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所謂鈕,指的就是印上端抓握的位置。
常取龜、螭虎、羊、馬、駝等具有一定寓意的動物造型,往往象征著印主人的身份。
有的印用虎鈕,有的用龍鈕、牛鈕、螭虎鈕、龜鈕、台鈕。
一般來說,漢代較為常見的是龜紐和螭虎鈕,也就是印上凋刻的動物是烏龜或者螭虎。
到東漢與魏晉時期,台鈕則比較常見。
而魚鈕,傳世不多見。
雖然魚與「餘」是同音,自古就有招財、擋災、避禍之含義,寄托年年有餘之美好祝願。
但是在古代,如果要用和“魚”有關的寓意,通常更願意凋刻螭吻。
螭吻,為龍與魚所生,排行老九。自古以來常帶有驅兇辟邪的意義。
而且更為尊貴,也就讓古人更加喜愛。
這就更加讓“魚”不被印青睞。
目前出土或者存世的魚鈕,隻有兩枚。
一枚是漢初「泰倉」半通(半印)印,是一位西漢下級官員的官印。
另外一枚,則是一枚東漢私印,印有「史少齒」三字,應該是印主人的名字。
除此之外,傳世魚鈕就很少見了。
倒是有最近幾十年出土的銅質魚鈕官印10枚,而且大部分都是秦朝的。
可以看得出來,魚鈕官印具有時代上的階段性與明顯的區域性。
在秦製的官印體係中,魚鈕官印為最低一級鈕式等級。
漢承秦製,後來存世的西漢初期官印,也隻有一枚最低級官員的「泰倉」印。
現在出土的這枚魚鈕樣式的“景巷令印”,單從樣式來說,應該同樣是一個低級官員的用印。
而且還說明了,南越國在製度上,確實也更多承襲了秦國的製度,至少在官印體係上是這樣的。
畢竟這是一群秦國南征軍團將領和士兵,打下征服的國家。
“景巷令印,這景巷令是什麽官職啊。”陳翰皺著眉頭,來來迴迴的打量著印章上的這四個陰刻字。
在他的印象中,西漢應該沒有“景巷令”這個官職。
同樣在凝神思索的李教授,沉吟了一下,說道:“應該是個宦官。”
“秦有永巷令及丞,漢初仍設,掌後妃宮女及宮中獄事,以宦者來任職。”
“據史書記載,趙佗在番禺建造的王宮,基本上彷照了長安的未央宮、長樂宮和建章宮。”
“甚至內部細節,和長安天子居所都幾乎無二差別。”
“既然如此,南越國的王宮,應該也有設置與長安相彷的官職係統。”
“這景巷令,當為秦漢的永巷令,主掌帝王家室之事。”
陳翰恍然大悟的點點頭。
永巷令,聽起來挺厲害的,居然能掌控後妃宮女及宮中獄事,相當於是專門做宮中刑警的。
但是實際上這個官職秩隻有六百石,是個小官。
名義上隸屬少府,掌宮中官婢,但是實際上就是幹髒活累活的。
平常隻能處理一些宮女犯錯的刑罰,真想管理後妃是做夢了。
隻有天子對某個後妃不滿了,將其關入永巷後,永巷令才能負責看管而已。
所謂永巷,其實就是皇宮中的一條長巷,是未分配到各宮去的宮女的集中居住處,也是幽禁失勢或失寵妃嬪的地方。
類似於後來和影視劇裏常說的冷宮。
關於永巷,最出名的就是呂後將戚夫人囚於永巷的故事了。
戚夫人也是在永巷被做成人彘的。
至此之後,在整個西漢時期,“長安宮殿的“永巷”,對於所有後妃和宮女來說,都是一個禁忌之地,誰都不敢提,誰也都不敢去。
趙佗既然是彷照著長安宮殿,為自己打造的王宮,那應該也會有一個類似永巷,用於懲罰和關押後妃和宮女的地方。
這個“景巷令”,很可能就是幹這事的。
陳翰越想越合理,附和著說道:“在小篆中,景通影,又與永同音通假,是同音通易,隻是字形不一樣的兩個字。”
“也許南越王就是故意用“景”字來替代“永”字,以示與長安朝廷區分之意。”
在發現這塊印,並且確定了前室這位人殉的身份後,大家也就立馬理解了,為什麽他能擁有如此精美的銅鏡,還能有成套玉佩飾陪葬了。
雖然他地位低,隻是一個秩六百石的宦官,但是人家職位不一般,是宦官,而且可以接觸到南越王。
宰相門前三品官,更何況諸侯王門前呢?
這些超過他自身地位的隨葬品,恐怕是這位躺在主室內的南越王,賜予的賞賜之物。
甚至往悲慘點的方向想,可能這個景巷令身前都沒用上這組玉佩飾和銅鏡,是被強製殉葬後,才獲得這兩樣陪葬品的。
而除了這兩件貴重陪葬品,以及那兩個鐵器之外,這位景巷令的棺內,就再無其他陪葬品了。
除此之外,整個前室六分之五的其他空間,散落一地的全部都是車馬器配件。
估計原本前室內,還放有一套完整的車馬模型,並且比墓門外那個木馬模型配飾齊全的多。
陳翰與李教授他們,足足花了三天的時間,才將這些車馬器配件都清理出來,並且一一標記了出來。
整個前室,一共出土了剛好60件器物。
其中有五件,是東西倆耳室過道口木板門上的銅門環。
也是這幾個門環的發現,才讓陳翰恍然大悟,原來左右耳室並非沒有門,隻是並非和墓門以及主室門那樣,采用石頭門。
而是打造了兩扇木門!
隻是木門經過時光的滄桑,逐漸腐朽了,隻剩下門把上的幾個銅門環還建在。
除此之外,還有三件陶器,以及一個銅鼎,也就是陳翰與李教授最先進入前室時,看到的那幾個大型器物。
這幾個器物的位置,都靠近西耳室的過道口。
事後,大家聚在一起討論判斷了一下,覺得這幾個陶器和銅鼎,應該不是原本就放在前室的。
因為這些器物和前室內的隨葬品不配套。
且數量對不上,哪有隻陪葬一個鼎的。
這三件陶器和一件銅鼎,應該是從西耳室過道中滑出來的。
可能因為某次地質變動的影響,微小型地震,導致西耳室內的隨葬品側翻了,順著過道滾進了前室。
為什麽這麽判斷?
因為李教授趁著大家不注意,偷偷溜進了西耳室裏,看到了一堆雜亂無章,翻倒在地的銅禮器和陶器...
西耳室,就是一開始工地現場,挖到這座墓時,挖開封頂石板的位置。
當時廣州考古所的所長傅譜,利用手電筒還看到了西耳室內的一角,堆滿了青銅器。
《天阿降臨》
</p>
所謂鈕,指的就是印上端抓握的位置。
常取龜、螭虎、羊、馬、駝等具有一定寓意的動物造型,往往象征著印主人的身份。
有的印用虎鈕,有的用龍鈕、牛鈕、螭虎鈕、龜鈕、台鈕。
一般來說,漢代較為常見的是龜紐和螭虎鈕,也就是印上凋刻的動物是烏龜或者螭虎。
到東漢與魏晉時期,台鈕則比較常見。
而魚鈕,傳世不多見。
雖然魚與「餘」是同音,自古就有招財、擋災、避禍之含義,寄托年年有餘之美好祝願。
但是在古代,如果要用和“魚”有關的寓意,通常更願意凋刻螭吻。
螭吻,為龍與魚所生,排行老九。自古以來常帶有驅兇辟邪的意義。
而且更為尊貴,也就讓古人更加喜愛。
這就更加讓“魚”不被印青睞。
目前出土或者存世的魚鈕,隻有兩枚。
一枚是漢初「泰倉」半通(半印)印,是一位西漢下級官員的官印。
另外一枚,則是一枚東漢私印,印有「史少齒」三字,應該是印主人的名字。
除此之外,傳世魚鈕就很少見了。
倒是有最近幾十年出土的銅質魚鈕官印10枚,而且大部分都是秦朝的。
可以看得出來,魚鈕官印具有時代上的階段性與明顯的區域性。
在秦製的官印體係中,魚鈕官印為最低一級鈕式等級。
漢承秦製,後來存世的西漢初期官印,也隻有一枚最低級官員的「泰倉」印。
現在出土的這枚魚鈕樣式的“景巷令印”,單從樣式來說,應該同樣是一個低級官員的用印。
而且還說明了,南越國在製度上,確實也更多承襲了秦國的製度,至少在官印體係上是這樣的。
畢竟這是一群秦國南征軍團將領和士兵,打下征服的國家。
“景巷令印,這景巷令是什麽官職啊。”陳翰皺著眉頭,來來迴迴的打量著印章上的這四個陰刻字。
在他的印象中,西漢應該沒有“景巷令”這個官職。
同樣在凝神思索的李教授,沉吟了一下,說道:“應該是個宦官。”
“秦有永巷令及丞,漢初仍設,掌後妃宮女及宮中獄事,以宦者來任職。”
“據史書記載,趙佗在番禺建造的王宮,基本上彷照了長安的未央宮、長樂宮和建章宮。”
“甚至內部細節,和長安天子居所都幾乎無二差別。”
“既然如此,南越國的王宮,應該也有設置與長安相彷的官職係統。”
“這景巷令,當為秦漢的永巷令,主掌帝王家室之事。”
陳翰恍然大悟的點點頭。
永巷令,聽起來挺厲害的,居然能掌控後妃宮女及宮中獄事,相當於是專門做宮中刑警的。
但是實際上這個官職秩隻有六百石,是個小官。
名義上隸屬少府,掌宮中官婢,但是實際上就是幹髒活累活的。
平常隻能處理一些宮女犯錯的刑罰,真想管理後妃是做夢了。
隻有天子對某個後妃不滿了,將其關入永巷後,永巷令才能負責看管而已。
所謂永巷,其實就是皇宮中的一條長巷,是未分配到各宮去的宮女的集中居住處,也是幽禁失勢或失寵妃嬪的地方。
類似於後來和影視劇裏常說的冷宮。
關於永巷,最出名的就是呂後將戚夫人囚於永巷的故事了。
戚夫人也是在永巷被做成人彘的。
至此之後,在整個西漢時期,“長安宮殿的“永巷”,對於所有後妃和宮女來說,都是一個禁忌之地,誰都不敢提,誰也都不敢去。
趙佗既然是彷照著長安宮殿,為自己打造的王宮,那應該也會有一個類似永巷,用於懲罰和關押後妃和宮女的地方。
這個“景巷令”,很可能就是幹這事的。
陳翰越想越合理,附和著說道:“在小篆中,景通影,又與永同音通假,是同音通易,隻是字形不一樣的兩個字。”
“也許南越王就是故意用“景”字來替代“永”字,以示與長安朝廷區分之意。”
在發現這塊印,並且確定了前室這位人殉的身份後,大家也就立馬理解了,為什麽他能擁有如此精美的銅鏡,還能有成套玉佩飾陪葬了。
雖然他地位低,隻是一個秩六百石的宦官,但是人家職位不一般,是宦官,而且可以接觸到南越王。
宰相門前三品官,更何況諸侯王門前呢?
這些超過他自身地位的隨葬品,恐怕是這位躺在主室內的南越王,賜予的賞賜之物。
甚至往悲慘點的方向想,可能這個景巷令身前都沒用上這組玉佩飾和銅鏡,是被強製殉葬後,才獲得這兩樣陪葬品的。
而除了這兩件貴重陪葬品,以及那兩個鐵器之外,這位景巷令的棺內,就再無其他陪葬品了。
除此之外,整個前室六分之五的其他空間,散落一地的全部都是車馬器配件。
估計原本前室內,還放有一套完整的車馬模型,並且比墓門外那個木馬模型配飾齊全的多。
陳翰與李教授他們,足足花了三天的時間,才將這些車馬器配件都清理出來,並且一一標記了出來。
整個前室,一共出土了剛好60件器物。
其中有五件,是東西倆耳室過道口木板門上的銅門環。
也是這幾個門環的發現,才讓陳翰恍然大悟,原來左右耳室並非沒有門,隻是並非和墓門以及主室門那樣,采用石頭門。
而是打造了兩扇木門!
隻是木門經過時光的滄桑,逐漸腐朽了,隻剩下門把上的幾個銅門環還建在。
除此之外,還有三件陶器,以及一個銅鼎,也就是陳翰與李教授最先進入前室時,看到的那幾個大型器物。
這幾個器物的位置,都靠近西耳室的過道口。
事後,大家聚在一起討論判斷了一下,覺得這幾個陶器和銅鼎,應該不是原本就放在前室的。
因為這些器物和前室內的隨葬品不配套。
且數量對不上,哪有隻陪葬一個鼎的。
這三件陶器和一件銅鼎,應該是從西耳室過道中滑出來的。
可能因為某次地質變動的影響,微小型地震,導致西耳室內的隨葬品側翻了,順著過道滾進了前室。
為什麽這麽判斷?
因為李教授趁著大家不注意,偷偷溜進了西耳室裏,看到了一堆雜亂無章,翻倒在地的銅禮器和陶器...
西耳室,就是一開始工地現場,挖到這座墓時,挖開封頂石板的位置。
當時廣州考古所的所長傅譜,利用手電筒還看到了西耳室內的一角,堆滿了青銅器。
《天阿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