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不甘寂寞
朱元璋:逆子,這皇位非你不可! 作者:山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陛.....陛下....”
當聽到朱標竟出聲讚歎王禑與李成桂,張定邊心頭一緊,竟不知朱標為何突然有此感慨。
難不成向來聰慧,甚至在處置王禑時穩壓其一頭的朱標,此刻麵對李成桂也覺棘手?
擔心朱標失了信心,張定邊忙出言勸解道:
“陛下倒也不需憂慮太多。”
“末將雖也以為對李家父子用兵,當出師有名,找個合適的由頭。”
“可若是陛下覺得麻煩,亦或是覺得與李成桂周旋恐生變故。”
“末將倒也覺得可直接興兵,不管其他。”
“倒不是覺得棘手。”朱標轉眸看向張定邊道,“朕隻是覺得甚至有趣,不去此高麗一行。”
“嗯?”
就在張定邊心中不解,愈發疑惑看向朱標之時。
卻見朱標嘴角微微揚起,輕聲笑道:“父皇當年之敵手,皆為人傑。”
“陳友諒、張士誠、劉福通、方國珍,亦或是北元太尉察罕帖木兒。”
“這些人有一個算一個,都可謂百年人傑。”
“原以為朕登基之後,我朝國力強盛,朕將遇到的對手都將不盡人心,亦或是不能盡興。”
“可沒想到,對陣北元之時,王保保給了朕一個驚喜。”
“如今高麗這偏隅小國不僅出了王禑這等謀略之才,更是有似李成桂這般居心叵測之人。”
“如此!朕倒覺得不虛此行!”
聽朱標說完,特別是看到朱標眼中綻放著無比激動的目光。
此時饒是張定邊也不由為之一愣。
曆代君王多希望自己接手的是一片海晏河清的盛世,無數帝王更是做夢都想似漢文帝那般垂手而治,再不濟也該如漢惠帝那般奉照舊法,蕭規曹隨。
似朱標這般,隻擔心對手太過弱小,不能盡興。
倒不像是一個君王該有的念頭,反而頗有古代名將之風,隻恐對手太弱不能馳騁。
到底是朱元璋的兒子,朱標雖為帝王,心中卻也期盼著好的對手出現。
不過微微一頓後。
收斂心神的張定邊看向朱標笑道:“這便是陛下多慮了。”
“代代皆有英才,隻要陛下想要勵精圖治,那便不會缺少好的對手,絕不會讓陛下感到寂寞。”
“況且陛下雄圖偉略,勝過古之帝王。”
“一路艱辛自不必說,可這一路自然也有無數英才為陛下鋪就大路!”
英雄塚前多枯骨,一將功成萬骨枯。
正如朱標所言,老朱便是踩著陳友諒、張士誠等人的骸骨登臨九五。
大明也是在各路諸侯、無數將士的屍骨上建立的。
所以朱標擔心沒有好的對手,這在張定邊看來終究是多慮了。
不過轉念一想。
朱標既能忍不住開口稱讚李成桂,想必在朱標眼中,李成桂這個對手也是不失水準。
亦或是朱標已然洞悉李成桂後續的打算。
心中好奇之下,張定邊湊到朱標跟前,小聲問道:“陛下是猜到李成桂意欲何為了?”
“嗯。”朱標微微頷首,順勢說道:“那李成桂如此輕易答應率領其麾下兵卒前往開城,想必是認定與我軍必有一戰。”
“與其遮遮掩掩,處處小心,倒不如破罐破摔,順勢前往開城,聚攏倭軍殘部,充實力量。”
“嗯.....”
張定邊微微沉吟,心中也覺得是這個理兒。
與其藏著掖著,時刻擔心自己擴大勢力被朱標探查,生怕得罪朱標,惹來明軍征討。
倒不如將一切都擺在明麵上,隻留下那一層窗戶紙,自己一個勁兒擴大勢力,整軍備戰。
不得不說,能有此等謀略,那李成桂倒也稱得上是一位英才。
“那陛下打算如何應對?”
“由他去吧。”
“嗯?”張定邊一時不解,凝眉問道:“陛下是說放任李家父子收攏倭人殘部?不予幹涉?”
“的確如此。”
和愈發不解,瞳孔放大緊緊注視著朱標的張定邊不同。
此刻朱標隨意歎了口氣,淡淡說道:“畢竟讓李家父子前往開城,清繳倭人殘餘乃是朕下達的令旨。”
“曆來清繳敵軍殘餘,趕盡殺絕雖是主要手段,招降卻也是根本手段。”
“那李家父子收攏倭人殘餘兵卒為自己所用,朕也不好斥責什麽。”
“況且!”
朱標看向張定邊,表情帶有幾分戲謔笑道:“況且讓那些倭人覺得已有一戰之力,聚集散落各地的殘部一同作戰。也省得我軍接連掃蕩,一舉將他們趕盡殺絕,不也是先前便定好的策略?”
“是.....”
雖然嘴上這麽說,同時還微微頷首。
可張定邊卻依舊覺得沒法接受放任李家父子繼續壯大。
也就在他抬眸看向朱標,準備再次開口之時。
卻見朱標麵色平靜,似胸有成竹般毫不在意。
就是這麽一瞬間,張定邊心頭猶疑當即煙消雲散。
放任李家父子收攏倭軍殘部,短時間看的確是那李家父子得了好處。
可長遠來看。
即便他們收攏高麗殘部又能如何?
撤離吉州,暫居開城。
李家父子終究是無城可守。
麾下兵卒人數增多,可各方勢力暫居其下,麻煩自然也就更多。
隸屬於王禑舊朝的白頭山兵卒,如何能與屠戮秋南道高麗百姓的倭軍殘餘和平共處?
統轄倭國北境的足利義滿又如何甘願屈居於李家父子之下?
即便大明是他們共同的敵人,即便包括李家父子在內,他們所有人都想將朱標先殺之而後快。
可相互之間卻不是鐵板一塊。
反觀大明這邊!
明軍從始至終都隻有一個統帥,明軍諸將也早對朱標言聽計從,推崇備至。
更不用說和相互不太對付,並且少有城池根基的李家父子集合軍來說。
大明不僅占據了高麗王都,占領了高麗半壁江山。
同時大明境內也是提供源源不斷糧草、軍械的有力保障。
更不用說朱標本意就是讓李家父子收攏倭人殘部,好順勢徹底覆滅倭人。
若片麵而視,此次李成桂的確占了便宜。
可宏觀來看。
整個高麗戰場明軍依舊是立於不敗之地。
想明白這一切後,張定邊看向朱標的眼神愈發敬重了幾分。
朱標擅謀,本以為在意識到自己棋差一招之時,朱標會隻追一時得失,不願落敗。
如今看來。
朱標當真是能舍能斷,兼顧大局。
真要說的話,王禑、李成桂等輩雖堪稱之為英才,可終究距離朱標還有些許距離。
另一邊。
離開開城,李家父子一路向北疾馳而去。
見自己兒子一路上都是閉口不言,時而眉頭緊皺,時而輕聲歎息。
李子春以為是自己在朱標麵前太過冒失,言說已解決白頭山叛軍,這才使其李家之軍不得不前往開城,入朱標圈套。
李子春心下愧疚,衝自家兒子低聲開口道:“桂兒,你雖年少。”
“可為父卻不及你沉穩,不如之後麵見朱標之時,為父便不再開口,或者索性不再露麵。”
“嗯?”聽到這話,沉思中的李成桂微微側目,疑惑問道:“父帥何出此言啊?”
“全因為父失言,這才落入朱標圈套。”
“今後麾下兵卒便交由你手,為父隻於一旁助力便是。”
明白自家老爹是對在朱標跟前失言耿耿於懷。
此時言說將麾下兵卒交給自己,更是在向自己致歉。
李成桂搖了搖頭,出聲笑道:“父親不必如此,你我父子本為一體。”
“況且眼下父親仍是我軍統帥,若麵見朱標之時父親不到場,反倒是讓朱標覺得咱們父子之間有所嫌隙。”
“可是.....”
“還請父親寬心,兒子已經想到應對之策!”
當聽到朱標竟出聲讚歎王禑與李成桂,張定邊心頭一緊,竟不知朱標為何突然有此感慨。
難不成向來聰慧,甚至在處置王禑時穩壓其一頭的朱標,此刻麵對李成桂也覺棘手?
擔心朱標失了信心,張定邊忙出言勸解道:
“陛下倒也不需憂慮太多。”
“末將雖也以為對李家父子用兵,當出師有名,找個合適的由頭。”
“可若是陛下覺得麻煩,亦或是覺得與李成桂周旋恐生變故。”
“末將倒也覺得可直接興兵,不管其他。”
“倒不是覺得棘手。”朱標轉眸看向張定邊道,“朕隻是覺得甚至有趣,不去此高麗一行。”
“嗯?”
就在張定邊心中不解,愈發疑惑看向朱標之時。
卻見朱標嘴角微微揚起,輕聲笑道:“父皇當年之敵手,皆為人傑。”
“陳友諒、張士誠、劉福通、方國珍,亦或是北元太尉察罕帖木兒。”
“這些人有一個算一個,都可謂百年人傑。”
“原以為朕登基之後,我朝國力強盛,朕將遇到的對手都將不盡人心,亦或是不能盡興。”
“可沒想到,對陣北元之時,王保保給了朕一個驚喜。”
“如今高麗這偏隅小國不僅出了王禑這等謀略之才,更是有似李成桂這般居心叵測之人。”
“如此!朕倒覺得不虛此行!”
聽朱標說完,特別是看到朱標眼中綻放著無比激動的目光。
此時饒是張定邊也不由為之一愣。
曆代君王多希望自己接手的是一片海晏河清的盛世,無數帝王更是做夢都想似漢文帝那般垂手而治,再不濟也該如漢惠帝那般奉照舊法,蕭規曹隨。
似朱標這般,隻擔心對手太過弱小,不能盡興。
倒不像是一個君王該有的念頭,反而頗有古代名將之風,隻恐對手太弱不能馳騁。
到底是朱元璋的兒子,朱標雖為帝王,心中卻也期盼著好的對手出現。
不過微微一頓後。
收斂心神的張定邊看向朱標笑道:“這便是陛下多慮了。”
“代代皆有英才,隻要陛下想要勵精圖治,那便不會缺少好的對手,絕不會讓陛下感到寂寞。”
“況且陛下雄圖偉略,勝過古之帝王。”
“一路艱辛自不必說,可這一路自然也有無數英才為陛下鋪就大路!”
英雄塚前多枯骨,一將功成萬骨枯。
正如朱標所言,老朱便是踩著陳友諒、張士誠等人的骸骨登臨九五。
大明也是在各路諸侯、無數將士的屍骨上建立的。
所以朱標擔心沒有好的對手,這在張定邊看來終究是多慮了。
不過轉念一想。
朱標既能忍不住開口稱讚李成桂,想必在朱標眼中,李成桂這個對手也是不失水準。
亦或是朱標已然洞悉李成桂後續的打算。
心中好奇之下,張定邊湊到朱標跟前,小聲問道:“陛下是猜到李成桂意欲何為了?”
“嗯。”朱標微微頷首,順勢說道:“那李成桂如此輕易答應率領其麾下兵卒前往開城,想必是認定與我軍必有一戰。”
“與其遮遮掩掩,處處小心,倒不如破罐破摔,順勢前往開城,聚攏倭軍殘部,充實力量。”
“嗯.....”
張定邊微微沉吟,心中也覺得是這個理兒。
與其藏著掖著,時刻擔心自己擴大勢力被朱標探查,生怕得罪朱標,惹來明軍征討。
倒不如將一切都擺在明麵上,隻留下那一層窗戶紙,自己一個勁兒擴大勢力,整軍備戰。
不得不說,能有此等謀略,那李成桂倒也稱得上是一位英才。
“那陛下打算如何應對?”
“由他去吧。”
“嗯?”張定邊一時不解,凝眉問道:“陛下是說放任李家父子收攏倭人殘部?不予幹涉?”
“的確如此。”
和愈發不解,瞳孔放大緊緊注視著朱標的張定邊不同。
此刻朱標隨意歎了口氣,淡淡說道:“畢竟讓李家父子前往開城,清繳倭人殘餘乃是朕下達的令旨。”
“曆來清繳敵軍殘餘,趕盡殺絕雖是主要手段,招降卻也是根本手段。”
“那李家父子收攏倭人殘餘兵卒為自己所用,朕也不好斥責什麽。”
“況且!”
朱標看向張定邊,表情帶有幾分戲謔笑道:“況且讓那些倭人覺得已有一戰之力,聚集散落各地的殘部一同作戰。也省得我軍接連掃蕩,一舉將他們趕盡殺絕,不也是先前便定好的策略?”
“是.....”
雖然嘴上這麽說,同時還微微頷首。
可張定邊卻依舊覺得沒法接受放任李家父子繼續壯大。
也就在他抬眸看向朱標,準備再次開口之時。
卻見朱標麵色平靜,似胸有成竹般毫不在意。
就是這麽一瞬間,張定邊心頭猶疑當即煙消雲散。
放任李家父子收攏倭軍殘部,短時間看的確是那李家父子得了好處。
可長遠來看。
即便他們收攏高麗殘部又能如何?
撤離吉州,暫居開城。
李家父子終究是無城可守。
麾下兵卒人數增多,可各方勢力暫居其下,麻煩自然也就更多。
隸屬於王禑舊朝的白頭山兵卒,如何能與屠戮秋南道高麗百姓的倭軍殘餘和平共處?
統轄倭國北境的足利義滿又如何甘願屈居於李家父子之下?
即便大明是他們共同的敵人,即便包括李家父子在內,他們所有人都想將朱標先殺之而後快。
可相互之間卻不是鐵板一塊。
反觀大明這邊!
明軍從始至終都隻有一個統帥,明軍諸將也早對朱標言聽計從,推崇備至。
更不用說和相互不太對付,並且少有城池根基的李家父子集合軍來說。
大明不僅占據了高麗王都,占領了高麗半壁江山。
同時大明境內也是提供源源不斷糧草、軍械的有力保障。
更不用說朱標本意就是讓李家父子收攏倭人殘部,好順勢徹底覆滅倭人。
若片麵而視,此次李成桂的確占了便宜。
可宏觀來看。
整個高麗戰場明軍依舊是立於不敗之地。
想明白這一切後,張定邊看向朱標的眼神愈發敬重了幾分。
朱標擅謀,本以為在意識到自己棋差一招之時,朱標會隻追一時得失,不願落敗。
如今看來。
朱標當真是能舍能斷,兼顧大局。
真要說的話,王禑、李成桂等輩雖堪稱之為英才,可終究距離朱標還有些許距離。
另一邊。
離開開城,李家父子一路向北疾馳而去。
見自己兒子一路上都是閉口不言,時而眉頭緊皺,時而輕聲歎息。
李子春以為是自己在朱標麵前太過冒失,言說已解決白頭山叛軍,這才使其李家之軍不得不前往開城,入朱標圈套。
李子春心下愧疚,衝自家兒子低聲開口道:“桂兒,你雖年少。”
“可為父卻不及你沉穩,不如之後麵見朱標之時,為父便不再開口,或者索性不再露麵。”
“嗯?”聽到這話,沉思中的李成桂微微側目,疑惑問道:“父帥何出此言啊?”
“全因為父失言,這才落入朱標圈套。”
“今後麾下兵卒便交由你手,為父隻於一旁助力便是。”
明白自家老爹是對在朱標跟前失言耿耿於懷。
此時言說將麾下兵卒交給自己,更是在向自己致歉。
李成桂搖了搖頭,出聲笑道:“父親不必如此,你我父子本為一體。”
“況且眼下父親仍是我軍統帥,若麵見朱標之時父親不到場,反倒是讓朱標覺得咱們父子之間有所嫌隙。”
“可是.....”
“還請父親寬心,兒子已經想到應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