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張貴也沒說身上這些鮮血皆是叛軍的血,隻道:“上托陛下英武,及時來援;下奈將士用命!倒也不算太難,無非抱定必死之決心耳!”
張貴這話一說,朱國祚等大臣也都跟著道:“陛下,如國舅爺所言,我等皆已抱定必死之決心!誓與國本共存亡!”
在朱國祚等說這話並沒有臉紅,因為他們當中不少已經決定殉節,這能不算是抱定必死之決心?
天啟也沒想拆穿這些說已經抱定必死決心的大臣們。
畢竟在看見更多大臣選擇跪迎後,他不得不承認,能在聽聞叛軍可能入城的消息後,還願意為自己殉個節,或者沒迫不及待地就背叛自己而選擇投敵,已經算很難得了。
該裝糊塗的時候,天啟還是會裝糊塗的。
所以,天啟此時也就點了點頭道:“我大明還是有忠臣的,而且不隻張卿一人。”
天啟這話有兩層意思,一層是說給朱國祚等大臣們的,意思是朕承認你們是忠臣;另一層是說給張貴聽的,意思是在朕眼裏,你張貴才是朕一直信任的真正忠臣。
而且,看見張貴一身的血,與其他出城平叛的文武大臣形成鮮明對比,天啟心裏的確有所觸動。
作為一個皇帝最不該有的就是重情這一性格特點。
但天啟偏偏就有這麽一個特點。
他對沒有關係的人不可謂不狠辣,但對自己身邊的人還是在乎的。
故而,為了不辜負張貴,天啟就說道:“這次國本能保住,國舅張貴當為首功,諸卿以為當如何封賞為妥。”
“陛下,臣以為國舅當封侯!當世襲!”
次輔朱國祚站了出來,先表明了自己的建言。
“沒錯!如陛下所言,國舅爺這次保住的是我大明國本!乃功在千秋,利在社稷之事!豈能不封侯?!”
禮部尚書魏廣微也站出來稟道。
吏部尚書周應秋也道:“陛下,臣也認為當封侯,國舅爺之功堪比當年於少保護衛京師之功!”
“理當封侯,畢竟這次國舅爺保住的是國本!”
“沒錯,這不是推恩外戚,是推功武臣,除世襲外,還當賜免死鐵卷,敕旨造府才行!否則,恐令功臣寒心,使天下言陛下刻薄啊!”
這些大臣們此時皆在積極地強調張貴當大封,當直接封侯,完全沒有半點因為張貴是外戚而不敢這樣說的意思。
原因很簡單。
不把張貴封侯,怎麽顯出這次守衛皇城、殺敵平叛的事件重要性來,怎麽讓他們這些也在這次事件中沾上功勞的大臣們跟著加官進爵?
不把張貴封侯,他們怎麽好意思跟著把自己的功勞大書特書?
在利益一致的時候,文官們還是願意抬抬轎子的。
外戚又如何,外戚照樣抬,照樣捧!
要知道,曆史上,在利益一致的時候,許多文臣連認閹宦為幹爹、喊其為九千歲、乃至造生祠這些諂媚行為都是能做出來的。
如今隻是捧一捧國舅爺而已,不丟人!
何況,這次國舅爺的確是真的讓大家參與了一場貨真價實的平叛事件。
雖然叛軍很弱,但那也是叛軍不是。
“那就封侯!晉封為睢州侯,世襲,賜免死鐵劵,賜莊田一處!敕旨著工部為其造侯府一處,禮部部議一下,其先輩與族中子弟女眷如何加封,另外,其他有功之臣,內閣主持廷議,議定如何封賞,到時候一並奏來。”
天啟命道。
張恩謝了恩。
“陛下聖明!”
這裏,朱國祚等文官即刻迴了一句。
天啟對此淡淡一笑,他突然覺得這應該是自己即位以來滿朝文武乃至外戚勳貴內臣最和諧的一幕。
接下來,參與平叛的大臣們都得到了封賞。
滿桂和孫應元也都跟著封了伯爵。
隻有潘汝禎和李祖業、徐希皋等因為選擇錯誤,而鋃鐺入獄,且遭遇了嚴厲的處決方式,不但什麽都沒得到,還失去了一切。
……
“你是說,明國國舅張貴已晉爵為侯,王之臣等清君側的計劃失敗?”
沈陽。
努爾哈赤在從李永芳這裏知道關於大明朝廷的最新消息後,露出一臉失望之色。
皇太極跟著說道:“也就是說,這個天啟還會繼續做明國的皇帝,還會繼續信賴他張貴,我大金艱難的局麵還是沒有打開。”
努爾哈赤點了點頭,隨即一掌拍在了案桌上,瞪著牛眼道:“自從出現這張貴後,我大金就沒順遂過!連吾兒莽古爾泰和德格類都因他而死在關內,被明國皇帝淩遲處死,不殺張貴,本汗難消此恨!”
“父汗息怒!”
皇太極勸慰了一句,又道:“眼下明廷已在遼南設鎮,且聚兵數萬,且借助其水師強大四處襲擾,對我們接下來無論是攻伐蒙古還是攻伐朝鮮,都掣肘甚大!故而,以兒臣之見,現在與其聲討這張貴,不如先想想辦法,如何讓明廷放棄在遼南設鎮。”
“讓明廷放棄在遼南設鎮,難於登天!因為支持在遼南設鎮的是明國國舅張貴和袁可立,而這兩人現在最得天啟寵信。”
貝勒阿敏這時說道。
“還是立足於打,把遼南的明軍消滅才行,關鍵是,現在遼南巡撫孫傳庭和周遇吉二人頗為善戰,比毛文龍、袁崇煥這些人威脅更大,更重要的是,這兩人皆同屬西廠舊人,是明廷國舅張貴的自己人,配合的也很默契,我們派去的細作竟無法挑撥他們的關係,反而被他們查了出來。”
努爾哈赤說道。
“父皇說的是,即便暫時不能讓明廷撤掉遼南一鎮,但可以先想辦法讓他們換掉孫傳庭和周遇吉!”
皇太極迴道。
努爾哈赤聽後問道:“怎麽換?”
投靠後金的大明第一漢奸李永芳這時候說道:“奴才認為可以用反間計!”
“如何使用反間計?”
皇太極也跟著問道。
李永芳道:“迴主子們,這件事不難,剛才四貝勒爺不是說,他孫傳庭和周遇吉是明國國舅門人嗎,而在明國不比我大金開明,明國多腐儒酸臣,他們對這種投靠外戚的大臣是不容的,想必明國內部早有不少清流文官對這兩人不滿,而隻要我們散播一些這兩人暗通我大金、甚至與我大金秘密議和,乃至已經約定我大金取遼西,他們取山東的消息,明國內部必有人借此事彈劾孫傳庭和周遇吉。”
“不僅僅是明國內部,遼西的袁崇煥和遼西將門事實上也不希望有個遼南的孫傳庭和周遇吉這些人掣肘他們,分他們的遼餉,所以,隻要我們把消息一散播,想必這些人也會跟著彈劾孫傳庭和周遇吉。”
李永芳迴道。
“可明國皇帝會信嗎?”
努爾哈赤問道。
皇太極道:“父汗,兒臣認為李額駙此計甚妙,不管明國皇帝信不信,眾口鑠金,流言蜚語廣泛傳播後,不是真的也會變成真的,何況明國內部不少人也願意這是真的,到時候即便皇帝不願意不信,也不得不有所懷疑,進而換掉這二人,或者這二人自己心灰意冷,自請離開。”
努爾哈赤點點頭:“甚妥!就這麽辦,李永芳,此計就由你安排。”
……
張貴支持袁可立在遼南設鎮,對建奴形成更大掣肘,且把變法新政實施以來的大量國帑都運到遼南,而不再是用去養遼西將門的事,的確讓建奴和遼西將門以及在遼西的文官們感到不滿。
故而,尤其是在李永芳這些漢奸推波助瀾下,在張貴剛剛封侯不久,遼東巡撫袁崇煥、總兵左輔、參將祖大壽等聯名上疏彈劾孫傳庭、周遇吉等暗通建奴、密謀媾和的奏疏就到了京師。
天啟為此特地於下旨於勤政殿舉行午朝廷議此事。
但廷議一開始,翰林安桐就突然拿出一封奏本跪在禦前,道:“陛下,臣彈劾遼南巡撫孫傳庭、遼南總兵周遇吉密謀勾結建奴造反,且與建奴相約,由奴酋努爾哈赤率建奴主力攻打遼西,而他們則取山東,意在夾擊京師,亡我大明!”
</p>
張貴也沒說身上這些鮮血皆是叛軍的血,隻道:“上托陛下英武,及時來援;下奈將士用命!倒也不算太難,無非抱定必死之決心耳!”
張貴這話一說,朱國祚等大臣也都跟著道:“陛下,如國舅爺所言,我等皆已抱定必死之決心!誓與國本共存亡!”
在朱國祚等說這話並沒有臉紅,因為他們當中不少已經決定殉節,這能不算是抱定必死之決心?
天啟也沒想拆穿這些說已經抱定必死決心的大臣們。
畢竟在看見更多大臣選擇跪迎後,他不得不承認,能在聽聞叛軍可能入城的消息後,還願意為自己殉個節,或者沒迫不及待地就背叛自己而選擇投敵,已經算很難得了。
該裝糊塗的時候,天啟還是會裝糊塗的。
所以,天啟此時也就點了點頭道:“我大明還是有忠臣的,而且不隻張卿一人。”
天啟這話有兩層意思,一層是說給朱國祚等大臣們的,意思是朕承認你們是忠臣;另一層是說給張貴聽的,意思是在朕眼裏,你張貴才是朕一直信任的真正忠臣。
而且,看見張貴一身的血,與其他出城平叛的文武大臣形成鮮明對比,天啟心裏的確有所觸動。
作為一個皇帝最不該有的就是重情這一性格特點。
但天啟偏偏就有這麽一個特點。
他對沒有關係的人不可謂不狠辣,但對自己身邊的人還是在乎的。
故而,為了不辜負張貴,天啟就說道:“這次國本能保住,國舅張貴當為首功,諸卿以為當如何封賞為妥。”
“陛下,臣以為國舅當封侯!當世襲!”
次輔朱國祚站了出來,先表明了自己的建言。
“沒錯!如陛下所言,國舅爺這次保住的是我大明國本!乃功在千秋,利在社稷之事!豈能不封侯?!”
禮部尚書魏廣微也站出來稟道。
吏部尚書周應秋也道:“陛下,臣也認為當封侯,國舅爺之功堪比當年於少保護衛京師之功!”
“理當封侯,畢竟這次國舅爺保住的是國本!”
“沒錯,這不是推恩外戚,是推功武臣,除世襲外,還當賜免死鐵卷,敕旨造府才行!否則,恐令功臣寒心,使天下言陛下刻薄啊!”
這些大臣們此時皆在積極地強調張貴當大封,當直接封侯,完全沒有半點因為張貴是外戚而不敢這樣說的意思。
原因很簡單。
不把張貴封侯,怎麽顯出這次守衛皇城、殺敵平叛的事件重要性來,怎麽讓他們這些也在這次事件中沾上功勞的大臣們跟著加官進爵?
不把張貴封侯,他們怎麽好意思跟著把自己的功勞大書特書?
在利益一致的時候,文官們還是願意抬抬轎子的。
外戚又如何,外戚照樣抬,照樣捧!
要知道,曆史上,在利益一致的時候,許多文臣連認閹宦為幹爹、喊其為九千歲、乃至造生祠這些諂媚行為都是能做出來的。
如今隻是捧一捧國舅爺而已,不丟人!
何況,這次國舅爺的確是真的讓大家參與了一場貨真價實的平叛事件。
雖然叛軍很弱,但那也是叛軍不是。
“那就封侯!晉封為睢州侯,世襲,賜免死鐵劵,賜莊田一處!敕旨著工部為其造侯府一處,禮部部議一下,其先輩與族中子弟女眷如何加封,另外,其他有功之臣,內閣主持廷議,議定如何封賞,到時候一並奏來。”
天啟命道。
張恩謝了恩。
“陛下聖明!”
這裏,朱國祚等文官即刻迴了一句。
天啟對此淡淡一笑,他突然覺得這應該是自己即位以來滿朝文武乃至外戚勳貴內臣最和諧的一幕。
接下來,參與平叛的大臣們都得到了封賞。
滿桂和孫應元也都跟著封了伯爵。
隻有潘汝禎和李祖業、徐希皋等因為選擇錯誤,而鋃鐺入獄,且遭遇了嚴厲的處決方式,不但什麽都沒得到,還失去了一切。
……
“你是說,明國國舅張貴已晉爵為侯,王之臣等清君側的計劃失敗?”
沈陽。
努爾哈赤在從李永芳這裏知道關於大明朝廷的最新消息後,露出一臉失望之色。
皇太極跟著說道:“也就是說,這個天啟還會繼續做明國的皇帝,還會繼續信賴他張貴,我大金艱難的局麵還是沒有打開。”
努爾哈赤點了點頭,隨即一掌拍在了案桌上,瞪著牛眼道:“自從出現這張貴後,我大金就沒順遂過!連吾兒莽古爾泰和德格類都因他而死在關內,被明國皇帝淩遲處死,不殺張貴,本汗難消此恨!”
“父汗息怒!”
皇太極勸慰了一句,又道:“眼下明廷已在遼南設鎮,且聚兵數萬,且借助其水師強大四處襲擾,對我們接下來無論是攻伐蒙古還是攻伐朝鮮,都掣肘甚大!故而,以兒臣之見,現在與其聲討這張貴,不如先想想辦法,如何讓明廷放棄在遼南設鎮。”
“讓明廷放棄在遼南設鎮,難於登天!因為支持在遼南設鎮的是明國國舅張貴和袁可立,而這兩人現在最得天啟寵信。”
貝勒阿敏這時說道。
“還是立足於打,把遼南的明軍消滅才行,關鍵是,現在遼南巡撫孫傳庭和周遇吉二人頗為善戰,比毛文龍、袁崇煥這些人威脅更大,更重要的是,這兩人皆同屬西廠舊人,是明廷國舅張貴的自己人,配合的也很默契,我們派去的細作竟無法挑撥他們的關係,反而被他們查了出來。”
努爾哈赤說道。
“父皇說的是,即便暫時不能讓明廷撤掉遼南一鎮,但可以先想辦法讓他們換掉孫傳庭和周遇吉!”
皇太極迴道。
努爾哈赤聽後問道:“怎麽換?”
投靠後金的大明第一漢奸李永芳這時候說道:“奴才認為可以用反間計!”
“如何使用反間計?”
皇太極也跟著問道。
李永芳道:“迴主子們,這件事不難,剛才四貝勒爺不是說,他孫傳庭和周遇吉是明國國舅門人嗎,而在明國不比我大金開明,明國多腐儒酸臣,他們對這種投靠外戚的大臣是不容的,想必明國內部早有不少清流文官對這兩人不滿,而隻要我們散播一些這兩人暗通我大金、甚至與我大金秘密議和,乃至已經約定我大金取遼西,他們取山東的消息,明國內部必有人借此事彈劾孫傳庭和周遇吉。”
“不僅僅是明國內部,遼西的袁崇煥和遼西將門事實上也不希望有個遼南的孫傳庭和周遇吉這些人掣肘他們,分他們的遼餉,所以,隻要我們把消息一散播,想必這些人也會跟著彈劾孫傳庭和周遇吉。”
李永芳迴道。
“可明國皇帝會信嗎?”
努爾哈赤問道。
皇太極道:“父汗,兒臣認為李額駙此計甚妙,不管明國皇帝信不信,眾口鑠金,流言蜚語廣泛傳播後,不是真的也會變成真的,何況明國內部不少人也願意這是真的,到時候即便皇帝不願意不信,也不得不有所懷疑,進而換掉這二人,或者這二人自己心灰意冷,自請離開。”
努爾哈赤點點頭:“甚妥!就這麽辦,李永芳,此計就由你安排。”
……
張貴支持袁可立在遼南設鎮,對建奴形成更大掣肘,且把變法新政實施以來的大量國帑都運到遼南,而不再是用去養遼西將門的事,的確讓建奴和遼西將門以及在遼西的文官們感到不滿。
故而,尤其是在李永芳這些漢奸推波助瀾下,在張貴剛剛封侯不久,遼東巡撫袁崇煥、總兵左輔、參將祖大壽等聯名上疏彈劾孫傳庭、周遇吉等暗通建奴、密謀媾和的奏疏就到了京師。
天啟為此特地於下旨於勤政殿舉行午朝廷議此事。
但廷議一開始,翰林安桐就突然拿出一封奏本跪在禦前,道:“陛下,臣彈劾遼南巡撫孫傳庭、遼南總兵周遇吉密謀勾結建奴造反,且與建奴相約,由奴酋努爾哈赤率建奴主力攻打遼西,而他們則取山東,意在夾擊京師,亡我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