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又是一口尊啊!”
莊雲鵬趴在浮動木板上,嘖嘖驚唿。
不過16平方米的八號祭祀坑內,疊滿了青銅器。
這讓大家在清理發掘這些青銅器的時候,可以說處處見到驚喜。
在拿起了一個疊在祭祀坑最上麵的人形戴青銅麵具的凋像後,在其下方,就露出了一口形狀很像商代典型觚形尊的器物。
觚形尊,也是屬於酒器的一種,是尊的一種形式。
在商代大多時候都是拿來裝酒的。
酒文化影響下的文明,是這樣的。
不過在三星堆也發現帶有商代風格的觚形尊,倒是比較稀奇了。
如果說大口尊,還可以說是“尊”這種器物的必然發展形式,那觚形尊就真的是肯定有受到商文化影響才出現的。
莊雲鵬有些驚喜的唿喊著陳翰,希望他來幫忙一起清理這個觚形尊。
尊這玩意,都是很大很重的。
一個尊差不多都要有一二十斤。
有人可能會覺得,商代的貴族們造這麽重的青銅器使用,那不是很費勁的事情嗎?
有這個想法的人,顯然是格局小了。
青銅文明時貴族的快樂,現代人想象不到。
那可是還有奴隸製存在的時代!
在那個年代,貴族們怎麽可能親自動手使用這些青銅器呢?
雖然這些青銅器都是製造給貴族使用的。
但是實際上是奴隸們在搬運這些青銅器。
盛滿美酒的觚形尊,會被奴隸搬到貴族的麵前,然後這些奴隸再用銅勺之類的工具,將裏麵的美酒一瓢一瓢的舀入貴族們的小型青銅盛酒器裏。
比如爵、耳杯之類的器物。
之後,這些貴族們才會拿起爵飲酒。
喝完之後,奴隸們會繼續滿上。
整個宴會從始至終,這些大型的盛酒器,都不會讓貴族親自動手去使用的。
他們隻需要喝酒就行。
所以這些青銅器才會鑄造的這麽重,殷墟那邊甚至有出土高五六十厘米,重幾十斤的青銅酒器。
需要兩三個奴隸合力,才可以將其搬運起來。
這些青銅器越大,越能夠證明其所有人的權勢有多高。
畢竟青銅這玩意,到清朝都一直是等價貨幣,誰擁有的青銅最多,那誰就最有錢。
在夏商周時期,這玩意可比黃金還值錢,不但象征財力,還象征權利。
“利簋”的所有人利,作為一位周武王麾下的大臣,尚且需要周武王賞賜青銅,才能夠鑄造出這個簋。
可見青銅當時哪怕是高級貴族,都沒辦法享用太多的。
三星堆文明這邊的社會架構,目前學者們還沒有研究出來。
三星堆的貴族和平民是什麽樣的,是否有奴隸製,都還是一片疑雲。
不過可以肯定一點,三星堆是以祭祀為中心構築的文明,也就是說在三星堆文明裏,“祭司”是擁有最大權柄的,是代表神明的。
這點有點像美洲的瑪雅人文明。
也很像早期的商文化。
不過商人是有王權與神權結合的,商人的“帝”,乃是人間的統治者,與祖先、神靈共享權利。
而三星堆文明是否有類似“帝”“王”這種階級,還是單純的隻有神權的文明,目前還不得而知。
不過從祭祀堆中,出土了大量象征神權的器物,以及那些頭戴麵具,疑似“祭司”群體的青銅像。
可以確定,這個文明的神權絕對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大概率淩駕於王權之上。
不然不會在祭祀的青銅器中,大量出現“祭司”樣子的青銅人像,卻並沒有發現類似高級貴族的人像。
倒是除了祭司之外,還發現了一些似乎是平民,或者是奴隸的人像,通常都在頭頂上頂一些青銅器。
符合那個時代奴隸們的用處。
給貴族們當人形工具!
......
莊雲鵬發現觚形尊後,陳翰很快就聞聲趕來。
其實祭祀坑內的青銅器非常的多,每個人都在忙著提取文物呢,本來是沒工夫在乎莊雲鵬的。
不過觚形尊這種器物比較有特點,這才引起了陳翰的注意。
而當他控製著浮動木板,俯伏來到莊雲鵬旁邊後,看到的卻不隻是一個觚形尊,而是一個頂尊的人像!
在這個觚形尊下,還連著一個青銅腦袋!
這說明這不單單隻是一個尊,而是一件組合的青銅器!
是一件三星堆人,模彷當時的人使用青銅尊時的樣子,鑄造出來的“人像照”!
“陳師弟,這個器物不一般啊!”
“很大!”
“我感覺在這青銅人下麵,可能還有一個器物連在一起!”
莊雲鵬興奮的說道。
完全沒想到,一個觚形尊下,居然是一件精美的組合器!
陳翰連忙動手幫忙,將一些覆蓋在這個青銅器上的青銅麵具、人像、動物和花鳥繪尊等等器物都挪開。
一件長度大概有個1.5米,由三件器物組成的精美組合器,就出現在了他們兩人的眼前。
這是一件奇特的銅人像。
其人首蛇身,采用倒立姿態,雙手將身體撐於帶蓋圓罍之上,頭頂一件觚形尊。
細節上,人像似乎戴著麵具,圓眼縱目,額邊長角,頭發呈綹狀。
很典型的三星堆風格。
麵具、圓眼縱目,額邊長角。
“縱目”,是三星堆人像的最大一個特點。
不管是戴麵具的,還是不戴麵具的,隻要是青銅人像,那必然是縱目的形象。
所謂的“縱目”,到底是什麽意思?
在三星堆遺址中的銅像沒有發現之前,學界普遍認為,所謂的“縱目”就是豎著的眼睛。
畢竟“縱”就是豎的意思。
二郎神中間的那隻眼睛,就被叫縱目。
但是,在三星堆文明被發現,再加上聯想到《華陽國誌》載:“周失綱紀,蜀先稱王,有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
“有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死作石棺石槨,國人從之,故俗以石棺槨為縱目人塚也。”
最早有“縱目”二字的典籍,是戰國時代的《楚辭·大招》:“豕首縱目,被發鬤隻。”
之後,便是晉代的《華陽國誌》了。
很顯然,《華陽國誌》中記載的“縱目”,算是比較早的關於這種“麵相”的說法。
而《華陽國誌》說的長縱目的人,是蜀侯蠶叢。
三星堆文明,就在蜀地,是周代蜀侯的先民。
顯然,這“縱目”,指的就是三星堆麵具中頗具特點的眼球明顯向外凸出的這種麵相!
而這具大型青銅人像組合器,同樣也帶有“縱目”的特點,並且人首蛇身!
“就叫這件器物頂尊蛇身銅人像吧!”陳翰若有所思的說道。
</p>
“又是一口尊啊!”
莊雲鵬趴在浮動木板上,嘖嘖驚唿。
不過16平方米的八號祭祀坑內,疊滿了青銅器。
這讓大家在清理發掘這些青銅器的時候,可以說處處見到驚喜。
在拿起了一個疊在祭祀坑最上麵的人形戴青銅麵具的凋像後,在其下方,就露出了一口形狀很像商代典型觚形尊的器物。
觚形尊,也是屬於酒器的一種,是尊的一種形式。
在商代大多時候都是拿來裝酒的。
酒文化影響下的文明,是這樣的。
不過在三星堆也發現帶有商代風格的觚形尊,倒是比較稀奇了。
如果說大口尊,還可以說是“尊”這種器物的必然發展形式,那觚形尊就真的是肯定有受到商文化影響才出現的。
莊雲鵬有些驚喜的唿喊著陳翰,希望他來幫忙一起清理這個觚形尊。
尊這玩意,都是很大很重的。
一個尊差不多都要有一二十斤。
有人可能會覺得,商代的貴族們造這麽重的青銅器使用,那不是很費勁的事情嗎?
有這個想法的人,顯然是格局小了。
青銅文明時貴族的快樂,現代人想象不到。
那可是還有奴隸製存在的時代!
在那個年代,貴族們怎麽可能親自動手使用這些青銅器呢?
雖然這些青銅器都是製造給貴族使用的。
但是實際上是奴隸們在搬運這些青銅器。
盛滿美酒的觚形尊,會被奴隸搬到貴族的麵前,然後這些奴隸再用銅勺之類的工具,將裏麵的美酒一瓢一瓢的舀入貴族們的小型青銅盛酒器裏。
比如爵、耳杯之類的器物。
之後,這些貴族們才會拿起爵飲酒。
喝完之後,奴隸們會繼續滿上。
整個宴會從始至終,這些大型的盛酒器,都不會讓貴族親自動手去使用的。
他們隻需要喝酒就行。
所以這些青銅器才會鑄造的這麽重,殷墟那邊甚至有出土高五六十厘米,重幾十斤的青銅酒器。
需要兩三個奴隸合力,才可以將其搬運起來。
這些青銅器越大,越能夠證明其所有人的權勢有多高。
畢竟青銅這玩意,到清朝都一直是等價貨幣,誰擁有的青銅最多,那誰就最有錢。
在夏商周時期,這玩意可比黃金還值錢,不但象征財力,還象征權利。
“利簋”的所有人利,作為一位周武王麾下的大臣,尚且需要周武王賞賜青銅,才能夠鑄造出這個簋。
可見青銅當時哪怕是高級貴族,都沒辦法享用太多的。
三星堆文明這邊的社會架構,目前學者們還沒有研究出來。
三星堆的貴族和平民是什麽樣的,是否有奴隸製,都還是一片疑雲。
不過可以肯定一點,三星堆是以祭祀為中心構築的文明,也就是說在三星堆文明裏,“祭司”是擁有最大權柄的,是代表神明的。
這點有點像美洲的瑪雅人文明。
也很像早期的商文化。
不過商人是有王權與神權結合的,商人的“帝”,乃是人間的統治者,與祖先、神靈共享權利。
而三星堆文明是否有類似“帝”“王”這種階級,還是單純的隻有神權的文明,目前還不得而知。
不過從祭祀堆中,出土了大量象征神權的器物,以及那些頭戴麵具,疑似“祭司”群體的青銅像。
可以確定,這個文明的神權絕對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大概率淩駕於王權之上。
不然不會在祭祀的青銅器中,大量出現“祭司”樣子的青銅人像,卻並沒有發現類似高級貴族的人像。
倒是除了祭司之外,還發現了一些似乎是平民,或者是奴隸的人像,通常都在頭頂上頂一些青銅器。
符合那個時代奴隸們的用處。
給貴族們當人形工具!
......
莊雲鵬發現觚形尊後,陳翰很快就聞聲趕來。
其實祭祀坑內的青銅器非常的多,每個人都在忙著提取文物呢,本來是沒工夫在乎莊雲鵬的。
不過觚形尊這種器物比較有特點,這才引起了陳翰的注意。
而當他控製著浮動木板,俯伏來到莊雲鵬旁邊後,看到的卻不隻是一個觚形尊,而是一個頂尊的人像!
在這個觚形尊下,還連著一個青銅腦袋!
這說明這不單單隻是一個尊,而是一件組合的青銅器!
是一件三星堆人,模彷當時的人使用青銅尊時的樣子,鑄造出來的“人像照”!
“陳師弟,這個器物不一般啊!”
“很大!”
“我感覺在這青銅人下麵,可能還有一個器物連在一起!”
莊雲鵬興奮的說道。
完全沒想到,一個觚形尊下,居然是一件精美的組合器!
陳翰連忙動手幫忙,將一些覆蓋在這個青銅器上的青銅麵具、人像、動物和花鳥繪尊等等器物都挪開。
一件長度大概有個1.5米,由三件器物組成的精美組合器,就出現在了他們兩人的眼前。
這是一件奇特的銅人像。
其人首蛇身,采用倒立姿態,雙手將身體撐於帶蓋圓罍之上,頭頂一件觚形尊。
細節上,人像似乎戴著麵具,圓眼縱目,額邊長角,頭發呈綹狀。
很典型的三星堆風格。
麵具、圓眼縱目,額邊長角。
“縱目”,是三星堆人像的最大一個特點。
不管是戴麵具的,還是不戴麵具的,隻要是青銅人像,那必然是縱目的形象。
所謂的“縱目”,到底是什麽意思?
在三星堆遺址中的銅像沒有發現之前,學界普遍認為,所謂的“縱目”就是豎著的眼睛。
畢竟“縱”就是豎的意思。
二郎神中間的那隻眼睛,就被叫縱目。
但是,在三星堆文明被發現,再加上聯想到《華陽國誌》載:“周失綱紀,蜀先稱王,有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
“有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死作石棺石槨,國人從之,故俗以石棺槨為縱目人塚也。”
最早有“縱目”二字的典籍,是戰國時代的《楚辭·大招》:“豕首縱目,被發鬤隻。”
之後,便是晉代的《華陽國誌》了。
很顯然,《華陽國誌》中記載的“縱目”,算是比較早的關於這種“麵相”的說法。
而《華陽國誌》說的長縱目的人,是蜀侯蠶叢。
三星堆文明,就在蜀地,是周代蜀侯的先民。
顯然,這“縱目”,指的就是三星堆麵具中頗具特點的眼球明顯向外凸出的這種麵相!
而這具大型青銅人像組合器,同樣也帶有“縱目”的特點,並且人首蛇身!
“就叫這件器物頂尊蛇身銅人像吧!”陳翰若有所思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