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天啟聽張貴這麽說,也覺得有理,有些事真的自己親眼看看才知道。
因此,天啟沉吟片刻後,就道:“你說的有理!朕也有意南巡,等暑氣一過,就下旨出京巡視新政試點效果。”
說著,天啟就對魏忠賢吩咐道:“你先讓人暗中準備一下。”
“是!”
……
永城。
從左僉都禦史任上貶到永城做知縣的吳興,在來到永城後,並沒有打算按照他向天啟和孫承宗允諾的那樣,積極推行變法新政。
他來永城後,幹的第一件事,卻是先宴請永城的一幹士紳。
而且,在筵席上,吳興還對這些士紳們說道:“本官雖為這裏的父母官,來此地推行變法,但本官也知道執政當尚無為,且祖製也有言,官吏不可常下鄉擾民,故而本官不會逼迫治下子民適應新政,而是要讓新政適應治下子民!”
說到這裏,吳興就端起酒杯道:“所以,接下來,本縣新政推行,就仰仗諸位替朝廷推行了!”
永城士紳們早已聽聞了新政主要是對他們士紳不利的政策,如攤丁入畝和官紳一體納糧這些。
所以,永城的士紳們本來還擔心吳興來永城任知縣後,會強行推行新政,而他們甚至為此準備用明裏暗裏的方式勸阻吳興這樣做,乃至威脅吳興。
但這些士紳們沒想到吳興會主動向他們示好,而有意垂拱而治,將推行新政的事還是交給他們這些士紳來做。
這讓永城的士紳們著實鬆了一口氣,且暗喜新來的這位知縣雖是清流言官出身,卻也不迂腐,是個明白人。
“老父母此言過重了,能為朝廷盡忠,為老父母做事,是我等的榮幸。”
因知縣是親民官,俗稱父母官,所以,一般被當地士民尊稱為老父母。
此時,一叫桂光祖的士紳就笑著對吳興說起話來,且稱唿吳興為老父母。
接著,這桂光祖就又道:“以晚生愚見,這要推行新政,首先當興德教,使風俗淳,如此則必政通人和!”
吳興見此就問道:“桂老有何高見?”
這桂光祖接著拱手作揖後,說:“興辦書院!興德教第一要務,便是倡學,倡學自當創辦書院而利教化。故而,老父母初到鄉梓,不如先令全縣士民捐資建書院,而以此為新政推行第一步?”
“甚善!”
吳興說後就拱手作揖道:“桂老真知灼見,到底是曾做過一方父母的人,本官佩服!”
桂光祖道:“老父母謬讚!若老父母肯倡議全縣捐資建書院,晚生願首捐紋銀五百兩!”
“晚生也願捐五百兩!”
“晚生認捐三百兩!”
……
一時,士紳們吩咐表示願意捐款。
他們之所以這麽積極認捐,自然是知道吳興會把這些銀子連本帶利的給他們還迴去的。
而吳興也很配合地道:“難得諸位如此熱誠,本官豈能拂諸位好意?本官明日就下令,著全縣捐資建書院,以興德教!”
士紳們這裏是主動認捐。
但百姓們則是被強行捐款了。
吳興接下來也不管這些事,隻把這事交給底下的胥吏,而他自己則帶著官紳們去訪問名勝古跡,談談心性文章。
而胥吏們在當地士紳的授意下,以響應縣衙號召捐資為名,逼勒百姓們捐資,硬生生通過逼得百姓們不得不以賣田賣地的方式,集資了五萬多兩白銀。
直到集資完成後,吳興才問著自己的一心腹幕僚趙舟:“一共收了多少捐銀?”
“迴老爺,合計五萬六千多兩,除掉還給官紳大戶認捐的那筆銀子,剩下的按七三分,我們也能得不少。”
這幕僚迴道。
“除了你們幾個人的賞銀外,其他的,都帶進京去走門路,你親自去!”
“你老爺我能不能再升為京裏,簡在帝心,成為變法的骨幹大臣,就得看這筆銀子花得值不值。”
吳興聽後吩咐道。
“是!”
書院告竣後,吳興再次宴請士紳們玩樂。
而士紳們也樂意相陪,且爭相奉承吳興,甚至已有士紳表示要請吳興入本地賢良祠,也有說要將吳興列入本縣地方誌賢良父母官的名單中。
士紳們這樣做自然也是投桃報李,畢竟吳興給他們帶來了很大的好處,讓他們發了財,還趁此機會兼並了更多田地。
吳興對此也很是高興,且在接下來,隻和士紳們遊山玩水,瞻仰各處名勝古跡,唯獨對永城縣增加的流民視而不見,對永城縣更多百姓因為修書院一事而破產的現象視而不見。
但偏偏,眼下正處於小冰河氣候時期,水旱災害本就頻繁發生。
而吳興運氣就不好,在他來後沒多久,永城就發生了嚴重的夏旱,連續幾月沒下雨,大量農作物枯萎而死。
幹旱也關係士紳地主們自己的利益,所以,士紳地主們也就還是希望吳興解決此事,便向吳興反映了幹旱嚴重的事。
因為事關士紳們的利益,吳興也不能無視,便也憂心忡忡的起來,問計於諸士紳:“諸位覺得當如何是好。”
“老父母,以晚生愚見,當修水利,引大河大湖之水入水渠,進而解決旱情!”
桂光祖這時建議道。
士紳們見又一個發財的機會,也都紛紛讚成。
吳興自然也沒拒絕,畢竟這對於他而言,既能撈錢,還能撈一個善修水利的美名。
於是,吳興便再次攤派全縣百姓捐錢修水渠,最終因此撈得上萬兩銀子。
士紳們也撈了不少。
而水渠倒也的確修好,許多士紳的良田也都得到了灌溉。
也因此,士紳們紛紛稱讚吳興善治旱情,尤善水利。
隻是百姓們很慘,在又被強征一次後,不少百姓已經開始從賣田賣地變成了賣兒鬻女。
連吳興的幕僚師爺也不得不開始勸吳興:“老爺,這地兒的老百姓已經窮的叮當響,油水快榨幹了,得趕緊抽身離開這兒,不然就離不開了!”
吳興也很是讚同的點頭,且道:“還不是怪這些士紳,真是貪婪啊,明明這麽嚴重的旱情,竟還要逼著本官興修水利!”
“老爺說的是,但若凡是不應著他們,也沒辦法得到他們的好話呀。反正苦的是百姓而已。老爺現在隻需盡早離開這裏就好,以免有刁民被逼得造反,到時候我們就沒那麽好抽身了。”
吳興的幕僚說道。
而吳興聽後便吩咐道:“那你趕緊進京繼續活動,想辦法讓老爺我盡快調離這裏。不要怕多花銀子!”
“是!”
……
永城和睢州不遠,在永城發生嚴重旱情時,睢州也發生著嚴重的旱情。
不過,睢州的父母官即夏允彝則沒有找士紳想辦法。
何況他已經和當地士紳互為仇敵。
所以,夏允彝隻能和自己的佐官屬吏們商討辦法。
而夏允彝等商討的辦法也還是疏浚水渠,引水灌溉。
“旱情太大,庫裏的存糧因為前段時間資助本縣貧民墾荒恢複生產,已經嚴重不足,要想以工代賑,得找士紳捐糧。”
夏允彝對陳子龍等佐官說道。
陳子龍迴道:“恐士紳們不會答應。”
“不答應也得答應!我們的農兵不是吃素的!”
“而且,現在雖然推行了攤丁入畝和官紳一體納糧新政,但並沒有全要走他們的糧食,他們積財數代,肯定還有不少存糧,讓他們出糧對他們傷害不大!總比逼老百姓傾家蕩產強!”
“何況,他們的田地最多,興修水利,對他們的益處最大,他們不能不出一份力或者出一份糧!”
夏允彝說著就道:“士紳們出糧,老百姓出力,就這麽定了!你親自帶農兵隊的人去各士紳大戶要糧,不答應的,就以抗命為由就地處決!”
“好!”
陳子龍答應了下來,就帶著農兵隊去各士紳家,逼睢州當地士紳捐糧。
“我鄭家不捐!我寧肯我鄭家的田幹著也不捐!除非他姓夏的來親自給老夫下跪說好話!”
做過一任按察使的鄉紳鄭善偉此時在聽陳子龍說明來意後,本來就對夏允彝不滿的他,就直接要挾起來。
</p>
天啟聽張貴這麽說,也覺得有理,有些事真的自己親眼看看才知道。
因此,天啟沉吟片刻後,就道:“你說的有理!朕也有意南巡,等暑氣一過,就下旨出京巡視新政試點效果。”
說著,天啟就對魏忠賢吩咐道:“你先讓人暗中準備一下。”
“是!”
……
永城。
從左僉都禦史任上貶到永城做知縣的吳興,在來到永城後,並沒有打算按照他向天啟和孫承宗允諾的那樣,積極推行變法新政。
他來永城後,幹的第一件事,卻是先宴請永城的一幹士紳。
而且,在筵席上,吳興還對這些士紳們說道:“本官雖為這裏的父母官,來此地推行變法,但本官也知道執政當尚無為,且祖製也有言,官吏不可常下鄉擾民,故而本官不會逼迫治下子民適應新政,而是要讓新政適應治下子民!”
說到這裏,吳興就端起酒杯道:“所以,接下來,本縣新政推行,就仰仗諸位替朝廷推行了!”
永城士紳們早已聽聞了新政主要是對他們士紳不利的政策,如攤丁入畝和官紳一體納糧這些。
所以,永城的士紳們本來還擔心吳興來永城任知縣後,會強行推行新政,而他們甚至為此準備用明裏暗裏的方式勸阻吳興這樣做,乃至威脅吳興。
但這些士紳們沒想到吳興會主動向他們示好,而有意垂拱而治,將推行新政的事還是交給他們這些士紳來做。
這讓永城的士紳們著實鬆了一口氣,且暗喜新來的這位知縣雖是清流言官出身,卻也不迂腐,是個明白人。
“老父母此言過重了,能為朝廷盡忠,為老父母做事,是我等的榮幸。”
因知縣是親民官,俗稱父母官,所以,一般被當地士民尊稱為老父母。
此時,一叫桂光祖的士紳就笑著對吳興說起話來,且稱唿吳興為老父母。
接著,這桂光祖就又道:“以晚生愚見,這要推行新政,首先當興德教,使風俗淳,如此則必政通人和!”
吳興見此就問道:“桂老有何高見?”
這桂光祖接著拱手作揖後,說:“興辦書院!興德教第一要務,便是倡學,倡學自當創辦書院而利教化。故而,老父母初到鄉梓,不如先令全縣士民捐資建書院,而以此為新政推行第一步?”
“甚善!”
吳興說後就拱手作揖道:“桂老真知灼見,到底是曾做過一方父母的人,本官佩服!”
桂光祖道:“老父母謬讚!若老父母肯倡議全縣捐資建書院,晚生願首捐紋銀五百兩!”
“晚生也願捐五百兩!”
“晚生認捐三百兩!”
……
一時,士紳們吩咐表示願意捐款。
他們之所以這麽積極認捐,自然是知道吳興會把這些銀子連本帶利的給他們還迴去的。
而吳興也很配合地道:“難得諸位如此熱誠,本官豈能拂諸位好意?本官明日就下令,著全縣捐資建書院,以興德教!”
士紳們這裏是主動認捐。
但百姓們則是被強行捐款了。
吳興接下來也不管這些事,隻把這事交給底下的胥吏,而他自己則帶著官紳們去訪問名勝古跡,談談心性文章。
而胥吏們在當地士紳的授意下,以響應縣衙號召捐資為名,逼勒百姓們捐資,硬生生通過逼得百姓們不得不以賣田賣地的方式,集資了五萬多兩白銀。
直到集資完成後,吳興才問著自己的一心腹幕僚趙舟:“一共收了多少捐銀?”
“迴老爺,合計五萬六千多兩,除掉還給官紳大戶認捐的那筆銀子,剩下的按七三分,我們也能得不少。”
這幕僚迴道。
“除了你們幾個人的賞銀外,其他的,都帶進京去走門路,你親自去!”
“你老爺我能不能再升為京裏,簡在帝心,成為變法的骨幹大臣,就得看這筆銀子花得值不值。”
吳興聽後吩咐道。
“是!”
書院告竣後,吳興再次宴請士紳們玩樂。
而士紳們也樂意相陪,且爭相奉承吳興,甚至已有士紳表示要請吳興入本地賢良祠,也有說要將吳興列入本縣地方誌賢良父母官的名單中。
士紳們這樣做自然也是投桃報李,畢竟吳興給他們帶來了很大的好處,讓他們發了財,還趁此機會兼並了更多田地。
吳興對此也很是高興,且在接下來,隻和士紳們遊山玩水,瞻仰各處名勝古跡,唯獨對永城縣增加的流民視而不見,對永城縣更多百姓因為修書院一事而破產的現象視而不見。
但偏偏,眼下正處於小冰河氣候時期,水旱災害本就頻繁發生。
而吳興運氣就不好,在他來後沒多久,永城就發生了嚴重的夏旱,連續幾月沒下雨,大量農作物枯萎而死。
幹旱也關係士紳地主們自己的利益,所以,士紳地主們也就還是希望吳興解決此事,便向吳興反映了幹旱嚴重的事。
因為事關士紳們的利益,吳興也不能無視,便也憂心忡忡的起來,問計於諸士紳:“諸位覺得當如何是好。”
“老父母,以晚生愚見,當修水利,引大河大湖之水入水渠,進而解決旱情!”
桂光祖這時建議道。
士紳們見又一個發財的機會,也都紛紛讚成。
吳興自然也沒拒絕,畢竟這對於他而言,既能撈錢,還能撈一個善修水利的美名。
於是,吳興便再次攤派全縣百姓捐錢修水渠,最終因此撈得上萬兩銀子。
士紳們也撈了不少。
而水渠倒也的確修好,許多士紳的良田也都得到了灌溉。
也因此,士紳們紛紛稱讚吳興善治旱情,尤善水利。
隻是百姓們很慘,在又被強征一次後,不少百姓已經開始從賣田賣地變成了賣兒鬻女。
連吳興的幕僚師爺也不得不開始勸吳興:“老爺,這地兒的老百姓已經窮的叮當響,油水快榨幹了,得趕緊抽身離開這兒,不然就離不開了!”
吳興也很是讚同的點頭,且道:“還不是怪這些士紳,真是貪婪啊,明明這麽嚴重的旱情,竟還要逼著本官興修水利!”
“老爺說的是,但若凡是不應著他們,也沒辦法得到他們的好話呀。反正苦的是百姓而已。老爺現在隻需盡早離開這裏就好,以免有刁民被逼得造反,到時候我們就沒那麽好抽身了。”
吳興的幕僚說道。
而吳興聽後便吩咐道:“那你趕緊進京繼續活動,想辦法讓老爺我盡快調離這裏。不要怕多花銀子!”
“是!”
……
永城和睢州不遠,在永城發生嚴重旱情時,睢州也發生著嚴重的旱情。
不過,睢州的父母官即夏允彝則沒有找士紳想辦法。
何況他已經和當地士紳互為仇敵。
所以,夏允彝隻能和自己的佐官屬吏們商討辦法。
而夏允彝等商討的辦法也還是疏浚水渠,引水灌溉。
“旱情太大,庫裏的存糧因為前段時間資助本縣貧民墾荒恢複生產,已經嚴重不足,要想以工代賑,得找士紳捐糧。”
夏允彝對陳子龍等佐官說道。
陳子龍迴道:“恐士紳們不會答應。”
“不答應也得答應!我們的農兵不是吃素的!”
“而且,現在雖然推行了攤丁入畝和官紳一體納糧新政,但並沒有全要走他們的糧食,他們積財數代,肯定還有不少存糧,讓他們出糧對他們傷害不大!總比逼老百姓傾家蕩產強!”
“何況,他們的田地最多,興修水利,對他們的益處最大,他們不能不出一份力或者出一份糧!”
夏允彝說著就道:“士紳們出糧,老百姓出力,就這麽定了!你親自帶農兵隊的人去各士紳大戶要糧,不答應的,就以抗命為由就地處決!”
“好!”
陳子龍答應了下來,就帶著農兵隊去各士紳家,逼睢州當地士紳捐糧。
“我鄭家不捐!我寧肯我鄭家的田幹著也不捐!除非他姓夏的來親自給老夫下跪說好話!”
做過一任按察使的鄉紳鄭善偉此時在聽陳子龍說明來意後,本來就對夏允彝不滿的他,就直接要挾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