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秦晉之好
朱元璋:逆子,這皇位非你不可! 作者:山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照例要給!”
不用老朱、朱標開口,李善長當即起身答道:“東南之患雖解,北境之患尤在。”
“況且我東南將士遠渡重洋,前往呂宋,若是糧餉運至呂宋,豈不路遠?”
“你安南有恭敬上國之心,我朝又怎能不成全?”
“老國公!”李政道語氣不滿,看向李善長當即反駁道:“老國公所言,可是讓我安南支付你朝攻占呂宋的糧餉?”
“此舉未免有些欺人太甚了吧!”
“呂宋素來富裕,你朝將士所繳獲之物足可供給大軍開銷,老國公何必要對我安南發難?”
“難不成....”
李政道表情不忿,衝老朱、朱標拱手沒好氣道:
“難不成天朝覬覦我朝土地,也想似呂宋一般,趁機占領我朝全境。將我朝成為大明一境內行省?”
此話一出。
周圍王禑、李成桂等人不免挺直腰杆,仔細注視著眼前發生的一切。
當看到李政道竟敢詰問大明皇帝,王禑、李成桂等人雖心中暗嘲他不知天高地厚。
但同樣!
眾人也敬佩他的勇氣。
一旦坐實大明乃好戰之國。
一旦揭露大明有吞並諸多的野心。
他們這些鄰國小邦才能真心聯合在一起,一同抵抗大明。
也就在所有人豎起耳朵,等著老朱、朱標開口之時。
卻見李善長一手拿著酒壺,另一隻手舉著酒杯,笑嗬嗬走到李政道跟前。
“貴使這話就說錯了!”
李善長說著,為李政道手中杯盞添酒。
“老臣雖年邁,可今日我奉天殿朝會,可是貴使率先提出要報答我朝昔日之恩,要表你安南恭敬上國之意。”
“老臣應當沒記錯,助我朝平定東南之亂,乃是貴使率先提出來的。”
“這.....”李政道一時語塞。
他知道自己與李善長相差甚遠。
此時和李善長饒舌非但沒有半分裨益,反而還會落入這老匹夫的陷阱之中。
思緒至此,李政道收斂情緒。
語氣也帶有幾分勢弱意味,柔聲說道:“老國公,呂宋之財足夠你大軍開銷,何必獨取我安南之財?”
“貴使這話又錯了!”
李善長臉上笑容不減,語氣依舊和緩說道:“方才呂宋三王子的話,諸位也都聽到了。”
“我東南將士前往呂宋,乃是為呂宋王室平定賊亂。”
“將士們駐紮呂宋,也是為呂宋百姓定亂承平。”
“至於吞並呂宋,我朝陛下仁德萬方,更是從未想過。”
“諸位方才也都聽到了,我朝太子殿下願助呂宋三王子還朝,隻是那鄭海濤自知德行不足。不能給剛經曆過戰亂的呂宋百姓帶去太平盛世,這才請求我朝陛下施恩,將呂宋並入大明成為行省。”
“此番行徑畢竟伴隨爭議,可為恩待呂宋百姓,我朝自然也是義不容辭。”
語罷,李善長目光灼灼,似有責備般衝李政道沉聲斥道:
“方才貴使說什麽呂宋之財足夠我大軍開銷,難不成貴使的意思,是讓我軍將士在呂宋境內橫征暴斂,劫掠呂宋百姓?”
“如此不義之舉,我天朝將士安能為之?”
“這.....”
聽到李善長這冠冕堂皇的借口,李政道心中一陣鄙夷。
就在他準備豁出性命,直接挑明大明出兵呂宋的目的,就是攻占土地之時。
卻聽前方的朱標輕咳一聲,朗聲下令道:
“傳陛下旨意,東南將士踏足呂宋,當恩待呂宋百姓。”
“不可劫取財物,不可擅殺百姓,不可行禍亂之行。”
“若遇流民反叛,靖海侯、江陰侯可行斟酌。”
話音落下。
李政道頓時啞然。
他本想痛斥大明好戰,將兵禍波及鄰邦,讓諸國百姓遭逢大難。
可朱標這道令旨一出,他自然沒法反駁分毫。
再加上方才鄭海濤也已代表呂宋王室率先提出要將呂宋並入大明。
那現在。
如何治理呂宋那邊,就是大明的家務事。
想要昭示大明居心叵測,除非他們能找到除鄭海濤以外的呂宋王室。
可話說迴來。
且不說現在派人前往呂宋尋找呂宋王室為時已晚,在明軍將士的控製之下尋找呂宋王室也是難如登天。
退一萬步說。
即便他們這些外邦小國真的尋到了呂宋王室又能如何?
揭露大明出兵隻是為了吞並呂宋,對他們非但毫無益處,反而還會同大明反目成仇。
真理隻在大炮的射程之內。
他們沒有和大明匹敵的實力,也就隻能承認大明所做的表麵文章。
“那.....”
就在李政道心中猶豫,打算懇求能少提供一些糧餉之時。
卻聽李善長溫聲打斷道:“啟稟陛下,啟稟太子殿下。”
“安南一朝確有恭敬我朝之心。”
“老臣鬥膽,請陛下下令將安南提供之糧餉作為犒軍之用。”
“準!”
隨著老朱點頭同意。
李善長似是打心底裏為李政道高興,為他們安南感到榮耀一般,笑盈盈道:
“我朝替天行道,為呂宋掃平叛亂。”
“安南一朝送來糧餉,犒賞東南將士。”
“如此,我朝與安南之情義,自當如秦晉之好留冊史書!”
不用老朱、朱標開口,李善長當即起身答道:“東南之患雖解,北境之患尤在。”
“況且我東南將士遠渡重洋,前往呂宋,若是糧餉運至呂宋,豈不路遠?”
“你安南有恭敬上國之心,我朝又怎能不成全?”
“老國公!”李政道語氣不滿,看向李善長當即反駁道:“老國公所言,可是讓我安南支付你朝攻占呂宋的糧餉?”
“此舉未免有些欺人太甚了吧!”
“呂宋素來富裕,你朝將士所繳獲之物足可供給大軍開銷,老國公何必要對我安南發難?”
“難不成....”
李政道表情不忿,衝老朱、朱標拱手沒好氣道:
“難不成天朝覬覦我朝土地,也想似呂宋一般,趁機占領我朝全境。將我朝成為大明一境內行省?”
此話一出。
周圍王禑、李成桂等人不免挺直腰杆,仔細注視著眼前發生的一切。
當看到李政道竟敢詰問大明皇帝,王禑、李成桂等人雖心中暗嘲他不知天高地厚。
但同樣!
眾人也敬佩他的勇氣。
一旦坐實大明乃好戰之國。
一旦揭露大明有吞並諸多的野心。
他們這些鄰國小邦才能真心聯合在一起,一同抵抗大明。
也就在所有人豎起耳朵,等著老朱、朱標開口之時。
卻見李善長一手拿著酒壺,另一隻手舉著酒杯,笑嗬嗬走到李政道跟前。
“貴使這話就說錯了!”
李善長說著,為李政道手中杯盞添酒。
“老臣雖年邁,可今日我奉天殿朝會,可是貴使率先提出要報答我朝昔日之恩,要表你安南恭敬上國之意。”
“老臣應當沒記錯,助我朝平定東南之亂,乃是貴使率先提出來的。”
“這.....”李政道一時語塞。
他知道自己與李善長相差甚遠。
此時和李善長饒舌非但沒有半分裨益,反而還會落入這老匹夫的陷阱之中。
思緒至此,李政道收斂情緒。
語氣也帶有幾分勢弱意味,柔聲說道:“老國公,呂宋之財足夠你大軍開銷,何必獨取我安南之財?”
“貴使這話又錯了!”
李善長臉上笑容不減,語氣依舊和緩說道:“方才呂宋三王子的話,諸位也都聽到了。”
“我東南將士前往呂宋,乃是為呂宋王室平定賊亂。”
“將士們駐紮呂宋,也是為呂宋百姓定亂承平。”
“至於吞並呂宋,我朝陛下仁德萬方,更是從未想過。”
“諸位方才也都聽到了,我朝太子殿下願助呂宋三王子還朝,隻是那鄭海濤自知德行不足。不能給剛經曆過戰亂的呂宋百姓帶去太平盛世,這才請求我朝陛下施恩,將呂宋並入大明成為行省。”
“此番行徑畢竟伴隨爭議,可為恩待呂宋百姓,我朝自然也是義不容辭。”
語罷,李善長目光灼灼,似有責備般衝李政道沉聲斥道:
“方才貴使說什麽呂宋之財足夠我大軍開銷,難不成貴使的意思,是讓我軍將士在呂宋境內橫征暴斂,劫掠呂宋百姓?”
“如此不義之舉,我天朝將士安能為之?”
“這.....”
聽到李善長這冠冕堂皇的借口,李政道心中一陣鄙夷。
就在他準備豁出性命,直接挑明大明出兵呂宋的目的,就是攻占土地之時。
卻聽前方的朱標輕咳一聲,朗聲下令道:
“傳陛下旨意,東南將士踏足呂宋,當恩待呂宋百姓。”
“不可劫取財物,不可擅殺百姓,不可行禍亂之行。”
“若遇流民反叛,靖海侯、江陰侯可行斟酌。”
話音落下。
李政道頓時啞然。
他本想痛斥大明好戰,將兵禍波及鄰邦,讓諸國百姓遭逢大難。
可朱標這道令旨一出,他自然沒法反駁分毫。
再加上方才鄭海濤也已代表呂宋王室率先提出要將呂宋並入大明。
那現在。
如何治理呂宋那邊,就是大明的家務事。
想要昭示大明居心叵測,除非他們能找到除鄭海濤以外的呂宋王室。
可話說迴來。
且不說現在派人前往呂宋尋找呂宋王室為時已晚,在明軍將士的控製之下尋找呂宋王室也是難如登天。
退一萬步說。
即便他們這些外邦小國真的尋到了呂宋王室又能如何?
揭露大明出兵隻是為了吞並呂宋,對他們非但毫無益處,反而還會同大明反目成仇。
真理隻在大炮的射程之內。
他們沒有和大明匹敵的實力,也就隻能承認大明所做的表麵文章。
“那.....”
就在李政道心中猶豫,打算懇求能少提供一些糧餉之時。
卻聽李善長溫聲打斷道:“啟稟陛下,啟稟太子殿下。”
“安南一朝確有恭敬我朝之心。”
“老臣鬥膽,請陛下下令將安南提供之糧餉作為犒軍之用。”
“準!”
隨著老朱點頭同意。
李善長似是打心底裏為李政道高興,為他們安南感到榮耀一般,笑盈盈道:
“我朝替天行道,為呂宋掃平叛亂。”
“安南一朝送來糧餉,犒賞東南將士。”
“如此,我朝與安南之情義,自當如秦晉之好留冊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