩聲開口道:
“暗線、探馬便交給你了。”
“大哥放心,臣弟必不辱命!”
見朱標說完便自顧自朝正堂走去,朱棡忙繼續問道:
“大哥,藍玉等將帥又該如何處置?”
“現如今杖責也不過是小懲,最終如何處置還是要你和父皇決斷。”
“拖著吧。”朱標頭也不迴,似有些無可奈何道:“等到十二衛將各地世家的罪證送至京城,魏爭明這些文臣便也不會揪著藍玉等人不放。”
“還有大哥!”
朱棡似是想到了什麽格外重要的事,忙從懷中掏出一本冊子遞了過去。
“大哥,詹同昨夜與藍玉等人同行,所以不太方便見您。”
“這是今年迴京述職的士子名單,還有就是這幾個月他們在地方縣上的政績。”
接過朱棡遞來的冊子,朱標隨意翻看的同時,出聲問道:
“這些士子之中可有能用之才?”
“有一個!”
“科舉三甲,王諍。”
“其下放山東陳縣縣令,期間陳村一寡婦與村民相合,事情暴露後陳村宗族不顧國法,打算燒死那名寡婦。”
“王諍得知此事,帶領衙役守在陳村,護住了那名寡婦。”
“甚至對陳村的宗族長輩施以杖刑。”
“倒是有幾分魄力。”朱標翻看著王諍的述職文書,輕聲讚道。
盡管朱棡說的平聲靜氣,這份述職文書上也是將此事草草帶過。
可朱標自然能想象到王諍當時麵臨的困境。
要知道,眼下這個時代交通不便,自有國法不下鄉的說法。
特別是現如今大明建國方才十年,大明律法還未曾深入人心。
地方村落,依舊由宗族大家長以宗族法治處置村中不平。
有些時候,村落宗族的懲治甚至還要比國法重上許多。
而且相較於國法律法,地方上的百姓則更信任宗族律法。
也是因此。
王諍能保住那名私通寡婦,甚至杖責陳村宗族長輩,這便足可以證明其人斷法剛猛。
“劉保兒,去傳王諍。”
“是。”
聽到朱標竟要率先接見王諍,朱棡忙製止道:
“大哥,那王諍雖有才能,可終究官職微末,而且其任職履曆還未經過吏部查驗。”
“大哥此時召見,恐怕有籠絡之嫌.....”
“孤自然是要籠絡他!”
朱標也不兜圈子,直言道:“孤正是看重此人之才,所以才特行召見。”
“老二、老三,往年進京述職的地方官員為了能在吏部評優,自是要尋找許多門路。”
“期間相送財物,拜師投效也不算少見。”
“這王諍能做出杖責宗族長輩的事來,其人自然不是媚上苟安,隻求富貴之人。”
“所以吏部對他的評定也不會太好。”
朱標放下手中的述職文書,抬眸看向朱棡繼續道:
“而且此舉也是告訴吏部那些官員,孤今日能特召王諍,明日便能特召劉諍、陳諍。”
“若他們還敢向往年一樣,借評定述職官員謀求私利。”
“孤自然不會輕饒了他!”
明白朱標有敲打吏部官員的意思,朱樉想都沒想,直接開口問道:
“大哥既知吏部官員借此事謀利,何不下令嚴懲?”
而聽到朱樉這話,朱標雖然有些頭疼,但念在朱樉此次辦差還算妥當,便也沒有斥責,而是耐著性子為其解釋道:
“吏部盤剝進京述職的官員,不隻咱們大明,恐怕自打有吏部,有述職製度起便已出現此等現象。”
“此事雖上不得台麵,卻也傳承千年,自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徹底更改的。”
“再著說了,若是嚴查又能如何?”
“和先前胡逆案、風聞奏事時一樣,再斬首一批文臣?”
“可是誰又能保證,過個幾年,此等現象不會再次發生?”
朱標不是不想根治官場的這些個隱疾。
隻是經曆過重重大案,大明文興本就不足,若再興屠刀,恐怕士林學子就不敢入朝為官了。
和曆史上的空印案一樣,屠刀懲之雖能保證一時之清明,但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也是因此。
今科士子下放不過半年,朱標便命他們迴京述職,為的便是給官員輸入新鮮血液。
也有從思想本質改變官員混沌,根治此類亂象的意思。
有句話說的極好。
治大國如烹小鮮,若是動不動便大興刀兵、屠戮文臣,那還算個屁的烹小鮮。
“啟稟太子殿下,陳縣縣令王諍已在宮外等候。”
“傳!”
“若是如此,那便辛苦諸位了。”
朱標說著,親自送仇成等幾名將帥離開東宮。
而看著這些將帥離開的背影,朱棡微微一頓,轉而衝朱標道:
“大哥,地方世家也要一並解決嗎?”
“自然。”朱標臉上古井無波,不明喜怒平靜說道:“土稅改革完成過後,每年都會舉辦科舉,朝廷也會著手於降低百姓識文斷字的門檻。”
“這樣一來,我大明便也沒有世家生存之土壤。”
“與其讓那些世家逐漸意識到危機,將來想著魚死網破,弄出些動靜。倒不如眼下將他們徹底懲治。”
老朱借馬皇後病重,暗指乃世家毒害。
後來暗中推動藍玉等武將屠戮世家。
這所有的一切都隻有一個目的,那便是將大明現有的世家盡數剪除。
此舉雖然看起來有幾分地痞流氓的蠻橫,可也算的上是快刀斬亂麻的剛猛決策。
畢竟那些世家知道老朱治國剛猛,知道自己這個太子不可能受文臣掌控,故而這些世家平日裏自然是謹小慎微,絕不可能出現半點錯漏。
可也正因如此,老朱、朱標才有不得不剪除大明境內所有世家的理由。
與其讓他們繼續蟄伏,讓他們將所謂的希望寄托在雄英這個第三代君王身上,讓這些世家日後作亂。
倒不如趁現在一刀下去,將他們徹底剪除。
和老朱的看法一樣,朱標同樣願意背負眼下的罵名,也絕不可能讓這些世家想著日後作亂。
“可是大哥,若是全境世家均被剪除,恐怕民怨甚大。”
“而且也會有損朝廷的威信。”
“孤明白,所有此次懲治的世家乃是坐擁家產,把控文道,一次次試探咱們朱家底線的世家。”
“對於那些商賈之家,倒也是可以寬縱。”
即便朱標這樣說,朱棡依舊覺得有些不妥。
實際上,朱標又何嚐不知道此舉並不高明。
可問題是,這些世家現在是沒什麽必須要殺頭的罪過,可他們掌控文道,掌握教育資源,不斷往後宮、朝堂輸送眼線。
這就擺明了是在為將來亂國做準備。
就好比在草原上,一條條野狗圍繞在雄獅身旁。
哪怕知道目前這些野狗不可能也不敢對雄獅不恭,甚至還會極盡恭順。
可一旦這頭雄獅打盹,這群野狗便真的會如野狗般,一口一口廝殺雄獅的血肉。
癩蛤蟆爬腳麵,不咬人惡心人。
朱標自然願意順著老朱的計劃,借今日一舉將這些世家盡數剪除。
“還有!”
“香居閣既有黑市之能,那索性便也照舊。”
“二弟,待仇成等將帥退出香居閣後,你接手黑市生意。”
“一些個物件比如鐵器農具這些百姓日常需要,官府卻又命令禁止民間售賣的,黑市也可繼續售賣。”
“海貿初開,絲綢、瓷器、食鹽等物可也高價售賣給民間出海經商的商人。”
“若是食鹽產量多起來,也可低於官價售賣給百姓食鹽。”
明白朱標這些為民之策,朱樉想都沒想,當即便答應了下來。
也是此時。
看到朱棡滿心期待的盯著自己,朱標沉吟數秒,緩聲開口道:
“暗線、探馬便交給你了。”
“大哥放心,臣弟必不辱命!”
見朱標說完便自顧自朝正堂走去,朱棡忙繼續問道:
“大哥,藍玉等將帥又該如何處置?”
“現如今杖責也不過是小懲,最終如何處置還是要你和父皇決斷。”
“拖著吧。”朱標頭也不迴,似有些無可奈何道:“等到十二衛將各地世家的罪證送至京城,魏爭明這些文臣便也不會揪著藍玉等人不放。”
“還有大哥!”
朱棡似是想到了什麽格外重要的事,忙從懷中掏出一本冊子遞了過去。
“大哥,詹同昨夜與藍玉等人同行,所以不太方便見您。”
“這是今年迴京述職的士子名單,還有就是這幾個月他們在地方縣上的政績。”
接過朱棡遞來的冊子,朱標隨意翻看的同時,出聲問道:
“這些士子之中可有能用之才?”
“有一個!”
“科舉三甲,王諍。”
“其下放山東陳縣縣令,期間陳村一寡婦與村民相合,事情暴露後陳村宗族不顧國法,打算燒死那名寡婦。”
“王諍得知此事,帶領衙役守在陳村,護住了那名寡婦。”
“甚至對陳村的宗族長輩施以杖刑。”
“倒是有幾分魄力。”朱標翻看著王諍的述職文書,輕聲讚道。
盡管朱棡說的平聲靜氣,這份述職文書上也是將此事草草帶過。
可朱標自然能想象到王諍當時麵臨的困境。
要知道,眼下這個時代交通不便,自有國法不下鄉的說法。
特別是現如今大明建國方才十年,大明律法還未曾深入人心。
地方村落,依舊由宗族大家長以宗族法治處置村中不平。
有些時候,村落宗族的懲治甚至還要比國法重上許多。
而且相較於國法律法,地方上的百姓則更信任宗族律法。
也是因此。
王諍能保住那名私通寡婦,甚至杖責陳村宗族長輩,這便足可以證明其人斷法剛猛。
“劉保兒,去傳王諍。”
“是。”
聽到朱標竟要率先接見王諍,朱棡忙製止道:
“大哥,那王諍雖有才能,可終究官職微末,而且其任職履曆還未經過吏部查驗。”
“大哥此時召見,恐怕有籠絡之嫌.....”
“孤自然是要籠絡他!”
朱標也不兜圈子,直言道:“孤正是看重此人之才,所以才特行召見。”
“老二、老三,往年進京述職的地方官員為了能在吏部評優,自是要尋找許多門路。”
“期間相送財物,拜師投效也不算少見。”
“這王諍能做出杖責宗族長輩的事來,其人自然不是媚上苟安,隻求富貴之人。”
“所以吏部對他的評定也不會太好。”
朱標放下手中的述職文書,抬眸看向朱棡繼續道:
“而且此舉也是告訴吏部那些官員,孤今日能特召王諍,明日便能特召劉諍、陳諍。”
“若他們還敢向往年一樣,借評定述職官員謀求私利。”
“孤自然不會輕饒了他!”
明白朱標有敲打吏部官員的意思,朱樉想都沒想,直接開口問道:
“大哥既知吏部官員借此事謀利,何不下令嚴懲?”
而聽到朱樉這話,朱標雖然有些頭疼,但念在朱樉此次辦差還算妥當,便也沒有斥責,而是耐著性子為其解釋道:
“吏部盤剝進京述職的官員,不隻咱們大明,恐怕自打有吏部,有述職製度起便已出現此等現象。”
“此事雖上不得台麵,卻也傳承千年,自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徹底更改的。”
“再著說了,若是嚴查又能如何?”
“和先前胡逆案、風聞奏事時一樣,再斬首一批文臣?”
“可是誰又能保證,過個幾年,此等現象不會再次發生?”
朱標不是不想根治官場的這些個隱疾。
隻是經曆過重重大案,大明文興本就不足,若再興屠刀,恐怕士林學子就不敢入朝為官了。
和曆史上的空印案一樣,屠刀懲之雖能保證一時之清明,但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也是因此。
今科士子下放不過半年,朱標便命他們迴京述職,為的便是給官員輸入新鮮血液。
也有從思想本質改變官員混沌,根治此類亂象的意思。
有句話說的極好。
治大國如烹小鮮,若是動不動便大興刀兵、屠戮文臣,那還算個屁的烹小鮮。
“啟稟太子殿下,陳縣縣令王諍已在宮外等候。”
“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