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念手中太阿幻化萬千劍光,一招一式卻遵循個禮字。

    同樣的劍法,不同的人施展,風格可能也迥異,若拘泥於劍法的招式,這隻能說明劍法的造詣太淺,隻有糅入自己的特點,才算大成。

    最低級的劍客被招式桎梏,高一等的劍客能把招式靈活運用,有了自己的風格,如今的伏念和顏路便是如此,再高一等的劍客則凝煉出劍意。

    當世的劍客不知凡幾,凝煉出劍意的卻少之又少,說是萬中無一也不為過。

    由於伏念對禮看的太重,他劍法的一招一式也離不開個禮字。

    沐浴在和煦的曦光之下,顏路手持一個碧玉劍柄,整個人顯得怡然,仿佛超離於萬事萬物之上。

    在顏路的身周三尺之內,無形的光微微扭曲。

    與顏路切磋的伏念卻很難受,他隻覺顏路無招,卻又處處劍招,矛盾到了極致,又半點不違和,而他的攻擊猶如對上棉絮,完全不著力。

    以往,顏路的特點是遇強則強,遇弱則弱,從未輸過一次,也沒贏過一次,而現在,顏路改變了,遇弱則弱是不存在了,隻剩下一個遇強則強。

    簡單來說,對上比自己強的高手,顏路就是五五開,而對上比自己弱的,不好意思,就一個吊打。

    “當當當~”

    劍氣彌漫,光華耀目,太阿與含光不斷碰撞。

    太阿威霸淩厲,大有一往無前的氣勢,而含光卻是揚長避短,借力打力,巧妙地化解了太阿的攻勢。

    轉眼,顏路和伏念就交手了二十幾招,卻是不分勝負。

    “二位師兄真是好興致。”一個聲音從不遠處傳來,卻是韓非迤迤然走來。

    被韓非一打擾,顏路和伏念也就不約而同的收劍而退。

    “師弟要出遠門?”伏念疑惑地看著韓非。

    韓非背著個包袱,一看就是要遠行。

    顯然,韓非是來向顏路和伏念道別的。

    “在外求學也有好些年了,打算迴家看一看。”韓非微微一笑。

    深深地看了韓非一眼,伏念說:“前路坎坷,師弟保重。”

    伏念對天下大勢也是一清二楚,當今的七國爭霸,秦國一家獨大,長平之戰後,山東之脊已斷。

    秦滅二周,遷九鼎於鹹陽,奮六世之餘烈,席卷天下之大勢已成。

    若山東六國戮力一心,還可與秦國抗衡,可現下卻一盤散沙。

    縱然是蘇秦再生,也是無力迴天了。

    除非秦國內亂,否則,秦一統天下也就時間的問題了。

    han國乃是七國中最弱的,地處中原,雖是天下之樞,也是四戰之地,無力擴張,加上內部不穩,要不是兵甲犀利,加上戰略緩衝,早已社稷不存。

    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han國之弩射程很遠,遠者括蔽洞xiong,近者鏑弇心,除此以外,han國的劍也是鋒利無比,陸斷牛馬,水截鵠雁,當敵則斬堅甲鐵幕。

    以伏念對韓非的了解,一旦韓非迴了han國,必定是要努力振興han國,可這又談何容易。

    順天者逸,逆天者勞,韓非是要行逆天之舉,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韓非決心已定,伏念也就不多說什麽了。

    韓非聰穎睿智,伏念明白的,他也是明白,可他是han國王室,han國是他的國,也是他的家,他無法眼睜睜看著han國走向滅亡。

    因為身份,韓非沒選擇。

    難道要韓非幫秦國滅了他自己的國家?和他的父王為敵?因為秦國強大,就幫秦國,那要是楚國強大,是不是要幫楚國?

    盡管不看好,但伏念還是希望韓非能成功的。

    “多謝師兄關心。”韓非向伏念一抱拳。

    “如今世道不太平,從桑海去新鄭,千裏迢迢,師弟一個人怕是不太安全,正好我打算下山遊曆列國,就保護師弟一程吧!”顏路開口對韓非說。

    為了50點積分,顏路也很無奈。

    隨著顏路的話一出,伏念和韓非都一臉古怪地看著他。

    這也難怪,顏路在小聖賢莊也不少年了,一向與世無爭,淡泊名利,怡然自得,除了練武,看書,下下棋,就是宅,偶爾下山去桑海城內散散心,這突然要保護韓非迴國,還說打算遊曆列國,著實讓伏念和韓非驚奇。

    “有師兄同行,卻是再好不過。”韓非笑道。

    心中雖驚訝,但有顏路結伴而行,卻也是韓非求之不得的。

    伏念也沒說什麽,顏路要下山遊曆,他可管不著。

    ~

    青埂崖,景色秀美,如詩如畫。

    荀子跽坐在崖邊,看著遠處的雲卷雲舒,聆聽著大自然的天籟。

    莊子的齊物論就有說到天籟,天籟乃是自然之樂,超過了地籟,而地籟則超過了人籟。

    人籟則比竹,地籟則眾竅,至於天籟,則自然而然,如風聲,鳥聲,流水聲等,渾然天成,發聲全憑自己,完全擺脫了任何外力的約束。

    若一個人能發出天籟之音,也就處於天人合一的道法自然境界。

    境界的劃分,從低到高,大致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和道法自然。

    境界的高低不被修為限製,不乏一些普通人誌存高遠,境界超乎常人。

    而境界越高,對修為的幫助則越大。

    就在荀子的身前不遠處,顏路也是跽坐著。

    顏路是來向荀子道個別。

    這會兒,韓非應該和他最好的同窗李斯道別了。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你既要下山遊曆,那就出發吧!”荀子說。

    向荀子一揖,顏路也就起身而去。

    離開之前,顏路又瞥了一眼。

    顏路完全感覺不到荀子的氣息,荀子的氣息似與天地萬物合一了。

    “荀子的境界至少也是天法道,甚至是道法自然。”顏路心忖。

    正常情況下,後天武者的境界是人法地,先天武者則是地法天和天法道,天人合一和超凡脫俗皆是道法自然,至於化神,那就超越道法自然了,是一種常人無法理解的境界。

    顏路的前身境界不低,乃是地法天,可現在卻隻是人法地了。

    顏路繼承了前身的大部分記憶,修為,卻沒能繼承境界。

    境界隻可意會而不可言傳,別人的就是別人的,無法變成自己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大秦五五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柚子涼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柚子涼茶並收藏我在大秦五五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