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春天就是農活兒即將開始的時候。
去年冬天下雪的日子不多,土地還沒完全開化。爺爺和十大爺已經安排人開始澆地了。
村裏有五眼灌溉井,一個位於北溝、一個位於西溝,另外三個位於村子南側的大田中。灌溉井不像是有的地方的機井一樣,是一個直徑大概一個水桶那樣的大小。
村裏的灌溉井是直徑大概20多米的大水池子,是前些年村裏老少花了好長時間挖出來的,挖到水脈之後,用大青石頭砌築一圈,然後用水泥封上最上麵的一圈,略高於土地。
根據水位的高低,在水位線的上麵一點還會挖出個井房,裏麵是柴油抽水機,要是雨水不充足的時候就啟動抽水機用來灌溉。
比機井好的地方在於,大池子不但下麵有出水點,還能蓄水,下雨了也能優先儲水。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井口太大,還不是封閉式的,容易掉下去。
這幾眼大井,不但承擔了灌溉任務,也是很多成年男性的遊泳場,夏天的時候,小河的水太淺,有幾個水泡子雨季還比較渾濁,男人們紛紛選擇大井去遊泳、洗澡,反正這井水不是用來喝的。
李劍垚雖然會遊泳,但是恐高,要不然也不至於兩次掉進姥姥家的地窖了。
所以就算是去田裏幹活的時候也是離那井口八百多米遠,頂多是匍匐著,探個頭看一下井裏麵,那水確實很清澈,但是屁股卻夾的緊緊的,兩隻腳尖還化作耙子,狠狠的抓住地麵。
好多人嘲笑過,說李劍垚膽子小什麽的,屁,要是你沒事就特麽掉進菜窖裏,你膽子也好不到哪裏去。
記得為了這個事兒,奶奶不但請了朱姥姥給做了一次法事,自己老爹還領著去東溝找了個瞎子給算了一卦,瞎子給的破解方案是找一塊豬骨頭,用紅繩拴上,然後在端午正午,丟掉一口枯井裏去。
法事和破解之法有沒有用李劍垚不知道,反正事情是讓李劍垚印象深刻,自那以後,特別的小心謹慎,從不讓自己身處險境,比如,從不去凹陷之地,比如井口玩耍。
比如,看熱鬧從來不去第一排。
比如,從不去高樓的窗戶邊上待著。
比如,從不貼著牆根走路,牆也是有倒塌的可能的。
還比如,旅遊的時候幾乎不爬山,尤其是華山,打死了都不去,理由很簡單,怕死。
灌溉需要幾天的時間,所用的油料去公社就能買,畢竟現在的油還是非常的便宜。
灌溉完成之後等到水滲的差不多就該開化了,土地也變得鬆軟了起來。
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刨茬子了,1500畝的玉米茬子還在地裏,這些東西也是很好的燒火的材料,磕掉上麵的泥土,收集起來,再打包運迴家。
滿地的人,揮舞著鎬頭刨茬子的場麵實在是令人震撼的。
有了去年農機的甜頭,這次爺爺和十大爺也不打算讓隊員們這麽幹了。趁著這時候拖拉機還沒那麽搶手,果斷的去縣裏、公社裏,把閑置的拖拉機都帶了迴來。
十幾台拖拉機,用了幾天的時間就把所有的茬子都給翻了上來,拖拉機後麵換上大托耙子,茬子就乖乖的被攏到了地頭上。
隊員們看著這效率,一邊高興的鼓掌,一邊麻利的把茬子裝車,拉迴去,優先給老人們分分,家裏勞動力少的,不能砍柴的人生火做飯就靠這東西了。
村裏的小學,自從出了正月就開始上學了,這次去上學的多了很多的孩子。
因為不要學費,因為在學校還有雞蛋吃。
雞場的雞趕在學生開學的時候終於能開始下蛋了,去年答應給村裏人的福利也慢慢的開始了。
學校的孩子們優先,然後是孕婦、奶娃子、老人們。
除了學校,每隔幾天家裏有符合條件的人都會去大隊部領取雞蛋,這些人也不傻,不至於拿出去偷偷賣掉。
因為10天才能攢出一斤雞蛋,市場價4毛8一斤,被發現了還會永久失去領雞蛋的資格。
大隊每年的分紅可比這點蠅頭小利要多多了,風險高迴報低的事兒他們也不做。
養豬場的豬,在飼料的喂養下,再有2個多月又能出欄了,現在養豬場的豬有30多頭,那頭野豬配種老母豬生出來的小豬體格子非常棒,生長速度也比較快。
那段時間張老三算是非常的得意,好多的小豬等著劁,一堆人在豬場看張老三發揮自己的才能,李劍垚也不知道一個劁豬能有啥看頭。
去年養雞、養豬產生的肥料也都進行了堆肥作業,今年莊稼的底肥要比去年多好多,相信一定程度上也能提升一些產量。
食品廠的鹹菜在過年之前已經全部售光,就等著今年再種植蔬菜了。
今年的蔬菜種植規模要達到100畝,整個西溝現在大約有一小半的地都是為了種菜準備的。
人員安排上,又添了一批新人,趙瑜琳在村裏現在也是炙手可熱的人物,原來還有些人看不上這個,瞧不上那個的,如今都乖乖的叫趙廠長,就是希望啥時候招工也能混進廠子幹活。
雖然也是賺工分,但是人們固執的認為,在廠子就一定比去刨地有前途,說出去有麵子。
他們不知道的是,在這沒有農藥,沒有化肥的條件下,要不是李劍垚給提供了草藥,光是生蟲子就夠他們賠的。
食品廠已經開始育苗的工作了,采用塑料薄膜提高環境溫度,種子是李劍垚提供的,通過萬能的徐老三,交給了大隊。
畢竟100畝地的種子,不是一把兩把的事兒,雖然錢不多,但也要有個正經出處。
(關於塑料薄膜的事兒,別杠,57年京、沈、以及其他東北地區就有推廣,58年可以自行生產,現在是61年,買是很容易買到的。到60年代中期就有小棚試驗,到了70年,就有大棚了)
玉米實驗田的事兒,爺爺也跟李厚欽說明白了,小心伺候著,這種子金貴,伺候不好燒火棍子伺候。
李厚欽也默默的接受了這個局麵,主要是真打,自己這麽大歲數了挨老爹的燒火棍子,麵子上不好看。
去年冬天下雪的日子不多,土地還沒完全開化。爺爺和十大爺已經安排人開始澆地了。
村裏有五眼灌溉井,一個位於北溝、一個位於西溝,另外三個位於村子南側的大田中。灌溉井不像是有的地方的機井一樣,是一個直徑大概一個水桶那樣的大小。
村裏的灌溉井是直徑大概20多米的大水池子,是前些年村裏老少花了好長時間挖出來的,挖到水脈之後,用大青石頭砌築一圈,然後用水泥封上最上麵的一圈,略高於土地。
根據水位的高低,在水位線的上麵一點還會挖出個井房,裏麵是柴油抽水機,要是雨水不充足的時候就啟動抽水機用來灌溉。
比機井好的地方在於,大池子不但下麵有出水點,還能蓄水,下雨了也能優先儲水。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井口太大,還不是封閉式的,容易掉下去。
這幾眼大井,不但承擔了灌溉任務,也是很多成年男性的遊泳場,夏天的時候,小河的水太淺,有幾個水泡子雨季還比較渾濁,男人們紛紛選擇大井去遊泳、洗澡,反正這井水不是用來喝的。
李劍垚雖然會遊泳,但是恐高,要不然也不至於兩次掉進姥姥家的地窖了。
所以就算是去田裏幹活的時候也是離那井口八百多米遠,頂多是匍匐著,探個頭看一下井裏麵,那水確實很清澈,但是屁股卻夾的緊緊的,兩隻腳尖還化作耙子,狠狠的抓住地麵。
好多人嘲笑過,說李劍垚膽子小什麽的,屁,要是你沒事就特麽掉進菜窖裏,你膽子也好不到哪裏去。
記得為了這個事兒,奶奶不但請了朱姥姥給做了一次法事,自己老爹還領著去東溝找了個瞎子給算了一卦,瞎子給的破解方案是找一塊豬骨頭,用紅繩拴上,然後在端午正午,丟掉一口枯井裏去。
法事和破解之法有沒有用李劍垚不知道,反正事情是讓李劍垚印象深刻,自那以後,特別的小心謹慎,從不讓自己身處險境,比如,從不去凹陷之地,比如井口玩耍。
比如,看熱鬧從來不去第一排。
比如,從不去高樓的窗戶邊上待著。
比如,從不貼著牆根走路,牆也是有倒塌的可能的。
還比如,旅遊的時候幾乎不爬山,尤其是華山,打死了都不去,理由很簡單,怕死。
灌溉需要幾天的時間,所用的油料去公社就能買,畢竟現在的油還是非常的便宜。
灌溉完成之後等到水滲的差不多就該開化了,土地也變得鬆軟了起來。
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刨茬子了,1500畝的玉米茬子還在地裏,這些東西也是很好的燒火的材料,磕掉上麵的泥土,收集起來,再打包運迴家。
滿地的人,揮舞著鎬頭刨茬子的場麵實在是令人震撼的。
有了去年農機的甜頭,這次爺爺和十大爺也不打算讓隊員們這麽幹了。趁著這時候拖拉機還沒那麽搶手,果斷的去縣裏、公社裏,把閑置的拖拉機都帶了迴來。
十幾台拖拉機,用了幾天的時間就把所有的茬子都給翻了上來,拖拉機後麵換上大托耙子,茬子就乖乖的被攏到了地頭上。
隊員們看著這效率,一邊高興的鼓掌,一邊麻利的把茬子裝車,拉迴去,優先給老人們分分,家裏勞動力少的,不能砍柴的人生火做飯就靠這東西了。
村裏的小學,自從出了正月就開始上學了,這次去上學的多了很多的孩子。
因為不要學費,因為在學校還有雞蛋吃。
雞場的雞趕在學生開學的時候終於能開始下蛋了,去年答應給村裏人的福利也慢慢的開始了。
學校的孩子們優先,然後是孕婦、奶娃子、老人們。
除了學校,每隔幾天家裏有符合條件的人都會去大隊部領取雞蛋,這些人也不傻,不至於拿出去偷偷賣掉。
因為10天才能攢出一斤雞蛋,市場價4毛8一斤,被發現了還會永久失去領雞蛋的資格。
大隊每年的分紅可比這點蠅頭小利要多多了,風險高迴報低的事兒他們也不做。
養豬場的豬,在飼料的喂養下,再有2個多月又能出欄了,現在養豬場的豬有30多頭,那頭野豬配種老母豬生出來的小豬體格子非常棒,生長速度也比較快。
那段時間張老三算是非常的得意,好多的小豬等著劁,一堆人在豬場看張老三發揮自己的才能,李劍垚也不知道一個劁豬能有啥看頭。
去年養雞、養豬產生的肥料也都進行了堆肥作業,今年莊稼的底肥要比去年多好多,相信一定程度上也能提升一些產量。
食品廠的鹹菜在過年之前已經全部售光,就等著今年再種植蔬菜了。
今年的蔬菜種植規模要達到100畝,整個西溝現在大約有一小半的地都是為了種菜準備的。
人員安排上,又添了一批新人,趙瑜琳在村裏現在也是炙手可熱的人物,原來還有些人看不上這個,瞧不上那個的,如今都乖乖的叫趙廠長,就是希望啥時候招工也能混進廠子幹活。
雖然也是賺工分,但是人們固執的認為,在廠子就一定比去刨地有前途,說出去有麵子。
他們不知道的是,在這沒有農藥,沒有化肥的條件下,要不是李劍垚給提供了草藥,光是生蟲子就夠他們賠的。
食品廠已經開始育苗的工作了,采用塑料薄膜提高環境溫度,種子是李劍垚提供的,通過萬能的徐老三,交給了大隊。
畢竟100畝地的種子,不是一把兩把的事兒,雖然錢不多,但也要有個正經出處。
(關於塑料薄膜的事兒,別杠,57年京、沈、以及其他東北地區就有推廣,58年可以自行生產,現在是61年,買是很容易買到的。到60年代中期就有小棚試驗,到了70年,就有大棚了)
玉米實驗田的事兒,爺爺也跟李厚欽說明白了,小心伺候著,這種子金貴,伺候不好燒火棍子伺候。
李厚欽也默默的接受了這個局麵,主要是真打,自己這麽大歲數了挨老爹的燒火棍子,麵子上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