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一枚玉塞,引發了大家的諸多打趣。


    不過說來說去,這也不是啥多離奇或者驚訝的事情。


    玉九竅嘛,劉賀作為當過帝王的人,塞九竅很正常。


    最多,就是拿一個戰國時的把玩件,當做屁股玉塞的這個行為,有些“放蕩不羈”罷了。


    但是人家墓主人自己都願意這麽做,那陳翰他們這些局外人,自然是也沒啥議論和說笑的理由了。


    三維掃描,畫圖,詳細記錄隨葬在劉賀內棺裏文物的位置關係。


    不大的實驗室內,十幾位考古人員井然有序的忙碌著。


    負責三維掃描的,在電腦後頭不斷的建模,試圖用計算機複原劉賀內棺的情況。


    畫圖的,根據出土物的樣子,現場進行臨摹繪畫,時不時的還畫一下目前內棺裏的文物位置圖。


    負責清理內棺的考古人員,則一個個趴在搭在內棺上的浮動平台,伸著兩根胳膊,拿著竹簽仔細清理內棺的文物。


    “太漂亮了。”


    “這是一個小帶鉤。”


    “劉賀腰間掛了很多帶鉤啊。”


    “這是一把玉刀吧?”


    “精美,真的精美!和田白玉做的玉刀,還是第一次見!”


    劉賀的腰間,是隨葬文物最密集的區域。


    西漢人,或者說大部分漢人王朝,對身上的穿戴,都有嚴格規定。


    其中,腰部是最重要的位置。


    不管是玉佩,還是掛墜,又或者刀劍、香囊,隻要是需要佩戴出門的東西,那都會放在腰間。


    而怎麽放在腰間?


    就是要靠著玉帶鉤了。


    所謂的玉帶鉤,就是一個兩頭都是鉤子,並且鉤子相反的玉器。


    上頭的鉤子,勾在腰間的腰帶上。


    下頭的鉤子,則用來懸掛需要佩戴的東西。


    按照西漢的風格,左邊的玉帶鉤應該掛劍,右邊則是掛刀。


    劍,是防身的劍,掛在左邊,是方便禦敵的時候可以用右手迅速拔除劍來對敵。


    而刀,倒不是殺人的武器,而是筆刀。


    西漢主流的文字載體還是竹簡和木牘。


    而竹簡和木牘刻字都是用刻刀的,也就是筆刀。


    所謂的“刀筆吏”,值得就是官衙裏專門負責捉刀抄寫刻錄公文的小吏。


    漢代人,但凡是有文化的,肯定都要在右邊掛一把筆刀。


    貴族用玉帶鉤,掛玉刀,裝飾意義大於實用意義。


    窮人不用帶鉤,直接將青銅筆刀插在腰帶上,更具實用意義。


    而劉賀,作為一個擁有一整個庫房藏書的文化人,顯然是需要佩戴筆刀的。


    不過他的筆刀,是用上好的和田白玉製作的玉刀。


    看起來,確實非常好看和精美,出土的時候引發了考古人員的陣陣驚唿。


    但是要說多實用嘛,那顯然是不可能的。


    再堅固的玉,也就是個石頭而已。


    石頭做的刀,能有多鋒利?


    可能拿來削東西,也還算湊合。


    畢竟石器時代的時候,大量原始的玉,就被古人拿來打磨之後當做工具了。


    但是要說多好用,那肯定是不如鐵器的,就連青銅刀都不如。


    真要拿這玉刀來在竹簡上刻字。


    玉刀刻一個字的時間,都夠青銅刀刻三五個字了。


    不然玉做的工具,也不會在商周時期就被青銅工具所替代了。


    劉賀的這枚玉刀,更多隻是裝飾用途而已。


    這就和皇帝的禮劍一樣。


    難不成還真指望皇帝拿著鑲滿了寶石和玉金的禮劍,上戰場砍人嗎?


    “咦,這小帶鉤旁邊還有個大帶鉤!”


    孔建文一邊清理劉賀的腰間,一邊時不時的驚唿幾句。


    帶鉤這玩意吧,雖然古人說是左右各戴一個。


    但是這隻是最少的情況。


    實際上這玩意的使用上不封頂。


    隻要你不怕把腰帶都拽下來,在腰間掛滿帶鉤,然後在帶鉤上掛滿東西都不成問題。


    劉賀腰間的帶鉤就很多。


    除了兩個大帶鉤,還有幾個小帶鉤。


    現在又發現了一個大帶鉤,那就是三個大帶鉤了。


    “這個應該也是一件東西。”


    孔建文清理著小帶鉤旁邊的淤泥,漸漸的,一個橢圓形的東西,在淤泥中清晰了起來。


    “有穿孔的,這應該也是個掛飾吧?”旁邊的林雅湊過來判斷道。


    孔建文點點頭:“嗯,中間這有個孔,質地好像是非金非玉的。”


    這裏說的“金”,不是指的金子,而是金屬。


    “應該是個天珠吧。”孔建文肯定的說道。


    他清理出來的這個器物,是個橢圓形,中空的,大約一截手指長的器物,器身的顏色是墨黑色,但是上麵有一道一道的白色條紋。


    全是天然的,不是繪上去的。


    這樣的器物,看起來非常的像天珠。


    所謂的天珠,又稱“天降石”。


    在《藏漢大辭典》裏天珠的解釋為:“亞瑪瑙,貓睛石,一種寶石,俗稱九眼珠,入藥能治腦溢血”。


    最早的天珠為象雄天珠,象雄天珠誕生於古代橫跨中亞及青藏高原最強大的文明古國--古象雄王國,它是雍仲本教的聖物,是藏族七寶之首”。


    古象雄王國存在的時間很早,大約在4000年前即形成,在7世紀前達到鼎盛。


    在公元前兩百年的時候,雪區應該已經是有古象雄王國的雛形了。


    而這種天珠,應該也在雪區傳播了。


    不過,能夠從偏遠的雪區,傳到內陸的江西地區,這顯然不是簡單的貿易可以達到的。


    當然,考慮到劉賀的墓裏,還發現了蟲草這種同樣來自雪區的東西。


    幾乎可以肯定,當時的西漢,至少在上層貴族之間,是有和雪區進行貿易交流,通商的。


    不然這些產自雪區的天珠,蟲草,怎麽可能不遠萬裏的飛來內地?


    天珠還好說,畢竟是一種礦石,各種巧合下,通過多地商人的傳播,還是有可能被漢商帶到長安,獻給皇帝的。


    劉賀有可能從長安的皇宮裏,搞到這精美的天珠配飾,然後帶到海昏縣來。


    但是他墓中的那幾盒蟲草,顯然不可能是從皇宮順來的。


    從劉賀被廢到成為海昏侯,都過去十多年了。


    劉賀不可能一直放著這些蟲草不用吧。


    甚至還帶到墓中陪葬?


    隻有一個可以解釋的理由。


    就是劉賀有一條和雪區穩定貿易的渠道。


    不但能定期獲得蟲草,而且還從那邊搞來了天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滿級考古大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顧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顧屈並收藏滿級考古大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