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斌一聽有臨安的消息,麵色立時一正,當下將賬本推去一旁,擺手示意趙忠將情報放在麵前桌案之上。


    隨著趙忠將那一疊情報擺在趙斌麵前,這嶽飛自長江岸遇到楊沂中後的事情也展露在趙斌眼前。


    卻說那日在長江岸畔、驛站之內,楊沂中宣讀詔書,嶽飛笑飲濁酒之後,這九鵬鎧、瀝泉槍、打王鞭還有皎雪驄交由張保、王橫二人保管,嶽飛則孤身一人坐上了那頂楊沂中帶來的小轎。


    咱們這位楊將軍當年隨九路勤王大軍一同投入趙構麾下,那之後便一直跟在趙構身邊,一次機緣巧合之下被趙構看重,因為其楊家後人的身份,還有那一身不俗的武藝文采,從而被趙構看重,並逐步依為心腹,楊沂中也一路做到殿前副指揮使,而這次楊沂中奉命前往朱仙鎮請嶽飛時,更是被趙構升為殿前都指揮使之職。


    要說這趙構倒也真是眼光毒辣,在看出楊沂中的能為後,可謂是極盡恩寵,不但官職升的極高,其手中權力也是一日大過一日,以至於楊沂中離開行在之時,其麾下除了執掌臨安城內的三衙兵馬外,還掌握由九路勤王大軍中精選而出的五千健兒,所組成的行在殿前諸班直,包括金槍班、招箭班在內的二十四班人馬。


    因此在臨安城內,百姓口中甚至有一句笑談,“內城一個楊大將,外城一個章留守,一個金槍保陛下,一個銀刀安太平”,其中這內城的楊大將說的便是他楊沂中,而這外城的章留守,說的卻是昔年老元帥宗澤之徒,如今的臨安留守章啟暘。


    隻是與章啟暘的每日緊守城防不同,這楊沂中每日陪王伴駕總要多出三分小心來,生怕哪件事情辦錯了,就斷送了他自己的前程。就像這次趙構命他前往朱仙鎮,用小轎將嶽飛接來臨安之事,就讓楊沂中好生為難了一番。


    畢竟就連王橫都能看出來,這用小轎接人分明就是要自己擒拿嶽飛,他楊沂中又怎麽會想不到,可也正因如此,楊沂中在帶多少人馬上卻犯了難。這要是帶的多人馬多了,進了朱仙鎮大營惹怒了眾將,那再多的人也不夠三十萬大軍殺的啊。


    可要是帶的少了,楊沂中心裏對自己的武藝又沒有那麽自信,生怕嶽飛要是真的要反,真能一槍將自己給宰了。因此楊沂中糾結許久後,終於決定帶殿前諸班直中的金槍班北上,除此外另點了一十六名殿前急腳卒抬轎。


    這急腳卒乃是這行在殿前司專門為金字牌傳令之用,一共也就隻有三十二人,一個個也都練過那急性趕路的功夫,雖說比不了張保、王橫的飛毛腿,但也是軍中少有,前次十二道金字牌用去十二人,如今楊沂中為了抬轎又帶走十六人,臨安城內便隻留了四人應急。


    而現在這十六名急腳卒有四人抬著小轎,餘下十二人分作三班跟在轎後,至於轎旁自然是楊沂中親自隨行,餘下金槍班健兒則分作前後左右四隊,護住嶽飛所在的小轎,一行人便如此向臨安而去。


    隻是與楊沂中坐在馬上,擰眉立目渾身使勁不同,嶽飛坐在小轎內,卻頗有幾分安逸輕鬆之色,隨著小轎離開驛站,走上官道之後,嶽飛甚至還探二指挑起身側小窗上的簾布,笑著衝楊沂中點頭致謝。


    “飛在這裏多謝正甫兄了,我那兩個家將識字不多,不通禮儀,都是鄉野苦漢出身,方才失禮之處,飛在這裏代他二人謝過兄長了!”


    楊沂中坐在馬上,看著轎內的嶽飛,卻不由得搖頭苦笑,“鵬舉,兩個家將罷了,值得你如此嗎?你難道不知,剛才要不是其中有一個明理的,攔住了那個莽漢,那他二人必要背上一個衝撞欽差之罪,我這一班兒郎上前將他們殺了不說,恐怕此事傳到臨安去,你這身上的罪名可又要多一條啊!”


    嶽飛聞言卻坦然一笑道:“飛自當年應召從軍以來,所行之事無非抗金保國四字,走到哪裏去我心中也無半分懼意,這張保、王橫自我領軍以來,就跟在我的身邊,這些年與我在兩軍陣前衝殺,多少金兵金將都沒要了他們性命,要最後死在咱們自己兄弟手中,豈不讓人歎息?他二人雖然名為家將,但在飛心中卻與兄弟無異,正甫兄今日肯高抬貴手,饒過他們這次,飛不勝感激啊!”


    說著嶽飛還在轎內抱拳拱手,衝著楊沂中一禮,楊沂中見此也隻得搖頭一歎,“賢弟心性耿直,為兄佩服!好在那日我在殿前,從官家手中攬過這個差事來,不然今日是何情景還真不好說了!”


    “哦?莫非這其中還有什麽因果?”


    “因果談不上,隻是那日金字牌發出後,第二日秦相便又入宮與陛下議事,事後陛下問起嶽帥你的行蹤,秦相推說不知,才使得陛下起了派人來接你的心思,原本這事是要交給秦相的皇城司辦,可秦相顧念兄長武藝,推辭了半句,而我又剛好在殿前,所以陛下就將這差事派在某的頭上了!”


    嶽飛聞言一愣,繼而長歎一聲道:“哎,秦相何至於此啊,陛下何苦如此疑心嶽某,某掌中槍便是有翻江倒海之能,其也隻能殺金人,不能反君王啊!”


    “賢弟啊,你領兵在外日久,不比為兄伴駕多年,聽為兄一言相勸,君心如淵啊,這次迴臨安,你要多加小心啊!”


    那嶽飛是何等人物,又豈能不明白楊沂中這話中的意思,隻是他此時坐在小轎之內,心中端的是五味雜陳,最後也隻能是苦笑著搖搖頭,隨後抬手輕輕放下轎側的窗簾。楊沂中見此,也隻能是搖頭微歎,繼而擺手招唿眾軍加緊趕路,往長江渡口而去。


    待到了渡口後,楊沂中也不廢話,徑直尋渡口官員亮明身份,討來了三艘官船,隨即也不招唿嶽飛下轎,就這麽徑直將嶽飛抬上官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北宋之我師兄嶽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海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海旭並收藏重生北宋之我師兄嶽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