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火燒屍身,斷其後路
朱元璋:逆子,這皇位非你不可! 作者:山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陛下,小王請命帶領一隊兵卒出城埋伏。”
王禑迴眸看了眼身後已被斬首,屍身堆積成小山的李淼等人,衝朱標沉聲說道:
“李淼等人屍身澆灌火油,置於城外。待倭人大舉攻城之時,小王率軍點燃李淼等人屍體,組成火牆,防止倭人逃竄。”
“如此,陛下便可趁倭軍攻城之時,將那些倭人盡數全殲!”
聽到王禑這話,朱標眼眸一挑,饒有興致的看向王禑。
這家夥這是暗戳戳給自己施壓,當著在場不少高麗百姓的麵,言說要全殲倭人。
倘若接下來倭人攻城,明軍抵擋失當,甚至是不能全殲,恐怕都會損傷明軍威嚴。
那之後,他王禑自然是有法子再次收攏高麗百姓的人心。
即便知道王禑藏著別樣的心思,可朱標卻也是不在乎。
畢竟麵對倭人,況且還是固守堅城,朱標還真不知道自己率領近兩萬明軍如何能輸。
“既如此,準了!”
“納哈出聽令,朕命你率領麾下兵卒藏兵城外山側。待倭人攻城之時,直撲倭人中軍大營,擒殺倭人統帥。”
“王禑,由你率領開城城中高麗兵卒,待倭人攻城之時,點燃怯戰兵卒屍身,阻斷倭人退兵之路。”
“張定邊!”
就在朱標目光轉向張定邊的瞬間,張定邊眉頭微皺,連忙搶先道:“末將願領龍驤、鷹揚、豹韜三衛兵卒,嚴守城池。”
“煩請陛下坐鎮中軍,總覽戰局!”
明白張定邊是不想自己率兵衝鋒,朱標倒也是給他麵子,微微頷首並未多言。
將令既出,三軍雷動。
各營將士整軍備戰,各司其職。
那王禑剛準備帶兵出城,可又好像是想到了什麽一般,大步走到朱標跟前,鄭重稟報道:“陛下如此安排自無英明無雙。然陛下路經新城、高勿、丸都、九江四城時,已令明軍將士留軍駐守。”
“如今麾下也隻有遼東部眾,龍驤三衛、還有開城將士。”
“今遼州侯既已經帶領麾下部眾出城埋伏,小王也將城中高麗將士盡數帶出。”
“如此一來,守城將士也隻剩下陛下的龍驤三衛。”
“倘若是.....若是....”
王禑眼眸一轉,故作猶豫沒有往下說。
見他如此,朱標語氣微沉,當即追問道:“有什麽話盡管說便是!”
“是!”
“陛下雄誌,小王敬佩!派遣將士出城伏擊,其目的自然不僅僅是為了守住開城而已,陛下雄心自當是擊垮倭人。”
“然!隻留龍驤、鷹揚、豹韜三衛固守城池,怕也空虛。但凡倭人不顧小王與遼州侯兩側伏擊,一意攻城。”
“小王恐怕開城難守,龍驤三衛身危。一旦開城城破,城外伏兵便失了奇兵優勢。待到那時.....”
王禑偷偷瞄了朱標一眼,倒也沒有繼續說下去。
隻不過他所言種種,明軍下場也隻有兵敗山倒這一條路。
縱然沒有明說,但朱標自然也是知曉。
“你且放心,朕留守開城,自不會拖諸將後腿。”
“龍驤三衛兵卒也都是善戰之將,衝陣無雙,守城更是好手。”
“是!既然陛下如此說,小王便也放心。”
語罷,王禑微微拱手後,轉身便帶麾下部眾朝城外走去。
而看著他輕而易舉便被朱標說服,沒有繼續多言便朝城外走去的背影,張定邊卻格外在意了起來。
“陛下!這王禑方才所言,究竟是幾個意思?”
“無外乎是向我軍施壓罷了!”朱標輕笑一聲,淡淡說道:“倘若朕親自駐守開城,依舊不能擊潰倭人,那王禑自然可以以此為由,請命由他替我明軍駐守開城。”
“嗯.....”
張定邊沉吟數秒,隨即重重點了點頭。
畢竟不管朱標對高麗的安排是什麽,也不管明軍是要屠城還是收服高麗人心。
總之明軍明麵上發兵高麗的借口,還是征討倭人,替高麗平亂。
一旦接下來不能大勝倭人,那王禑自然有理由請命,由他率領高麗兵卒駐守開城。
甚至他還可以同李家父子一同找個由頭,向明軍請命由他們自己對抗倭人。
這也就是為何王禑方才嘴上說的開城情況緊急,但不消朱標多說,他便依舊遵循朱標將令,出城埋伏。
恐怕這家夥內心深處更想看到明軍守城失利!
“陛下!那王禑雖是居心不良,然方才所言也有幾分道理。”
“龍驤三衛兵卒雖勇,可也不過萬人。屆時倭人攻城,倘若倭人當真不顧遼州侯城外伏兵,直撲城池。還請陛下以江山社稷為重,暫避鋒芒......”
“暫避鋒芒?”不等張定邊說完,朱標麵色一沉,冷聲反問道:“讓朕避他鋒芒?怎的不問問朕之鋒芒,那些倭人可能抵擋?”
“陛下.....”
“張將軍!”朱標正色打斷道:“朕念及將軍處境,方聽將軍諫言坐鎮中軍。”
“若如此將軍便以為朕不通軍武,怯懦避戰。那將軍未免太過小瞧朕了。”
“若見龍驤三衛不敵,朕不思穩定軍心,重整再戰,轉敗為勝。反而孤身逃離,置兩萬將士於不顧,那朕當不配為我朱家男兒,更是恥於坐這皇位!”
“嗯.....”
看著麵前甚是固執的朱標,張定邊心中雖是擔憂,但長歎一聲便也沒有繼續多說什麽。
朱標如此言說雖是固執,也還有幾分少年心性。
然!
正是這份少年悍勇,顧念麾下兵卒之情,對一位帝王來說也當真是難能可貴。
要知道,對曆史上大部分君王來說,戰將、兵卒都不過是他們統治的工具罷了。能將麾下兵卒視若手足,縱然是各朝各代的開國君王也是少有。
在朱標這位二世君王身上能見此品質,不僅難能可貴,更是讓張定邊感覺格外親切。
陳友諒,明玉珍、劉福通等人,早年便是因此等悍勇,加之這份視麾下如手足的氣魄,方才扛起大旗,糾集數萬大軍。
至於朱元璋,也是因他身在高位卻從未忘記體恤兵卒,方才能克定大統,龍禦萬方。
而朱標!
雖固執的不願撤離,但卻也讓身為麾下戰將的張定邊感覺很是溫暖。
此等君王,當是所有戰將夢寐以求,意圖效忠之主!
不到兩個時辰,東方天際浮現幾分魚肚白。旭日暖陽緩緩爬出海麵,露出一角。天光初亮,將黑夜慢慢逼退。
而隨著夜晚暮色退去,倭人大軍也從鬆木河的方向,朝著開城緩緩靠近。
天光初亮,仍有暮色。
襯托之下,倭人軍容嚴整,有序進軍,倒也不失強軍之風。
倭人軍中, 當看到開城城頭站滿守城兵卒,足利義滿更覺明軍這是虛張聲勢,做困死鬥。
旋即!
足利義滿戰刀指天,怒聲咆哮道:“三軍攻城,退過此劍者,立斬!”
王禑迴眸看了眼身後已被斬首,屍身堆積成小山的李淼等人,衝朱標沉聲說道:
“李淼等人屍身澆灌火油,置於城外。待倭人大舉攻城之時,小王率軍點燃李淼等人屍體,組成火牆,防止倭人逃竄。”
“如此,陛下便可趁倭軍攻城之時,將那些倭人盡數全殲!”
聽到王禑這話,朱標眼眸一挑,饒有興致的看向王禑。
這家夥這是暗戳戳給自己施壓,當著在場不少高麗百姓的麵,言說要全殲倭人。
倘若接下來倭人攻城,明軍抵擋失當,甚至是不能全殲,恐怕都會損傷明軍威嚴。
那之後,他王禑自然是有法子再次收攏高麗百姓的人心。
即便知道王禑藏著別樣的心思,可朱標卻也是不在乎。
畢竟麵對倭人,況且還是固守堅城,朱標還真不知道自己率領近兩萬明軍如何能輸。
“既如此,準了!”
“納哈出聽令,朕命你率領麾下兵卒藏兵城外山側。待倭人攻城之時,直撲倭人中軍大營,擒殺倭人統帥。”
“王禑,由你率領開城城中高麗兵卒,待倭人攻城之時,點燃怯戰兵卒屍身,阻斷倭人退兵之路。”
“張定邊!”
就在朱標目光轉向張定邊的瞬間,張定邊眉頭微皺,連忙搶先道:“末將願領龍驤、鷹揚、豹韜三衛兵卒,嚴守城池。”
“煩請陛下坐鎮中軍,總覽戰局!”
明白張定邊是不想自己率兵衝鋒,朱標倒也是給他麵子,微微頷首並未多言。
將令既出,三軍雷動。
各營將士整軍備戰,各司其職。
那王禑剛準備帶兵出城,可又好像是想到了什麽一般,大步走到朱標跟前,鄭重稟報道:“陛下如此安排自無英明無雙。然陛下路經新城、高勿、丸都、九江四城時,已令明軍將士留軍駐守。”
“如今麾下也隻有遼東部眾,龍驤三衛、還有開城將士。”
“今遼州侯既已經帶領麾下部眾出城埋伏,小王也將城中高麗將士盡數帶出。”
“如此一來,守城將士也隻剩下陛下的龍驤三衛。”
“倘若是.....若是....”
王禑眼眸一轉,故作猶豫沒有往下說。
見他如此,朱標語氣微沉,當即追問道:“有什麽話盡管說便是!”
“是!”
“陛下雄誌,小王敬佩!派遣將士出城伏擊,其目的自然不僅僅是為了守住開城而已,陛下雄心自當是擊垮倭人。”
“然!隻留龍驤、鷹揚、豹韜三衛固守城池,怕也空虛。但凡倭人不顧小王與遼州侯兩側伏擊,一意攻城。”
“小王恐怕開城難守,龍驤三衛身危。一旦開城城破,城外伏兵便失了奇兵優勢。待到那時.....”
王禑偷偷瞄了朱標一眼,倒也沒有繼續說下去。
隻不過他所言種種,明軍下場也隻有兵敗山倒這一條路。
縱然沒有明說,但朱標自然也是知曉。
“你且放心,朕留守開城,自不會拖諸將後腿。”
“龍驤三衛兵卒也都是善戰之將,衝陣無雙,守城更是好手。”
“是!既然陛下如此說,小王便也放心。”
語罷,王禑微微拱手後,轉身便帶麾下部眾朝城外走去。
而看著他輕而易舉便被朱標說服,沒有繼續多言便朝城外走去的背影,張定邊卻格外在意了起來。
“陛下!這王禑方才所言,究竟是幾個意思?”
“無外乎是向我軍施壓罷了!”朱標輕笑一聲,淡淡說道:“倘若朕親自駐守開城,依舊不能擊潰倭人,那王禑自然可以以此為由,請命由他替我明軍駐守開城。”
“嗯.....”
張定邊沉吟數秒,隨即重重點了點頭。
畢竟不管朱標對高麗的安排是什麽,也不管明軍是要屠城還是收服高麗人心。
總之明軍明麵上發兵高麗的借口,還是征討倭人,替高麗平亂。
一旦接下來不能大勝倭人,那王禑自然有理由請命,由他率領高麗兵卒駐守開城。
甚至他還可以同李家父子一同找個由頭,向明軍請命由他們自己對抗倭人。
這也就是為何王禑方才嘴上說的開城情況緊急,但不消朱標多說,他便依舊遵循朱標將令,出城埋伏。
恐怕這家夥內心深處更想看到明軍守城失利!
“陛下!那王禑雖是居心不良,然方才所言也有幾分道理。”
“龍驤三衛兵卒雖勇,可也不過萬人。屆時倭人攻城,倘若倭人當真不顧遼州侯城外伏兵,直撲城池。還請陛下以江山社稷為重,暫避鋒芒......”
“暫避鋒芒?”不等張定邊說完,朱標麵色一沉,冷聲反問道:“讓朕避他鋒芒?怎的不問問朕之鋒芒,那些倭人可能抵擋?”
“陛下.....”
“張將軍!”朱標正色打斷道:“朕念及將軍處境,方聽將軍諫言坐鎮中軍。”
“若如此將軍便以為朕不通軍武,怯懦避戰。那將軍未免太過小瞧朕了。”
“若見龍驤三衛不敵,朕不思穩定軍心,重整再戰,轉敗為勝。反而孤身逃離,置兩萬將士於不顧,那朕當不配為我朱家男兒,更是恥於坐這皇位!”
“嗯.....”
看著麵前甚是固執的朱標,張定邊心中雖是擔憂,但長歎一聲便也沒有繼續多說什麽。
朱標如此言說雖是固執,也還有幾分少年心性。
然!
正是這份少年悍勇,顧念麾下兵卒之情,對一位帝王來說也當真是難能可貴。
要知道,對曆史上大部分君王來說,戰將、兵卒都不過是他們統治的工具罷了。能將麾下兵卒視若手足,縱然是各朝各代的開國君王也是少有。
在朱標這位二世君王身上能見此品質,不僅難能可貴,更是讓張定邊感覺格外親切。
陳友諒,明玉珍、劉福通等人,早年便是因此等悍勇,加之這份視麾下如手足的氣魄,方才扛起大旗,糾集數萬大軍。
至於朱元璋,也是因他身在高位卻從未忘記體恤兵卒,方才能克定大統,龍禦萬方。
而朱標!
雖固執的不願撤離,但卻也讓身為麾下戰將的張定邊感覺很是溫暖。
此等君王,當是所有戰將夢寐以求,意圖效忠之主!
不到兩個時辰,東方天際浮現幾分魚肚白。旭日暖陽緩緩爬出海麵,露出一角。天光初亮,將黑夜慢慢逼退。
而隨著夜晚暮色退去,倭人大軍也從鬆木河的方向,朝著開城緩緩靠近。
天光初亮,仍有暮色。
襯托之下,倭人軍容嚴整,有序進軍,倒也不失強軍之風。
倭人軍中, 當看到開城城頭站滿守城兵卒,足利義滿更覺明軍這是虛張聲勢,做困死鬥。
旋即!
足利義滿戰刀指天,怒聲咆哮道:“三軍攻城,退過此劍者,立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