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論官道
九十年代:從中專生到省委書記 作者:小鬼上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省委書記潘立煌。
自幼酷愛讀書,曾勵誌長大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國家幹部,為更多的老百姓服務。
關於陳蔡絕糧,自然知曉。
潘立煌,不是一個迂腐的人,他非常明白,王建軍提起諺語故事,究竟意欲何為?
他也是從年輕的時候過來。
看著王建軍,他就仿佛看到年輕的自己。
潘立煌答複道:“這個社會,黑白兩種顏色,對比鮮明,是非好壞,善惡分兩邊,公道自在人心。”
“你有智慧,又有勇氣。”
“你勇敢而正直,骨子賦有正義感!你不會屈服於邪惡,永遠都會堅持正義的一麵!隻要自身品行端正,有清正的品德和廉明的作風,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
“為人為事,不接受賄賂,奉公守法,公正公平,雖千萬人而吾往矣,又有何懼之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兩人的一問一答,可謂是各有千秋。
非常有境地。
王建軍眼神微變,這個潘大悠忽,到底用這種手段忽悠了多少有誌青年?讓那些人悍不畏死,衝鋒陷陣!
不好意思,你洗腦不成功。
俺不受你影響。
王建軍敬佩道:“潘書記,您真是國士無雙的優秀政治家,對政府和政黨的治國行為都有著獨特的見解,獨樹一幟,與眾不同,自成一家!古有曾國潘,今有潘書記!”
“哈哈。”
省委潘書記:“曾文正,亦有三立,分別是立功、立德,以及立言!可以說是有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的智慧,有人對他極為推崇,又有人對其片麵詆毀!”
“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好比我潘立煌,哪怕再不喜歡一個人,可我感覺他說得對,那我就得聽,就得拿來運用!我是一個非常開通的人?可即便如此,也有人說我好,也有人說我壞?壞也好,好也罷,沒必要糾結,因為大家都沒有錯,隻不過是立場不同,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爭來爭去,到頭來都是過眼雲煙,過好當下,珍重自己!坐看雲卷雲舒,是一種從容,笑看風起雲湧,是一種坦蕩!”
這個境界,已經十分高超。
可謂是寵辱不驚,對受寵和受辱都不為所動,對得失不會過於計較,僅限於潘立煌自身。
因為換做任何人,學他,必然遭殃受罪!
為何?你什麽都沒有,還談什麽無?談什麽扯淡的感同身受?隻有當上省部級,坐上潘立煌的位子,才有資格講這些,要不然一切都是枉然,徒勞無功,浪費時間!
倒不如扛著鋤頭,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打兩斤莊稼糧食更來得實在!現實有用!
王建軍理解道:“德才兼備,德和才,要看現實需求?那個有用,就先用那個,對吧?”
“是也不是。”
省委潘書記,故意模棱兩可道:“為官之道,亦有中庸的智慧,世上有難事,千古更無完人!任憑弱水三千,我隻取一瓢來飲!”
兩人討論的是為官之道。
簡稱論道。
或是官道。
王建軍微微一笑。
他道:“春秋末期,儒家學派創始人,曾請教老子李耳,問恢複周禮能否休止動亂?”
“老子答,大河之水能夠倒流嗎?大河之水是不能夠倒流,它隻能遵循造化所定的流向。”
“動亂產生於人心,而人心是變化莫測的。”
“君王所爭的是天下,諸侯所爭的是疆土,大夫所爭的是權力,世人所爭的是地位,百姓所爭的是衣食。”
“有地就有天,有陰就有陽,有你也有我。”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穀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也。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
聽到這裏,省委書記潘立煌心裏喊了一聲臥槽。
這小子到底經曆了多少人和事?才有如此感悟和認知?
這也太牛了吧?
咋感覺政治覺悟性,比南陽地委書記陳學平都要高?
不過也對,要是沒有智慧和一定的政治覺悟,豈會被黃老一眼看中?現在來看,黃老更牛,慧眼識珠,冰心見月,智慧高超,看透人物本質。
一句話概括:塵世紛紛千百輩,隻君雙眼識英雄!
王建軍又道:“老子說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無爭,隻有大自然才能做到!我們不是神仙,世俗凡塵,更要講究現實生存法則,為自身合法利益,根據情況而定,必然要有所爭!而不能不爭!一點不爭,那是聖賢道德束縛蒙蔽心態!慈悲心太重,不是好事,不見得能幫到別人,但一定會深受別人的迫害!”
總之一句話,隻要當官,那麽就少不了政治鬥爭。
有菩薩心腸,也亦要有霹靂手段。
相輔相成。
方能天下無敵。
現在,咱們省委書記潘立煌,此刻都不知道該如何迴答?因為,提出的問題太過尖銳,你根本就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因為為官的學問,更是活學活用,而非拘泥固執,不懂變通。
省委書記潘立煌,沉聲道:“你記住四個字,那麽就足夠了!”
“望山思嶽!”
“做事之前,望著山峰,深思熟慮,正直的態度進行,代表正義,代表正派!”
“最後,我再送你十五個字!”
“任何時候,都要記住,不辜負國家!不辜負人民!不辜負組織!這是大方針的原則!不能錯了!錯了進大獄!”
省委潘書記,感覺到有些口舌幹燥。
這個小家夥,可真是夠難纏,不過這小子政治覺悟挺高,想要政治上達到成熟,還得需要別人一些正確指引。
不過,有自己在,隨時矯正,倒是不用怕走歪!
王建軍奉承道:“謝謝潘書記的指導!今日聽得潘書記一言,勝讀二十年書!”
“對了,潘書記!我還想要請教您一個關於公正和公平的問題!比如拿你我工資來舉個例子吧!
自幼酷愛讀書,曾勵誌長大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國家幹部,為更多的老百姓服務。
關於陳蔡絕糧,自然知曉。
潘立煌,不是一個迂腐的人,他非常明白,王建軍提起諺語故事,究竟意欲何為?
他也是從年輕的時候過來。
看著王建軍,他就仿佛看到年輕的自己。
潘立煌答複道:“這個社會,黑白兩種顏色,對比鮮明,是非好壞,善惡分兩邊,公道自在人心。”
“你有智慧,又有勇氣。”
“你勇敢而正直,骨子賦有正義感!你不會屈服於邪惡,永遠都會堅持正義的一麵!隻要自身品行端正,有清正的品德和廉明的作風,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
“為人為事,不接受賄賂,奉公守法,公正公平,雖千萬人而吾往矣,又有何懼之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兩人的一問一答,可謂是各有千秋。
非常有境地。
王建軍眼神微變,這個潘大悠忽,到底用這種手段忽悠了多少有誌青年?讓那些人悍不畏死,衝鋒陷陣!
不好意思,你洗腦不成功。
俺不受你影響。
王建軍敬佩道:“潘書記,您真是國士無雙的優秀政治家,對政府和政黨的治國行為都有著獨特的見解,獨樹一幟,與眾不同,自成一家!古有曾國潘,今有潘書記!”
“哈哈。”
省委潘書記:“曾文正,亦有三立,分別是立功、立德,以及立言!可以說是有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的智慧,有人對他極為推崇,又有人對其片麵詆毀!”
“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好比我潘立煌,哪怕再不喜歡一個人,可我感覺他說得對,那我就得聽,就得拿來運用!我是一個非常開通的人?可即便如此,也有人說我好,也有人說我壞?壞也好,好也罷,沒必要糾結,因為大家都沒有錯,隻不過是立場不同,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爭來爭去,到頭來都是過眼雲煙,過好當下,珍重自己!坐看雲卷雲舒,是一種從容,笑看風起雲湧,是一種坦蕩!”
這個境界,已經十分高超。
可謂是寵辱不驚,對受寵和受辱都不為所動,對得失不會過於計較,僅限於潘立煌自身。
因為換做任何人,學他,必然遭殃受罪!
為何?你什麽都沒有,還談什麽無?談什麽扯淡的感同身受?隻有當上省部級,坐上潘立煌的位子,才有資格講這些,要不然一切都是枉然,徒勞無功,浪費時間!
倒不如扛著鋤頭,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打兩斤莊稼糧食更來得實在!現實有用!
王建軍理解道:“德才兼備,德和才,要看現實需求?那個有用,就先用那個,對吧?”
“是也不是。”
省委潘書記,故意模棱兩可道:“為官之道,亦有中庸的智慧,世上有難事,千古更無完人!任憑弱水三千,我隻取一瓢來飲!”
兩人討論的是為官之道。
簡稱論道。
或是官道。
王建軍微微一笑。
他道:“春秋末期,儒家學派創始人,曾請教老子李耳,問恢複周禮能否休止動亂?”
“老子答,大河之水能夠倒流嗎?大河之水是不能夠倒流,它隻能遵循造化所定的流向。”
“動亂產生於人心,而人心是變化莫測的。”
“君王所爭的是天下,諸侯所爭的是疆土,大夫所爭的是權力,世人所爭的是地位,百姓所爭的是衣食。”
“有地就有天,有陰就有陽,有你也有我。”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穀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也。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
聽到這裏,省委書記潘立煌心裏喊了一聲臥槽。
這小子到底經曆了多少人和事?才有如此感悟和認知?
這也太牛了吧?
咋感覺政治覺悟性,比南陽地委書記陳學平都要高?
不過也對,要是沒有智慧和一定的政治覺悟,豈會被黃老一眼看中?現在來看,黃老更牛,慧眼識珠,冰心見月,智慧高超,看透人物本質。
一句話概括:塵世紛紛千百輩,隻君雙眼識英雄!
王建軍又道:“老子說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無爭,隻有大自然才能做到!我們不是神仙,世俗凡塵,更要講究現實生存法則,為自身合法利益,根據情況而定,必然要有所爭!而不能不爭!一點不爭,那是聖賢道德束縛蒙蔽心態!慈悲心太重,不是好事,不見得能幫到別人,但一定會深受別人的迫害!”
總之一句話,隻要當官,那麽就少不了政治鬥爭。
有菩薩心腸,也亦要有霹靂手段。
相輔相成。
方能天下無敵。
現在,咱們省委書記潘立煌,此刻都不知道該如何迴答?因為,提出的問題太過尖銳,你根本就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因為為官的學問,更是活學活用,而非拘泥固執,不懂變通。
省委書記潘立煌,沉聲道:“你記住四個字,那麽就足夠了!”
“望山思嶽!”
“做事之前,望著山峰,深思熟慮,正直的態度進行,代表正義,代表正派!”
“最後,我再送你十五個字!”
“任何時候,都要記住,不辜負國家!不辜負人民!不辜負組織!這是大方針的原則!不能錯了!錯了進大獄!”
省委潘書記,感覺到有些口舌幹燥。
這個小家夥,可真是夠難纏,不過這小子政治覺悟挺高,想要政治上達到成熟,還得需要別人一些正確指引。
不過,有自己在,隨時矯正,倒是不用怕走歪!
王建軍奉承道:“謝謝潘書記的指導!今日聽得潘書記一言,勝讀二十年書!”
“對了,潘書記!我還想要請教您一個關於公正和公平的問題!比如拿你我工資來舉個例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