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何人為主
朱元璋:逆子,這皇位非你不可! 作者:山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見過大將軍!”
拱手過後,足利義滿將李成桂請入營地。
看著倭人竟然山穀這種狹小地形安營紮寨,李成桂微微搖搖頭道:“大將軍將兵卒駐紮山穀之內,怕也是不妥。”
“即便兩側山高,不能攀登,明軍無法從上而下落石攻擊貴軍。”
“可若是明軍派兵在穀口駐紮,貴軍豈不成了甕中之鱉?”
“少將軍多慮了。”
將李成桂領進山穀,足利義滿指了指前方河水道:“渡過前方河水便是開闊之地,我軍已在緊急準備木筏,方便渡河。”
“倘若能搶奪明軍大船,我軍甚至能沿河入海,返迴倭國。”
“之所以此時還留在高麗境內,還留在此處,也是本將軍咽不下心頭這口惡氣。”
足利義滿目光兇狠,迴眸狠狠瞪了眼方向惡狠狠道:“少將軍有所不知。”
“我倭國十數萬百姓暫居秋南道,可廖永忠那狗賊竟率兵將我秋南道十數萬百姓盡數屠戮。”
“我軍派去的斥候迴來稟報說,秋南道境內屍橫遍野,滿目橫屍。”
“那些大明畜生竟將我倭人百姓的屍體壘砌成山,放火焚燒。”
“此等惡行,此番仇怨,本將軍不報此仇誓不為人!”
看著咬緊牙關,攥緊拳頭勢要報仇雪恨的足利義滿,李成桂非但沒有半分同情,甚至內心還有點想笑的衝動。
這足利義滿倒還真是健忘。
如果他沒記錯的話,半年前應該是足利派往大明的使者苦苦哀求大明,求朱標借給他們大船,讓他們將本國的百姓運來高麗。
而且!
朱標未曾親征高麗之前,足利義滿率兵占據秋南道時,也同樣是用明軍如今的手法,屠戮秋南道原本的高麗百姓。
真要說起來,廖永忠帶兵屠殺十數萬倭人百姓也不過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甚至他李成桂身為高麗新朝少主,還應當感謝廖永忠替那些秋南道的百姓報仇雪恨。
盡管覺得眼前義憤填膺的足利義滿極其可笑,可李成桂畢竟是打算招攬倭人殘餘,故而也就沒有笑出聲來。
“大將軍報仇之心,在下明了。”
“隻是不知大將軍打算以何報仇?”
“嗯.....”
“如果在下情報無誤的話,如今大將軍手下唯有五萬兵卒。”
“其他倭人將士要麽被明軍斬殺,要麽遺落在外,不能聯絡。”
“況且.....”
李成桂眸光犀利,掃視整片山穀後幽幽說道:“況且明軍追擊之下,貴軍糧草想必未能妥善安置。”
“眼下營中存糧,怕也是不足半月之用!”
“閣下何意!”聽到這話,足利義滿雙眸警惕的同時,右手緊緊握住刀柄。
顯然!
李成桂此來就是為了打秋風的,其目的恐怕是要將自己麾下並入他們李家之兵。
同樣,當看到足利義滿立時便變的嚴肅起來。
李成桂雙手一攤,語氣也很是隨意說道:“不瞞將軍,在下的確有收攏將軍麾下之意。”
“隻是將軍如若不願,在下也不會強求!”
“嗯?”
也就在足利義滿雙眸微頓,似是有些疑惑卻也放鬆警惕的同時。
卻見李成桂神情一凜,愈發朗聲說道:“如今之高麗,大明橫強!”
“獨我李家,獨你倭軍,不能為敵。”
“若想戰場得勝,唯你我雙方聯合,共抗明軍。”
將自己計劃同時攻打新城、高勿、丸都、九江四城的計劃告知足利義滿後,李成桂繼續說道:“除此之外,還有一法。”
“便是大將軍與王禑先前謀劃那般,生擒朱標,脅迫大明。”
“可此計若是能成,王禑也不會身死開城,大將軍也不必困守山穀之內。”
“如何抉擇,全憑大將軍心意!”
李成桂說罷也不願繼續多言,轉身便要離開倭人營地。
可不等他走出兩步,卻聽身後的足利義滿出聲喊道:“少將軍所言甚是。”
“想要生擒亦或是刺殺朱標,比之戰場戰勝明軍更加困難。”
“隻不過本將軍有一事不明!”
“倘若你我雙方聯合,屆時該以何人為主。”
“若遇戰局分歧,又該以誰人之令為要!”
“哼~”李成桂輕笑一聲,心中暗道這家夥終究還是問及此事。
的確。
就眼下局勢,即便是朱標都能看的出來,唯有他們李家、倭軍合並一處,方才有機會能和明軍匹敵。
所以誰人為主,自然也就成了頭號問題。
微微一頓後,李成桂倒是沒有立即迴答,反而看向足利義滿反問道:“那大將軍以為該以何人令旨為主?”
“嗯.....”足利義滿猛地一愣,他倒還真沒想到李成桂會反問自己。
沉吟數秒後。
當看到李成桂眼中含笑,好似胸有成竹一般默默看向自己。
足利義滿還真說不出以他們倭軍為主這話來。
畢竟眼下他們倭軍無論是從人數還是從士氣,恐怕都不比李家兵卒。
再加上李成桂方才也已明言,他們倭軍此刻正處於糧草不濟的窘境。
更不用說其李家之兵眼下假意逢迎大明,什麽時候倒戈一擊都能給明軍一記重創。
微微沉吟後。
足利義滿雖心有不甘,但無奈還是隻得接受眼下事實。
“少將軍說笑了,你我合兵自是以李家將士為主。”
說著,足利義滿雖未跪地但卻也拱手抱拳,躬身恭敬道:“本將願領麾下將士,聽憑少將軍差遣!”
“既如此,本將愧受了。”
就在李成桂上前一步,伸手準備扶起躬身的足利義滿之時。
卻見足利義滿隱隱後退半步,再次說道:“在此之前,末將仍有是三個條件,若少將軍不允,縱然我軍孤身作戰盡數命喪明軍之手。本將也不敢聽從少將軍調遣。”
“大將軍盡管說便是。”
“其一!”
足利義滿直起身子,眉眼之間雖有不甘,但還是沉聲開口道:“本將身為倭國南朝幕府大將,原本隻可聽命我朝天皇。”
“今朝無奈明軍強橫,故而與少將軍合兵,聽憑少將軍調遣。”
“然此同盟隻在高麗境內,隻在明軍尚在之時生效。”
“若情況有變,本將自當率領麾下脫離你我同盟!”
拱手過後,足利義滿將李成桂請入營地。
看著倭人竟然山穀這種狹小地形安營紮寨,李成桂微微搖搖頭道:“大將軍將兵卒駐紮山穀之內,怕也是不妥。”
“即便兩側山高,不能攀登,明軍無法從上而下落石攻擊貴軍。”
“可若是明軍派兵在穀口駐紮,貴軍豈不成了甕中之鱉?”
“少將軍多慮了。”
將李成桂領進山穀,足利義滿指了指前方河水道:“渡過前方河水便是開闊之地,我軍已在緊急準備木筏,方便渡河。”
“倘若能搶奪明軍大船,我軍甚至能沿河入海,返迴倭國。”
“之所以此時還留在高麗境內,還留在此處,也是本將軍咽不下心頭這口惡氣。”
足利義滿目光兇狠,迴眸狠狠瞪了眼方向惡狠狠道:“少將軍有所不知。”
“我倭國十數萬百姓暫居秋南道,可廖永忠那狗賊竟率兵將我秋南道十數萬百姓盡數屠戮。”
“我軍派去的斥候迴來稟報說,秋南道境內屍橫遍野,滿目橫屍。”
“那些大明畜生竟將我倭人百姓的屍體壘砌成山,放火焚燒。”
“此等惡行,此番仇怨,本將軍不報此仇誓不為人!”
看著咬緊牙關,攥緊拳頭勢要報仇雪恨的足利義滿,李成桂非但沒有半分同情,甚至內心還有點想笑的衝動。
這足利義滿倒還真是健忘。
如果他沒記錯的話,半年前應該是足利派往大明的使者苦苦哀求大明,求朱標借給他們大船,讓他們將本國的百姓運來高麗。
而且!
朱標未曾親征高麗之前,足利義滿率兵占據秋南道時,也同樣是用明軍如今的手法,屠戮秋南道原本的高麗百姓。
真要說起來,廖永忠帶兵屠殺十數萬倭人百姓也不過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甚至他李成桂身為高麗新朝少主,還應當感謝廖永忠替那些秋南道的百姓報仇雪恨。
盡管覺得眼前義憤填膺的足利義滿極其可笑,可李成桂畢竟是打算招攬倭人殘餘,故而也就沒有笑出聲來。
“大將軍報仇之心,在下明了。”
“隻是不知大將軍打算以何報仇?”
“嗯.....”
“如果在下情報無誤的話,如今大將軍手下唯有五萬兵卒。”
“其他倭人將士要麽被明軍斬殺,要麽遺落在外,不能聯絡。”
“況且.....”
李成桂眸光犀利,掃視整片山穀後幽幽說道:“況且明軍追擊之下,貴軍糧草想必未能妥善安置。”
“眼下營中存糧,怕也是不足半月之用!”
“閣下何意!”聽到這話,足利義滿雙眸警惕的同時,右手緊緊握住刀柄。
顯然!
李成桂此來就是為了打秋風的,其目的恐怕是要將自己麾下並入他們李家之兵。
同樣,當看到足利義滿立時便變的嚴肅起來。
李成桂雙手一攤,語氣也很是隨意說道:“不瞞將軍,在下的確有收攏將軍麾下之意。”
“隻是將軍如若不願,在下也不會強求!”
“嗯?”
也就在足利義滿雙眸微頓,似是有些疑惑卻也放鬆警惕的同時。
卻見李成桂神情一凜,愈發朗聲說道:“如今之高麗,大明橫強!”
“獨我李家,獨你倭軍,不能為敵。”
“若想戰場得勝,唯你我雙方聯合,共抗明軍。”
將自己計劃同時攻打新城、高勿、丸都、九江四城的計劃告知足利義滿後,李成桂繼續說道:“除此之外,還有一法。”
“便是大將軍與王禑先前謀劃那般,生擒朱標,脅迫大明。”
“可此計若是能成,王禑也不會身死開城,大將軍也不必困守山穀之內。”
“如何抉擇,全憑大將軍心意!”
李成桂說罷也不願繼續多言,轉身便要離開倭人營地。
可不等他走出兩步,卻聽身後的足利義滿出聲喊道:“少將軍所言甚是。”
“想要生擒亦或是刺殺朱標,比之戰場戰勝明軍更加困難。”
“隻不過本將軍有一事不明!”
“倘若你我雙方聯合,屆時該以何人為主。”
“若遇戰局分歧,又該以誰人之令為要!”
“哼~”李成桂輕笑一聲,心中暗道這家夥終究還是問及此事。
的確。
就眼下局勢,即便是朱標都能看的出來,唯有他們李家、倭軍合並一處,方才有機會能和明軍匹敵。
所以誰人為主,自然也就成了頭號問題。
微微一頓後,李成桂倒是沒有立即迴答,反而看向足利義滿反問道:“那大將軍以為該以何人令旨為主?”
“嗯.....”足利義滿猛地一愣,他倒還真沒想到李成桂會反問自己。
沉吟數秒後。
當看到李成桂眼中含笑,好似胸有成竹一般默默看向自己。
足利義滿還真說不出以他們倭軍為主這話來。
畢竟眼下他們倭軍無論是從人數還是從士氣,恐怕都不比李家兵卒。
再加上李成桂方才也已明言,他們倭軍此刻正處於糧草不濟的窘境。
更不用說其李家之兵眼下假意逢迎大明,什麽時候倒戈一擊都能給明軍一記重創。
微微沉吟後。
足利義滿雖心有不甘,但無奈還是隻得接受眼下事實。
“少將軍說笑了,你我合兵自是以李家將士為主。”
說著,足利義滿雖未跪地但卻也拱手抱拳,躬身恭敬道:“本將願領麾下將士,聽憑少將軍差遣!”
“既如此,本將愧受了。”
就在李成桂上前一步,伸手準備扶起躬身的足利義滿之時。
卻見足利義滿隱隱後退半步,再次說道:“在此之前,末將仍有是三個條件,若少將軍不允,縱然我軍孤身作戰盡數命喪明軍之手。本將也不敢聽從少將軍調遣。”
“大將軍盡管說便是。”
“其一!”
足利義滿直起身子,眉眼之間雖有不甘,但還是沉聲開口道:“本將身為倭國南朝幕府大將,原本隻可聽命我朝天皇。”
“今朝無奈明軍強橫,故而與少將軍合兵,聽憑少將軍調遣。”
“然此同盟隻在高麗境內,隻在明軍尚在之時生效。”
“若情況有變,本將自當率領麾下脫離你我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