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有的人覺得盛世應該是向外擴張的時期,有的人則覺得盛世應該專注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衡量一個時期是不是盛世,顯然是需要從多維度來判斷的。
軍事實力、國家收入、百姓民生、社會階級、百業發展……
但是,被譽為是華夏曆史上的第一個封建盛世:文景之治,卻是從來沒有被質疑過的。
是寫入了曆史課本中,被不斷宣揚的大盛世!
在書本上,文景之治被譽為是中華文明邁入帝國時代後的第一個盛世,經濟文化飛速發展的一個偉大時代。
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也都曾經寫過很多向往或者讚美文景之治的文章。
認為當時的社會比較安定,百姓也富裕了起來。
到景帝後期時,國家的糧倉裝滿了糧食,府庫裏的大量銅錢多年不用,以至於穿錢的繩子都爛了,散錢多得無法計算了。
史料也曾記載,漢文帝減省租賦、減輕徭役、德厚載天地,利澤施四海。
文帝去世後百姓嚎哭不已,大臣也都為失去了這樣一位仁愛德高的皇帝而悲傷。
在那個廟號還沒有爛大街,大部分皇帝都無法獲得廟號的時代,這位開創西漢盛世的皇帝,也獲得了難得的“太宗”廟號。
不管是從史料上,還是從考古領域發掘出來的西漢初期貴族墓葬,都可以看得出文景時期確實是社會經濟相當發達,精美之物層出不窮。
然而,鳳凰山十號墓出土的竹簡,卻將一群從古至今一直都被忽視的群體真實的生活,展現了出來。
百姓!
古往今來,百姓才是支撐一切英雄豪傑、梟雄霸主、世族門閥、士大夫們在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根基。
但是,在史書上,關於百姓們的記載卻十分寥寥。
盛世之時,不過一句“百姓富足”便將他們代表和概括了。
亂世災年,記於史上,也不過是一句“關中大旱,饑民相食”而已。
百姓從來不會是史書上的主角。
可是他們卻是真正組成了整個華夏文明的基石!
踏出荊州文保中心的時候,陳翰的腦子裏一片茫然。
到底史書上記載的百姓安居樂業是真,還是這鳳凰山10號墓中出土的竹簡記載是真?
或者說,10號墓出土的竹簡中,這些生活困苦貧窮的百姓,生活水平在古代已經算的上是幸福了?
畢竟,雖然勞役重了點,稅多了點,田產少了點,但是至少他們還能活下去,沒有戰爭,沒有亂政,沒有荒唐的皇帝,不至於饑民相食?
貧民,總比災民,難民強些吧?
沒由來的,陳翰就想到了張養浩的那首《山坡羊潼關懷古》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封建時期,就算是所謂的大治之世、盛世,對於底層的百姓來說,也就隻是從活不下去,變的勉強可以活下去而已。
享樂,從來就不是底層百姓們可以奢望的事情。
挖多了這些西漢貴族的墓葬後,陳翰有的時候下意識的都會以為,西漢時期的人都和這些貴族一樣,都可以用上精致的漆木器,吃飽喝足之餘還能追逐一下精神享受。
而實際上,真正的西漢百姓,別說漆器了,一個普通的陶罐,可能祖孫三代用下來,都舍不得死後拿來陪葬,還得繼續傳給後代用。
死後也不可能像貴族這樣能有如此豐富的隨葬品,事死如事生。
也就是在亂葬崗上草草挖個坑,勉強打造一口木棺後,就孑然一身的下葬了。
東西漢四百年,繁衍了多少代的百姓。
但是真正還能留到現代的墓葬能有幾個?
也就奢華無度的一小撮貴族,才能夠有那個人力物力,為自己打造一個深埋在地下的墓坑,才能經過幾千年歲月後仍存。
而普通百姓們?
大部分都早就化為一攤枯骨,消散在這個世界上,留不下絲毫痕跡了。
如那鳳凰山十號墓一樣,墓主人張偃作為五大夫,到現在依舊存在於世。
而他治理的江陵西鄉,無數的西鄉百姓們,卻早已連個姓名都留不下來了。
......
趁著難得來了一趟市中心。
在完成了文物交接和參觀荊州文保中心後,李教授也沒急著迴工地,而是帶著陳翰找了個商圈,請他吃了頓好的。
【魔力蛙】
大眾點評裏,荊州牛蛙類餐飲第一的店鋪。
李教授很大氣的點了兩鍋不同味道的幹鍋牛蛙,和陳翰一人抱著一口鍋就狂吃了起來。
牛蛙這玩意,看起來醜,但是吃起來嫩滑可口,味道鮮美,而且又是高蛋白低脂肪的優質肉類。
唯美食不可辜負的陳翰,吃的那叫一個舒爽啊!
美美的啃了一塊肉多又多汁的蛙腿後,他忍不住感歎道:
“還是現代好啊。”
“至少大家的物質生活還是很飽滿的,想吃啥吃啥,不用擔心吃不飽,生活富足,精神世界也很豐富。”
“西漢的百姓,真的太慘了,哪怕文景之治時期,底層百姓也依舊貧苦的很。”
李教授瞥了陳翰一眼,沒有搭理他。
年輕人見識少,各種各樣的感慨總是層出不窮,他是見怪不怪了。
不就是點記錄了西漢百姓生活情況的竹簡嘛。
多大點事?
當年挖長平之戰遺址的時候,那才叫慘烈呢。
隨便一個屍骨層,厚度大概都有個60cm左右,長度則超過20米。
頭蓋骨、腿骨、臂骨……交叉疊錯,不規則堆積的白骨疊加在一起,有的胳膊大腿有明顯斷裂的痕跡,有的胸腔內遺有箭頭,還有的僅見軀幹而無頭顱。
那才是真的慘呢!
要不是這會在吃飯,他都想拿來給陳翰說教說教。
與亂世時期的百姓相比,一群生活在大統一王朝初期,政治還算清明,社會還算穩定的時代的百姓,已經是運氣很好了。
有些意外的,也就是“文景之治”時期,底層百姓的生活狀況居然還是沒有絲毫提高,讓人有些為“文景之治”的真實性打個問號而已。
不過這些東西,是那群曆史學家們研究和辯論的領域,和他們這些做考古的沒啥關係。
考古人,隻負責將塵封在地底的文物和文字記載挖出來,為華夏文明溯源和搶救丟失的文化。
至於這些從墓葬裏找到的曆史記載,和傳世的史料有多少相悖的地方,有多少不符合史料記載的地方,那就不是他們研究的事情了。
也沒這個功夫去研究。
社科院有一堆社會學家和曆史學家,這事應該他們來研究!
“小陳,多吃點。”李教授略過了這個話題,夾起一根肥美的蛙腿放到陳翰碗裏,笑眯眯的鼓勵道:
“多補充點能量,明天好用最佳狀態迎接直播!”
“這可是我們社科院考古所第一次嚐試使用新媒體的方式與網民麵對麵交流。”
“小陳,所裏所有領導,都非常看好你,你可千萬別讓我們失望啊!”
正美美的大口咀嚼牛蛙的陳翰,一聽這話,頓時感覺嘴巴裏的牛蛙好像也沒那麽好吃了。
合著這是一頓壯行飯啊?!
“李教授,我這小身板,恐怕承受不起各位領導這麽高的期望啊。”
放下碗筷,陳翰有些忐忑的問道:“我這直播要是沒做好的話,會有什麽後果啊...?”
“哎呀,不至於不至於,什麽後果不後果的。”
李教授依舊是那副笑眯眯的表情,揮揮手不在意的說道:“不要有心理負擔嘛,這就是一次新嚐試。”
“就算失敗了也沒事的,做新媒體本就是一件需要耐心和長期試錯的事情。”
“那位小亮老師,不也是在微博上做了好多年科普,慢慢積攢人氣,後來才突然爆火的嘛!”
“所裏也沒指望你一場直播就能在互聯網上爆火的,我們慢慢來,不急於一時的。”
“來來來,吃菜吃菜!”
</p>
有的人覺得盛世應該是向外擴張的時期,有的人則覺得盛世應該專注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衡量一個時期是不是盛世,顯然是需要從多維度來判斷的。
軍事實力、國家收入、百姓民生、社會階級、百業發展……
但是,被譽為是華夏曆史上的第一個封建盛世:文景之治,卻是從來沒有被質疑過的。
是寫入了曆史課本中,被不斷宣揚的大盛世!
在書本上,文景之治被譽為是中華文明邁入帝國時代後的第一個盛世,經濟文化飛速發展的一個偉大時代。
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也都曾經寫過很多向往或者讚美文景之治的文章。
認為當時的社會比較安定,百姓也富裕了起來。
到景帝後期時,國家的糧倉裝滿了糧食,府庫裏的大量銅錢多年不用,以至於穿錢的繩子都爛了,散錢多得無法計算了。
史料也曾記載,漢文帝減省租賦、減輕徭役、德厚載天地,利澤施四海。
文帝去世後百姓嚎哭不已,大臣也都為失去了這樣一位仁愛德高的皇帝而悲傷。
在那個廟號還沒有爛大街,大部分皇帝都無法獲得廟號的時代,這位開創西漢盛世的皇帝,也獲得了難得的“太宗”廟號。
不管是從史料上,還是從考古領域發掘出來的西漢初期貴族墓葬,都可以看得出文景時期確實是社會經濟相當發達,精美之物層出不窮。
然而,鳳凰山十號墓出土的竹簡,卻將一群從古至今一直都被忽視的群體真實的生活,展現了出來。
百姓!
古往今來,百姓才是支撐一切英雄豪傑、梟雄霸主、世族門閥、士大夫們在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根基。
但是,在史書上,關於百姓們的記載卻十分寥寥。
盛世之時,不過一句“百姓富足”便將他們代表和概括了。
亂世災年,記於史上,也不過是一句“關中大旱,饑民相食”而已。
百姓從來不會是史書上的主角。
可是他們卻是真正組成了整個華夏文明的基石!
踏出荊州文保中心的時候,陳翰的腦子裏一片茫然。
到底史書上記載的百姓安居樂業是真,還是這鳳凰山10號墓中出土的竹簡記載是真?
或者說,10號墓出土的竹簡中,這些生活困苦貧窮的百姓,生活水平在古代已經算的上是幸福了?
畢竟,雖然勞役重了點,稅多了點,田產少了點,但是至少他們還能活下去,沒有戰爭,沒有亂政,沒有荒唐的皇帝,不至於饑民相食?
貧民,總比災民,難民強些吧?
沒由來的,陳翰就想到了張養浩的那首《山坡羊潼關懷古》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封建時期,就算是所謂的大治之世、盛世,對於底層的百姓來說,也就隻是從活不下去,變的勉強可以活下去而已。
享樂,從來就不是底層百姓們可以奢望的事情。
挖多了這些西漢貴族的墓葬後,陳翰有的時候下意識的都會以為,西漢時期的人都和這些貴族一樣,都可以用上精致的漆木器,吃飽喝足之餘還能追逐一下精神享受。
而實際上,真正的西漢百姓,別說漆器了,一個普通的陶罐,可能祖孫三代用下來,都舍不得死後拿來陪葬,還得繼續傳給後代用。
死後也不可能像貴族這樣能有如此豐富的隨葬品,事死如事生。
也就是在亂葬崗上草草挖個坑,勉強打造一口木棺後,就孑然一身的下葬了。
東西漢四百年,繁衍了多少代的百姓。
但是真正還能留到現代的墓葬能有幾個?
也就奢華無度的一小撮貴族,才能夠有那個人力物力,為自己打造一個深埋在地下的墓坑,才能經過幾千年歲月後仍存。
而普通百姓們?
大部分都早就化為一攤枯骨,消散在這個世界上,留不下絲毫痕跡了。
如那鳳凰山十號墓一樣,墓主人張偃作為五大夫,到現在依舊存在於世。
而他治理的江陵西鄉,無數的西鄉百姓們,卻早已連個姓名都留不下來了。
......
趁著難得來了一趟市中心。
在完成了文物交接和參觀荊州文保中心後,李教授也沒急著迴工地,而是帶著陳翰找了個商圈,請他吃了頓好的。
【魔力蛙】
大眾點評裏,荊州牛蛙類餐飲第一的店鋪。
李教授很大氣的點了兩鍋不同味道的幹鍋牛蛙,和陳翰一人抱著一口鍋就狂吃了起來。
牛蛙這玩意,看起來醜,但是吃起來嫩滑可口,味道鮮美,而且又是高蛋白低脂肪的優質肉類。
唯美食不可辜負的陳翰,吃的那叫一個舒爽啊!
美美的啃了一塊肉多又多汁的蛙腿後,他忍不住感歎道:
“還是現代好啊。”
“至少大家的物質生活還是很飽滿的,想吃啥吃啥,不用擔心吃不飽,生活富足,精神世界也很豐富。”
“西漢的百姓,真的太慘了,哪怕文景之治時期,底層百姓也依舊貧苦的很。”
李教授瞥了陳翰一眼,沒有搭理他。
年輕人見識少,各種各樣的感慨總是層出不窮,他是見怪不怪了。
不就是點記錄了西漢百姓生活情況的竹簡嘛。
多大點事?
當年挖長平之戰遺址的時候,那才叫慘烈呢。
隨便一個屍骨層,厚度大概都有個60cm左右,長度則超過20米。
頭蓋骨、腿骨、臂骨……交叉疊錯,不規則堆積的白骨疊加在一起,有的胳膊大腿有明顯斷裂的痕跡,有的胸腔內遺有箭頭,還有的僅見軀幹而無頭顱。
那才是真的慘呢!
要不是這會在吃飯,他都想拿來給陳翰說教說教。
與亂世時期的百姓相比,一群生活在大統一王朝初期,政治還算清明,社會還算穩定的時代的百姓,已經是運氣很好了。
有些意外的,也就是“文景之治”時期,底層百姓的生活狀況居然還是沒有絲毫提高,讓人有些為“文景之治”的真實性打個問號而已。
不過這些東西,是那群曆史學家們研究和辯論的領域,和他們這些做考古的沒啥關係。
考古人,隻負責將塵封在地底的文物和文字記載挖出來,為華夏文明溯源和搶救丟失的文化。
至於這些從墓葬裏找到的曆史記載,和傳世的史料有多少相悖的地方,有多少不符合史料記載的地方,那就不是他們研究的事情了。
也沒這個功夫去研究。
社科院有一堆社會學家和曆史學家,這事應該他們來研究!
“小陳,多吃點。”李教授略過了這個話題,夾起一根肥美的蛙腿放到陳翰碗裏,笑眯眯的鼓勵道:
“多補充點能量,明天好用最佳狀態迎接直播!”
“這可是我們社科院考古所第一次嚐試使用新媒體的方式與網民麵對麵交流。”
“小陳,所裏所有領導,都非常看好你,你可千萬別讓我們失望啊!”
正美美的大口咀嚼牛蛙的陳翰,一聽這話,頓時感覺嘴巴裏的牛蛙好像也沒那麽好吃了。
合著這是一頓壯行飯啊?!
“李教授,我這小身板,恐怕承受不起各位領導這麽高的期望啊。”
放下碗筷,陳翰有些忐忑的問道:“我這直播要是沒做好的話,會有什麽後果啊...?”
“哎呀,不至於不至於,什麽後果不後果的。”
李教授依舊是那副笑眯眯的表情,揮揮手不在意的說道:“不要有心理負擔嘛,這就是一次新嚐試。”
“就算失敗了也沒事的,做新媒體本就是一件需要耐心和長期試錯的事情。”
“那位小亮老師,不也是在微博上做了好多年科普,慢慢積攢人氣,後來才突然爆火的嘛!”
“所裏也沒指望你一場直播就能在互聯網上爆火的,我們慢慢來,不急於一時的。”
“來來來,吃菜吃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