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如果說,單單隻憑借文書檔桉藏室內的數千枚竹簡,就斷定墓主人劉賀是一位喜愛讀書的人。
似乎還缺乏了那麽一點點“鐵證”的感覺。
但是,在清理文書檔桉室的過程中,很快荊州文保中心的工作人員,就又再次發現了一樣東西。
如果說,墓主人喜愛讀書,那他絕對少不了使用硯台。
可不,在這文書檔桉室裏,就出土了圓形和長方形的硯台各一方。
硯台這東西,在西漢出土物裏已經不算是稀奇了。
比劉賀生活的時間更早些的年代,都有硯台出土。
不說遠的,生活在漢文帝時期的遂先生,墓中不也發現了石硯台。
不過作為列侯,劉賀的硯台顯然是要比五大夫使用的高級不少。
這兩枚硯台不但保存完好,而且做工很精美,長方形的硯台上麵還刻有獸紋。
史書記載,硯台是由原始社會的研磨器演變而來。
初期的硯台,形態原始,是用一塊小研石在一麵磨平的石器上壓墨丸研磨成墨汁。
其原始形態為較平整的河光石,故《說文》將硯解釋為“石滑也”。
至漢時,硯上出現了凋刻,有石蓋,下帶足。
又由於早期的墨為顆粒狀或薄片狀,未做成墨錠,不便握持。
故秦、漢古硯多附有研子(研樣、研石),用它壓住墨粒研磨。
本次硯台的出土也再次證實了這些史料的記載。
目前可以推測,這兩個硯台是海昏侯生前用過的。
之前考古發掘的漢墓已有硯台出土,但保存如此完好,製作如此精美的硯台實屬罕見。
至於具體是什麽硯,還要進行進一步的考證。
不過硯台的出土,顯示墓主人生前喜歡書法,這點無疑是肯定的。
目前這些出土物已打包提取送至實驗室,有可能後續會發現墨的存在。
這兩塊硯台的出土,最重要的意義其實並非是硯台本身。
而是其背後所代表的含義。
既然有硯台,說明海昏侯應該是喜愛書法的。
和後世明清時期,是個讀書人就會有硯台不同。
在西漢,一般是官僚階級,才會有硯台。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除了當官的,在西漢沒有其他人會平常沒事需要寫文字了。
包括那些讀書人,在沒有成為官僚之前,更多的時候也是抱著竹簡研習學問,而不是揮毫寫作。
隻有官僚,以及少部分很熱愛文學,很熱愛書法的大學者,才會常備硯台。
而海昏侯,他雖然是一位列侯,但是也不是官員,除了短暫的當過一段時間皇帝,之後他其實也沒有太多接觸政務的機會。
能夠讓他親自寫奏章、文書的情況,也隻有可能是給中央朝廷寫點東西了。
那麽,海昏侯常備兩個硯台,並且都陪葬入墓中。
這說明海昏侯生前應該是勤寫作之人,如果隻是一年給漢宣帝寫幾份奏章,那不至於兩個硯台輪著用。
那麽,問題就來了。
一個昏庸無道的人,會沒事就研習書法嗎?
漢代的列侯乃至諸侯王墓,都發掘了不少。
但是出土硯台的絕對是少數。
大部分諸侯王和列侯,實際上平常不親自寫作的,大多都是口述然後由專門的記事官去寫。
真正會用到硯台的,說明他生前沒少親自寫文章之類的。
一個沒事就知道吃喝玩樂,作樂消遣的昏庸貴族,肯定是不可能去幹這種事情的。
聽聞文書檔桉室內出土了硯台後,孔建文就臉色怪異的和陳翰都囔道:“這海昏侯墓,越來越刷新大眾對海昏侯的認知了。”
“雖然說,漢宣帝作為成功者,並且他的皇位來源於霍光的廢立君主,如果他要維護自己的皇位正統性,肯定是要維護霍光的正確性。”
“所以在霍氏家族被漢宣帝秋後算賬後,霍光的功績卻沒有被抹除,甚至漢宣帝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從政治角度看,既然漢宣帝肯定了霍光的功績,那他廢掉的劉賀,不管本人到底是什麽樣的,那也必須是個昏庸無道的昏君,才有被廢的理由,才給漢宣帝上位的合理性。”
“但是真的從海昏侯墓,發現了一個與史書記載完全不一樣的海昏侯劉賀,還是讓人很唏噓啊。”
“考古真的是一件,充滿了意義的事情。”
麵對孔建文的感慨,陳翰十分認同的點點頭:“是啊!”
如果沒有考古學家,如果沒有海昏侯墓的出土。
雖然學界早就有劉賀可能是被抹黑了的說法,畢竟27天幹1000多件壞事,任何邏輯正常的人都沒辦法相信。
但是真實曆史到底如何,已經被塵封在了歲月之中。
就算現代人對《漢書》的記載有各種懷疑,但是也隻能停留在懷疑,停留在心照不宣上。
不管是在教學曆史,還是公開討論中,劉賀都隻能是史書中記載的那個“無道昏君”!
這就好像是,大家知道劉賀其實不一定是昏君,寫史書的人也幾乎是明著說了,我就是誇大了,劉賀不可能這麽的壞。
但是因為沒有實際上的證據,大家卻對這段青史沒有任何推翻的能力。
可是,海昏侯墓的出現,改變了這個現狀。
雖然說,暫時還是沒有辦法去將海昏侯“無道昏君”的形象洗白。
並且他也不至於到“洗白”的地步,作為政治失敗者,海昏侯就算不昏庸,和賢君、明君之類的稱唿也是掛不上勾的。
但是!
海昏侯墓出土的這些文物,卻可以給現代人,構建出一個與史書上迥然不同,更接近真實曆史中的海昏侯形象。
他可能沒有那麽的出色,但是肯定算不上是大昏君,至少是一個重視農耕,重視農業生產的合格,乃至中等偏上的賢明貴族。
他也不是肚裏沒有多少文化,天天就知道鬥雞遛狗,大肆享樂,胸無大誌的衙內。
至少他喜愛讀書,熱愛學習和文化,家有藏書無數,學問不能說是當時大才,但是至少也是明事理,懂文化,知廉恥的文化人!
這樣的一個海昏侯形象,給世人了一個,全新的視角!
原來,史書上被遺棄千年的“昏君”,也有這樣的另一麵!
</p>
如果說,單單隻憑借文書檔桉藏室內的數千枚竹簡,就斷定墓主人劉賀是一位喜愛讀書的人。
似乎還缺乏了那麽一點點“鐵證”的感覺。
但是,在清理文書檔桉室的過程中,很快荊州文保中心的工作人員,就又再次發現了一樣東西。
如果說,墓主人喜愛讀書,那他絕對少不了使用硯台。
可不,在這文書檔桉室裏,就出土了圓形和長方形的硯台各一方。
硯台這東西,在西漢出土物裏已經不算是稀奇了。
比劉賀生活的時間更早些的年代,都有硯台出土。
不說遠的,生活在漢文帝時期的遂先生,墓中不也發現了石硯台。
不過作為列侯,劉賀的硯台顯然是要比五大夫使用的高級不少。
這兩枚硯台不但保存完好,而且做工很精美,長方形的硯台上麵還刻有獸紋。
史書記載,硯台是由原始社會的研磨器演變而來。
初期的硯台,形態原始,是用一塊小研石在一麵磨平的石器上壓墨丸研磨成墨汁。
其原始形態為較平整的河光石,故《說文》將硯解釋為“石滑也”。
至漢時,硯上出現了凋刻,有石蓋,下帶足。
又由於早期的墨為顆粒狀或薄片狀,未做成墨錠,不便握持。
故秦、漢古硯多附有研子(研樣、研石),用它壓住墨粒研磨。
本次硯台的出土也再次證實了這些史料的記載。
目前可以推測,這兩個硯台是海昏侯生前用過的。
之前考古發掘的漢墓已有硯台出土,但保存如此完好,製作如此精美的硯台實屬罕見。
至於具體是什麽硯,還要進行進一步的考證。
不過硯台的出土,顯示墓主人生前喜歡書法,這點無疑是肯定的。
目前這些出土物已打包提取送至實驗室,有可能後續會發現墨的存在。
這兩塊硯台的出土,最重要的意義其實並非是硯台本身。
而是其背後所代表的含義。
既然有硯台,說明海昏侯應該是喜愛書法的。
和後世明清時期,是個讀書人就會有硯台不同。
在西漢,一般是官僚階級,才會有硯台。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除了當官的,在西漢沒有其他人會平常沒事需要寫文字了。
包括那些讀書人,在沒有成為官僚之前,更多的時候也是抱著竹簡研習學問,而不是揮毫寫作。
隻有官僚,以及少部分很熱愛文學,很熱愛書法的大學者,才會常備硯台。
而海昏侯,他雖然是一位列侯,但是也不是官員,除了短暫的當過一段時間皇帝,之後他其實也沒有太多接觸政務的機會。
能夠讓他親自寫奏章、文書的情況,也隻有可能是給中央朝廷寫點東西了。
那麽,海昏侯常備兩個硯台,並且都陪葬入墓中。
這說明海昏侯生前應該是勤寫作之人,如果隻是一年給漢宣帝寫幾份奏章,那不至於兩個硯台輪著用。
那麽,問題就來了。
一個昏庸無道的人,會沒事就研習書法嗎?
漢代的列侯乃至諸侯王墓,都發掘了不少。
但是出土硯台的絕對是少數。
大部分諸侯王和列侯,實際上平常不親自寫作的,大多都是口述然後由專門的記事官去寫。
真正會用到硯台的,說明他生前沒少親自寫文章之類的。
一個沒事就知道吃喝玩樂,作樂消遣的昏庸貴族,肯定是不可能去幹這種事情的。
聽聞文書檔桉室內出土了硯台後,孔建文就臉色怪異的和陳翰都囔道:“這海昏侯墓,越來越刷新大眾對海昏侯的認知了。”
“雖然說,漢宣帝作為成功者,並且他的皇位來源於霍光的廢立君主,如果他要維護自己的皇位正統性,肯定是要維護霍光的正確性。”
“所以在霍氏家族被漢宣帝秋後算賬後,霍光的功績卻沒有被抹除,甚至漢宣帝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從政治角度看,既然漢宣帝肯定了霍光的功績,那他廢掉的劉賀,不管本人到底是什麽樣的,那也必須是個昏庸無道的昏君,才有被廢的理由,才給漢宣帝上位的合理性。”
“但是真的從海昏侯墓,發現了一個與史書記載完全不一樣的海昏侯劉賀,還是讓人很唏噓啊。”
“考古真的是一件,充滿了意義的事情。”
麵對孔建文的感慨,陳翰十分認同的點點頭:“是啊!”
如果沒有考古學家,如果沒有海昏侯墓的出土。
雖然學界早就有劉賀可能是被抹黑了的說法,畢竟27天幹1000多件壞事,任何邏輯正常的人都沒辦法相信。
但是真實曆史到底如何,已經被塵封在了歲月之中。
就算現代人對《漢書》的記載有各種懷疑,但是也隻能停留在懷疑,停留在心照不宣上。
不管是在教學曆史,還是公開討論中,劉賀都隻能是史書中記載的那個“無道昏君”!
這就好像是,大家知道劉賀其實不一定是昏君,寫史書的人也幾乎是明著說了,我就是誇大了,劉賀不可能這麽的壞。
但是因為沒有實際上的證據,大家卻對這段青史沒有任何推翻的能力。
可是,海昏侯墓的出現,改變了這個現狀。
雖然說,暫時還是沒有辦法去將海昏侯“無道昏君”的形象洗白。
並且他也不至於到“洗白”的地步,作為政治失敗者,海昏侯就算不昏庸,和賢君、明君之類的稱唿也是掛不上勾的。
但是!
海昏侯墓出土的這些文物,卻可以給現代人,構建出一個與史書上迥然不同,更接近真實曆史中的海昏侯形象。
他可能沒有那麽的出色,但是肯定算不上是大昏君,至少是一個重視農耕,重視農業生產的合格,乃至中等偏上的賢明貴族。
他也不是肚裏沒有多少文化,天天就知道鬥雞遛狗,大肆享樂,胸無大誌的衙內。
至少他喜愛讀書,熱愛學習和文化,家有藏書無數,學問不能說是當時大才,但是至少也是明事理,懂文化,知廉恥的文化人!
這樣的一個海昏侯形象,給世人了一個,全新的視角!
原來,史書上被遺棄千年的“昏君”,也有這樣的另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