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父子君臣
朱元璋:逆子,這皇位非你不可! 作者:山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語罷,諸將恭敬拱手,轉身便朝皇城外走去。
而等朱標走下城牆,竟發現老朱正在牆根下,靜靜注視著自己。
“爹.....”
“你小子,比咱強!”
同朱標一起朝宮門走去的同時,老朱嘴角一咧,笑著說道:
“咱當年誓師,隻會說砍他娘,幹死那幫王八蛋。”
“你小子到底是讀過書的。”
“開太平,定萬世,興國戰,戰四方。”
“你小子說的比咱好多了。”
重重拍了拍朱標的後背,神情也跟著黯淡了下來。
原本不想來送朱標,便是自己作為父親,不想在自家兒子麵前顯示柔軟。
可偏是此時。
同朱標一步一步朝皇宮外走去,一步一步送朱標離開。
老朱心頭就跟不受控製般,隻感覺陣陣莫名的刺痛。
即將走出皇宮,老朱收斂情緒,衝朱標沉聲說道:
“標兒。”
“你要上馬衝鋒,咱管不了你。”
“你要前線廝殺,咱也是鞭長莫及。”
“可是標兒,你要牢記你身上的擔子。”
“一役之成敗,一戰之勝負,於你來說,隻不過是片瓦之功。”
“你肩上的擔子,是整個大明,是百年盛世,是大明後世之君的表率。”
“咱沒有別的要求,隻有一點。”
“莫要行險!”
“即便是兵行險招,也有下方諸將為你驅使。”
“嗯....”
見朱標點頭後還準備說著什麽。
老朱邁步上前。
等走出宮門,當著門外諸將的麵。
老朱親自牽起韁繩,將一匹紅棕大馬領到了朱標跟前。
“太子,上馬!”
“爹.....”
“太子!”
“上馬!”
“兒臣領命!”
朱標翻身上馬,靜坐馬背。
在諸將詫異的目光之中,老朱好似依舊不忍離別般,為朱標牽馬,又走出了數十步遠。
看著這對父子君臣緩步上前。
眾人隻感覺老朱這位父親,朱元璋這位帝王。
想要扶持自己的兒子,想要扶持大明的儲君,再走出一步,再往前走出一步。
“明軍必勝!”
放下韁繩,老朱神情嚴肅,衝身後諸將高聲喊道。
“明軍必勝!”
諸將表情肅穆,慷慨咆哮,給予這位帝王最高的敬意。
“明軍必勝!”
“明軍必勝!”
“明軍必勝!”
陣陣高唿之中,朱標率領的大軍快步北行。
佇立原地,望著大軍遠去的身影。
老朱心中諸多感慨,堵著胸口,不知從何說起。
“重八,迴吧。”
“妹子。”
看著站在身旁的馬皇後,老朱努力擠出一抹笑容,溫聲迴道。
“咱算是明白,你當年送咱出征時心中是如何煎熬了。”
“嗯......”
“來人!”
不等馬皇後開口。
老朱衝身旁劉和喊道:
“傳旨,諸皇子今日出發,徒步前往鳳陽。”
“傳令宋濂、高啟、詹同到武英殿候旨。”
“傳令鳳陽,李善長、劉伯溫即刻進京!”
......
十天的時間。
老朱坐鎮京城,各地卻是吉報連連。
自然不是前線的軍報。
這些奏報,均是各州府百姓聽聞太子親征,自發籌措糧餉,交由府衙。
謹身殿內。
老朱看了眼殿內眾人,隨即目光落在李善長身上。
“善長,各地郡縣都有奏報,要為大明進獻糧餉,你以為該如何處置?”
“陛下!”
李善長剛要起身,老朱擺手,示意他坐著迴話。
“陛下,老臣以為這些糧餉乃是萬民一片心意,朝廷應當收下。”
盡管看到旁邊的劉伯溫微微有些皺眉。
可李善長依舊毫不在意,繼續說道:
“陛下,聽聞太子殿下禦駕親征,鳳陽百姓甚至願意將家中口糧拿出,以作軍用。”
“其意,自然是感念陛下大恩.....”
見老朱有些不耐煩,李善長忙收起馬屁,轉而說道:
“還因太子殿下在鳳陽時,斬殺貪官,還鳳陽百姓一片清明盛世。”
“故而,鳳陽百姓感念殿下之恩,這才願意以死效之。”
“其他諸郡想來也是如此。”
“殿下在朝之時,開風聞奏事,於各州府立登聞鼓,自上而下懲治貪官。”
“其他郡縣百姓自然如鳳陽百姓一樣,感念殿下大恩,故而自願獻糧,以作軍需。”
聽李善長說完,老朱眉頭微微舒展,心情也是大好。
可就在老朱準備下令,收下百姓自願籌措的糧餉時。
劉伯溫雖有忌憚,但還是開口說道:
“陛下,臣倒以為,這些糧餉可收,卻要下令百姓不能繼續籌備。”
“嗯?”
“恩科過後,及第士子分往諸縣。”
“而太子乃是恩科主考,這些士子便以太子為師。”
“故而,百姓籌措糧餉,雖有感念太子大恩之意,也要防止有些士子以百姓口糧取功。”
“若是此次不定下個規矩,臣恐怕.....”
“嗯!”
老朱重重點頭。
雖然知道劉伯溫所言有理,但還是不想聽他繼續說下去。
這劉伯溫還真是不會辦事。
大明各郡自發為北伐大軍籌糧,這本能成為一時佳話,成為朱標愛民的美談。
可劉伯溫偏要此時掃興。
不過即便心中略有厭惡,但老朱也知道他所言有理。
若是官員用百姓的口糧表功,那也是玷汙了自家大兒子的賢名。
“傳令,此次各郡籌措糧餉,存於當地。”
“各級地方按價折算,分發給百姓銀兩。”
“另昭,無朝廷旨意,各級地方官員不得為北平籌糧,違者以欺君論處。”
“陛下聖明!”
“陛下聖明!”
沒有理會幾人的吹捧。
老朱目光時不時看向門外。
自打朱標出宮以後,整個皇宮好像陰沉了許多。
雖說還有馬皇後陪著自己,可朱標不在,老朱想跟人吵鬧都沒了對象。
日子漸漸也變得寡淡了許多。
見老朱不再理會他們,殿內幾人紛紛拱手告辭。
畢竟他們都能看得出來。
自打朱標出宮以後,老朱的脾氣是一天不如一天。
李善長甚至聽聞,昨日老朱到太子東宮,見院中長了幾株雜草,便嚴厲苛責了東宮的下人。
所以.....
即便是李善長和劉伯溫,但凡有事啟奏,也要找北平送來消息的時候覲見。
“陛下,有太子殿下的消息了.....”
眾人還未走出謹身殿,隻見劉和手持書信快步走了過來。
還不等眾人反應過來。
老朱驟然起身,直接衝到劉和跟前,一把將書信奪了過來。
“標兒,到北平了!”
而等朱標走下城牆,竟發現老朱正在牆根下,靜靜注視著自己。
“爹.....”
“你小子,比咱強!”
同朱標一起朝宮門走去的同時,老朱嘴角一咧,笑著說道:
“咱當年誓師,隻會說砍他娘,幹死那幫王八蛋。”
“你小子到底是讀過書的。”
“開太平,定萬世,興國戰,戰四方。”
“你小子說的比咱好多了。”
重重拍了拍朱標的後背,神情也跟著黯淡了下來。
原本不想來送朱標,便是自己作為父親,不想在自家兒子麵前顯示柔軟。
可偏是此時。
同朱標一步一步朝皇宮外走去,一步一步送朱標離開。
老朱心頭就跟不受控製般,隻感覺陣陣莫名的刺痛。
即將走出皇宮,老朱收斂情緒,衝朱標沉聲說道:
“標兒。”
“你要上馬衝鋒,咱管不了你。”
“你要前線廝殺,咱也是鞭長莫及。”
“可是標兒,你要牢記你身上的擔子。”
“一役之成敗,一戰之勝負,於你來說,隻不過是片瓦之功。”
“你肩上的擔子,是整個大明,是百年盛世,是大明後世之君的表率。”
“咱沒有別的要求,隻有一點。”
“莫要行險!”
“即便是兵行險招,也有下方諸將為你驅使。”
“嗯....”
見朱標點頭後還準備說著什麽。
老朱邁步上前。
等走出宮門,當著門外諸將的麵。
老朱親自牽起韁繩,將一匹紅棕大馬領到了朱標跟前。
“太子,上馬!”
“爹.....”
“太子!”
“上馬!”
“兒臣領命!”
朱標翻身上馬,靜坐馬背。
在諸將詫異的目光之中,老朱好似依舊不忍離別般,為朱標牽馬,又走出了數十步遠。
看著這對父子君臣緩步上前。
眾人隻感覺老朱這位父親,朱元璋這位帝王。
想要扶持自己的兒子,想要扶持大明的儲君,再走出一步,再往前走出一步。
“明軍必勝!”
放下韁繩,老朱神情嚴肅,衝身後諸將高聲喊道。
“明軍必勝!”
諸將表情肅穆,慷慨咆哮,給予這位帝王最高的敬意。
“明軍必勝!”
“明軍必勝!”
“明軍必勝!”
陣陣高唿之中,朱標率領的大軍快步北行。
佇立原地,望著大軍遠去的身影。
老朱心中諸多感慨,堵著胸口,不知從何說起。
“重八,迴吧。”
“妹子。”
看著站在身旁的馬皇後,老朱努力擠出一抹笑容,溫聲迴道。
“咱算是明白,你當年送咱出征時心中是如何煎熬了。”
“嗯......”
“來人!”
不等馬皇後開口。
老朱衝身旁劉和喊道:
“傳旨,諸皇子今日出發,徒步前往鳳陽。”
“傳令宋濂、高啟、詹同到武英殿候旨。”
“傳令鳳陽,李善長、劉伯溫即刻進京!”
......
十天的時間。
老朱坐鎮京城,各地卻是吉報連連。
自然不是前線的軍報。
這些奏報,均是各州府百姓聽聞太子親征,自發籌措糧餉,交由府衙。
謹身殿內。
老朱看了眼殿內眾人,隨即目光落在李善長身上。
“善長,各地郡縣都有奏報,要為大明進獻糧餉,你以為該如何處置?”
“陛下!”
李善長剛要起身,老朱擺手,示意他坐著迴話。
“陛下,老臣以為這些糧餉乃是萬民一片心意,朝廷應當收下。”
盡管看到旁邊的劉伯溫微微有些皺眉。
可李善長依舊毫不在意,繼續說道:
“陛下,聽聞太子殿下禦駕親征,鳳陽百姓甚至願意將家中口糧拿出,以作軍用。”
“其意,自然是感念陛下大恩.....”
見老朱有些不耐煩,李善長忙收起馬屁,轉而說道:
“還因太子殿下在鳳陽時,斬殺貪官,還鳳陽百姓一片清明盛世。”
“故而,鳳陽百姓感念殿下之恩,這才願意以死效之。”
“其他諸郡想來也是如此。”
“殿下在朝之時,開風聞奏事,於各州府立登聞鼓,自上而下懲治貪官。”
“其他郡縣百姓自然如鳳陽百姓一樣,感念殿下大恩,故而自願獻糧,以作軍需。”
聽李善長說完,老朱眉頭微微舒展,心情也是大好。
可就在老朱準備下令,收下百姓自願籌措的糧餉時。
劉伯溫雖有忌憚,但還是開口說道:
“陛下,臣倒以為,這些糧餉可收,卻要下令百姓不能繼續籌備。”
“嗯?”
“恩科過後,及第士子分往諸縣。”
“而太子乃是恩科主考,這些士子便以太子為師。”
“故而,百姓籌措糧餉,雖有感念太子大恩之意,也要防止有些士子以百姓口糧取功。”
“若是此次不定下個規矩,臣恐怕.....”
“嗯!”
老朱重重點頭。
雖然知道劉伯溫所言有理,但還是不想聽他繼續說下去。
這劉伯溫還真是不會辦事。
大明各郡自發為北伐大軍籌糧,這本能成為一時佳話,成為朱標愛民的美談。
可劉伯溫偏要此時掃興。
不過即便心中略有厭惡,但老朱也知道他所言有理。
若是官員用百姓的口糧表功,那也是玷汙了自家大兒子的賢名。
“傳令,此次各郡籌措糧餉,存於當地。”
“各級地方按價折算,分發給百姓銀兩。”
“另昭,無朝廷旨意,各級地方官員不得為北平籌糧,違者以欺君論處。”
“陛下聖明!”
“陛下聖明!”
沒有理會幾人的吹捧。
老朱目光時不時看向門外。
自打朱標出宮以後,整個皇宮好像陰沉了許多。
雖說還有馬皇後陪著自己,可朱標不在,老朱想跟人吵鬧都沒了對象。
日子漸漸也變得寡淡了許多。
見老朱不再理會他們,殿內幾人紛紛拱手告辭。
畢竟他們都能看得出來。
自打朱標出宮以後,老朱的脾氣是一天不如一天。
李善長甚至聽聞,昨日老朱到太子東宮,見院中長了幾株雜草,便嚴厲苛責了東宮的下人。
所以.....
即便是李善長和劉伯溫,但凡有事啟奏,也要找北平送來消息的時候覲見。
“陛下,有太子殿下的消息了.....”
眾人還未走出謹身殿,隻見劉和手持書信快步走了過來。
還不等眾人反應過來。
老朱驟然起身,直接衝到劉和跟前,一把將書信奪了過來。
“標兒,到北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