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屠宰技術熟練的屠夫有可以用的地方,主要用到的地方自然是宰殺牲口的時候。


    屠宰牲口需要一定的技術力,熟練的屠夫能夠在把牲口解刨完之後,得到相對完整的皮子,牛筋等。


    不管是牛皮還是牛筋,都是珍貴的戰略資源。


    牛皮可用於製作皮甲,牛筋是製作弓箭弓弦的重要材料。


    除了可以得到原材料以外,更重要的是效率,讓沒有屠宰經驗的人去處理牲口,可能忙活半天不得其法,畢竟一個牲口比如一頭牛,大幾百斤呢,用刀斧蠻幹,剁上半天,牛還是牛,而並不會變成肉。


    古有庖丁解牛之說,故事是說,有一個叫庖丁的人,宰牛技術非常精湛,其能做到每下刀,必從牛骨的的縫隙中切入,於是,其宰牛刀用了十幾年,刃口仍新。


    而技藝不精湛宰牛不得其法的人,一把刀用不上半年就壞掉了。


    這就說明,屠宰技術決定了屠宰速度和成效的高下。


    技術高超,能很快把一頭牛解完,並分成容易攜帶,並且下水就能煮或者稍微處理下就能煮的肉塊。


    而技術若不夠好,解上一頭牛,得費老半天時間,而且分完的肉塊筋頭巴腦的,要食用的時候,還得再次加工,又浪費了時間。


    戰爭規模大了,一場大戰,戰場上的死馬不知有多少。


    戰後打掃戰場,馬屍什麽會被作為戰利品帶迴營中,如果時間不充裕,打掃完戰場第二天就得轉移,爭匹的戰馬不便運輸,那該怎麽辦。


    肯寧是得連夜把馬匹宰成小的容易攜帶的肉塊,幾百斤的馬,分成小的肉塊之後,分散成幾十份,隨意找個士兵,背著就能走了,於是相比整匹的馬,運輸起來簡單多了。


    因此,在特定的情況下,常備一支專門的屠夫隊伍,很便利。


    如果沒有事先把屠戶編成一伍,突然一仗大勝,打掃戰場使收獲了眾多馬屍,此時再臨時找屠夫,一是浪費時間,二是不一定能找的到。


    畢竟專業的屠夫不像會編筐手藝的匠人那樣普遍,還是比較稀少的。


    大約到了上午十點多的時候,屠宰匠們把牛解的差不多了。


    剩下的過程就是繁瑣的剃肉剁肉過程,因為沒有桌子之類的地方作業,李孟羲見屠夫們拿著刀斧把架子吊著的牛架的一塊肋排塊肋排的往下砍,顯得艱難無比。


    如果有一張桌子就方便多了,大塊的半拉肉排放在大桌子之上,拿斧頭哢哢一頓剁,不一會兒就能把肉分好不是。


    李孟羲想了一下,突然想起,好像高架的家具,比如八仙桌之類的,漢代是沒有的。


    不過,桌子結構那麽簡單,以木匠營現在的人力,做幾張桌子不是大的問題。


    腦補了一下,因為要屠宰的大型牲口,騾子,黃牛,還有死去的戰馬之類的,體型比較大,桌子做的大一些才比較好用。


    可是軍中運載條件有限,桌子的大小還應考慮到板車承載的極限,太大的桌子放在板車上就不好固定了。


    為了便於運輸,屠宰桌應該小一點,可如果小了,就又不太適合用來作為宰殺大型牲口的平台了。


    那麽有沒有兩全其美的方法呢,是有的。


    桌子做的小一點,然後兩個甚至多個桌子拚一起,拚成一個大桌子就把問題解決了。


    受限於運載條件,桌子不可能是被人背著走的,重量來說,木頭桌子算不上太沉,但是體積太大,人背著太費力。


    所以,做好的屠宰桌,還得是用板車拉著才好。


    屠宰桌寬應比板車車板窄,長度倒是可以稍長一些,桌子放在車上,第一張桌子可以正著放,桌腿放在車板上,第二張背著放,桌麵和第一張桌子的桌麵相貼合,然後,用繩子把桌子刹在車上刹緊,一輛車就可以輕易的攜帶兩長長形的屠宰桌。


    俺板車的運力來看,一輛車隻放兩張桌子,桌子再大,一張桌子也就幾十斤而已,一輛車如果隻拉兩張桌子,也就隻是拉了一百多斤東西,太浪費運力了。


    正好,如果要把屠宰匠組織起來單編一伍,就像木匠營一樣,木匠們十人一車,車上放木工工具以外,木匠們的鋪蓋什麽的,也可以放在車上拉著走。


    板車放在任何地方,都能帶來諸多便利,幸好義軍現在造車工業在穩步發展,一月最少可生產出二十輛板車。


    雖說,板車在逐步增多,可缺口依然很大,木匠營要有車拉木頭,還要有車來當做移動的生產基地,傷兵營的眾多傷兵,好多還在擔架上被人抬著走呢,再怎麽說,擔架又小又窄,躺上手腳伸不開,哪裏比的上寬敞的板車來的舒服。


    出於人道關懷,傷兵需要格外照料,因此每做出的板車,優先分給了傷兵營,再加上配合軍醫田卜照顧傷兵的民夫,現在傷兵營人數規模已不小。


    下次再有新做好的板車,可以先分出一輛來組建屠夫營,李孟羲覺得。


    李孟羲是這麽想的,雖然隻一輛車,根本不夠用的,但是可以用來作為適應工具,讓編為一伍的屠夫們適應該如何利用起板車,各人的鋪蓋等雜物放板車上,應該以怎樣的章程來,以及誰負責拉車,拉車的人該怎麽輪換,事無巨細,都需要時間適應。


    要讓一群屠夫聚合在一起,不要求其嚴格軍事化,但至少得有半軍事化的水準。


    而要讓之前一盤散沙的屠夫們達到準軍事化水準,製定規章條例需要時間,讓屠夫們記住規章條例需要時間,屠夫們適應規章條例並按規章條例辦事,也需要時間,規章製度一開始製定,必定粗疏,再根據日常各種反饋,慢慢增補,也需要時間。


    所以,雖然隻是一輛板車而已,但這一輛板車,可以在一條條件都不充足的情況下,可以先把屠夫隊伍開始整頓起來,當板車足夠,屠宰桌足夠,需要立刻組建一支完整的屠夫隊伍的時候,直接就可建成一支成熟的隊伍,而不會因為誰拉車誰不拉而產生矛盾,因為,在之前,隻有一輛板車的時候,矛盾已經爆發過了,並被解決了,並且增補了相關規章製度,矛盾一勞永逸的解決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三國教書那些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夏侯龍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夏侯龍城並收藏我在三國教書那些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