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3章 話軍事奔赴皇城
重生北宋之我師兄嶽飛 作者:海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眾將聽了石寶的解釋,心中都暗鬆了一口氣,畢竟暗道這種東西,要想防備,那隻需要仔細搜查就行,畢竟城牆內本就有監聽用的大甕在,而且並非每座城都能像臨安這樣,會被人提前挖好暗道,並且秘而不宣。
但這事瞞得過別人,瞞不過趙斌啊。自金人南下以來,這暗道入城一事,趙斌也經曆數次,深知這其中需要耗費的人力、物力。
此時一聽石寶這話,就知道這位是避重就輕,不過這位賢爺倒也沒動怒,懷抱金鐧坐在馬上,一不瞪眼、二不動怒,就這麽雙目平平的看向石寶。
可就算如此,石寶也覺得後背發涼,畢竟趙斌如今是什麽身份,此時坐在那裏的威勢,又豈是石寶這草頭將軍所能應對。因此隨著趙斌看向石寶,石寶立時躬身縮頭,避過趙斌的眼神,小聲說道:“賢爺,賢爺,我們真是從暗道進來了,要不我帶您去看暗道?”
趙斌一聽石寶這話,咧嘴微微一笑,“石長老,這暗道歸暗道,城內怕是少不得接應之人吧?不然且不說那暗道口能不能瞞過章留守的搜查,就是你軍士突兀從那暗道中出來,恐怕也少不得要廝殺一陣吧?這城內可不是曠野荒郊,出來十餘人能不被發現,倒還有可能,但隻憑十餘人可奪不下城門啊!”
一聽趙斌這話,石寶臉上也浮現一抹尷尬,抬手撓撓額角,遲疑半晌才道:“賢爺您慧眼,這杭州畢竟曾為我明教之地,且又處江南腹地,因此、因此百姓中信奉我教之人眾多,這些人平日或農、或商、或民、或兵,可當我教內傳令時,不說全部能聽令行事,但一二成還是有的,這一二成放在百姓中不叫事,可在軍中,卻是一大助力!”
而隨著石寶話音落下,無論是趙斌還是在場眾將,神色齊齊一變,心中立時對明教起了三分防備,甚至有那心思機警之人,從明教想到佛門,從佛門想到黃老,不過現在大事近在眼前,這些心思眾人也是暫藏心中,容等日後再算。
章啟暘眼中更是露出一抹若有所思的神情,宗穎見此當下笑問道:“怎麽,俊逸,你這是想起什麽了?”
“沒什麽,今日臨安城破,我好像突然明白嶽帥的大軍為何能百戰百勝了!”
這話一出,眾人的注意力立時從石寶的身上轉移到章啟暘的身上,趙斌更是笑問道:“哦?今日這奪城之戰,俊逸竟然還能想到千裏之外的嶽家軍身上?”
“略有所感,卻也不知道對不對”,章啟暘說著,環顧周圍,一見眾將的目光都在自己身上,當下也不再賣關子,“這賢爺能入臨安,是大勢所趨、大義為先,這嶽帥北伐,也是我天下黎民人心所向,此嶽家軍能勝一也;而韓帥能入臨安,則是因為局勢危急之時,韓帥官高職險,至於咱們精忠大帥,就更不用多說了,此嶽家軍能勝二也;至於這第三嘛,似乎與石寶長老麾下這五萬健兒相似,隻是,隻是我卻一時說不出是什麽?”
眾將聞言也是略有所思的點點頭,而趙斌看向章啟暘的眼中更是多了三分驚喜之色,畢竟別看這第三點,他章啟暘想得到說不出,但卻也已經勝過周圍沒想到這點的眾將一籌。
而這其中的道理,此時此地的眾將想不明白,但對趙斌來說卻是再明白不過了,畢竟僅僅那一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對咱們這位賢爺來說是何等的熟悉,曾幾何時,同樣喊著如此口號的軍隊,可就在他的身邊。
隻不過趙斌明白這道理歸明白,但此時卻不是為眾人解釋的時候,因此就見趙斌笑著擺手道:“此事說難也難,說易也易,今日石長老這五萬青壯,昔年漢末黃巾之士,還有如今嶽家軍眾,能有如此威勢皆是一理,隻不過此理玄妙,用之善則善,用之惡則惡,惡時翻天覆地,善時百姓稱頌,諸君要是實在好奇,不妨等今日忙完後,好好去和咱們嶽帥取取經,聽聽嶽帥練兵的心得嘛。”
說完咱們這位賢爺一圈胯下戰馬,調轉馬頭望向禦街盡頭,朗聲說道:“諸君,這練兵一事容待後論,可今日,既然已經是人馬齊備,且隨孤,兵發皇城!咱們且去見見孤的這位好皇孫,問問他為何要害忠良,又為何懈怠北伐之事!”
隨著趙斌這一聲輕喝,眾將當即從思緒之中迴過神來,隨即齊齊拱手領命,“得令啊!”
言罷,眾將齊齊圈馬,打馬揚鞭直衝臨安城中的皇宮大內。可眾將沿著禦街這麽一衝不要緊,那馬蹄踏在青石板鋪就的禦街之上,城內兩座府中的官員算是徹底坐不住了。
秦相府內秦檜、張俊、萬俟卨、羅汝楫聽著近在咫尺的馬蹄聲,更是睜開惺忪的醉眼向外看去,待聽清真的是馬蹄聲後,秦檜的酒立時醒了大半,“不好,出事了!剛才那幾聲不是響雷,就是軍中的炮聲!”
說完秦檜起身就往外走,張俊三人聞言也是急忙起身,可這一行人還沒走到花廳門前呢,就覺得眼前忽然出現一排白色的人影,為首之人雙臂交疊胸前,挑眉看向秦檜道:“秦相,既然吃醉了,就別亂跑,外麵雪大,您要腳滑再摔死了,我們可吃罪不起!”
一聽這話,秦檜立時將眼一瞪,“你是何人,哪院的下人,竟敢如此與本相說話,真當......”
隻是秦檜話沒說完,就見眼前這人左手忽然從臂彎中抽出,直奔自己脖頸而來,還沒等秦檜躲閃,這位相爺就覺得天旋地轉,整個人向後栽倒而去。
一旁的張俊見此就是一驚,急忙探手就欲抽肋下佩劍,可張俊這手剛摸到劍柄上,就感覺脖頸發涼,心口透風,卻原來不知何事一位白袍人已經來到自己身前,兩柄匕首一柄頂在自己的哽嗓,一柄頂在自己的前心。
但這事瞞得過別人,瞞不過趙斌啊。自金人南下以來,這暗道入城一事,趙斌也經曆數次,深知這其中需要耗費的人力、物力。
此時一聽石寶這話,就知道這位是避重就輕,不過這位賢爺倒也沒動怒,懷抱金鐧坐在馬上,一不瞪眼、二不動怒,就這麽雙目平平的看向石寶。
可就算如此,石寶也覺得後背發涼,畢竟趙斌如今是什麽身份,此時坐在那裏的威勢,又豈是石寶這草頭將軍所能應對。因此隨著趙斌看向石寶,石寶立時躬身縮頭,避過趙斌的眼神,小聲說道:“賢爺,賢爺,我們真是從暗道進來了,要不我帶您去看暗道?”
趙斌一聽石寶這話,咧嘴微微一笑,“石長老,這暗道歸暗道,城內怕是少不得接應之人吧?不然且不說那暗道口能不能瞞過章留守的搜查,就是你軍士突兀從那暗道中出來,恐怕也少不得要廝殺一陣吧?這城內可不是曠野荒郊,出來十餘人能不被發現,倒還有可能,但隻憑十餘人可奪不下城門啊!”
一聽趙斌這話,石寶臉上也浮現一抹尷尬,抬手撓撓額角,遲疑半晌才道:“賢爺您慧眼,這杭州畢竟曾為我明教之地,且又處江南腹地,因此、因此百姓中信奉我教之人眾多,這些人平日或農、或商、或民、或兵,可當我教內傳令時,不說全部能聽令行事,但一二成還是有的,這一二成放在百姓中不叫事,可在軍中,卻是一大助力!”
而隨著石寶話音落下,無論是趙斌還是在場眾將,神色齊齊一變,心中立時對明教起了三分防備,甚至有那心思機警之人,從明教想到佛門,從佛門想到黃老,不過現在大事近在眼前,這些心思眾人也是暫藏心中,容等日後再算。
章啟暘眼中更是露出一抹若有所思的神情,宗穎見此當下笑問道:“怎麽,俊逸,你這是想起什麽了?”
“沒什麽,今日臨安城破,我好像突然明白嶽帥的大軍為何能百戰百勝了!”
這話一出,眾人的注意力立時從石寶的身上轉移到章啟暘的身上,趙斌更是笑問道:“哦?今日這奪城之戰,俊逸竟然還能想到千裏之外的嶽家軍身上?”
“略有所感,卻也不知道對不對”,章啟暘說著,環顧周圍,一見眾將的目光都在自己身上,當下也不再賣關子,“這賢爺能入臨安,是大勢所趨、大義為先,這嶽帥北伐,也是我天下黎民人心所向,此嶽家軍能勝一也;而韓帥能入臨安,則是因為局勢危急之時,韓帥官高職險,至於咱們精忠大帥,就更不用多說了,此嶽家軍能勝二也;至於這第三嘛,似乎與石寶長老麾下這五萬健兒相似,隻是,隻是我卻一時說不出是什麽?”
眾將聞言也是略有所思的點點頭,而趙斌看向章啟暘的眼中更是多了三分驚喜之色,畢竟別看這第三點,他章啟暘想得到說不出,但卻也已經勝過周圍沒想到這點的眾將一籌。
而這其中的道理,此時此地的眾將想不明白,但對趙斌來說卻是再明白不過了,畢竟僅僅那一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對咱們這位賢爺來說是何等的熟悉,曾幾何時,同樣喊著如此口號的軍隊,可就在他的身邊。
隻不過趙斌明白這道理歸明白,但此時卻不是為眾人解釋的時候,因此就見趙斌笑著擺手道:“此事說難也難,說易也易,今日石長老這五萬青壯,昔年漢末黃巾之士,還有如今嶽家軍眾,能有如此威勢皆是一理,隻不過此理玄妙,用之善則善,用之惡則惡,惡時翻天覆地,善時百姓稱頌,諸君要是實在好奇,不妨等今日忙完後,好好去和咱們嶽帥取取經,聽聽嶽帥練兵的心得嘛。”
說完咱們這位賢爺一圈胯下戰馬,調轉馬頭望向禦街盡頭,朗聲說道:“諸君,這練兵一事容待後論,可今日,既然已經是人馬齊備,且隨孤,兵發皇城!咱們且去見見孤的這位好皇孫,問問他為何要害忠良,又為何懈怠北伐之事!”
隨著趙斌這一聲輕喝,眾將當即從思緒之中迴過神來,隨即齊齊拱手領命,“得令啊!”
言罷,眾將齊齊圈馬,打馬揚鞭直衝臨安城中的皇宮大內。可眾將沿著禦街這麽一衝不要緊,那馬蹄踏在青石板鋪就的禦街之上,城內兩座府中的官員算是徹底坐不住了。
秦相府內秦檜、張俊、萬俟卨、羅汝楫聽著近在咫尺的馬蹄聲,更是睜開惺忪的醉眼向外看去,待聽清真的是馬蹄聲後,秦檜的酒立時醒了大半,“不好,出事了!剛才那幾聲不是響雷,就是軍中的炮聲!”
說完秦檜起身就往外走,張俊三人聞言也是急忙起身,可這一行人還沒走到花廳門前呢,就覺得眼前忽然出現一排白色的人影,為首之人雙臂交疊胸前,挑眉看向秦檜道:“秦相,既然吃醉了,就別亂跑,外麵雪大,您要腳滑再摔死了,我們可吃罪不起!”
一聽這話,秦檜立時將眼一瞪,“你是何人,哪院的下人,竟敢如此與本相說話,真當......”
隻是秦檜話沒說完,就見眼前這人左手忽然從臂彎中抽出,直奔自己脖頸而來,還沒等秦檜躲閃,這位相爺就覺得天旋地轉,整個人向後栽倒而去。
一旁的張俊見此就是一驚,急忙探手就欲抽肋下佩劍,可張俊這手剛摸到劍柄上,就感覺脖頸發涼,心口透風,卻原來不知何事一位白袍人已經來到自己身前,兩柄匕首一柄頂在自己的哽嗓,一柄頂在自己的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