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世仇有來有往
朱元璋:逆子,這皇位非你不可! 作者:山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殿下,接下來的話,臣還是不聽的好。”
徐達略微有些心驚,衝朱標拱手後便要告辭。
朱標什麽都好,就是太通透了些。
厚待納哈出自然是有原因,也自然是想著他日後報效。
若納哈出無所用,莫說是朱標,哪怕是個傻子,也不會費力厚待。
而且不僅是朱標。
曆朝曆代的明君雄主,哪一個收降敵將、收服敵臣時,想的不是其日後能有所用?
可問題是。
朱標此時這話說的太過通透了些,甚至有些不近人情的意思.......
就在徐達準備起身離開之時。
湯和直接白了他一眼,沒好氣道:
“太子未曾發話,你徐天德想走就走?”
“湯....湯大哥.....”
“聽老大說完!”
被湯和這麽一說,徐達無奈隻好乖乖坐迴到了位置上。
沒轍。
哪怕此次出征,湯和隻是副將軍,而他是三軍主將。
可論起軍職,朱標還是此戰的主帥呢。
然而論及私情,朱標雖是子侄,可湯和卻是他結義大哥。
就眼下帳中這配置,他徐達還真是誰都得罪不起。
“徐叔,侄兒又沒說什麽不能視人的陰謀詭計,您躲什麽?”
既然不論軍職,徐達自然不慣著朱標。
旋即有些不耐煩的催促道:“你小子有話快說!”
“徐叔、湯伯,此次與以往的北伐不同。”
“此次乃是國戰,雖主要戰場在北境,強敵是北元。”
“可此戰最主要的,還是覆滅倭國,斷高麗半壁疆土。”
“所以讓納哈出率領麾下士卒,東進高麗與藍玉會師。”
“便是要將明軍在高麗境內屠殺高麗、倭國之人的罪名,交到納哈出這個北元舊臣手上。”
“將來進兵倭國,納哈出麾下也是主力。”
朱標頓了一下,表情嚴肅看向兩人道:
“總而言之。”
“接下來的大明,需要一位人屠將軍!”
言至於此,朱標便也沒有繼續說下去。
隻不過徐達、湯和都是聰慧之人,他們又怎麽可能不明白朱標的意思。
莫說眼下大明開國戰,平四夷。
但凡是征戰,便絕不可能僅僅依靠懷柔二字。
曆朝曆代開疆拓土的宏偉巨著之中,也絕少不了鮮血、屠殺這幾個字。
而且正如朱標說的那樣。
接下來的大明需要人屠將軍,甚至還不止一位。
而明麵上。
隻能是北元降臣納哈出擔此殊榮。
畢竟人屠將軍的下場,往往都是已經寫好的。
沒有淮西背景,身為北元舊臣的納哈出,自然是再合適不過了。
“老大,對倭國、對高麗,你已經有所決斷了?”
“自然。”
“那.....”湯和猶豫片刻,還是繼續問道:“那你給藍玉下的將令是.....”
“不需留情,高麗可存半壁,倭國之人盡屠。”
“嗯.....”
湯和微微一怔。
他自然不是什麽仁慈之人,也絕不可能勸阻朱標,饒恕倭國、高麗。
隻不過,他卻是有一點想不明白。
“老大,你對倭國恨意極重。”
“可對北元,反倒卻是寬容許多。”
“嗯?”
聽到湯和這話,徐達不免也來了興致。
的確。
朱標從始至終對倭國似乎都有極大的敵意。
可問題是。
現如今最應該憎恨的應是北元才對啊。
畢竟包括老朱在內,不少將帥的父母,家人、好友、親族。
早年間要麽死於元朝苛政,要麽死於元兵之手。
而中原百姓,也是受元朝奴役。
至於倭國,與中原更是少有交集。
而聽到湯和這話,見兩人都略有疑惑的盯著自己。
朱標抿了口茶,正色說道:
“湯伯,侄兒當然恨元人。”
“我朱家長輩,祖父祖母、叔叔伯伯,都是死於元朝苛政。”
“早些年不知多少將帥、士卒,死於元兵之手。”
“亂世之中,多少漢家兒郎被元人屠殺掩埋,用以漚肥,作為牧場。”
“此等仇恨,侄兒自不敢忘!”
“可是湯伯,侄兒畢竟是儲君,是大明將來的皇帝。”
“所行所慮,所有的謀劃,自然要為將來考量。”
朱標微微一頓,看向二人繼續說道:
“秦漢之時,匈奴肆虐,冠軍侯橫掃大漠。”
“兩晉之後,五胡亂華,隋文帝力克前秦(氐族),再造盛世。”
“而後唐朝白虎將軍(薛仁貴)三箭定天山,斬殺九個部族數十萬人。”
“今日,雖有漢人靖康之恥,又有元人奴役漢民,可紅巾大軍不也將此仇給報了個幹淨?”
見朱標饒有興致的看了他們一眼。
徐達、湯和輕笑一聲,心領神會般點了點頭。
元末起義軍都還叫紅巾軍時,對付元人的辦法簡直太多了。
饒是他們二人,也曾屠殺過元兵。
加上他們那個兄弟,朱標的嶽丈常遇春。
那殺起元兵來,簡直是有一套自己的標準流程。
“湯伯、徐叔,漢人與北方部族之仇恨,千年未絕,且有來有往。”
“二者之間,早就分不清誰吃虧,誰得利了。”
“所以侄兒銘記此等仇恨,卻又想給這份世仇做個了斷。”
“畢竟侄兒臨朝,以及後世,不能再出現北方部族欺壓漢人百姓的情況發生。”
“嗯。”
見朱標考慮極其深遠,徐達、湯和鄭重點頭後,便也不再多問。
朱標畢竟是儲君,是將來的天下共主。
自然應該仁德廣布,不因昨日之恨,亂今日之行。
而實際上。
朱標嘴上說的冠冕堂皇,可心裏卻並沒有說的那般大度。
起碼在民族仇恨這一點上,朱標絕不承認自己仁慈。
正如方才所言,靖康之恥、元朝奴役。
這份仇,老朱已經帶領湯和他們報過了。
而朱標現在要做的,便是報後世之仇。
倭國、高麗,或許還要帶上女真。
這些有一個算一個,自然不能原諒,也自然要屠刀行之。
總不能讓後世慘狀再次發生。
“殿下,元庭應戰了!”
徐達略微有些心驚,衝朱標拱手後便要告辭。
朱標什麽都好,就是太通透了些。
厚待納哈出自然是有原因,也自然是想著他日後報效。
若納哈出無所用,莫說是朱標,哪怕是個傻子,也不會費力厚待。
而且不僅是朱標。
曆朝曆代的明君雄主,哪一個收降敵將、收服敵臣時,想的不是其日後能有所用?
可問題是。
朱標此時這話說的太過通透了些,甚至有些不近人情的意思.......
就在徐達準備起身離開之時。
湯和直接白了他一眼,沒好氣道:
“太子未曾發話,你徐天德想走就走?”
“湯....湯大哥.....”
“聽老大說完!”
被湯和這麽一說,徐達無奈隻好乖乖坐迴到了位置上。
沒轍。
哪怕此次出征,湯和隻是副將軍,而他是三軍主將。
可論起軍職,朱標還是此戰的主帥呢。
然而論及私情,朱標雖是子侄,可湯和卻是他結義大哥。
就眼下帳中這配置,他徐達還真是誰都得罪不起。
“徐叔,侄兒又沒說什麽不能視人的陰謀詭計,您躲什麽?”
既然不論軍職,徐達自然不慣著朱標。
旋即有些不耐煩的催促道:“你小子有話快說!”
“徐叔、湯伯,此次與以往的北伐不同。”
“此次乃是國戰,雖主要戰場在北境,強敵是北元。”
“可此戰最主要的,還是覆滅倭國,斷高麗半壁疆土。”
“所以讓納哈出率領麾下士卒,東進高麗與藍玉會師。”
“便是要將明軍在高麗境內屠殺高麗、倭國之人的罪名,交到納哈出這個北元舊臣手上。”
“將來進兵倭國,納哈出麾下也是主力。”
朱標頓了一下,表情嚴肅看向兩人道:
“總而言之。”
“接下來的大明,需要一位人屠將軍!”
言至於此,朱標便也沒有繼續說下去。
隻不過徐達、湯和都是聰慧之人,他們又怎麽可能不明白朱標的意思。
莫說眼下大明開國戰,平四夷。
但凡是征戰,便絕不可能僅僅依靠懷柔二字。
曆朝曆代開疆拓土的宏偉巨著之中,也絕少不了鮮血、屠殺這幾個字。
而且正如朱標說的那樣。
接下來的大明需要人屠將軍,甚至還不止一位。
而明麵上。
隻能是北元降臣納哈出擔此殊榮。
畢竟人屠將軍的下場,往往都是已經寫好的。
沒有淮西背景,身為北元舊臣的納哈出,自然是再合適不過了。
“老大,對倭國、對高麗,你已經有所決斷了?”
“自然。”
“那.....”湯和猶豫片刻,還是繼續問道:“那你給藍玉下的將令是.....”
“不需留情,高麗可存半壁,倭國之人盡屠。”
“嗯.....”
湯和微微一怔。
他自然不是什麽仁慈之人,也絕不可能勸阻朱標,饒恕倭國、高麗。
隻不過,他卻是有一點想不明白。
“老大,你對倭國恨意極重。”
“可對北元,反倒卻是寬容許多。”
“嗯?”
聽到湯和這話,徐達不免也來了興致。
的確。
朱標從始至終對倭國似乎都有極大的敵意。
可問題是。
現如今最應該憎恨的應是北元才對啊。
畢竟包括老朱在內,不少將帥的父母,家人、好友、親族。
早年間要麽死於元朝苛政,要麽死於元兵之手。
而中原百姓,也是受元朝奴役。
至於倭國,與中原更是少有交集。
而聽到湯和這話,見兩人都略有疑惑的盯著自己。
朱標抿了口茶,正色說道:
“湯伯,侄兒當然恨元人。”
“我朱家長輩,祖父祖母、叔叔伯伯,都是死於元朝苛政。”
“早些年不知多少將帥、士卒,死於元兵之手。”
“亂世之中,多少漢家兒郎被元人屠殺掩埋,用以漚肥,作為牧場。”
“此等仇恨,侄兒自不敢忘!”
“可是湯伯,侄兒畢竟是儲君,是大明將來的皇帝。”
“所行所慮,所有的謀劃,自然要為將來考量。”
朱標微微一頓,看向二人繼續說道:
“秦漢之時,匈奴肆虐,冠軍侯橫掃大漠。”
“兩晉之後,五胡亂華,隋文帝力克前秦(氐族),再造盛世。”
“而後唐朝白虎將軍(薛仁貴)三箭定天山,斬殺九個部族數十萬人。”
“今日,雖有漢人靖康之恥,又有元人奴役漢民,可紅巾大軍不也將此仇給報了個幹淨?”
見朱標饒有興致的看了他們一眼。
徐達、湯和輕笑一聲,心領神會般點了點頭。
元末起義軍都還叫紅巾軍時,對付元人的辦法簡直太多了。
饒是他們二人,也曾屠殺過元兵。
加上他們那個兄弟,朱標的嶽丈常遇春。
那殺起元兵來,簡直是有一套自己的標準流程。
“湯伯、徐叔,漢人與北方部族之仇恨,千年未絕,且有來有往。”
“二者之間,早就分不清誰吃虧,誰得利了。”
“所以侄兒銘記此等仇恨,卻又想給這份世仇做個了斷。”
“畢竟侄兒臨朝,以及後世,不能再出現北方部族欺壓漢人百姓的情況發生。”
“嗯。”
見朱標考慮極其深遠,徐達、湯和鄭重點頭後,便也不再多問。
朱標畢竟是儲君,是將來的天下共主。
自然應該仁德廣布,不因昨日之恨,亂今日之行。
而實際上。
朱標嘴上說的冠冕堂皇,可心裏卻並沒有說的那般大度。
起碼在民族仇恨這一點上,朱標絕不承認自己仁慈。
正如方才所言,靖康之恥、元朝奴役。
這份仇,老朱已經帶領湯和他們報過了。
而朱標現在要做的,便是報後世之仇。
倭國、高麗,或許還要帶上女真。
這些有一個算一個,自然不能原諒,也自然要屠刀行之。
總不能讓後世慘狀再次發生。
“殿下,元庭應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