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問題,伯安覺得我大明朝臣民的稅負重嗎?”

    聽到這個問題,王守仁沒有貿然迴答,而是經過一番思考,才斟酌說道:

    “迴稟陛下,我大明朝廷賦稅並不算沉重,然而百姓的負擔卻並不輕鬆。”

    王守仁以為朱厚昭想要增加農稅,所以委婉點醒了一下。

    朱厚昭點了點頭,“不用伯安提醒,朕也知道百姓的生計艱難。今天召見伯安,其實就是想跟伯安議議,為何我大明賦稅不重,百姓卻也過得那麽難?”

    這第二個問題,才是朱厚昭真正想問的。

    眾所周知,百姓過得不好,那你王守仁思考過,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嗎?

    這一下,王守仁才意識到眼前這位年僅14歲的小皇帝並不簡單。

    王守仁思考良久,才迴答道,“先帝一向寬厚勤儉,皇家用度十幾年來都沒有越製,按理說,皇家並不是讓百姓生計艱難的主要原因。微臣以為,以權謀取巨利而魚肉百姓者,有宦官、有武將、有皇親、有勳貴、有國戚、有文臣也。”

    不得不說,王守仁這話說得很是圓滿,先把皇家摘出來,然後把其他貴族全部拉出來批判一遍,這樣一來,肯定沒有遺漏了。

    可是話說得太滿,就沒有重點了。

    朕總不能同時對所有人開刀吧,這不現實。

    朱厚昭微微搖頭,對王守仁這個答案不太滿意。

    不過,王守仁既然把所有權貴都指控了,說明他內心還是為民著想的正直官員。

    “兵部尚書劉大夏是你的上司,他上次的奏章裏說四方鎮守宦官人員冗雜,耗費嚴重,是國庫空虛的重要原因,你怎麽看?”朱厚昭又問道。

    王守仁這次迴答的很快,“尚書大人一心為國,忠心可鑒。”

    朱厚昭聽到王守仁的迴答樂了,這家夥隻是讚美劉大夏的人品,卻不評論那道奏章,說明他並不認同上司的看法。

    要知道,四方鎮守宦官都是皇家的奴才,最重要的職責就是替皇家斂財。

    隻不過大明朝官員腐化嚴重,指望那些鎮守宦官清規戒律是不現實的。

    因此那些外派太監的名聲都不太好,地方上總是會有怨言。

    然而,皇家養著內廷和廠衛總要花錢的,劉大夏奏請削減鎮守宦官的請求,並不現實,更容易被人當槍使。

    這也是王守仁不認同劉大夏做法的原因,他並不覺得皇家耗費是百姓的最大負擔。

    由此可見,王守仁也是個懂得變通的人。

    至此,朱厚昭對王守仁算是有了初步印象。

    有勇有謀,懂得變通,並不守舊,忠直為民,這些都是王守仁的優點。

    但他有個最明顯的缺點,就是由於曆史人物的視野局限性,沒能認清社會主要矛盾。

    以朱厚昭作為現代人的眼光來看,不管哪個朝代滅亡,都有兩個非常明顯的表現:第一是,朝廷腐敗,皇權弱化,失去對地方的掌控力,第二,土地兼並、苛捐雜稅嚴重,百姓沒有了活路。

    也就是說,隻要避免這兩個根源性的問題,朝廷自然就能延續下去。

    當然以上隻是概括性的說法,具體到治國施政上,還會遇到很多問題。

    而對於朱厚昭來說,當前最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就是找到辦法填補國庫虧空。

    這也是他召見王守仁的真正目的。

    “伯安對於商稅怎麽看?”朱厚昭貌似隨意地問道。

    “商稅?”王守仁微微一愣,“陛下莫非是想改變商稅比例,充盈國庫?”

    朱厚昭笑而不語。

    王守仁明白過來,這趟麵聖的真正考驗來了。

    如果他的迴答能讓陛下滿意,那麽平步青雲的大機遇也到了!

    商稅!商稅!

    王守仁腦子急劇運轉,思考著這個他並不算熟悉的領域的相關文獻。

    從洪武時期的商稅政策,到曆年來的商稅數額,再到大明收取商稅的方式……

    很快,王守仁便沉聲說道,“迴稟陛下,現如今已經不是洪武初年,商業發達,微臣覺得普征商稅,隻要經營得當,新增商稅應當可以達到歲入一成。”

    大明歲入2000萬兩白銀左右,王守仁估計商稅能占到歲入一成,也就是200萬兩。

    這個數字,已經是當前年入商稅的七八倍。

    但朱厚昭對這個數字顯然並不滿意的。

    “如果隻是想達到這個數目,朕就不需要找你王伯安了,隨便派劉瑾去督促一下,年入幾百萬兩商稅都不是什麽難事啊。”朱厚昭笑吟吟地說道。

    王守仁一聽這話有點愣住,陛下這麽看得起我?

    竟然拿司禮監掌印太監劉瑾跟我相比?

    而且聽起來,陛下更看重我?

    這……

    王守仁不由地激動了。

    他深吸一口氣,拱手行禮,說道,“微臣愚鈍,懇請陛下明示。”

    ……

    ……

    【求鮮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朕乃正德皇帝朱厚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易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易神並收藏朕乃正德皇帝朱厚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