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算錢糧自削開支
重生北宋之我師兄嶽飛 作者:海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銀安殿內,趙斌君臣三人,就坐在這階前議事,這高寵和張睿二人端坐交椅之上,至於趙斌則頗為隨意的坐在階上。三人三言兩語之間,就定下以澤利、勿迷西二人為籌碼,向兀術換取好處。
這第一自然是當年被擄北上的皇室藏書,這些書中除了趙佶珍藏的名人字畫外,還有無數史家典籍,以及皇宮秘藏的兵書戰策、輿圖陣法。當年因為是孫傅提議,張邦昌押送,進了金營後又被李若水精心照看,所以這些書冊被保存的很好。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這要是金人進城後隨意搜刮,那這些珍貴的藏書怕是損毀會更加嚴重。
眼下有澤利在手,趙斌他們第一時間就想到將這些書冊取迴太原府,到時候兵書戰策在手,交由高寵、楊乾、張睿這些自民間而來的將領精研,趙斌麾下人馬的戰力必能再上一個台階。畢竟這些人雖然家學淵源,但是家中所傳兵法戰策都是幾十年前的東西,對於攻城、守城器械的認知也停留在幾十乃至上百年前,就像這此大戰後各位將軍交流閑談之時,說起吳玠的三弓床弩,惹得他們是大為驚歎。
兀術擄走的這批藏書卻是大宋皇宮秘藏,那可都是最新的軍事資料,金人的人馬戰力能有所提升,和這些書籍也不無關係。畢竟攻下城池後,看著那一倉庫一倉庫的兵器甲帳,沒一兩本說明書那可用不了那麽利落。
至於第二樣自然就是金銀財寶了,你別看這銀安殿內的三人在外麵那是個頂個的君子,可是一但說起這兩國之爭,那是要多貪財有多貪財,活脫脫一副重利小人的模樣。
趙斌和高寵原以為向兀術要三支精兵的軍費就算夠狠的了啊,可那邊的張睿心中卻想著整個河東三路的財政,自己家這位賢爺大手一揮免了賦稅,三路內的許多開銷都是靠一些商人和府庫存銀、戰爭繳獲在支撐,眼下一筆橫財在眼前,張睿要是不惦記反而出鬼了,就這樣澤利和勿迷西的贖金又輕描淡寫的翻了一倍。
要完這兩個大頭之後,趙斌緩緩說道:“除此之外,眼下這機會難得,還有另外兩樣東西,也可以趁機交換過來,不過這事卻還涉及到北上談判使者的選擇。”
一旁的高寵笑道:“賢爺何必如此多慮,高某在這太原府閑居數月,每日就是看看軍馬演練,既然賢爺說著使者重要,不如高某我去一趟,量他兀術也無膽攔我!”
一旁的張睿也撫掌大笑道:“賢爺,東平王所言正是我心中所想啊!這兀術不是來了個五太子南下嘛,咱們何不來個三王北上,一來壯壯我軍聲勢,二來也為我們多謀些好處”,張睿說完扭頭看向高寵道:“王爺,咱倆打個商量啊,你再多要些錢財珠寶迴來,咱們南下換錢,到時候你多弄來兩支的軍費,我就多許你練一支精兵,你看這買賣如何?”
高寵聞言笑罵道:“好你個張睿張博觀啊,民間借貸最狠者也不過九出十三歸,你這沒本的買賣竟然還要扒去我一半的利,你可太狠了點吧。”
張睿苦笑道:“我的王爺啊,你是不當家不知道柴米貴啊,咱們河東、永興、秦鳳別看隻有區區三路,可是實際麵積卻比南方五六路都要多。這地多人多,衙門就多,上到咱們太原的各處王府,下到縣衙城寨,既要費心吏治民生,又要分管軍隊建設,我這要是不扣點,你們家裏可都揭不開鍋了。”
趙斌和高寵一聽張睿這話,卻都愣在那裏,趙斌臉色笑意瞬間收斂,“博觀先生,如今三路財政有問題?我看送上來的賬簿上還好啊,你給我實話實說,這三路情況究竟如何?難道你張博觀還做假賬不成?”
張睿看著麵色嚴肅的趙斌,急忙起身拱手道:“迴賢爺!因為咱們三路之內仁義商號較多,這些年雖然戰亂不斷,可是百姓家中都暗中積攢些存糧,咱們收複三路後,很多商號有免費給百姓們借農具、送糧種,隻說是豐收之後再還,而賢爺您又免了百姓們的賦稅,這一來二去的百姓們家中的糧食、餘錢都不少,隻要不遇上什麽百年一遇的大災,應該是亂不了。”
趙斌聽後急忙在腦海中迴憶,近幾年內大宋境內是否會有什麽大災,不過萬幸的是趙斌隻想起最近那混同江似乎不會消停,可那卻遠在大金境內,傷不到自己的百姓。
而接下來張睿的話也印證了趙斌的記憶,“臣夜觀天象,日訪民情,河東、秦鳳、永興三路近幾年內應該不會有什麽大災。可此事終究是經驗之談,臣之所以想要多收些錢財,就是想著讓府庫充盈些,免得突發什麽意外連個應對措施都沒有。”
趙斌聽張睿如此說,方才長出一口氣,繼而問道:“剛才聽你說起王府官衙的開銷,莫非咱們太原府內這幾座王府開銷太大了?要是這樣的話就從本王起,一切吃穿開銷用度削減一半”,趙斌說著扭頭看向高寵道:“東平王,你在諸王之中威信最高,這事就辛苦你去勸勸大家,告訴大家享樂之日還在後麵呢,眼下外敵未除、內患未平,還請大家暫且忍耐、共克時艱。”
高寵急忙點頭應道:“分內之事,賢爺何須多言,迴去我就同鄭懷他們幾個講。”
這趙斌和高寵兩人一唱一和說的熱鬧,可那邊張睿卻不幹了,急忙擺手道:“可不能削了,可不能削了!賢爺,再削就沒了!你這王府內本就是忠大人一手操持,一應人員用度並未用府庫存銀,至於楊將軍、史王爺、曲將軍等人,更是因為領兵在外,這太原府內的王府都是大門緊閉,連個人都沒有,就更別說什麽開銷了。”
一旁的高寵道:“哦,那既然如此就從我和鄭懷、張奎的府上開始吧,也該是削減一二了,迴頭我迴家了就去看看,將沒用的下人都遣散出府,還請張大人費心,安排人給他們入籍,我自會給他們買農具糧種的錢。”
這第一自然是當年被擄北上的皇室藏書,這些書中除了趙佶珍藏的名人字畫外,還有無數史家典籍,以及皇宮秘藏的兵書戰策、輿圖陣法。當年因為是孫傅提議,張邦昌押送,進了金營後又被李若水精心照看,所以這些書冊被保存的很好。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這要是金人進城後隨意搜刮,那這些珍貴的藏書怕是損毀會更加嚴重。
眼下有澤利在手,趙斌他們第一時間就想到將這些書冊取迴太原府,到時候兵書戰策在手,交由高寵、楊乾、張睿這些自民間而來的將領精研,趙斌麾下人馬的戰力必能再上一個台階。畢竟這些人雖然家學淵源,但是家中所傳兵法戰策都是幾十年前的東西,對於攻城、守城器械的認知也停留在幾十乃至上百年前,就像這此大戰後各位將軍交流閑談之時,說起吳玠的三弓床弩,惹得他們是大為驚歎。
兀術擄走的這批藏書卻是大宋皇宮秘藏,那可都是最新的軍事資料,金人的人馬戰力能有所提升,和這些書籍也不無關係。畢竟攻下城池後,看著那一倉庫一倉庫的兵器甲帳,沒一兩本說明書那可用不了那麽利落。
至於第二樣自然就是金銀財寶了,你別看這銀安殿內的三人在外麵那是個頂個的君子,可是一但說起這兩國之爭,那是要多貪財有多貪財,活脫脫一副重利小人的模樣。
趙斌和高寵原以為向兀術要三支精兵的軍費就算夠狠的了啊,可那邊的張睿心中卻想著整個河東三路的財政,自己家這位賢爺大手一揮免了賦稅,三路內的許多開銷都是靠一些商人和府庫存銀、戰爭繳獲在支撐,眼下一筆橫財在眼前,張睿要是不惦記反而出鬼了,就這樣澤利和勿迷西的贖金又輕描淡寫的翻了一倍。
要完這兩個大頭之後,趙斌緩緩說道:“除此之外,眼下這機會難得,還有另外兩樣東西,也可以趁機交換過來,不過這事卻還涉及到北上談判使者的選擇。”
一旁的高寵笑道:“賢爺何必如此多慮,高某在這太原府閑居數月,每日就是看看軍馬演練,既然賢爺說著使者重要,不如高某我去一趟,量他兀術也無膽攔我!”
一旁的張睿也撫掌大笑道:“賢爺,東平王所言正是我心中所想啊!這兀術不是來了個五太子南下嘛,咱們何不來個三王北上,一來壯壯我軍聲勢,二來也為我們多謀些好處”,張睿說完扭頭看向高寵道:“王爺,咱倆打個商量啊,你再多要些錢財珠寶迴來,咱們南下換錢,到時候你多弄來兩支的軍費,我就多許你練一支精兵,你看這買賣如何?”
高寵聞言笑罵道:“好你個張睿張博觀啊,民間借貸最狠者也不過九出十三歸,你這沒本的買賣竟然還要扒去我一半的利,你可太狠了點吧。”
張睿苦笑道:“我的王爺啊,你是不當家不知道柴米貴啊,咱們河東、永興、秦鳳別看隻有區區三路,可是實際麵積卻比南方五六路都要多。這地多人多,衙門就多,上到咱們太原的各處王府,下到縣衙城寨,既要費心吏治民生,又要分管軍隊建設,我這要是不扣點,你們家裏可都揭不開鍋了。”
趙斌和高寵一聽張睿這話,卻都愣在那裏,趙斌臉色笑意瞬間收斂,“博觀先生,如今三路財政有問題?我看送上來的賬簿上還好啊,你給我實話實說,這三路情況究竟如何?難道你張博觀還做假賬不成?”
張睿看著麵色嚴肅的趙斌,急忙起身拱手道:“迴賢爺!因為咱們三路之內仁義商號較多,這些年雖然戰亂不斷,可是百姓家中都暗中積攢些存糧,咱們收複三路後,很多商號有免費給百姓們借農具、送糧種,隻說是豐收之後再還,而賢爺您又免了百姓們的賦稅,這一來二去的百姓們家中的糧食、餘錢都不少,隻要不遇上什麽百年一遇的大災,應該是亂不了。”
趙斌聽後急忙在腦海中迴憶,近幾年內大宋境內是否會有什麽大災,不過萬幸的是趙斌隻想起最近那混同江似乎不會消停,可那卻遠在大金境內,傷不到自己的百姓。
而接下來張睿的話也印證了趙斌的記憶,“臣夜觀天象,日訪民情,河東、秦鳳、永興三路近幾年內應該不會有什麽大災。可此事終究是經驗之談,臣之所以想要多收些錢財,就是想著讓府庫充盈些,免得突發什麽意外連個應對措施都沒有。”
趙斌聽張睿如此說,方才長出一口氣,繼而問道:“剛才聽你說起王府官衙的開銷,莫非咱們太原府內這幾座王府開銷太大了?要是這樣的話就從本王起,一切吃穿開銷用度削減一半”,趙斌說著扭頭看向高寵道:“東平王,你在諸王之中威信最高,這事就辛苦你去勸勸大家,告訴大家享樂之日還在後麵呢,眼下外敵未除、內患未平,還請大家暫且忍耐、共克時艱。”
高寵急忙點頭應道:“分內之事,賢爺何須多言,迴去我就同鄭懷他們幾個講。”
這趙斌和高寵兩人一唱一和說的熱鬧,可那邊張睿卻不幹了,急忙擺手道:“可不能削了,可不能削了!賢爺,再削就沒了!你這王府內本就是忠大人一手操持,一應人員用度並未用府庫存銀,至於楊將軍、史王爺、曲將軍等人,更是因為領兵在外,這太原府內的王府都是大門緊閉,連個人都沒有,就更別說什麽開銷了。”
一旁的高寵道:“哦,那既然如此就從我和鄭懷、張奎的府上開始吧,也該是削減一二了,迴頭我迴家了就去看看,將沒用的下人都遣散出府,還請張大人費心,安排人給他們入籍,我自會給他們買農具糧種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