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9,太傅,請救天子
玄幻三國:開局桃園四結義 作者:過氣的鹹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時的局勢跟曆史上有些變化。
在原本曆史上,何進跟宦官的衝突源於劉辨和劉協。
劉辨是何進的外甥,是太子。
劉協是王美人所生,王美人死後被董太後養在宮中。
董太後乃靈帝之母,解瀆亭侯劉萇之妻也。初因桓帝無子,迎立解瀆亭侯之子,是為靈帝。
靈帝入繼大統,遂迎養母氏於宮中,尊為太後。
董太後嚐勸帝立皇子協為太子。帝亦偏愛協,欲立之。當時病篤,中常侍蹇碩奏曰:“若欲立協,必先誅何進,以絕後患。”
這便是曆史上何進和宦官的衝突所在。
現在不同。
劉辨在陳元的支持下穩穩的當上了皇帝,而且還幹了一年了,勉強可以說是將就了。
不過,即便如此,董太後也心有不甘。
原因很簡單,董太後和何太後不和。
董太後認為何太後這個兒媳婦對自己不尊敬,尤其是當劉辨做了天子之後,何太後更是不把董太後放在眼裏。
但是大漢畢竟是以孝治天下,何太後自然不敢明麵上欺負董太後了,但是何太後能夠成為太後,自然有自己的手段。
一番陰損手段下來,讓董太後隻能吃啞巴虧了。
於是乎,董太後心中就越發憤憤不平了。
因此,董太後便與十常侍交好,密謀除掉何進,廢立天子。
十常侍如今依然有著龐大的勢力,他們本身也是高手,自然有廢立天子的本錢。
因此,兩夥密謀,秘密招何進入宮,將其殺之。
何進一死,劉辨便沒了支持,立劉協為天子自然就順理成章了。
至於說朝臣?
十常侍洞若觀火,朝臣對於劉辨做天子表麵上看沒有什麽異議。
實際上,這些人心中是有怨氣的。
原因很簡單,就因為劉辨身後站著的是陳元。
所以,十常侍分析,自己等人廢立天子,大半朝臣多半都是靜觀其變。
至於說陳元,十常侍認為,隻要不殺劉辨,廢了他的天子陳元也不會說什麽的。
畢竟,陳元是劉備的四弟,他心中肯定最想的還是劉備當皇帝吧。
因此,十常侍秘密遣人招何進入宮。
何進根本沒有什麽防備,畢竟現在何進可是意氣風發呢,根本想不到有人會害自己。
當何進走到宮門,一個人影突然出來,此人乃是司馬潘隱。
他對何進說:“不可入宮。蹇碩欲謀殺公。”
進大驚,急歸私宅,召諸大臣,欲盡誅宦官。
座上一人挺身出曰:“宦官之勢,起自衝、質之時;朝廷滋蔓極廣,安能盡誅?倘機不密,必有滅族之禍:請細詳之。”
進視之,乃典軍校尉曹操也。
進叱曰:“汝小輩安知朝廷大事!”
是滴,咱孟德兄現在已經是典軍校尉了。
正躊躇間,潘隱至,言:“今賽碩與十常侍商議,矯詔宣何國舅入宮,欲絕後患,冊立皇子協為帝。”
說未了,使命至,宣進速入,以定大事。
操曰:“今日之計,先宜正君位,然後圖賊。”
進曰:“誰敢與吾正君討賊?”
一人挺身出曰:“願借精兵五千,斬關入內,冊立新君,盡誅閹豎,掃清朝廷,以安天下!”
進視之,乃司徒袁逢之子,袁隗之侄:名紹,字本初,現為司隸校尉。
何進大喜,遂點禦林軍五千。
紹全身披掛。
何進引何顒、荀攸、鄭泰等大臣三十餘員,相繼而入,袁紹入宮收蹇碩。
碩慌走入禦園,花陰下為中常侍郭勝所殺。
碩所領禁軍,盡皆投順。
紹謂何進曰:“中官結黨。今日可乘勢盡誅之。”
張讓等知事急,慌入告何後曰:“始初設謀陷害大將軍者,止賽碩一人,並不幹臣等事。今大將軍聽袁紹之言,欲盡誅臣等,乞娘娘憐憫!”
何太後曰:“汝等勿憂,我當保汝。”
傳旨宣何進入。
太後密謂曰:“我與汝出身寒微,非張讓等,焉能享此富貴?今蹇碩不仁,既已伏誅,汝何聽信人言,欲盡誅宦官耶?”
何進聽罷,出謂眾官曰:“蹇碩設謀害我,可族滅其家。其餘不必妄加殘害。”
袁紹曰:“若不斬草除根,必為喪身之本。”
進曰:“吾意已決,汝勿多言。”
眾官皆退。
接下來的事情就跟曆史上一樣,何進後來弄死董太後,本來想要把十常侍都幹掉,但是十常侍畢竟是十常侍,手段不一般。
幾番運作之下,在何太後的幹預下,重新得到寵幸。
因此,何進本來沒想殺十常侍了,可是奈何有壞人啊。
這壞人便是袁紹。
這個時候,袁紹就要開始表演了。
是的,袁紹等待這個機會很久很久了。
原本袁紹都快絕望了,因為陳元橫空出世,鎮壓一切,完全沒有了發揮的空間。
可是,他沒想到,董太後、十常侍以及何進和何太後這麽蠢。
生生的在絕望之中為自己撕開了一個口子。
袁紹對何進說到:“張讓、段珪等流言於外,言公鴆殺董後,欲謀大事。乘此時不誅閹宦,後必為大禍。昔竇武欲誅內豎,機謀不密,反受其殃。今公兄弟部曲將吏,皆英俊之士;若使盡力,事在掌握。此天讚之時,不可失也。”
雖然袁紹說的讓何進有些意動,但是何進並沒有立刻決定,而是說到:“且容商議。”
這一下子就走漏風聲了,何進府中有十常侍的密探。
密探密報張讓,讓等轉告何苗,又多送賄賂。
加上何苗本來就對何進充滿了怨言,因此何苗入奏何後雲:“大將軍輔佐新君,不行仁慈,專務殺伐。今無端又欲殺十常侍,此取亂之道也。”
何太後覺得很有道理,於是便把何進找了過來說到:“中官統領禁省,漢家故事。先帝新棄天下,爾欲誅殺舊臣,非重宗廟也。”
何進這家夥不僅沒有決斷,而且對於這家妹子也是非常疼愛的。
因此,就放棄了殺宦官的想法。
對於這些,袁紹是洞若觀火,就算他不能洞若觀火,這不是還有袁槐嗎?
所以看到何進迴來,袁紹立馬問:“大事若何?”
進曰:“太後不允,如之奈何?”
就是這個,袁紹心中狂喜。
等的就是你的如之奈何。
袁紹看似平靜,實則狂喜的道:“可召四方英雄之士,勒兵來京,盡誅閹豎。此時事急,不容太後不從。”
何進一聽,頓時覺得這個計策簡直太精妙了。
於是乎便發檄至各鎮,召赴京師。
當然,這其中也有明白人,比如陳琳、比如曹操。
他們都勸阻了,可惜沒有勸到。
檄文到了天下各地,有行動的隻有兩位。
西涼刺史董卓和並州刺史丁原。
劉備接到檄文之後,非常淡定的把檄文一扔,就沒有再管了。
他可沒有興趣去洛陽殺宦官。
況且沒有天子明詔,私自進入京城,這是想幹啥?
造反嗎?
嚴格來說,曆史上董卓和丁原進京,其實都是反賊。
其他不說,單說董卓接到檄文之後,是時得詔大喜,點起軍馬,陸續便行;使其婿中郎將牛輔;守住陝西,自己卻帶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等提兵望洛陽進發。
卓婿謀士李儒曰:“今雖奉詔,中間多有暗味。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順,大事可圖。”卓大喜,遂上表。其略曰:
竊聞天下所以亂逆不止者,皆由黃門常侍張讓等侮慢天常之故。臣聞揚湯止沸,不如去薪;潰癰雖痛,勝於養毒。臣敢鳴鍾鼓入洛陽,請除讓等。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何進得表,出示大臣。侍禦史鄭泰諫曰:“董卓乃豺狼也,引入京城,必食人矣。”進曰:“汝多疑,不足謀大事。”
隨後進使人迎董卓於澠池,卓按兵不動。
張讓等知外兵到,共議曰:“此何進之謀也;我等不先下手,皆滅族矣。”
乃先伏刀斧手五十人於長樂宮嘉德門內,入告何太後曰:“今大將軍矯詔召外兵至京師,欲滅臣等,望娘娘垂憐賜救。”
太後曰:“汝等可詣大將軍府謝罪。”
讓曰:“若到相府,骨肉齏粉矣。望娘娘宣大將軍入宮諭止之。如其不從,臣等隻就娘娘前請死。”
太後乃降詔宣進。
進得詔便行。主簿陳琳諫曰:“太後此詔,必是十常侍之謀,切不可去。去必有禍。”
進曰:“太後詔我,有何禍事?”
袁紹曰:“今謀已泄,事已露,將軍尚欲入宮耶?”
曹操曰:“先召十常侍出,然後可入。”
進笑曰:“此小兒之見也。吾掌天下之權,十常侍敢待如何?”
紹曰:“公必欲去,我等引甲士護從,以防不測。”
於是袁紹、曹操各選精兵五百,命袁紹之弟袁術領之。袁術全身披掛,引兵布列青瑣門外。
紹與操帶劍護送何進至長樂宮前。
黃門傳懿旨雲:“太後特宣大將軍,餘人不許輒入。”
將袁紹、曹操等都阻住宮門外。
這樣何進的下場就不必多說了,直接被十常侍給砍了,然後把何進的腦袋扔了出來。
宣諭曰:“何進謀反,已伏誅矣!其餘脅從,盡皆赦宥。”
後麵的事情如同曆史上一樣,袁紹帶兵直接衝進了宮中,一頓砍殺,但凡是沒有胡子的全都砍了。
枉死之人不知有多少。
這些都不重要,袁紹本就想這麽幹,要不是怕太過明顯,他都想放一把火把洛陽皇宮給燒了。
十常侍看到袁紹等人衝了進來,於是便挾持天子、何太守和陳留王往邙山而去。
為什麽往邙山跑?
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去找陳元。
如今之計,他們認為隻有陳元能夠保護自己的性命了。
隻要陳元肯出手,洛陽旦夕可平,袁紹他們也興不起什麽風浪來。
他們現在不怕陳元,他們怕袁紹。
好家夥,袁紹是真敢殺人啊。
這其中並沒有什麽張讓投河而死的事情。
因為張讓可是一品強者啊。
要不是舍不得權勢,其實張讓完全可以自己逃跑,找一個沒人的地方舒舒服服的過完下半生。
但是張讓舍不得權勢,所以就帶著一群人一起往邙山而去。
當他們快要趕到邙山的時候。
已經看到了邙山之中衝天的火光,眾人都忍不住心中一鬆,太傅就在前麵了。
可是這時,忽見旌旗蔽日,塵土遮天,兩枝人馬到來。
一支人馬正是袁紹率領的百官以及八校尉麾下的軍隊,另一支軍隊正是董卓董胖子。
兩支軍隊幾乎同時來到了邙山腳下,看到了天子車架。
於是乎,三方人馬便在邙山腳下形成了對峙。
不過,董卓兵強馬壯,明顯是最強大的一方。
袁紹次之,然後便是張讓這邊,幾乎沒有什麽軍隊,唯一的依仗便是天子和陳留王都在他的手中。
這就是他最大的籌碼。
不過他並沒有先說話,而是靜靜等待。
袁紹也不知道這支人馬底細,驟馬出問:“何人?”
繡旗影裏,一將飛出,厲聲問:“天子何在?”
好家夥,完全沒有把他袁大盟主放在眼裏啊。
這個人的聲音異常兇戾,直接把劉辨給嚇到了,畢竟劉辨不能修行。
被這等兇戾聲音給駭到實屬正常。
劉協反倒從容,因為劉協能夠修煉,如今劉協已經有七品修為了。
以他的年紀,也算得上資質不俗。
劉辨戰栗不能言。
陳留王勒馬向前,叱曰:“來者何人?”
卓曰:“西涼刺史董卓也。”
陳留王曰:“汝來保駕耶,汝來劫駕耶?”
卓應曰:“特來保駕。”
陳留王曰:“既來保駕,天子在此,何不下馬?”
卓大驚,慌忙下馬,拜於道左。
陳留王以言撫慰董卓,自初至終,並無失語。
整個過程當中,袁紹全都漠然旁觀,什麽話也沒說。
因為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董卓既然進京了,自己的目的便達到了,再表演表演就該跑路了。
所以,袁紹這個時候自然不想再出風頭了。
按理說,事已至此,一行人就該返迴皇宮才是。
可是張讓不幹啊。
他現在一點安全感都沒有,他萬分的認為,應該把陳元請出山。
於是,張讓突然運起全身功力朝著邙山大喝:“太傅,請救天子。”
(本章完)
/107/107721/29105587.html
在原本曆史上,何進跟宦官的衝突源於劉辨和劉協。
劉辨是何進的外甥,是太子。
劉協是王美人所生,王美人死後被董太後養在宮中。
董太後乃靈帝之母,解瀆亭侯劉萇之妻也。初因桓帝無子,迎立解瀆亭侯之子,是為靈帝。
靈帝入繼大統,遂迎養母氏於宮中,尊為太後。
董太後嚐勸帝立皇子協為太子。帝亦偏愛協,欲立之。當時病篤,中常侍蹇碩奏曰:“若欲立協,必先誅何進,以絕後患。”
這便是曆史上何進和宦官的衝突所在。
現在不同。
劉辨在陳元的支持下穩穩的當上了皇帝,而且還幹了一年了,勉強可以說是將就了。
不過,即便如此,董太後也心有不甘。
原因很簡單,董太後和何太後不和。
董太後認為何太後這個兒媳婦對自己不尊敬,尤其是當劉辨做了天子之後,何太後更是不把董太後放在眼裏。
但是大漢畢竟是以孝治天下,何太後自然不敢明麵上欺負董太後了,但是何太後能夠成為太後,自然有自己的手段。
一番陰損手段下來,讓董太後隻能吃啞巴虧了。
於是乎,董太後心中就越發憤憤不平了。
因此,董太後便與十常侍交好,密謀除掉何進,廢立天子。
十常侍如今依然有著龐大的勢力,他們本身也是高手,自然有廢立天子的本錢。
因此,兩夥密謀,秘密招何進入宮,將其殺之。
何進一死,劉辨便沒了支持,立劉協為天子自然就順理成章了。
至於說朝臣?
十常侍洞若觀火,朝臣對於劉辨做天子表麵上看沒有什麽異議。
實際上,這些人心中是有怨氣的。
原因很簡單,就因為劉辨身後站著的是陳元。
所以,十常侍分析,自己等人廢立天子,大半朝臣多半都是靜觀其變。
至於說陳元,十常侍認為,隻要不殺劉辨,廢了他的天子陳元也不會說什麽的。
畢竟,陳元是劉備的四弟,他心中肯定最想的還是劉備當皇帝吧。
因此,十常侍秘密遣人招何進入宮。
何進根本沒有什麽防備,畢竟現在何進可是意氣風發呢,根本想不到有人會害自己。
當何進走到宮門,一個人影突然出來,此人乃是司馬潘隱。
他對何進說:“不可入宮。蹇碩欲謀殺公。”
進大驚,急歸私宅,召諸大臣,欲盡誅宦官。
座上一人挺身出曰:“宦官之勢,起自衝、質之時;朝廷滋蔓極廣,安能盡誅?倘機不密,必有滅族之禍:請細詳之。”
進視之,乃典軍校尉曹操也。
進叱曰:“汝小輩安知朝廷大事!”
是滴,咱孟德兄現在已經是典軍校尉了。
正躊躇間,潘隱至,言:“今賽碩與十常侍商議,矯詔宣何國舅入宮,欲絕後患,冊立皇子協為帝。”
說未了,使命至,宣進速入,以定大事。
操曰:“今日之計,先宜正君位,然後圖賊。”
進曰:“誰敢與吾正君討賊?”
一人挺身出曰:“願借精兵五千,斬關入內,冊立新君,盡誅閹豎,掃清朝廷,以安天下!”
進視之,乃司徒袁逢之子,袁隗之侄:名紹,字本初,現為司隸校尉。
何進大喜,遂點禦林軍五千。
紹全身披掛。
何進引何顒、荀攸、鄭泰等大臣三十餘員,相繼而入,袁紹入宮收蹇碩。
碩慌走入禦園,花陰下為中常侍郭勝所殺。
碩所領禁軍,盡皆投順。
紹謂何進曰:“中官結黨。今日可乘勢盡誅之。”
張讓等知事急,慌入告何後曰:“始初設謀陷害大將軍者,止賽碩一人,並不幹臣等事。今大將軍聽袁紹之言,欲盡誅臣等,乞娘娘憐憫!”
何太後曰:“汝等勿憂,我當保汝。”
傳旨宣何進入。
太後密謂曰:“我與汝出身寒微,非張讓等,焉能享此富貴?今蹇碩不仁,既已伏誅,汝何聽信人言,欲盡誅宦官耶?”
何進聽罷,出謂眾官曰:“蹇碩設謀害我,可族滅其家。其餘不必妄加殘害。”
袁紹曰:“若不斬草除根,必為喪身之本。”
進曰:“吾意已決,汝勿多言。”
眾官皆退。
接下來的事情就跟曆史上一樣,何進後來弄死董太後,本來想要把十常侍都幹掉,但是十常侍畢竟是十常侍,手段不一般。
幾番運作之下,在何太後的幹預下,重新得到寵幸。
因此,何進本來沒想殺十常侍了,可是奈何有壞人啊。
這壞人便是袁紹。
這個時候,袁紹就要開始表演了。
是的,袁紹等待這個機會很久很久了。
原本袁紹都快絕望了,因為陳元橫空出世,鎮壓一切,完全沒有了發揮的空間。
可是,他沒想到,董太後、十常侍以及何進和何太後這麽蠢。
生生的在絕望之中為自己撕開了一個口子。
袁紹對何進說到:“張讓、段珪等流言於外,言公鴆殺董後,欲謀大事。乘此時不誅閹宦,後必為大禍。昔竇武欲誅內豎,機謀不密,反受其殃。今公兄弟部曲將吏,皆英俊之士;若使盡力,事在掌握。此天讚之時,不可失也。”
雖然袁紹說的讓何進有些意動,但是何進並沒有立刻決定,而是說到:“且容商議。”
這一下子就走漏風聲了,何進府中有十常侍的密探。
密探密報張讓,讓等轉告何苗,又多送賄賂。
加上何苗本來就對何進充滿了怨言,因此何苗入奏何後雲:“大將軍輔佐新君,不行仁慈,專務殺伐。今無端又欲殺十常侍,此取亂之道也。”
何太後覺得很有道理,於是便把何進找了過來說到:“中官統領禁省,漢家故事。先帝新棄天下,爾欲誅殺舊臣,非重宗廟也。”
何進這家夥不僅沒有決斷,而且對於這家妹子也是非常疼愛的。
因此,就放棄了殺宦官的想法。
對於這些,袁紹是洞若觀火,就算他不能洞若觀火,這不是還有袁槐嗎?
所以看到何進迴來,袁紹立馬問:“大事若何?”
進曰:“太後不允,如之奈何?”
就是這個,袁紹心中狂喜。
等的就是你的如之奈何。
袁紹看似平靜,實則狂喜的道:“可召四方英雄之士,勒兵來京,盡誅閹豎。此時事急,不容太後不從。”
何進一聽,頓時覺得這個計策簡直太精妙了。
於是乎便發檄至各鎮,召赴京師。
當然,這其中也有明白人,比如陳琳、比如曹操。
他們都勸阻了,可惜沒有勸到。
檄文到了天下各地,有行動的隻有兩位。
西涼刺史董卓和並州刺史丁原。
劉備接到檄文之後,非常淡定的把檄文一扔,就沒有再管了。
他可沒有興趣去洛陽殺宦官。
況且沒有天子明詔,私自進入京城,這是想幹啥?
造反嗎?
嚴格來說,曆史上董卓和丁原進京,其實都是反賊。
其他不說,單說董卓接到檄文之後,是時得詔大喜,點起軍馬,陸續便行;使其婿中郎將牛輔;守住陝西,自己卻帶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等提兵望洛陽進發。
卓婿謀士李儒曰:“今雖奉詔,中間多有暗味。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順,大事可圖。”卓大喜,遂上表。其略曰:
竊聞天下所以亂逆不止者,皆由黃門常侍張讓等侮慢天常之故。臣聞揚湯止沸,不如去薪;潰癰雖痛,勝於養毒。臣敢鳴鍾鼓入洛陽,請除讓等。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何進得表,出示大臣。侍禦史鄭泰諫曰:“董卓乃豺狼也,引入京城,必食人矣。”進曰:“汝多疑,不足謀大事。”
隨後進使人迎董卓於澠池,卓按兵不動。
張讓等知外兵到,共議曰:“此何進之謀也;我等不先下手,皆滅族矣。”
乃先伏刀斧手五十人於長樂宮嘉德門內,入告何太後曰:“今大將軍矯詔召外兵至京師,欲滅臣等,望娘娘垂憐賜救。”
太後曰:“汝等可詣大將軍府謝罪。”
讓曰:“若到相府,骨肉齏粉矣。望娘娘宣大將軍入宮諭止之。如其不從,臣等隻就娘娘前請死。”
太後乃降詔宣進。
進得詔便行。主簿陳琳諫曰:“太後此詔,必是十常侍之謀,切不可去。去必有禍。”
進曰:“太後詔我,有何禍事?”
袁紹曰:“今謀已泄,事已露,將軍尚欲入宮耶?”
曹操曰:“先召十常侍出,然後可入。”
進笑曰:“此小兒之見也。吾掌天下之權,十常侍敢待如何?”
紹曰:“公必欲去,我等引甲士護從,以防不測。”
於是袁紹、曹操各選精兵五百,命袁紹之弟袁術領之。袁術全身披掛,引兵布列青瑣門外。
紹與操帶劍護送何進至長樂宮前。
黃門傳懿旨雲:“太後特宣大將軍,餘人不許輒入。”
將袁紹、曹操等都阻住宮門外。
這樣何進的下場就不必多說了,直接被十常侍給砍了,然後把何進的腦袋扔了出來。
宣諭曰:“何進謀反,已伏誅矣!其餘脅從,盡皆赦宥。”
後麵的事情如同曆史上一樣,袁紹帶兵直接衝進了宮中,一頓砍殺,但凡是沒有胡子的全都砍了。
枉死之人不知有多少。
這些都不重要,袁紹本就想這麽幹,要不是怕太過明顯,他都想放一把火把洛陽皇宮給燒了。
十常侍看到袁紹等人衝了進來,於是便挾持天子、何太守和陳留王往邙山而去。
為什麽往邙山跑?
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去找陳元。
如今之計,他們認為隻有陳元能夠保護自己的性命了。
隻要陳元肯出手,洛陽旦夕可平,袁紹他們也興不起什麽風浪來。
他們現在不怕陳元,他們怕袁紹。
好家夥,袁紹是真敢殺人啊。
這其中並沒有什麽張讓投河而死的事情。
因為張讓可是一品強者啊。
要不是舍不得權勢,其實張讓完全可以自己逃跑,找一個沒人的地方舒舒服服的過完下半生。
但是張讓舍不得權勢,所以就帶著一群人一起往邙山而去。
當他們快要趕到邙山的時候。
已經看到了邙山之中衝天的火光,眾人都忍不住心中一鬆,太傅就在前麵了。
可是這時,忽見旌旗蔽日,塵土遮天,兩枝人馬到來。
一支人馬正是袁紹率領的百官以及八校尉麾下的軍隊,另一支軍隊正是董卓董胖子。
兩支軍隊幾乎同時來到了邙山腳下,看到了天子車架。
於是乎,三方人馬便在邙山腳下形成了對峙。
不過,董卓兵強馬壯,明顯是最強大的一方。
袁紹次之,然後便是張讓這邊,幾乎沒有什麽軍隊,唯一的依仗便是天子和陳留王都在他的手中。
這就是他最大的籌碼。
不過他並沒有先說話,而是靜靜等待。
袁紹也不知道這支人馬底細,驟馬出問:“何人?”
繡旗影裏,一將飛出,厲聲問:“天子何在?”
好家夥,完全沒有把他袁大盟主放在眼裏啊。
這個人的聲音異常兇戾,直接把劉辨給嚇到了,畢竟劉辨不能修行。
被這等兇戾聲音給駭到實屬正常。
劉協反倒從容,因為劉協能夠修煉,如今劉協已經有七品修為了。
以他的年紀,也算得上資質不俗。
劉辨戰栗不能言。
陳留王勒馬向前,叱曰:“來者何人?”
卓曰:“西涼刺史董卓也。”
陳留王曰:“汝來保駕耶,汝來劫駕耶?”
卓應曰:“特來保駕。”
陳留王曰:“既來保駕,天子在此,何不下馬?”
卓大驚,慌忙下馬,拜於道左。
陳留王以言撫慰董卓,自初至終,並無失語。
整個過程當中,袁紹全都漠然旁觀,什麽話也沒說。
因為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董卓既然進京了,自己的目的便達到了,再表演表演就該跑路了。
所以,袁紹這個時候自然不想再出風頭了。
按理說,事已至此,一行人就該返迴皇宮才是。
可是張讓不幹啊。
他現在一點安全感都沒有,他萬分的認為,應該把陳元請出山。
於是,張讓突然運起全身功力朝著邙山大喝:“太傅,請救天子。”
(本章完)
/107/107721/29105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