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朝廷真正的危機
我,大契昏君,敗光國運成天帝 作者:瘋子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吏部犯案的官員居然沒有受到一丁點的懲罰,而他們的主官,吏部尚書卻因為這件事丟了官。
很快,吏部侍郎就將變革的方案呈給了方景。
“抽簽?”
方景看著奚言呈上來的奏折,心裏很是疑惑。
奚言是吏部的侍郎,現在吏部尚書已經辭去了官職,那麽他便是這吏部當中最高的主官了。
方景斥責了吏部一通,沒想到這奚言居然拿出來了這麽一個方案。
抽簽決定!
若是遇到朝廷有哪裏的官職空缺了,那就讓候補的官吏們進行抽簽。
誰抽到了哪裏,就要去到哪裏為官。
抽到官職的就立馬去上任,沒有抽到官職的那就隻能等待下一次。
這個方案嘛……
怎麽有點蛋疼的感覺呢?
方景看著手中的折子,總感覺奚言給出的這個方案有些不靠譜。
對啊!
不靠譜就對了!
若是這個方案給出的太好了,那豈不是國運又要漲漲漲了?
不靠譜的法子,反而成了很不錯的選擇呢!
沒毛病!
方景看過之後,對奚言讚許的說道:“好!”
“這個法子甚好!”
“奚愛卿果真是才子啊!”
“今後這吏部選人,就用抽簽的方式了!”
這結果一出,整個燕京城都不淡定了。
朝廷任命官員豈能兒戲?
朝廷現在居然要用抽簽的法子來解決?
燕京城的讀書人甚至編排出了一個故事,說這吏部侍郎奚言就是抽簽抽來的官。
不管這些讀書人是怎麽非議的,吏部最後還是照用了這個法子。
朝廷對吏部變革的消息也傳到了國子監這裏。
當下,土銘已經就任國子監祭酒了。
彭華是這國子監上三舍的監生。
現如今朝廷更是加強了對國子監的重視,監生的身份也比之前要尊貴的很多。
這監生的授官起點就很高,起碼也是七品以上,但他們不能擔任朝廷中這些清流的官。
不過這樣一來,也是比舉人的起點高出很多了。
當下燕京城中的權貴大戶,也是很樂意將自家子弟送進國子監中讀書的。
彭華倒不是什麽權貴家的子弟。
他是真真實實的從國子監中一路披荊斬棘,這才獲得了監生的資格。
現在的他就要被授官了,所以特地跑來國子監中找祭酒土銘,來辭行的。
“大人,學生就要去授官了。”
彭華對未來很是期待,他興奮的說道。
這踏入官場仕途的第一步,必然是很重要的。
他彭華除了興奮之外,多少也是很忐忑的。
“聽說眼下吏部授官都是用抽簽的方式,朝廷任用官員這等大事,怎會如此兒戲啊?”
“眼下朝野內外都傳,說吏部侍郎奚言大人,他就是抽簽抽來的。”
“坊間學生還聽說,他的侍郎位置,也是陛下抽簽給他抽到的。”
彭華搖了搖頭說道:“學生是萬萬沒有想到,朝廷居然要到這種地步了。”
土銘卻微微一笑說道:“不然啊,我倒是覺得這個法子很不錯。”
彭華一愣,隨之抬頭看向了土銘。
“大人?”
土銘說道:“這世間最難之事是何?”
“我覺得當屬公平二字了。”
“那些等待選官的人也是最希望公平的。”
“眼下還有比抽簽決定,更公平的法子嗎?”
彭華愣住了。
他辯駁道:“難道不是以才學量高低的嗎?”
土銘搖頭笑道:“大家都是舉人,都是科考正牌出身,難道要為了一個官職再考一次?”
彭華聞言搖頭。
土銘又說道:“再者說,一次科舉真的就能證實出一個人的才華高低?”
“多少賢能都出身非科?”
這下子,彭華徹底愣住了。
他也並非是科舉三甲出身,所以才走了國子監監生的路子。
確實不能僅是通過一次的科舉,就決定出一個人的才能有多少。
土銘又說道:“把話說迴來,就算科舉完全公平,那就能說明,才學高的人就一定是好官?”
彭華依舊呆愣。
土銘說道:“咱就說孫殿孫大人吧,他的才學如何?”
“這一點大家都是知道的,可這並不妨礙人家成為一個好官。”
彭華對土銘所說的,一時間無言以對。
土銘笑著說道:“若是以家財來計,以學識來計,這不又迴到了中庸之道的老路上了嗎。”
“不管是什麽樣的選官方式,那些權貴必將能找到漏洞,就像之前那些舞弊之人一樣。”
彭華點了點頭,似乎是聽懂了。
以前吏部選官,自然是要把那些有關係有背景的人分去肥差的地方,那些有權有勢的子弟一定能分到很好的官職。
彭華在國子監待了很多年,也見過不少比他聰穎比他還要有學識的師兄,可最後他們還是被分去了很偏僻的地方為官。
那些權貴家的子弟,不管有沒有多少學識,隻要一授官,鐵定是個肥差。
這種不公平在寒門學子的心中,早已不是權臣歹人的計謀了,已經是朝廷不公正的印記。
現在吏部要用抽簽的方式授官,雖然寒門學子時不時也會戲謔幾句,但他們還是覺得這種方式挺好的。
畢竟之前那些肥差是怎麽也不可能落在他們這些人頭上的,現在卻有了一絲絲的希望。
而且,抽簽之後就算是沒抽到好地方,那也隻能賴自己的命不好,自然是心服口服的。
土銘又說道:“再者說了,科舉的最根本目的就是給朝廷選賢舉能的嗎?”
一聽這話,彭華立刻反問道:“大人,難道不是嗎?”
土銘搖了搖頭說道:“前朝並沒有開過恩科,那朝廷就沒有良人賢臣了?”
彭華又愣住了。
土銘繼續說道:“不管是秦時的軍功爵位,還是漢時舉孝廉,朝廷都是有人才可用的。”
“其實朝廷開恩科,本來就不是為了選拔人才的,隻是為了抑製豪門,給寒門子弟一個出路罷了。”
“本朝建朝不過百年,吏部中就有人敗壞成了如今的樣子,那些權貴家的子弟踏上仕途,總要比寒門子弟好出頭吧?”
“起點是不同的,自然結果也各不相同了。”
“這才是朝廷真正要麵對的危機!”?
很快,吏部侍郎就將變革的方案呈給了方景。
“抽簽?”
方景看著奚言呈上來的奏折,心裏很是疑惑。
奚言是吏部的侍郎,現在吏部尚書已經辭去了官職,那麽他便是這吏部當中最高的主官了。
方景斥責了吏部一通,沒想到這奚言居然拿出來了這麽一個方案。
抽簽決定!
若是遇到朝廷有哪裏的官職空缺了,那就讓候補的官吏們進行抽簽。
誰抽到了哪裏,就要去到哪裏為官。
抽到官職的就立馬去上任,沒有抽到官職的那就隻能等待下一次。
這個方案嘛……
怎麽有點蛋疼的感覺呢?
方景看著手中的折子,總感覺奚言給出的這個方案有些不靠譜。
對啊!
不靠譜就對了!
若是這個方案給出的太好了,那豈不是國運又要漲漲漲了?
不靠譜的法子,反而成了很不錯的選擇呢!
沒毛病!
方景看過之後,對奚言讚許的說道:“好!”
“這個法子甚好!”
“奚愛卿果真是才子啊!”
“今後這吏部選人,就用抽簽的方式了!”
這結果一出,整個燕京城都不淡定了。
朝廷任命官員豈能兒戲?
朝廷現在居然要用抽簽的法子來解決?
燕京城的讀書人甚至編排出了一個故事,說這吏部侍郎奚言就是抽簽抽來的官。
不管這些讀書人是怎麽非議的,吏部最後還是照用了這個法子。
朝廷對吏部變革的消息也傳到了國子監這裏。
當下,土銘已經就任國子監祭酒了。
彭華是這國子監上三舍的監生。
現如今朝廷更是加強了對國子監的重視,監生的身份也比之前要尊貴的很多。
這監生的授官起點就很高,起碼也是七品以上,但他們不能擔任朝廷中這些清流的官。
不過這樣一來,也是比舉人的起點高出很多了。
當下燕京城中的權貴大戶,也是很樂意將自家子弟送進國子監中讀書的。
彭華倒不是什麽權貴家的子弟。
他是真真實實的從國子監中一路披荊斬棘,這才獲得了監生的資格。
現在的他就要被授官了,所以特地跑來國子監中找祭酒土銘,來辭行的。
“大人,學生就要去授官了。”
彭華對未來很是期待,他興奮的說道。
這踏入官場仕途的第一步,必然是很重要的。
他彭華除了興奮之外,多少也是很忐忑的。
“聽說眼下吏部授官都是用抽簽的方式,朝廷任用官員這等大事,怎會如此兒戲啊?”
“眼下朝野內外都傳,說吏部侍郎奚言大人,他就是抽簽抽來的。”
“坊間學生還聽說,他的侍郎位置,也是陛下抽簽給他抽到的。”
彭華搖了搖頭說道:“學生是萬萬沒有想到,朝廷居然要到這種地步了。”
土銘卻微微一笑說道:“不然啊,我倒是覺得這個法子很不錯。”
彭華一愣,隨之抬頭看向了土銘。
“大人?”
土銘說道:“這世間最難之事是何?”
“我覺得當屬公平二字了。”
“那些等待選官的人也是最希望公平的。”
“眼下還有比抽簽決定,更公平的法子嗎?”
彭華愣住了。
他辯駁道:“難道不是以才學量高低的嗎?”
土銘搖頭笑道:“大家都是舉人,都是科考正牌出身,難道要為了一個官職再考一次?”
彭華聞言搖頭。
土銘又說道:“再者說,一次科舉真的就能證實出一個人的才華高低?”
“多少賢能都出身非科?”
這下子,彭華徹底愣住了。
他也並非是科舉三甲出身,所以才走了國子監監生的路子。
確實不能僅是通過一次的科舉,就決定出一個人的才能有多少。
土銘又說道:“把話說迴來,就算科舉完全公平,那就能說明,才學高的人就一定是好官?”
彭華依舊呆愣。
土銘說道:“咱就說孫殿孫大人吧,他的才學如何?”
“這一點大家都是知道的,可這並不妨礙人家成為一個好官。”
彭華對土銘所說的,一時間無言以對。
土銘笑著說道:“若是以家財來計,以學識來計,這不又迴到了中庸之道的老路上了嗎。”
“不管是什麽樣的選官方式,那些權貴必將能找到漏洞,就像之前那些舞弊之人一樣。”
彭華點了點頭,似乎是聽懂了。
以前吏部選官,自然是要把那些有關係有背景的人分去肥差的地方,那些有權有勢的子弟一定能分到很好的官職。
彭華在國子監待了很多年,也見過不少比他聰穎比他還要有學識的師兄,可最後他們還是被分去了很偏僻的地方為官。
那些權貴家的子弟,不管有沒有多少學識,隻要一授官,鐵定是個肥差。
這種不公平在寒門學子的心中,早已不是權臣歹人的計謀了,已經是朝廷不公正的印記。
現在吏部要用抽簽的方式授官,雖然寒門學子時不時也會戲謔幾句,但他們還是覺得這種方式挺好的。
畢竟之前那些肥差是怎麽也不可能落在他們這些人頭上的,現在卻有了一絲絲的希望。
而且,抽簽之後就算是沒抽到好地方,那也隻能賴自己的命不好,自然是心服口服的。
土銘又說道:“再者說了,科舉的最根本目的就是給朝廷選賢舉能的嗎?”
一聽這話,彭華立刻反問道:“大人,難道不是嗎?”
土銘搖了搖頭說道:“前朝並沒有開過恩科,那朝廷就沒有良人賢臣了?”
彭華又愣住了。
土銘繼續說道:“不管是秦時的軍功爵位,還是漢時舉孝廉,朝廷都是有人才可用的。”
“其實朝廷開恩科,本來就不是為了選拔人才的,隻是為了抑製豪門,給寒門子弟一個出路罷了。”
“本朝建朝不過百年,吏部中就有人敗壞成了如今的樣子,那些權貴家的子弟踏上仕途,總要比寒門子弟好出頭吧?”
“起點是不同的,自然結果也各不相同了。”
“這才是朝廷真正要麵對的危機!”?