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繡、劉表結兵去追,追得正緊,前方現出一條夾道,張繡本就聽得進賈詡的話,處處防備不測,此時見夾道處險峻非常,心生警兆,正要提醒劉表,卻不料劉表已經率眾衝入夾道當中。


    忽然伏兵盡起,夾道上旌旗招展,呐喊聲聲,夾道中,飛出一馬,身後無數騎兵,馬上一將正是許褚,隻聽許褚哈哈大笑道:


    “丞……丞……相已派我等……等……等你多時。”


    說罷,大斧一擺,亂箭齊發,劉表大駭,急令撤兵,許褚哪裏肯舍,領兵衝殺,直殺得劉表退出夾道,張繡遠遠望去但見荊旗不可勝數,亂箭齊發,知道確有埋伏,不敢力敵,拚力救下劉表,敗迴南陽。


    許褚見劉表、張繡兵馬已退道:


    “速……速趕丞相!”


    眾軍即整隊形,退出夾道,卻隻有兩千精銳,原來是曹操算得劉表、張繡必有追兵,叫許褚以旗幟虛掩以為伏兵,嚇退追兵,而大隊人馬早已在行軍路上。


    劉表、張繡麵上無光,悔不該不聽賈詡所言,才有此敗。剛迴大營,卻見賈詡正立在營門口,二人不禁麵現愧色,正欲下馬,賈詡見二人灰頭土臉的迴來,卻走上前道:


    “且勿下馬,此時整兵追襲,必勝無疑。”


    張繡、劉表相視一眼說道:


    “我軍士氣已然受挫,士氣頹廢,哪有勝算?”


    賈詡捋須笑道:


    “將軍隻管派兵追襲,若不勝,可斬我頭。”


    張繡雖不知道其中算計,卻對賈詡深信不疑,於是揮兵追趕,而劉表不敢再率兵追襲,留在營中,待張繡趕至夾道,見對方隻是虛插旗幟,方知對方虛張聲勢,當下懊悔不已,奮起追殺。


    張繡所率都是精騎,自然馬快,趕到曹操尾巴,一頓掩殺,直殺的曹軍大敗。張繡正殺得起勁,忽從山後衝出一路人馬,張繡恐有伏兵,不敢再行追擊,這才收兵迴營,劉表見張繡所得軍資無數,不禁大奇。


    忙問賈詡何故。


    賈詡笑道:


    “此事看似難解,其實道理非常簡單,我自會說與將軍聽,隻是,日後若有麻煩,還望將軍相救。”


    劉表此時對其間道理甚奇,連忙應承道:


    “我與張將軍唇亡齒寒,這是自然。”


    賈詡這才道:


    “說句不中聽的話,二位將軍雖善用兵,但實非曹操敵手。操軍雖敗,必有猛將殿後,以防我軍追兵;我軍雖盡起精銳,但比起曹操勁兵,卻不能與之披靡:故知必敗。想那曹操攻城正緊忽急於退兵,必因許都有要事,既破我追兵之後,必輕車速迴許都,所以不曾防備;我軍乘其不備而更追殺曹軍:故知能勝。”


    劉表、張繡聽完都歎服不已,暗讚賈詡奇謀。


    劉表甚至私下拉攏賈詡道:


    “賈公智謀無雙,可否隨我小住?”


    賈詡當然知道這劉表的意思,笑道:


    “將軍,可知高祖時的張良?高祖對其言聽計從,作為軍師,能得如此主公,實為軍師之幸事,今我家主公雖無遠謀,卻對我言聽計從,怎能以怨報德?”


    劉表歎道:


    “賈公之心,我豈不知,隻是日後若我入土之時,舉族恐有滅族之災,還望先生指點一二。”


    說罷深施一禮。


    賈詡歎道:


    “此是天事,非是人為,賈某若是健在,必不負將軍所托。”


    劉表知道賈詡是高人,所以才屈尊降貴開口,見賈詡答應自己,忙行大禮道:


    “先生之恩,劉表沒齒不忘。”


    隻因此番劉表費盡心思,後來劉表一族才多了許多變故。當然,這是後話。不表劉表、張繡退兵,且說曹操聽聞後路兵馬遭襲,幸有一隊人馬相救,才全軍覆沒。


    曹操急問何人,自有人領來一位小將軍,曹操問是何人,原來卻是鎮威將軍,姓李名通,字文達,最近守汝南,知道曹操與張繡、劉表交鋒,故特來接應。


    但現在天下形勢並不明朗,眼見袁紹就要兵襲許都,滅了曹操,天下間誰敢與之爭鋒?


    到時必是生靈塗炭,若到時真龍天子現世,搞不好袁紹就要落個西楚霸王的下場,不過西楚霸王丟的是人間之本命,袁紹丟的可能就是神位了,到時又要遁入輪迴,豈不悲哉?


    天下大亂是群雄並起,李通本是一方豪強陳恭手下,附近有一個喚作周直的豪強,時有部眾兩千餘人,周直和陳恭有利益衝突,李通本意是要除掉周直這個眼中釘,以除後患,奈何陳恭是那種優柔寡斷的人,李通就將陳恭晾在一邊,自己快刀斬亂麻,擺了個鴻門宴結果了周直,然後將其主要黨羽誅殺,吞並了周直部。


    後來陳恭被他妻弟陳合殺了,聯係陳恭一貫優柔寡斷的作風,估計他妻弟陳合在軍中犯事,陳恭正在思考罰與不罰間,卻被陳合惡從膽邊生給殺了,陳合還接收了姐夫的部眾,李通可不是等閑之輩,三下五除二,輕輕鬆鬆地擺平了陳合,還梟其首級以祭陳恭。


    不久李通又生擒黃巾軍將領吳霸,並降了其手下兵馬。


    當時,天下饑荒,民不聊生,李通散盡家財賑濟災區群眾,平常也是和士卒共甘苦,於是士卒都願為之用命,從而加強了李通部的戰鬥力,李通部也就成為江夏,汝南一帶極有影響力的軍隊。


    曹操早知李通名氣,聞言大喜,當下封李通為建功侯,駐守汝南西界,以防劉表、張繡部。李通領命拜謝而去。


    曹操迴了許都,即刻上表奏孫策討敵有功,封為討逆將軍,賜爵吳侯,遣使下召江東,防禦劉表。又急召眾謀士都來到曹府,正談至袁紹偷襲許都一事,突見荀攸入見,曹操見荀攸大笑道:


    “公達因何事來遲啊?”


    荀攸見曹操忙行禮道:


    “聞丞相歸來,荀攸便欲來見丞相,實有要事耽擱,丞相勿怪。”


    曹操聞言,看向荀攸,隻見荀攸從袖中取出一封書信,邊遞與曹操邊解釋道:


    “袁紹今日使人發書丞相,言其欲討伐公孫瓚,特來向丞相借糧借兵。”


    曹操一手接過書信一邊目視荀攸笑道:


    “曾風聞袁紹欲偷襲許都,今見我大軍已歸許都,定是又生他意,袁紹小兒與我一起長大,豈能瞞的了我?”


    卻見荀攸眉頭一皺,曹操心念一動,緩緩展開信箋。


    曹操覽書觀看,眾官隻見曹操神色間陰沉不定,看畢,曹操冷哼一聲道:


    “袁紹小兒,竟如此驕狂!”


    轉頭對荀彧道:


    “吾欲先伐此子,隻恨力不能及,依你之見,可有良策?”


    荀彧輕撫袍袖長身而起笑道:


    “昔年,高祖與項羽壩上爭戰,眾所周知,那時項羽兵強馬壯,高祖亦不能及。高祖唯有智取,項羽雖強,卻終被高祖所敗。”


    此時說來如數家珍般道:“此番情境與當年無異,依荀彧所見,共有四勝,而袁紹有四敗:袁紹看似寬宏大量,實則善忌賢能,任人而疑其不忠,公明達不拘,唯才是舉,此度勝也;”


    袁紹出身名門,自對門第之見極為看重,重用的人才均是家世淵博之人,門第所限極重,而曹操推行為才是舉的政令。也就是說,隻要你是人才,有人推薦,我就會用你,沒什麽門第之分。而且袁紹不分忠逆,向來是忠言逆耳,所以不能用人,曹操則截然不同,向來用人不疑,所以荀彧有獨勝一說。


    眾官聞言,細略忖度,都點頭附和,曹操則微微一笑,荀彧向前踱了一步又道:


    “紹遲重少決,失在後機,公能斷大事,應變有方,此謀勝也。”


    袁紹向來遲重少決,這是人人都知道的。由此可見一斑。而曹操做事素來決斷,因為他本身便是當世的頂級謀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禦龍歸字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陌雨疆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陌雨疆良並收藏三國:禦龍歸字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