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閑話平戎萬全陣
重生北宋之我師兄嶽飛 作者:海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章啟暘將宗澤放在沙盤前,自己這癱倒一旁的交椅上喘著粗氣,蒙德津見此不由得調笑道:“我說章大人,你這未免太實在了吧,怎麽跑著去跑著迴啊,這滿山的軍馬沒有中你意的啊,看把宗帥顛的。”
章啟暘苦笑道:“我這不是靈光乍現,一時興起嘛,跑到半路我才想起來騎馬,可偏偏左右又沒有戰馬。等接了恩師出來,這一路上兩匹馬就更難遇到了,這邊又是軍情緊急,我索性就背著恩師一路過來了。”
眾人說話時,宗澤則是滿臉凝重的盯著沙盤,手中還不停的比劃著,似乎在模擬什麽,眾將見此,也紛紛噤聲,盯著宗澤,過了許久宗澤才直起身形,輕輕捶打著後腰,章啟暘立馬將一把交椅送到恩師身後。
宗澤坐穩身形之後才緩緩說道:“金營之中有高人啊,我這段時間一直在玉虛宮中護衛陛下,隻是隔幾日聽聽俊逸說山下的情況,原以為這金兵不過是東施效顰學了那麽三兩式兵陣,可今日一見此沙盤方知其厲害啊。以三十五萬人馬布下這八門五花陣,真是大手筆啊,以八門陣為困勢,牢牢封鎖牛頭山周圍,又以這五行陣為攻勢,應對咱們攻擊,也不怪你們會想出以陣破陣的路子。”
眾將聽宗澤如此說,無不暗挑大指,心說:“不怪人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們這四五個人忙活半天,人家老元帥來了一會就看了個清楚明白。”
其實這倒不是宗澤有多厲害,一來是這沙盤布置的詳細,眾將剛才輪番推演也是個查漏補缺的活,二來宗澤畢竟統兵多年,經驗豐富,而場中其他幾人則都是二十出頭,饒是家學淵源,可也得有機會實踐啊。
嶽飛見宗澤如此說,急忙問道:“既然師叔識得此陣,那可有應對之計?”
誰知宗澤卻微微搖搖頭:“要是兩軍對壘,咱們由外麵攻裏麵,那此陣好破,可咱們如今已然被困在陣內,恐怕也隻有你們所想的以陣破陣,隨即應變這一招了。”
趙斌聞言趕忙問道:“方才聽章將軍說,我大宋軍隊訓練本就暗合陣法,不知是何陣法?師叔你可會?我們有心以此陣破陣。”
宗澤聽趙斌如此問,不由得微微側目:“你這小子,他們不知道這事的淵源也就罷了,怎麽你也不知道?”看著趙斌滿眼的疑問,宗澤緊接著說道:“此事源於當年那平戎萬全陣,此事你莫非不知?”
趙斌聞言抬手扶額:“我怎麽忘了這位車神的豐功偉績了!”
原來當年在滅掉北漢之後,宋太宗決定乘勝伐遼,以收迴燕雲十六州。然而,因為太過倉促,最後宋軍在高粱河一戰中以慘敗而告終,宋太宗本人也一度在戰場上中箭失蹤,狼狽乘坐驢車逃走。而在失蹤期間,朝內有人提議,讓趙斌的那位二太爺趙德昭即位,雖然後來此事因為太宗迴朝而不了了之,但也把太宗嚇得不輕,因此後來才找理由逼死了自己的侄子。
而在這之後不久,契丹南下反攻北宋,宋遼雙方在滿城對峙。宋太宗唯恐失去對前線兵力的掌控,因此禦賜陣圖給前線將領,要求將領們必須依圖作戰。《宋史·趙延進傳》記載:宋太宗“賜陣圖,分為八陣”,而這張陣圖也正是日後平戎萬全陣的雛形。然而宋軍按圖布陣以後,結果卻是“士眾疑懼,略無鬥誌”。最後還是將領趙延進認為“我師星布,其勢懸絕”,主張放棄“八陣”,合力出擊,在趙延進主動承擔責任的情況下,宋軍放棄陣圖,從而取得大勝。
也就是趙延進算是外戚一脈,不然憑這一次棄用陣圖,太宗皇帝就不會讓他好過。
之後沒過幾年,宋太宗就發動了第二次北伐戰爭,這一次他分兵三路,意圖合圍幽州。這一戰中宋太宗以潘美、楊業為正副統師,率領雲、英、朔諸州宋軍出雁門伐遼。奈何這潘楊兩家不合,最後竟然致使楊老令公被困兩狼山,蘇武廟碰碑而死,而這第二次北伐自然也就失敗了。
在這次失敗之後,大宋開國的精銳之師幾乎損失殆盡,於是宋太宗徹底終止了北伐行動。宋軍也就此從主動進攻轉為了全麵防禦,由此正式形成了“守內虛外”的國防政策,在這種情況下,對將領的鉗製就成為了皇帝的首要任務。所以,向一線將領授予禦製陣圖,就成為了太宗控製將帥們的重要手段,而“平戎萬全陣”這樣的陣法也就在第二次北伐失敗的第二年應運而生。
隨著趙斌的講述帳內眾人無不暗暗點頭,對於過往這段曆史,場內眾人可謂沒人比趙斌知道的更清楚了。可趙斌說完卻看向宗澤:“可是師叔,這事和如今的士卒訓練暗合陣法有什麽關係呢?”
宗澤聞言笑道:“怎麽沒有關係呢?這平戎萬全陣需要耗費十四萬人之巨,規模浩大,氣勢非凡,既有負責阻擋契丹鐵騎衝擊的步兵方陣,也有靈活機動、適於衝擊和迂迴包抄的騎兵方陣。光是三個步兵方陣中就有四千多部戰車,這些戰車必須要擺放到位,方才能顯示出其威力所在。而且此陣擺開後,僅中軍三個步兵方陣的寬度就達到了十七裏,如果再擺上左右翼騎兵,起碼需要二十裏以上的空間。”
平戎完全陣
眾將聽宗澤如此說,不由得暗暗咂舌,就聽宗澤繼續說道:“此陣耗費巨大,占地甚廣,雖然實用性極低,但是畢竟是禦賜陣法,所以軍中訓練對此陣還是要多加演練,最起碼要做到皇帝閱軍之時,眾兵布陣毫無阻礙才可。後來太宗去世,在幾位老將的努力下,加上多次戰鬥失利,此陣終於算是退出我軍訓練體係,可是這靠禦賜陣圖鉗製領軍將領的習慣卻留了下來。因此我朝將領在訓練軍士時,多會摻雜一些對於過往那些禦賜軍陣的訓練,這也是為了避免戰時皇帝突然賜圖,軍中反應不及時以至於延誤軍機。”
聽宗澤如此說,嶽飛急忙追問道:“那師叔可知,咱們這山上的軍士,日常訓練中摻雜了那座陣法的訓練嗎?”
章啟暘苦笑道:“我這不是靈光乍現,一時興起嘛,跑到半路我才想起來騎馬,可偏偏左右又沒有戰馬。等接了恩師出來,這一路上兩匹馬就更難遇到了,這邊又是軍情緊急,我索性就背著恩師一路過來了。”
眾人說話時,宗澤則是滿臉凝重的盯著沙盤,手中還不停的比劃著,似乎在模擬什麽,眾將見此,也紛紛噤聲,盯著宗澤,過了許久宗澤才直起身形,輕輕捶打著後腰,章啟暘立馬將一把交椅送到恩師身後。
宗澤坐穩身形之後才緩緩說道:“金營之中有高人啊,我這段時間一直在玉虛宮中護衛陛下,隻是隔幾日聽聽俊逸說山下的情況,原以為這金兵不過是東施效顰學了那麽三兩式兵陣,可今日一見此沙盤方知其厲害啊。以三十五萬人馬布下這八門五花陣,真是大手筆啊,以八門陣為困勢,牢牢封鎖牛頭山周圍,又以這五行陣為攻勢,應對咱們攻擊,也不怪你們會想出以陣破陣的路子。”
眾將聽宗澤如此說,無不暗挑大指,心說:“不怪人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們這四五個人忙活半天,人家老元帥來了一會就看了個清楚明白。”
其實這倒不是宗澤有多厲害,一來是這沙盤布置的詳細,眾將剛才輪番推演也是個查漏補缺的活,二來宗澤畢竟統兵多年,經驗豐富,而場中其他幾人則都是二十出頭,饒是家學淵源,可也得有機會實踐啊。
嶽飛見宗澤如此說,急忙問道:“既然師叔識得此陣,那可有應對之計?”
誰知宗澤卻微微搖搖頭:“要是兩軍對壘,咱們由外麵攻裏麵,那此陣好破,可咱們如今已然被困在陣內,恐怕也隻有你們所想的以陣破陣,隨即應變這一招了。”
趙斌聞言趕忙問道:“方才聽章將軍說,我大宋軍隊訓練本就暗合陣法,不知是何陣法?師叔你可會?我們有心以此陣破陣。”
宗澤聽趙斌如此問,不由得微微側目:“你這小子,他們不知道這事的淵源也就罷了,怎麽你也不知道?”看著趙斌滿眼的疑問,宗澤緊接著說道:“此事源於當年那平戎萬全陣,此事你莫非不知?”
趙斌聞言抬手扶額:“我怎麽忘了這位車神的豐功偉績了!”
原來當年在滅掉北漢之後,宋太宗決定乘勝伐遼,以收迴燕雲十六州。然而,因為太過倉促,最後宋軍在高粱河一戰中以慘敗而告終,宋太宗本人也一度在戰場上中箭失蹤,狼狽乘坐驢車逃走。而在失蹤期間,朝內有人提議,讓趙斌的那位二太爺趙德昭即位,雖然後來此事因為太宗迴朝而不了了之,但也把太宗嚇得不輕,因此後來才找理由逼死了自己的侄子。
而在這之後不久,契丹南下反攻北宋,宋遼雙方在滿城對峙。宋太宗唯恐失去對前線兵力的掌控,因此禦賜陣圖給前線將領,要求將領們必須依圖作戰。《宋史·趙延進傳》記載:宋太宗“賜陣圖,分為八陣”,而這張陣圖也正是日後平戎萬全陣的雛形。然而宋軍按圖布陣以後,結果卻是“士眾疑懼,略無鬥誌”。最後還是將領趙延進認為“我師星布,其勢懸絕”,主張放棄“八陣”,合力出擊,在趙延進主動承擔責任的情況下,宋軍放棄陣圖,從而取得大勝。
也就是趙延進算是外戚一脈,不然憑這一次棄用陣圖,太宗皇帝就不會讓他好過。
之後沒過幾年,宋太宗就發動了第二次北伐戰爭,這一次他分兵三路,意圖合圍幽州。這一戰中宋太宗以潘美、楊業為正副統師,率領雲、英、朔諸州宋軍出雁門伐遼。奈何這潘楊兩家不合,最後竟然致使楊老令公被困兩狼山,蘇武廟碰碑而死,而這第二次北伐自然也就失敗了。
在這次失敗之後,大宋開國的精銳之師幾乎損失殆盡,於是宋太宗徹底終止了北伐行動。宋軍也就此從主動進攻轉為了全麵防禦,由此正式形成了“守內虛外”的國防政策,在這種情況下,對將領的鉗製就成為了皇帝的首要任務。所以,向一線將領授予禦製陣圖,就成為了太宗控製將帥們的重要手段,而“平戎萬全陣”這樣的陣法也就在第二次北伐失敗的第二年應運而生。
隨著趙斌的講述帳內眾人無不暗暗點頭,對於過往這段曆史,場內眾人可謂沒人比趙斌知道的更清楚了。可趙斌說完卻看向宗澤:“可是師叔,這事和如今的士卒訓練暗合陣法有什麽關係呢?”
宗澤聞言笑道:“怎麽沒有關係呢?這平戎萬全陣需要耗費十四萬人之巨,規模浩大,氣勢非凡,既有負責阻擋契丹鐵騎衝擊的步兵方陣,也有靈活機動、適於衝擊和迂迴包抄的騎兵方陣。光是三個步兵方陣中就有四千多部戰車,這些戰車必須要擺放到位,方才能顯示出其威力所在。而且此陣擺開後,僅中軍三個步兵方陣的寬度就達到了十七裏,如果再擺上左右翼騎兵,起碼需要二十裏以上的空間。”
平戎完全陣
眾將聽宗澤如此說,不由得暗暗咂舌,就聽宗澤繼續說道:“此陣耗費巨大,占地甚廣,雖然實用性極低,但是畢竟是禦賜陣法,所以軍中訓練對此陣還是要多加演練,最起碼要做到皇帝閱軍之時,眾兵布陣毫無阻礙才可。後來太宗去世,在幾位老將的努力下,加上多次戰鬥失利,此陣終於算是退出我軍訓練體係,可是這靠禦賜陣圖鉗製領軍將領的習慣卻留了下來。因此我朝將領在訓練軍士時,多會摻雜一些對於過往那些禦賜軍陣的訓練,這也是為了避免戰時皇帝突然賜圖,軍中反應不及時以至於延誤軍機。”
聽宗澤如此說,嶽飛急忙追問道:“那師叔可知,咱們這山上的軍士,日常訓練中摻雜了那座陣法的訓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