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特開恩旨
朱元璋:逆子,這皇位非你不可! 作者:山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見朱標好似沒聽見般,依舊注視著手中書卷。
而且一旁的劉保兒,不停示意自己離開。
詹同情急之下。
當即跪在地上,高聲說道:
“臣家中尚有餘財,願全部交出,供殿下使用!”
“哦?”
朱標心頭一喜,臉上依舊擺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
既然這些大族先前將家產給藏了起來。
如今也不是他們想交出來,朝廷就會照單全收的。
“詹大人為何要交出家財?”朱標故作疑惑問道。
“嗯.....”
“臣....臣.....”
聽到朱標竟還要詢問緣由。
詹同緊張之下,腦中快速思考著該用什麽借口。
片刻過後。
詹同猛然拜道:
“殿下宅心仁厚,知我朝官員生活簡樸。”
“故而不惜被陛下處罰,也要將此次貪官的家產充入黃金台,用以寬濟百官。”
“殿下之德行,臣深感敬佩。”
“故而臣願效仿殿下之萬一,將家產一並交出,充入黃金台,交給殿下用於寬濟朝臣。”
“胡鬧!”
將手中書卷拍在桌案上,朱標有些不滿說道:
“孤設黃金台,為的便是賞賜,像詹大人這樣忠君體國的正直之臣。”
“你既無過錯,也並非像那些貪官一樣,亂法害民。”
“詹家的家產,並非貪汙所得,也不是壓榨百姓而來。”
“孤如何能收?朝廷如何能收?”
“可是殿下......”
詹同不傻。
如今朱標這個太子被錢財所困。
為了改善官員的生活,甚至被皇帝杖責,也要吞下貪官家產,設黃金台賞賜朝臣。
若他詹同家有巨財,卻隻是封存起來。
那便是主憂臣辱,枉為人臣。
再加上如今大明正是需要錢的時候。
此等情景,他家中還藏著巨額財產,自然會被認為是別有用心。
這便和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一個道理。
所以今日,他一定要將家產盡數上交。
“殿下,臣.....”
“詹大人!”
“若是孤準你所請,將詹家家產並入黃金台。”
“這豈不是說,你詹家財產來路不正。”
“豈不是說你詹大人與胡惟庸同流合汙,你乃是胡逆一案的逆黨?”
“這......”
“殿下明鑒!”
“臣與胡惟庸那逆賊當真沒有半點瓜葛!”
看著詹同再次叩頭。
眼中、臉上也滿是驚恐模樣。
朱標淺歎了口氣,撐著桌案緩緩站起身子。
詹同到底是老了。
緊張之下,腦子都有些不靈光了。
自己哪裏是懷疑他與胡惟庸有所勾結。
自己分明是要他再想一個借口。
一個能說的過去的借口。
當然。
朱標要的也不是詹同一家之財。
在藍玉的攙扶下,朱標緩緩走到詹同跟前。
“本宮身上有傷,詹大人就自己起來吧。”
“是....”
“詹大人,孤與令嬡還有婚約。”
“如此說來,咱們都是自家人,你也不用過於拘束。”
“臣不敢.....”
“臣不敢.....”
沒有理會詹同那一臉惶恐的模樣。
朱標輕咳一聲,繼續說道:
“既然咱們是一家人,孤倒想問問,詹大人一年俸祿也不多。”
“為何家境如此優渥,竟能豪擲八千兩去買一本書....”
“陛下禦筆題詞,乃是無價之寶!”
“莫說是八千兩,縱然是傾盡家產,微臣也覺值得。”詹同脫口而出。
盡管此時如履薄冰,緊張之下,腦子都有些遲鈍。
可混跡官場多年,侍奉君王的經驗還是在的。
將老朱那禦筆題詞的價值捧到天上後。
詹同低著腦袋繼續說道:
“臣家在徽州,族中之人,也多擅長商賈之術。”
“故而,臣家中也積累了些銀錢。”
“嗯?”
聽到朱標低聲冷哼,詹同連忙解釋道:
“從商之人,乃是詹家外房,並非微臣本家。”
“我大明有定製,商賈賤籍,不得入朝為官.....”
當確定詹同的確是出自世家之後。
朱標也不由重視起,胡惟庸先前提到的世家之禍。
讓朱標格外在意的是。
無論是先前,還是此時。
他都以為詹同是個老實本分之人。
是一個實實在在,踏踏實實辦事的人。
詹同不像李善長、劉伯溫、胡惟庸他們,沒有特別矚目的治國之才。
也並非和宋濂、高啟一樣,學問出眾,被天下士子敬仰。
正因為如此。
縱然詹同已然是二品尚書。
而且還是主管官員升遷,六部之中最為重要的吏部尚書。
可不知怎的。
詹同卻始終不太能引起別人的注意。
哪怕是此時。
若非詹同提及家在徽州。
就憑眼前他那一副誠惶誠恐的謙卑模樣。
朱標也斷然不會將世家,和這麽一位老實巴交,先前兢兢業業的官員聯係起來。
“詹大人家鄉之人擅長商賈之術?”
“民間是否有個商幫,名叫徽商?”
“正是!”
“徽商雖不成氣候,但的確有這麽個叫法!”
朱標輕笑一聲,倒也沒有多說什麽。
隻不過。
徽商不成氣候?
簡直扯淡!
民間傳言,徽商最早起源於東晉時期。
有縣誌佐證的史料中,也說徽商始於南宋時期。
徽州的徽商,可是古代十大商幫之一。
到了明後期,還有清朝中期之前
徽商、粵商 、晉商,便是天下三大商幫之一。
這三大商幫掌控大量錢財,家中藏銀無數。
特別是徽商。
清朝時期抄沒一徽商家產,竟搜出了數百萬兩藏銀。
民間甚至有‘無徽不成鎮’的說法。
大致意思便是。
若一地城鎮沒有徽商出現,售賣貨物,那這個地方便算不上城鎮。
徽商地位,如此可見一斑。
雖說眼下徽商經曆了元末動亂。
並未達到鼎盛。
可不成氣候,當真是過謙了些。
“詹大人,孤聽聞徽商雖為商賈,但禮學尚儒。”
“素有賈而好儒的美名。”
“甚至還有一副楹聯,‘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
“如此可見,徽商之人多有一顆好學之心啊!”
“殿下博聞廣識,微臣佩服。”
見詹同還跟自己打太極,朱標索性直接說道:
“既然如此好學,自然要為朝廷效力。”
“隻不過我朝禮製,商賈之籍不能入朝為官。”
“想來改籍之事,應該是徽商最關心的事吧!”
“嗯......”
“是!”
不明白朱標的意思。
詹同隻得點頭稱是。
也是此時。
朱標繼續說道:
“既然如此,詹大人忠君體國,孤與令嬡有婚約在身。”
“孤自然要給大人一個麵子。”
“藍玉!”
“臣在!”
“你麾下可有空閑軍職,例如糧官、醫官的這種散職空缺出來?”
“嗯?”
藍玉微微一愣。
朱標的意思,明顯就是要他將徽商填入軍營。
可那些精通商賈子弟到了戰場有個毛用!
當炮灰,擋箭矢嗎?
“殿下.....”
“臣詹同,謝殿下大恩!”
不等藍玉開口拒絕。
詹同似乎明白了什麽,當即跪地感謝道。
“詹大人請起。”
“既然詹大人生在徽州,自然與全國徽商有所相識。”
“轉告他們,孤會求父皇下一道恩旨。”
“在孤與令嬡大婚之日,若有商人子弟願從商賈賤籍改入軍籍,一應照準!”
而且一旁的劉保兒,不停示意自己離開。
詹同情急之下。
當即跪在地上,高聲說道:
“臣家中尚有餘財,願全部交出,供殿下使用!”
“哦?”
朱標心頭一喜,臉上依舊擺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
既然這些大族先前將家產給藏了起來。
如今也不是他們想交出來,朝廷就會照單全收的。
“詹大人為何要交出家財?”朱標故作疑惑問道。
“嗯.....”
“臣....臣.....”
聽到朱標竟還要詢問緣由。
詹同緊張之下,腦中快速思考著該用什麽借口。
片刻過後。
詹同猛然拜道:
“殿下宅心仁厚,知我朝官員生活簡樸。”
“故而不惜被陛下處罰,也要將此次貪官的家產充入黃金台,用以寬濟百官。”
“殿下之德行,臣深感敬佩。”
“故而臣願效仿殿下之萬一,將家產一並交出,充入黃金台,交給殿下用於寬濟朝臣。”
“胡鬧!”
將手中書卷拍在桌案上,朱標有些不滿說道:
“孤設黃金台,為的便是賞賜,像詹大人這樣忠君體國的正直之臣。”
“你既無過錯,也並非像那些貪官一樣,亂法害民。”
“詹家的家產,並非貪汙所得,也不是壓榨百姓而來。”
“孤如何能收?朝廷如何能收?”
“可是殿下......”
詹同不傻。
如今朱標這個太子被錢財所困。
為了改善官員的生活,甚至被皇帝杖責,也要吞下貪官家產,設黃金台賞賜朝臣。
若他詹同家有巨財,卻隻是封存起來。
那便是主憂臣辱,枉為人臣。
再加上如今大明正是需要錢的時候。
此等情景,他家中還藏著巨額財產,自然會被認為是別有用心。
這便和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一個道理。
所以今日,他一定要將家產盡數上交。
“殿下,臣.....”
“詹大人!”
“若是孤準你所請,將詹家家產並入黃金台。”
“這豈不是說,你詹家財產來路不正。”
“豈不是說你詹大人與胡惟庸同流合汙,你乃是胡逆一案的逆黨?”
“這......”
“殿下明鑒!”
“臣與胡惟庸那逆賊當真沒有半點瓜葛!”
看著詹同再次叩頭。
眼中、臉上也滿是驚恐模樣。
朱標淺歎了口氣,撐著桌案緩緩站起身子。
詹同到底是老了。
緊張之下,腦子都有些不靈光了。
自己哪裏是懷疑他與胡惟庸有所勾結。
自己分明是要他再想一個借口。
一個能說的過去的借口。
當然。
朱標要的也不是詹同一家之財。
在藍玉的攙扶下,朱標緩緩走到詹同跟前。
“本宮身上有傷,詹大人就自己起來吧。”
“是....”
“詹大人,孤與令嬡還有婚約。”
“如此說來,咱們都是自家人,你也不用過於拘束。”
“臣不敢.....”
“臣不敢.....”
沒有理會詹同那一臉惶恐的模樣。
朱標輕咳一聲,繼續說道:
“既然咱們是一家人,孤倒想問問,詹大人一年俸祿也不多。”
“為何家境如此優渥,竟能豪擲八千兩去買一本書....”
“陛下禦筆題詞,乃是無價之寶!”
“莫說是八千兩,縱然是傾盡家產,微臣也覺值得。”詹同脫口而出。
盡管此時如履薄冰,緊張之下,腦子都有些遲鈍。
可混跡官場多年,侍奉君王的經驗還是在的。
將老朱那禦筆題詞的價值捧到天上後。
詹同低著腦袋繼續說道:
“臣家在徽州,族中之人,也多擅長商賈之術。”
“故而,臣家中也積累了些銀錢。”
“嗯?”
聽到朱標低聲冷哼,詹同連忙解釋道:
“從商之人,乃是詹家外房,並非微臣本家。”
“我大明有定製,商賈賤籍,不得入朝為官.....”
當確定詹同的確是出自世家之後。
朱標也不由重視起,胡惟庸先前提到的世家之禍。
讓朱標格外在意的是。
無論是先前,還是此時。
他都以為詹同是個老實本分之人。
是一個實實在在,踏踏實實辦事的人。
詹同不像李善長、劉伯溫、胡惟庸他們,沒有特別矚目的治國之才。
也並非和宋濂、高啟一樣,學問出眾,被天下士子敬仰。
正因為如此。
縱然詹同已然是二品尚書。
而且還是主管官員升遷,六部之中最為重要的吏部尚書。
可不知怎的。
詹同卻始終不太能引起別人的注意。
哪怕是此時。
若非詹同提及家在徽州。
就憑眼前他那一副誠惶誠恐的謙卑模樣。
朱標也斷然不會將世家,和這麽一位老實巴交,先前兢兢業業的官員聯係起來。
“詹大人家鄉之人擅長商賈之術?”
“民間是否有個商幫,名叫徽商?”
“正是!”
“徽商雖不成氣候,但的確有這麽個叫法!”
朱標輕笑一聲,倒也沒有多說什麽。
隻不過。
徽商不成氣候?
簡直扯淡!
民間傳言,徽商最早起源於東晉時期。
有縣誌佐證的史料中,也說徽商始於南宋時期。
徽州的徽商,可是古代十大商幫之一。
到了明後期,還有清朝中期之前
徽商、粵商 、晉商,便是天下三大商幫之一。
這三大商幫掌控大量錢財,家中藏銀無數。
特別是徽商。
清朝時期抄沒一徽商家產,竟搜出了數百萬兩藏銀。
民間甚至有‘無徽不成鎮’的說法。
大致意思便是。
若一地城鎮沒有徽商出現,售賣貨物,那這個地方便算不上城鎮。
徽商地位,如此可見一斑。
雖說眼下徽商經曆了元末動亂。
並未達到鼎盛。
可不成氣候,當真是過謙了些。
“詹大人,孤聽聞徽商雖為商賈,但禮學尚儒。”
“素有賈而好儒的美名。”
“甚至還有一副楹聯,‘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
“如此可見,徽商之人多有一顆好學之心啊!”
“殿下博聞廣識,微臣佩服。”
見詹同還跟自己打太極,朱標索性直接說道:
“既然如此好學,自然要為朝廷效力。”
“隻不過我朝禮製,商賈之籍不能入朝為官。”
“想來改籍之事,應該是徽商最關心的事吧!”
“嗯......”
“是!”
不明白朱標的意思。
詹同隻得點頭稱是。
也是此時。
朱標繼續說道:
“既然如此,詹大人忠君體國,孤與令嬡有婚約在身。”
“孤自然要給大人一個麵子。”
“藍玉!”
“臣在!”
“你麾下可有空閑軍職,例如糧官、醫官的這種散職空缺出來?”
“嗯?”
藍玉微微一愣。
朱標的意思,明顯就是要他將徽商填入軍營。
可那些精通商賈子弟到了戰場有個毛用!
當炮灰,擋箭矢嗎?
“殿下.....”
“臣詹同,謝殿下大恩!”
不等藍玉開口拒絕。
詹同似乎明白了什麽,當即跪地感謝道。
“詹大人請起。”
“既然詹大人生在徽州,自然與全國徽商有所相識。”
“轉告他們,孤會求父皇下一道恩旨。”
“在孤與令嬡大婚之日,若有商人子弟願從商賈賤籍改入軍籍,一應照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