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罪臣死而無憾
朱元璋:逆子,這皇位非你不可! 作者:山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殿.....殿下?”
“臣等拜見太子殿下。”
“臣等拜見太子殿下。”
饒是朱標已然走到跟前,李叔正依舊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殿...殿下,您不是....”
“京城有事,孤先陛下一步迴京,況且孤也要親自送尚書大人最後一程。”
“這.....”
就在李叔正猶豫之時。
詹同將他所寫奏疏遞到了朱標跟前。
大致看了一遍後,朱標合上奏疏,衝李叔正溫聲開口道:
“尚書大人所憂所慮,也的確是為國著想。”
“隻可惜,所書所言,多少還是有幾分書生之見!”
“還.....還請太子殿下賜教!”
“談不上賜教。”在李叔正跟前落座,朱標隨意摩挲著腰間玉牌,淡淡說道:“尚書大人持有此見已是多年,定不會因孤今日片刻之言,便更改心中所持之見。”
“殿下!”
見朱標甚至不願與他多言,李叔正當即跪地,朗聲勸諫道:
“殿下,您乃人傑,自有手段收攏武將之心。”
“然殿下安能保證大明後世之君皆為人傑?以人之傑出,鎮國策之弊,豈能長遠?”
“唯有殿下重視文臣,以文臣製約武將,以武將限製文臣。”
“如此!將來大明後世之君即便掌權之初,也絕不會有文、武一方亂法之現象發生!”
語罷,李叔正衝朱標重重叩頭道:
“殿下,臣雖迂腐,可絕無妄想。”
“臣也絕不希望我大明似前宋一般,文貴武賤。”
“隻是錦衣衛!勳貴武將!還有殿下選才不拘一格!著實暗藏些許隱患!”
“尚書大人方才所言不假。”朱標看向麵前的李叔正,緩聲說道:“若我朝武貴文輕,後世之君若想讓軍中那些殺才武夫聽命,自然困難。”
“以人之傑出,鎮國策之弊,的確不能長遠。”
“可是尚書大人,我大明朝堂何止文武?”
“嗯?”
聞聽此言,不隻麵前的李叔正麵露詫異之色,就連詹同、開濟等人也有些摸不著頭腦。
不隻大明,任何一個朝代,朝堂之上若非文臣便是武將。
如果非要說還有第三方的勢力,那便是禍亂朝綱的閹黨。
而朱標如此賢明,定然不會以閹黨製約文武。
也是在幾人滿頭霧水之時,一旁的姚廣孝猛的眼前一亮,當下便直接開口道:
“還有鳳陽三司的能工巧匠!”
“不錯。”
見朱標出聲讚同,姚廣孝隻覺眼前一片通透,忙開口繼續道:
“鳳陽神機坊、天工局、興農司,分別涉及軍武、民生、土地收成。加之三司官員雖在鳳陽,可均為朝職。”
“將來!”
姚廣孝嘴角揚起幾分笑容,轉而看向李叔正,朗聲說道:
“神機坊之軍械,興農司之土地收成變為大軍糧餉,自能製約武將。”
“而且!天工局關係民生,興農司關係糧食賦稅,與朝廷六部文臣自是多有聯係。”
“也是因為三司官員從始至終都在鳳陽之地,而且不似武勳這般可以世襲,不似文臣那般可 相互朋黨。”
“三司官員,便是獨立於文武,成為能夠製約文武的第三方力量!”
將心中推測盡數說出,姚廣孝難掩眸中激動,忙轉向朱標拱手道:
“殿下深謀遠慮,微臣欽佩!”
“有三司官員在,今後之大明絕無武將亂法,更無文臣結黨!”
聽姚廣孝說完,眾人心中驚駭,如遭雷擊般呆呆站在原地。
誰也沒想到,好似最不受朝廷重視的三司官員,竟然是朱標製約文臣武將的一大利器。
更讓眾人心中敬佩的是。
先前朱標設立鳳陽三司的時候,正是勳貴武將不法鬧得最兇的時候。
而當時朱標並未讓三司官員發揮作用。
換句話說。
李叔正一直擔憂後世之君不好掌控將帥的問題,朱標早在半年前,早在還未親征之前便已想好了對策。
“尚書大人所憂也是為國,隻可惜....”
朱標輕歎一句,旋即低聲說道:“隻可惜身為朝臣勾結江浙世家,罪不容恕!”
實際上!
若按原本的曆史走向,朱允炆繼位,李叔正非但不是腐儒佞臣,反而還會成為建文帝的心腹大臣。
畢竟他所擔憂後世之君無法震懾老將的麻煩,真真切切擺在建文帝麵前。
而建文帝也是用了李叔正的辦法,通過重視士大夫,打壓武將。
若建文帝削藩稍顯溫和,若燕王不曾起兵,沒準李叔正的辦法也是可行。
那時候的大明雖不會延續洪武一朝的熊熊強兵,但國祚延續也不無可能。
亦或是,那時的大明會成為如宋朝一般,文興鼎盛,民生繁榮的朝代。
不管怎麽說,李叔正所憂所慮,並不算錯。
他不過是有些偏執,甚至偏激罷了。
他能看到武將之害,能洞察武將功高,天家便不好掌控。
可他卻忘了,若大明似前宋那般重視文臣,重視士大夫,那大明必會和前宋一般結局。
武備不興,國朝羸弱,世家大族極盡豪奢,平民百姓尤難度日!
可也正如朱標方才說得那樣,李叔正錯就錯在勾結江浙世界。
僅此一點, 莫說是老朱,即便是朱標也容不下他。
“尚書大人,若你在勾結江浙世家之前,能將心中憂慮盡數告知於孤。”
“或許將來,你我君臣也有一段相知的佳話。”
“隻可惜,諸事已晚!”
就在朱標話音落下的瞬間,隻見李叔正理了理身上袍服,自丹田發聲,朗聲跪拜道:
“罪臣李叔正,死而無憾!”
“臣等拜見太子殿下。”
“臣等拜見太子殿下。”
饒是朱標已然走到跟前,李叔正依舊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殿...殿下,您不是....”
“京城有事,孤先陛下一步迴京,況且孤也要親自送尚書大人最後一程。”
“這.....”
就在李叔正猶豫之時。
詹同將他所寫奏疏遞到了朱標跟前。
大致看了一遍後,朱標合上奏疏,衝李叔正溫聲開口道:
“尚書大人所憂所慮,也的確是為國著想。”
“隻可惜,所書所言,多少還是有幾分書生之見!”
“還.....還請太子殿下賜教!”
“談不上賜教。”在李叔正跟前落座,朱標隨意摩挲著腰間玉牌,淡淡說道:“尚書大人持有此見已是多年,定不會因孤今日片刻之言,便更改心中所持之見。”
“殿下!”
見朱標甚至不願與他多言,李叔正當即跪地,朗聲勸諫道:
“殿下,您乃人傑,自有手段收攏武將之心。”
“然殿下安能保證大明後世之君皆為人傑?以人之傑出,鎮國策之弊,豈能長遠?”
“唯有殿下重視文臣,以文臣製約武將,以武將限製文臣。”
“如此!將來大明後世之君即便掌權之初,也絕不會有文、武一方亂法之現象發生!”
語罷,李叔正衝朱標重重叩頭道:
“殿下,臣雖迂腐,可絕無妄想。”
“臣也絕不希望我大明似前宋一般,文貴武賤。”
“隻是錦衣衛!勳貴武將!還有殿下選才不拘一格!著實暗藏些許隱患!”
“尚書大人方才所言不假。”朱標看向麵前的李叔正,緩聲說道:“若我朝武貴文輕,後世之君若想讓軍中那些殺才武夫聽命,自然困難。”
“以人之傑出,鎮國策之弊,的確不能長遠。”
“可是尚書大人,我大明朝堂何止文武?”
“嗯?”
聞聽此言,不隻麵前的李叔正麵露詫異之色,就連詹同、開濟等人也有些摸不著頭腦。
不隻大明,任何一個朝代,朝堂之上若非文臣便是武將。
如果非要說還有第三方的勢力,那便是禍亂朝綱的閹黨。
而朱標如此賢明,定然不會以閹黨製約文武。
也是在幾人滿頭霧水之時,一旁的姚廣孝猛的眼前一亮,當下便直接開口道:
“還有鳳陽三司的能工巧匠!”
“不錯。”
見朱標出聲讚同,姚廣孝隻覺眼前一片通透,忙開口繼續道:
“鳳陽神機坊、天工局、興農司,分別涉及軍武、民生、土地收成。加之三司官員雖在鳳陽,可均為朝職。”
“將來!”
姚廣孝嘴角揚起幾分笑容,轉而看向李叔正,朗聲說道:
“神機坊之軍械,興農司之土地收成變為大軍糧餉,自能製約武將。”
“而且!天工局關係民生,興農司關係糧食賦稅,與朝廷六部文臣自是多有聯係。”
“也是因為三司官員從始至終都在鳳陽之地,而且不似武勳這般可以世襲,不似文臣那般可 相互朋黨。”
“三司官員,便是獨立於文武,成為能夠製約文武的第三方力量!”
將心中推測盡數說出,姚廣孝難掩眸中激動,忙轉向朱標拱手道:
“殿下深謀遠慮,微臣欽佩!”
“有三司官員在,今後之大明絕無武將亂法,更無文臣結黨!”
聽姚廣孝說完,眾人心中驚駭,如遭雷擊般呆呆站在原地。
誰也沒想到,好似最不受朝廷重視的三司官員,竟然是朱標製約文臣武將的一大利器。
更讓眾人心中敬佩的是。
先前朱標設立鳳陽三司的時候,正是勳貴武將不法鬧得最兇的時候。
而當時朱標並未讓三司官員發揮作用。
換句話說。
李叔正一直擔憂後世之君不好掌控將帥的問題,朱標早在半年前,早在還未親征之前便已想好了對策。
“尚書大人所憂也是為國,隻可惜....”
朱標輕歎一句,旋即低聲說道:“隻可惜身為朝臣勾結江浙世家,罪不容恕!”
實際上!
若按原本的曆史走向,朱允炆繼位,李叔正非但不是腐儒佞臣,反而還會成為建文帝的心腹大臣。
畢竟他所擔憂後世之君無法震懾老將的麻煩,真真切切擺在建文帝麵前。
而建文帝也是用了李叔正的辦法,通過重視士大夫,打壓武將。
若建文帝削藩稍顯溫和,若燕王不曾起兵,沒準李叔正的辦法也是可行。
那時候的大明雖不會延續洪武一朝的熊熊強兵,但國祚延續也不無可能。
亦或是,那時的大明會成為如宋朝一般,文興鼎盛,民生繁榮的朝代。
不管怎麽說,李叔正所憂所慮,並不算錯。
他不過是有些偏執,甚至偏激罷了。
他能看到武將之害,能洞察武將功高,天家便不好掌控。
可他卻忘了,若大明似前宋那般重視文臣,重視士大夫,那大明必會和前宋一般結局。
武備不興,國朝羸弱,世家大族極盡豪奢,平民百姓尤難度日!
可也正如朱標方才說得那樣,李叔正錯就錯在勾結江浙世界。
僅此一點, 莫說是老朱,即便是朱標也容不下他。
“尚書大人,若你在勾結江浙世家之前,能將心中憂慮盡數告知於孤。”
“或許將來,你我君臣也有一段相知的佳話。”
“隻可惜,諸事已晚!”
就在朱標話音落下的瞬間,隻見李叔正理了理身上袍服,自丹田發聲,朗聲跪拜道:
“罪臣李叔正,死而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