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人類的智慧,自然是這個地球最優秀的。
經過陳翰的一通操作後,這盒金子很穩妥的就被從地麵上提取了出來,整盒提取。
如法炮製,另外兩盒也很快被提取了出來。
之後,這三盒金子便被送往了隔壁的實驗室內了。
等在那的實驗室考古工作者們,會對這些金餅和馬蹄金進行單個的分離,然後再稱重。
金子,在西漢一般不是主要的流通貨幣,是用於帝王收藏、賞賜、饋贈及大宗交易的上幣。
當然,在對外貿易上,是會用到的。
但是在西漢國內,反正不在百姓之間流通,百姓之間流通的貨幣隻有五銖錢一種。
而金子,在皇帝賞賜給大臣之後,大臣基本上都是用來自己收藏,或者送給其他人,又或者當女兒出嫁的聘禮之類的。
作用其實有點類似於現代的貴重文玩,字畫之類的。
反正就是收藏意義大於實際使用意義。
但是這玩意稀少,物以稀為貴,所以這玩意是好東西肯定是母庸置疑的。
海昏侯的這三盒金子,顯然也是皇帝賞賜的。
皇帝給諸侯王以及列侯賞賜金子,是非常常見的事情。
當然,諸侯王和列侯在自己的封地獲得金子後,同樣也會打造成這種製式的金餅。
也就是西漢標準的金子計量單位“金”!
現在,隻要將這些做成金餅和馬蹄金樣式的金子,拿去稱一下重量,就可以知道西漢的一金,到底是多重,是否和大部分學者認為的那樣,通“一斤”!
沒有讓陳翰他們多等。
隔天,率先被清理出來的單個金餅,和單個的馬蹄金,就過稱了。
果不其然,華夏的學者們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金餅的單個重量為247克。
馬蹄金的單個重量為250克。
這說明,漢代的一金,大概就是在245到250克之間!
這與西漢一斤248克,是差不多的!
也說明,確實西漢一金就是一斤!
值得一提的是,“斤”這個單位,在華夏古代,實際上並非一成不變,相反變的還特別快。
比如說楚國早期一斤大約折合220克。
到了戰國以後,根據楚戰國墓裏出土的木衡和銅權推算,此時楚國的一斤逐步變成了250克。
到秦國的時候,阿房宮遺址出土的高奴禾石銅權,上麵寫著重一石(百二十斤),根據測量,總重30750克,折算下來則每斤大約是256.3克。
而根據出土的西漢武庫的一斤權計算,西漢時期一斤大約是252克。
而根據甘肅出土的王莽新朝時的銅權衡計算,每斤大約是249.6克。
1981年出土的東漢大司農銅權重十二斤,實測為2996克,折算下來每斤249.7克。
可以看得出來,華夏的重量單位,是從一開始的不那麽精準,到後來慢慢變得越來越精準的。
到東漢後,一斤250克,就基本上是很精準了,不像之前一斤有的時候256克,有的時候252克。
不過東漢之後,南北朝時,一斤的重量逐步開始上升。
南朝齊國的一斤大約相當於375克,南朝的梁、陳時期,一斤則相當於250,北魏、北齊的一斤相當於500克。到北周、隋朝早年,一斤上升到了700克,比現在的一斤還要重。
隻是到了隋朝末年,一斤又迴落到了250克,再不負之前的光景了。
唐朝到宋代,一斤則保持在640克到684.768克之間波動。
像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佑年銅則,上麵寫著重一百斤,實測重64000克,折算下來每斤相當於640克。
直到元朝以後,一斤又逐步迴落到600克以下。
天啟三年時,常州吳縣的三兩砝碼實測重109.3克,折算下來每斤相當於582克。
乾隆二十九年,工部營造的五百兩砝碼,總重18700克,折算下來每斤相當於598.4克。
這個時候,一斤的重量,已經很接近現代市斤了。
至於現代的市斤到底啥時候確定的,要等到晚晴時期,華夏與西方文明大量交流的時候。
1901年第3屆國際計量大會規定千克為質量單位以後,華夏也逐步接受了這一計量方式。
因為一千克和一斤大約處於同一水準,所以也俗稱為公斤,以和市斤加以區分。
由此可見,華夏不同時期的“一斤”差距是非常大的。
同樣的一斤,在秦漢時期隻有兩百五十克,但是到了明清時期卻有五百多快六百克。
所以在不清楚這些小細節的時候,很多人在看曆史文獻的時候,很容易將所有時期的“一斤”都當成500克,然後就會鬧出很多笑話。
甚至不少學者,都因為不太清楚不同時期的斤重,導致在計算不同年代的社會發展程度時,都鬧出過失誤來。
比如同樣是斤,漢代人吃兩斤主糧,和清代人吃兩斤主糧,能一樣嗎?
顯然同樣是兩斤,但是漢代人吃的更少!
可是如果沒注意到斤重不同,就會讓一些學者誤以為,漢代人吃的也挺好。
當然,這隻是打個比方。
海昏侯墓中的製式金餅和馬蹄金的重量被測出來後,最重要的影響,還是解決了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西漢的一金,到底有多重!
現在知道了,西漢的一金,實際上就是一漢斤,隻是用“金”和“斤”來區別上幣與下幣而已。
金子為上幣,單位為金。
銅錢為下幣,單位為斤。
是的,銅錢雖然基礎單位是五銖,但是同樣也有用“斤”做單位的。
比如漢武帝賞賜大臣的時候,就曾經有賞賜過錢萬斤,百金。
錢萬斤好理解,但是“百金”到底多重,以前一直困擾學者們。
西漢時期,金是極為硬通的財富。
按照官方比價,一千金相當於一千萬錢。
在漢代,一金理論上相當於1萬錢,但實際上,黃金的價值要高於此。
漢文帝時,十戶中產之家的家產總和才是一百金。
平定吳楚之亂,漢景帝賞給竇嬰的賞賜也隻有一千金。
衛青為大將軍,擊匈奴有大功,漢武帝劉徹的賞賜也隻有一千金。
但是到底這“一金”有多重,才會這麽稀少,學者們一直挺懵的。
出現過一金相當於百兩的猜測,也出現過一金就是一斤的猜測,也有學者認為一金是十斤黃金。
畢竟劉徹賞給衛青也才一千金,這說明一金肯定價值不菲。
終於,現在知道了。
西漢一金是250克,那麽一千金就是250千克,五百市斤的黃金!
這,確實是一筆天文數字了!
</p>
人類的智慧,自然是這個地球最優秀的。
經過陳翰的一通操作後,這盒金子很穩妥的就被從地麵上提取了出來,整盒提取。
如法炮製,另外兩盒也很快被提取了出來。
之後,這三盒金子便被送往了隔壁的實驗室內了。
等在那的實驗室考古工作者們,會對這些金餅和馬蹄金進行單個的分離,然後再稱重。
金子,在西漢一般不是主要的流通貨幣,是用於帝王收藏、賞賜、饋贈及大宗交易的上幣。
當然,在對外貿易上,是會用到的。
但是在西漢國內,反正不在百姓之間流通,百姓之間流通的貨幣隻有五銖錢一種。
而金子,在皇帝賞賜給大臣之後,大臣基本上都是用來自己收藏,或者送給其他人,又或者當女兒出嫁的聘禮之類的。
作用其實有點類似於現代的貴重文玩,字畫之類的。
反正就是收藏意義大於實際使用意義。
但是這玩意稀少,物以稀為貴,所以這玩意是好東西肯定是母庸置疑的。
海昏侯的這三盒金子,顯然也是皇帝賞賜的。
皇帝給諸侯王以及列侯賞賜金子,是非常常見的事情。
當然,諸侯王和列侯在自己的封地獲得金子後,同樣也會打造成這種製式的金餅。
也就是西漢標準的金子計量單位“金”!
現在,隻要將這些做成金餅和馬蹄金樣式的金子,拿去稱一下重量,就可以知道西漢的一金,到底是多重,是否和大部分學者認為的那樣,通“一斤”!
沒有讓陳翰他們多等。
隔天,率先被清理出來的單個金餅,和單個的馬蹄金,就過稱了。
果不其然,華夏的學者們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金餅的單個重量為247克。
馬蹄金的單個重量為250克。
這說明,漢代的一金,大概就是在245到250克之間!
這與西漢一斤248克,是差不多的!
也說明,確實西漢一金就是一斤!
值得一提的是,“斤”這個單位,在華夏古代,實際上並非一成不變,相反變的還特別快。
比如說楚國早期一斤大約折合220克。
到了戰國以後,根據楚戰國墓裏出土的木衡和銅權推算,此時楚國的一斤逐步變成了250克。
到秦國的時候,阿房宮遺址出土的高奴禾石銅權,上麵寫著重一石(百二十斤),根據測量,總重30750克,折算下來則每斤大約是256.3克。
而根據出土的西漢武庫的一斤權計算,西漢時期一斤大約是252克。
而根據甘肅出土的王莽新朝時的銅權衡計算,每斤大約是249.6克。
1981年出土的東漢大司農銅權重十二斤,實測為2996克,折算下來每斤249.7克。
可以看得出來,華夏的重量單位,是從一開始的不那麽精準,到後來慢慢變得越來越精準的。
到東漢後,一斤250克,就基本上是很精準了,不像之前一斤有的時候256克,有的時候252克。
不過東漢之後,南北朝時,一斤的重量逐步開始上升。
南朝齊國的一斤大約相當於375克,南朝的梁、陳時期,一斤則相當於250,北魏、北齊的一斤相當於500克。到北周、隋朝早年,一斤上升到了700克,比現在的一斤還要重。
隻是到了隋朝末年,一斤又迴落到了250克,再不負之前的光景了。
唐朝到宋代,一斤則保持在640克到684.768克之間波動。
像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佑年銅則,上麵寫著重一百斤,實測重64000克,折算下來每斤相當於640克。
直到元朝以後,一斤又逐步迴落到600克以下。
天啟三年時,常州吳縣的三兩砝碼實測重109.3克,折算下來每斤相當於582克。
乾隆二十九年,工部營造的五百兩砝碼,總重18700克,折算下來每斤相當於598.4克。
這個時候,一斤的重量,已經很接近現代市斤了。
至於現代的市斤到底啥時候確定的,要等到晚晴時期,華夏與西方文明大量交流的時候。
1901年第3屆國際計量大會規定千克為質量單位以後,華夏也逐步接受了這一計量方式。
因為一千克和一斤大約處於同一水準,所以也俗稱為公斤,以和市斤加以區分。
由此可見,華夏不同時期的“一斤”差距是非常大的。
同樣的一斤,在秦漢時期隻有兩百五十克,但是到了明清時期卻有五百多快六百克。
所以在不清楚這些小細節的時候,很多人在看曆史文獻的時候,很容易將所有時期的“一斤”都當成500克,然後就會鬧出很多笑話。
甚至不少學者,都因為不太清楚不同時期的斤重,導致在計算不同年代的社會發展程度時,都鬧出過失誤來。
比如同樣是斤,漢代人吃兩斤主糧,和清代人吃兩斤主糧,能一樣嗎?
顯然同樣是兩斤,但是漢代人吃的更少!
可是如果沒注意到斤重不同,就會讓一些學者誤以為,漢代人吃的也挺好。
當然,這隻是打個比方。
海昏侯墓中的製式金餅和馬蹄金的重量被測出來後,最重要的影響,還是解決了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西漢的一金,到底有多重!
現在知道了,西漢的一金,實際上就是一漢斤,隻是用“金”和“斤”來區別上幣與下幣而已。
金子為上幣,單位為金。
銅錢為下幣,單位為斤。
是的,銅錢雖然基礎單位是五銖,但是同樣也有用“斤”做單位的。
比如漢武帝賞賜大臣的時候,就曾經有賞賜過錢萬斤,百金。
錢萬斤好理解,但是“百金”到底多重,以前一直困擾學者們。
西漢時期,金是極為硬通的財富。
按照官方比價,一千金相當於一千萬錢。
在漢代,一金理論上相當於1萬錢,但實際上,黃金的價值要高於此。
漢文帝時,十戶中產之家的家產總和才是一百金。
平定吳楚之亂,漢景帝賞給竇嬰的賞賜也隻有一千金。
衛青為大將軍,擊匈奴有大功,漢武帝劉徹的賞賜也隻有一千金。
但是到底這“一金”有多重,才會這麽稀少,學者們一直挺懵的。
出現過一金相當於百兩的猜測,也出現過一金就是一斤的猜測,也有學者認為一金是十斤黃金。
畢竟劉徹賞給衛青也才一千金,這說明一金肯定價值不菲。
終於,現在知道了。
西漢一金是250克,那麽一千金就是250千克,五百市斤的黃金!
這,確實是一筆天文數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