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其中緣由
朱元璋:逆子,這皇位非你不可! 作者:山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知道瞞不住老朱,朱標坐在老朱身旁,索性坦言道:
“雖然朝廷令旨是召所有功勳武將還朝,可實際上,無論北境還是高麗軍中,都尚且有副將坐鎮。”
“各營副將嗎?”
老朱咂吧咂吧嘴,臉上不免浮現出幾分擔憂之色。
僅用各營副將坐鎮邊軍的話,未免有些不太穩妥。
可就在老朱即將開口之時,卻見朱標深吸口氣,沉聲歎道:
“爹,如今我大明雖是武德昌盛,可能戰的將帥數來數去,還是當年跟您打天下的那些人。”
“這些將軍當然可用,兒子也知道好用,可他們大多卻已接近老年。(五十歲便是老年。)”
“兒子擔心的,乃是沒有壯年將才沒法後來居上。”
“徐叔、湯伯、宋國公、馮國公,還有表哥,他們自然都是百年難遇、千古難尋不世出的良將。”
“可是爹,一旦這些將軍謝幕,壯年將軍中還有誰能堪當大任?”
“藍玉,沐英,顧時,還有誰?”
“允恭、湯鼎、鄧鎮、馮誠,二弟三弟四弟,他們又年紀尚淺,仍需磨煉。”
“將來兒子繼位以後,總不能讓一幫知天命的老將繼續掛帥出征吧!”
“兒子總不能眼睜睜看著大明軍武青黃不接吧。”
看著眸光深沉的朱標,饒是老朱也不得不承認,朱標所憂當真有理。
他一直覺得自己尚且年輕,甚至還能上馬再戰。
因此他便覺得當年跟他一起打天下的那些個老兄弟也依舊年輕,還能提刀立馬再守衛大明二三十年。
可被朱標這麽一說,老朱這才意識到,自己已然快到知天命的年紀了。
而那些個老兄弟,多少也該讓他們陸續退下來,在家榮養,頤享天年。
“所以....”老朱一手搭在朱標的肩膀上,似隨意談心般,柔聲說道:“讓各營副將坐鎮邊軍,便是你給這些後輩將帥的晉升之路?”
“不錯!”
“論及軍武,無論是將帥悍勇亦或是排兵布陣,軍中一些副將不比功勳武將差。”
“所以讓副將暫且領兵,也有篩選可用之才的意思。”
“而且爹,您知道此舉還有個什麽好處?”
見朱標眸中閃過光芒,甚至有的激動盯著自己,期待自己發問。
老朱也給朱標麵子,嘴角微微上揚的同時,笑著追問道:
“還有什麽好處?”
“提拔軍中副將,不僅能讓我大明武備始終充沛,有能將才不被埋沒。”
“而且將來讓各營副將接替功勳武將的軍權,那些老將軍也不會有太大意見!”
“嗯.....”
看著眸光炙熱,甚至都有些興奮的朱標。
老朱沉吟片刻,重重點了點頭。
雖然眼下功勳武將已然歸心朱標,可貿然讓他們將兵權交還給朝廷,定然還會有不少人心有微詞。
到時候朱標安撫他們,也要費神。若再加賞賜,對朝廷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畢竟曆朝曆代,老臣去國,皇帝之所以要大加賞賜,不僅是為了彰顯天家恩德,厚待老臣。更多的卻是安撫人心,防止這些老臣作亂。
而讓副將接替功勳武將的兵權,想來那些個殺才不會有甚意見。
畢竟各營副將都是這些殺才一手提拔起來的,都是同生共死的兄弟袍澤,他們哪裏會有怨言!
朱標這法子,倒是給了功勳武將一個軟著陸,而且還能為朝廷省下一筆安撫老將的開銷!
“還有,爹!”
朱標直接站起身子,很是激動看到老朱。
“讓各營副將接替兵權,最妙的還是在於這些副將出身天南海北,故鄉並非一地一郡,而且大部分也不是淮西人。”
“如此,即便將來大明征戰,這些將帥屢立戰功。”
“可似洪武初年,淮西出身的武將勾結成黨,亂法弄權的事便不會發生!”
言至於此,朱標頓了一下,目光不由看向院中太空,語氣也多了幾分欣喜。
“近兩三年,徐叔他們依舊總領軍權,之後便是藍玉、沐英以及那些被拔擢的副將撐起我大明軍伍。”
“在然後,允恭、鄧鎮還有二弟、三弟他們也已經成長,自當讓他們繼續統帥。”
“不僅重用老一輩的將帥,同時還拔擢軍中有為的副將,如此迭代重複下去,大明軍武絕不會出現斷層!”
被這麽一說,饒是老朱也不由感歎朱標目光的長遠。
不僅重用開國老將以及他們的兒孫,而且不斷吸收軍中有為副將。一直有新鮮血液加入,大明武備定不會出現斷層。
而且!
對於原先跟自己打天下的那幫子殺才,老朱還是十分了解的。
他們中大多都沒什麽腦子,更是少有人能像徐達、湯和那般,對朝堂政治極為敏感。
所以洪武初年,淮西武將結黨弄權的情況,老朱當時也的確極為頭疼。
不過朱標所說的辦法的確可行。
和文臣不同,武將們大多性子憨直,各營之間也暗暗較勁。
若沒有同鄉之情,很難將這群桀驁不馴的殺才聚攏在一起。
至於文臣.....
有利則聚,無利即散,今日李黨,明日牛派,輾轉不定。
真要說起來,文臣因結朋黨,抱團取暖才最讓人頭疼。
“標兒,今日朝會上那費成仁.....”
“兒子也有些始料未及。”
朱標目光轉向老朱,一時也有些哭笑不得。
“按說費成仁今日彈劾毛驤,展露頭角,當是二弟私下授意。”
“可兒子也有些沒想到。”
“湯伯率先提議召諸將迴京,李善長也同樣讚同,甚至就連兒子這個太子都開口肯定。”
“可偏偏費成仁區區一個吏部侍郎,他竟敢帶著一幫文臣進言阻擾。”
想到朝會時費成仁那死諫的樣子,朱標不由輕笑出聲,語氣也多了幾分玩味。
“家有強兒,不敗其家。國有諍臣,不亡其國。”
“沒想到吏部竟然還藏著這麽一個諍臣.....”
“狗屁諍臣!”
朱標話音剛落,老朱猛砸座椅,當即怒聲斥道。
也是見老朱這副樣子,朱標一時不解,很是疑惑的看向老朱。
“爹?”
“你小子是真看不出來,還是揣著明白裝糊塗?”
“那費成仁是個狗屁的諍臣?”
“他分明就是想成就諍臣之名!”
“你沒看跟著他一同彈劾毛驤的官員,還有跟著他一同勸阻召諸將迴京的官員都是哪些?”
“那些都是四五品的小官,其才不能擔任朝中要職,其能不足得天家器重,所以這些人便想集結在一起,成就清流之名!”
對於老朱所言,朱標心中雖也有同樣猜測。
可費成仁在朝堂上敢於直諫卻也是事實。
畢竟他並不知道召諸將還朝背後的深意。
費成仁更不知道,那些副將足可守備邊境,一旦倭國、高麗心懷叵測,大明正好有機會實行滅國之戰。
“爹,未免偏頗了些吧。”
“畢竟費成仁所諫也並非不無道理。”
“哼。”聽到朱標對費成仁竟還抱有幾分幻想,甚至還有日後重用費成仁的想法。
老朱冷哼一聲,旋即衝門外喊道。
“蔣瓛!”
“雖然朝廷令旨是召所有功勳武將還朝,可實際上,無論北境還是高麗軍中,都尚且有副將坐鎮。”
“各營副將嗎?”
老朱咂吧咂吧嘴,臉上不免浮現出幾分擔憂之色。
僅用各營副將坐鎮邊軍的話,未免有些不太穩妥。
可就在老朱即將開口之時,卻見朱標深吸口氣,沉聲歎道:
“爹,如今我大明雖是武德昌盛,可能戰的將帥數來數去,還是當年跟您打天下的那些人。”
“這些將軍當然可用,兒子也知道好用,可他們大多卻已接近老年。(五十歲便是老年。)”
“兒子擔心的,乃是沒有壯年將才沒法後來居上。”
“徐叔、湯伯、宋國公、馮國公,還有表哥,他們自然都是百年難遇、千古難尋不世出的良將。”
“可是爹,一旦這些將軍謝幕,壯年將軍中還有誰能堪當大任?”
“藍玉,沐英,顧時,還有誰?”
“允恭、湯鼎、鄧鎮、馮誠,二弟三弟四弟,他們又年紀尚淺,仍需磨煉。”
“將來兒子繼位以後,總不能讓一幫知天命的老將繼續掛帥出征吧!”
“兒子總不能眼睜睜看著大明軍武青黃不接吧。”
看著眸光深沉的朱標,饒是老朱也不得不承認,朱標所憂當真有理。
他一直覺得自己尚且年輕,甚至還能上馬再戰。
因此他便覺得當年跟他一起打天下的那些個老兄弟也依舊年輕,還能提刀立馬再守衛大明二三十年。
可被朱標這麽一說,老朱這才意識到,自己已然快到知天命的年紀了。
而那些個老兄弟,多少也該讓他們陸續退下來,在家榮養,頤享天年。
“所以....”老朱一手搭在朱標的肩膀上,似隨意談心般,柔聲說道:“讓各營副將坐鎮邊軍,便是你給這些後輩將帥的晉升之路?”
“不錯!”
“論及軍武,無論是將帥悍勇亦或是排兵布陣,軍中一些副將不比功勳武將差。”
“所以讓副將暫且領兵,也有篩選可用之才的意思。”
“而且爹,您知道此舉還有個什麽好處?”
見朱標眸中閃過光芒,甚至有的激動盯著自己,期待自己發問。
老朱也給朱標麵子,嘴角微微上揚的同時,笑著追問道:
“還有什麽好處?”
“提拔軍中副將,不僅能讓我大明武備始終充沛,有能將才不被埋沒。”
“而且將來讓各營副將接替功勳武將的軍權,那些老將軍也不會有太大意見!”
“嗯.....”
看著眸光炙熱,甚至都有些興奮的朱標。
老朱沉吟片刻,重重點了點頭。
雖然眼下功勳武將已然歸心朱標,可貿然讓他們將兵權交還給朝廷,定然還會有不少人心有微詞。
到時候朱標安撫他們,也要費神。若再加賞賜,對朝廷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畢竟曆朝曆代,老臣去國,皇帝之所以要大加賞賜,不僅是為了彰顯天家恩德,厚待老臣。更多的卻是安撫人心,防止這些老臣作亂。
而讓副將接替功勳武將的兵權,想來那些個殺才不會有甚意見。
畢竟各營副將都是這些殺才一手提拔起來的,都是同生共死的兄弟袍澤,他們哪裏會有怨言!
朱標這法子,倒是給了功勳武將一個軟著陸,而且還能為朝廷省下一筆安撫老將的開銷!
“還有,爹!”
朱標直接站起身子,很是激動看到老朱。
“讓各營副將接替兵權,最妙的還是在於這些副將出身天南海北,故鄉並非一地一郡,而且大部分也不是淮西人。”
“如此,即便將來大明征戰,這些將帥屢立戰功。”
“可似洪武初年,淮西出身的武將勾結成黨,亂法弄權的事便不會發生!”
言至於此,朱標頓了一下,目光不由看向院中太空,語氣也多了幾分欣喜。
“近兩三年,徐叔他們依舊總領軍權,之後便是藍玉、沐英以及那些被拔擢的副將撐起我大明軍伍。”
“在然後,允恭、鄧鎮還有二弟、三弟他們也已經成長,自當讓他們繼續統帥。”
“不僅重用老一輩的將帥,同時還拔擢軍中有為的副將,如此迭代重複下去,大明軍武絕不會出現斷層!”
被這麽一說,饒是老朱也不由感歎朱標目光的長遠。
不僅重用開國老將以及他們的兒孫,而且不斷吸收軍中有為副將。一直有新鮮血液加入,大明武備定不會出現斷層。
而且!
對於原先跟自己打天下的那幫子殺才,老朱還是十分了解的。
他們中大多都沒什麽腦子,更是少有人能像徐達、湯和那般,對朝堂政治極為敏感。
所以洪武初年,淮西武將結黨弄權的情況,老朱當時也的確極為頭疼。
不過朱標所說的辦法的確可行。
和文臣不同,武將們大多性子憨直,各營之間也暗暗較勁。
若沒有同鄉之情,很難將這群桀驁不馴的殺才聚攏在一起。
至於文臣.....
有利則聚,無利即散,今日李黨,明日牛派,輾轉不定。
真要說起來,文臣因結朋黨,抱團取暖才最讓人頭疼。
“標兒,今日朝會上那費成仁.....”
“兒子也有些始料未及。”
朱標目光轉向老朱,一時也有些哭笑不得。
“按說費成仁今日彈劾毛驤,展露頭角,當是二弟私下授意。”
“可兒子也有些沒想到。”
“湯伯率先提議召諸將迴京,李善長也同樣讚同,甚至就連兒子這個太子都開口肯定。”
“可偏偏費成仁區區一個吏部侍郎,他竟敢帶著一幫文臣進言阻擾。”
想到朝會時費成仁那死諫的樣子,朱標不由輕笑出聲,語氣也多了幾分玩味。
“家有強兒,不敗其家。國有諍臣,不亡其國。”
“沒想到吏部竟然還藏著這麽一個諍臣.....”
“狗屁諍臣!”
朱標話音剛落,老朱猛砸座椅,當即怒聲斥道。
也是見老朱這副樣子,朱標一時不解,很是疑惑的看向老朱。
“爹?”
“你小子是真看不出來,還是揣著明白裝糊塗?”
“那費成仁是個狗屁的諍臣?”
“他分明就是想成就諍臣之名!”
“你沒看跟著他一同彈劾毛驤的官員,還有跟著他一同勸阻召諸將迴京的官員都是哪些?”
“那些都是四五品的小官,其才不能擔任朝中要職,其能不足得天家器重,所以這些人便想集結在一起,成就清流之名!”
對於老朱所言,朱標心中雖也有同樣猜測。
可費成仁在朝堂上敢於直諫卻也是事實。
畢竟他並不知道召諸將還朝背後的深意。
費成仁更不知道,那些副將足可守備邊境,一旦倭國、高麗心懷叵測,大明正好有機會實行滅國之戰。
“爹,未免偏頗了些吧。”
“畢竟費成仁所諫也並非不無道理。”
“哼。”聽到朱標對費成仁竟還抱有幾分幻想,甚至還有日後重用費成仁的想法。
老朱冷哼一聲,旋即衝門外喊道。
“蔣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